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3620 上传时间:2020-07-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0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 / 1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迸 溅(bn) 忏 悔(qi n) 忧郁 (y ) B. 一摞 (lu ) 矜 持(j n) 伫 立(ch ) C. 孱 头(ch n) 执着 (zhu) 瞬 息(sh n) D. 猥 琐(wi) 赤裸 (lu ) 涉 足(sh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凝望繁密轰轰烈烈垂垂暮老 B. 笼罩颤抖淅淅沥沥查言观色 C. 懊丧遗撼时隐时现身漂异乡 D. 架接褪尽祸不单行荒草萋萋 3. 下列句子中 , 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说这

2、棵古槐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 盘虬卧龙 般的枝干 , 茂盛的枝叶 , 让人叹服生命力 的伟大。 B. 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 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 真是 仙露琼浆 啊。 C.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 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D. 我说深圳 , 是位勇于探险、搏击风浪的青年; 是位血气方刚 、无所畏惧的勇士; 是位气宇 轩昂、顶天立地的英雄。 4. 下列句子中 , 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里春红已谢, 没有赏花的人群, 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 萝。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2 / 18 B

3、. 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C. 一边让雨淋湿着我的头发, 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D. 啊, 小桃树啊 ! 我该怎么感激你! 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 明日一早 , 你会开吗 ? 5. 下列句子中 ,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自从小强告别了网吧以后, 他的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 毕业联欢会过后, 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 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 通过这次消防演习活动, 使我受益匪浅。 D. 也许 , 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 需要我们认真地记录, 用心收藏。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 紫藤萝瀑布一文标题中的“瀑布”一词,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既描写出紫藤萝盛开 的壮观 , 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B. 一棵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 不屈不挠 地奋斗 , 定会战胜磨难 , 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他是近代俄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史称 “俄国文学之父”。 D.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 兰的农民诗人”。 7. 根据提示仿写句子,使前后句式吻合, 语意连贯。 如果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 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人生是 _

5、, 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块不可缺少的暗礁; 如果人生是白云缭绕的天空, 那么 _。 8. 默写填空。 (1) 念天地之悠悠,_ _!( 登幽州台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3 / 18 (2)_ 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_ _,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 (4) 杜甫望岳中, 写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的一句是“_ ”。 (5) 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 ”。 9. 某校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周”活 动。请你参加到活动中, 并帮助解决下列问题。 (1) 【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

6、大众对朗读者节目的感兴趣程度, 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下面是调查的数据,请你阅读这张表格, 归纳出结论 ( 不得出现数据) 。 _ _ (2) 【评论采撷】活动中,酉酉同学从网上撷取了一 则评论 , 因为马虎 , 文段存在一些问题, 请你帮她修 改。 笔者认为 , 央视播出的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 者 ,是央视继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后又一展现文化魅力的节目。 众所周知 ,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 是观众的一道精神大餐, 要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 内心宁静的欲望, 感受其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可近年来有些地方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 靠的 是煽情刺激观众, 不适合普通观众的口味,

7、 所以很快就失去了观众。而央视在其中国诗词大 会热度还未散的情况下, 又策划播出了朗读者节目, 节目中选择的一篇散文、一首诗, 一封家信、一段电影戏剧剧本等, 再由嘉宾二次加工, 带着自身的情感再次传递出来, 把观众 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A从而产生共鸣 , 触及心灵 , 让心灵愉悦。 虽然朗读者 现在只播出三期, 可其文化魅力已深深打动了观众,B朗读者节目不仅 浸润了观众的心灵,而且对国人的阅读起到领导作用。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评论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 ) 。 _ 年龄段不感兴趣 (%) 感兴趣 (%) 很感兴趣 (%) 老年人19.1 35.2 45.7 中年人14.7 32.7

8、52.6 青少年46.4 31.7 21.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4 / 18 A 处画线句语序不当, 请提出修改意见:_ 。 B 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毛病, 应将“ _”改为“ _”。 (3) 【活动筹备】为了彩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4) 班同学向学校总务处借了3 个音响 ,9 个 话筒。请你以班委会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一张借条。 _ 阅读下面的文字, 分别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0.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自问自答, 其中“青

9、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 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 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 归鸟进入眼帘 , 时已薄暮。 D. 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 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 由远望写到近 望, 再写到凝望。 11.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两句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5 / 18 隐逃的倭瓜 蒋建伟 人会隐藏 , 瓜, 也一样。 可能是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 圆圆的扁 , 弯弯的长 , 一副窝窝

10、囊囊的样子, 也可能是有 自知之明 ,从夏天开始 , 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中, 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不想让 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的时候, 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 “呀! ”瓜秧上、黄叶子背 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 接着是阻挡不住的惊喜 , “倭瓜! 满地跑的大倭瓜 ! ”胆小的 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 大小老少 , 慌不择路 , 东西南北 , 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 橘黄的 , 身 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绿, 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 猫下腰 , 找到老根子往上一 拽, “啪啪啪啪” , 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 叶子也乱响 , 黄的绿的 , “窸窸窣窣”的尘土

11、惹 了一身。直直腰, 阳光正毒 , 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 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 有点痒痒 , 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 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 : 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 秋的 ? 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 瓜秧有节 , 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 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 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 秧一枝发四个杈, 吐叶 , 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 扯直嗓子 , 唱着歌儿 , 拼命爬过其他的枝 枝蔓蔓。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 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成人的两个 手掌大 , 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的小刺儿,

12、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 正因为这样 ,你不敢随随便 便去摘花儿 , 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可是 , 哪怕扎手也要采花儿, 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 的样子 , 怒放金黄的花蕾, 释放满世界的暗香, 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 也吸引你来采花。采 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 或热水焯一下 , 小葱蒜泥凉拌, 下酒就饭 , 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 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 你还上哪儿找啊? 不说谎的花儿, 其实就是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 有的一条秧子只结 一个瓜 , 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 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

13、卷(部编版 ) 6 / 18 的, 从瓜屁股开始, 一鼓作气长到头顶, 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 个个有梦想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三四月里 , 随便做一个深呼吸, 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 先是 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 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 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 瓜秧子还是嫩 嫩的呢 , 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 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 风吹来 , 步子不稳 , 细 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 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 喝着雨露和风, 才几天 , 一片比一 片变大 , 变肥厚 , 墨绿墨绿

14、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 赞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太阳底下 , 瓜秧最上面的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 一惊 , 发现最初那两片叶子, 已经变黄 , 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那可是我们家的老大! 这个小精灵呀, 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一个下午 , 南风尚寒 , 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 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 种下了几粒种 子。 ( 选自 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 12. 文章标题中的“隐逃”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 13. 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4.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 请具体赏析下列句子。 (1) 胆

15、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 大小老少 , 慌不择路 , 东西南北 , 满地乱跑。 (2) 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 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7 / 18 15.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试结合全文赏析。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夜里九点以后, 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 把一些盛开着的, 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 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 准备丢弃了。 多年以前 , 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 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 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 看起来都还很美, 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 显得格外辉

16、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 大把 , 带回家插在花瓶里, 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从竹篮里拾来的花, 至少可以插一两天, 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 瓶里 , 会兴起这样的遐想: 花的生命原本短暂, 它若有知 , 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 应该感 叹不枉一生 , 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 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 我坐在案前 , 看到 花瓣纷纷落下 , 无声地辞枝 , 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 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 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 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 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 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 努力张

17、开 , 深情地看着人间, 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 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 在安静中仿佛有深 思, 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 最近去过一次, 竟捡回几十朵花, 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 不同 , 由于不花钱 , 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 更显得楚楚可怜, 比起含 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8 / 18 说花是无价的, 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 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 莲之 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 乃至玫瑰里的

18、爱情、康 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 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 因 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 如果是送一朵玫瑰, 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 由于它的纯粹, 钻石 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花的威力真是不小, 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 说世上有三种行 业是前世修来的, 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 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 萨, 就是与人结善缘, 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 如果 不是前世的因缘, 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卖花既是因缘, 爱花也是因缘 , 我常觉得

19、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 而是天生的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 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 看得很重的人 , 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 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 就能使我们有最深 刻的觉醒 , 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 心里有美、有香、 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 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 香给这世界看 ! ( 有删改 ) 16. 选文以花为线索, 按拾花、 _、爱花、 _的顺序构思全文, 层层深入 , 结构严谨。 17. 结合语境 , 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意及其作用

20、。 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 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 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 而在 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9 / 18 18. 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19. 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20. 通读全文 , 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 香给这个世界看”的深刻含意。 21. ( 成都中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 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 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 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 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 步”的经历 ?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 写一篇

21、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 ;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 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 项应为忏( chn),B 项 项应为伫 (zh),C 项应为孱( cn)。故选 D。 【答案】 A 【答案】 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 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C 项的成语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0 / 18 用有误

22、,“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用在这里与“笑了起来”意思重复。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 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 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C 项 的标点使用有误,应把句号移至引号外。 【答案】 A 【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 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 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 项有误,标题中的“瀑布”一词,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手法 ,而非夸张。 【答案】(1). 波澜壮阔的大海(2). 失意则是其中一片不可缺少的乌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 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 格式相同,修辞一样。例句的句式是“如果说人生是,那么挫折则是”,要运用比 喻修辞,意思要连贯。 【答

24、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 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 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 项,“终于”和“久违”意思重复;B 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1 / 18 不合逻辑 ,“优雅的舞姿”不能“ 萦绕在耳畔 ”; C 项缺少主语 ,应去掉“通过”或 “使”。故选D。 【答案】(1). (1) 独怆然而涕下(2). (2) 不畏浮云遮望眼(3). (3) 落红不是无情物(4). (4) 决眦入归鸟(5).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此类

25、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 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 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怆 ”“ 遮”“ 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答案】(1). 示例 :老年人、中年人普遍对朗读者节目感兴趣,青少年则普遍不感兴 趣;对其感兴趣最深的是中年人,老年人次之 ,青少年最后。 (2). 朗读者节目既展现文 化魅力 ,又引领国人阅读。(3). “产生共鸣”与“触及心灵”位置对调(4). 领导 (5). 引领 (6). 借条 今借到校总务处音响叁个,

26、话筒玖个。“校园文化周”活动结束即归还。 此据。 七(4) 班班委会 2017 年月日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 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语文中考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它把文字和图表综合起来,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做题时要分 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及时筛选有用信息。从图表中 的百分数可以看出,中年人对朗读者感兴趣的人数较多,青少年最少。(2) 本题考 查学生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 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从“展现文化魅力的节目”“ 对国人的 阅读起到引导作用”可以提炼

27、出问题的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A 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触及心灵 ”是最直接的感受,“产生共鸣”意思上更进一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2 / 18 应该放在后面。 “领导”是“带领”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应该改为“引领”。(3)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拟写借条的能力。首先要把“借条”放在第一行中间,然后注意数 字要大写,最后要先署名,后日期。 【答案】 10. B 11. 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解析】 10.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

28、的作者 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 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 泰山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故 B项错 误。 11.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及作用,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意思: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 得极为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 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 胸气魄 。“会当

29、”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 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点睛 】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 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 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作者的年代和一贯的思想进行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30、元检测卷(部编版 ) 13 / 18 析。 【答案】 12. 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 不易被发现 ; 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 ; 倭 瓜悄悄生长 , 四处蔓延。 13. 过渡段 , 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儿的描写, 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 文章自然贯通 , 融为一体。 14.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 , 赋予了倭瓜以人的情态, 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倭瓜叶”比作“绿色的大手”, 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 旺盛的生命力 ; 运用叠词“浩浩荡荡

31、”“郁郁葱葱”( 夸张), 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 繁茂旺盛的生长气势, 极具张力。 15. 写作思路 : 以时间为线索, 用倒叙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 依次展开 , 思路清晰。 表现手法 : 从眼前的事物写起, 运用联想和想象, 虚实结合 , 使文章内涵丰富, 韵味十足。 将倭瓜人格化 , 赋予其以人的特点, 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 12. 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先要理解“隐匿”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其具 体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隐匿”,指的是隐藏踪迹。文中描写它隐藏踪迹,不被 人发现的句子有“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

32、大的叶子丛中”“胆小的倭瓜们立 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根据句子内容概括出答案即 可。 13. 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 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从内容上看,前半句“是绿意的萌动的春天”是对上段末尾 问句的回答,后半句“那是它们小的时候”引出了下文对春天倭瓜的描写;可见在结构上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4 / 18 14.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

33、、作者情感的 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1)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倭瓜拟人化,表 现出秋收时突然发现倭瓜满地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惊喜。( 2)此题应该抓住句中的叠词来分 析, 叠词“浩浩荡荡”“郁郁葱葱”都表现出倭瓜长势的喜人。 15. 本题考查本文写作思路与写作手法的赏析。 赏析写作思路,一定要分析出其独特之处。 这篇文章读完后就会发现,写法很独特,作者一反按时间顺序来写植物生长过程的常态, 用的是倒叙的方法,从秋天写到夏天,再回到春天的播种。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则需要 了解常用写作手法。本文主要写作手法是拟人,并在写作中用到了虚实结合,结合文章进 行分析即可 。 【答案】 16

34、. (1). 选花 ( 或: 悟花 )(2). 、变花 ( 或 :学花 ) 17. “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 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 人的手法 ,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 虽然凋落 , 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 倾听土地 的呼唤 , 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的美丽。 18.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以花喻人 , 花像眼睛, “努力张开”“深情地看 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 落花有情 , 即使 凋落 , 也依然美丽。作者爱花, 爱花的美丽 , 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 , “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 杂心境的体现。 19

35、. 过渡段 ,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卖花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 文章 衔接自然 ,浑然一体。 20. 示例 : 文章托物言志 , 借花寓意了高远的人生志向; 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 花里有 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 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 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 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 倾听土地的呼唤, 深情地注视人间 的美好 , 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言之有理即 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5 / 18 【解析】 16.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考查,需要结

36、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本文通过记叙作 者在晚上逛花市,因为家贫,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 美。 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欣赏。从拾花、 赏花到爱花,学花,并受到花的启发,文章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托 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愿望,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 17. 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 象,然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揣摩。“雄辩”在句中意为“有力证明或辩护”, 这个词 赋予花以人的性格,表现出“我”由落花中获得的深刻感悟。 18. 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

37、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 的情感。“花像眼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表现出落花对土地的眷恋,同时也表现了花的情感丰富。再结合句子前后内 容,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即可。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 效果 + 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 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 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9.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合内容的理解, 会发现这段很明显是一个过渡段。 作者巧妙地由 “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

38、花的人不是供养 佛菩萨 ,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过渡到 “爱花因缘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6 / 18 【答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因为眼前的情景,那一刻,我在风雨中停下了脚步。 下午第二节课,空中突然响起一阵闷雷,随之而来是大雨果然下雨了,早上与母亲为 是否带伞而争吵,虽然勉强带上,却脱口而出:“你们怎么那么烦!?”如今印证了母亲 的话,我却依然这么倔强地认为。 出校门了,雨,似乎比先前下得更猛。远处有对父女朝着我缓缓走来,到近处发现,那个 女孩约莫五岁,摇摇晃晃地走着。兴许是经不住那狂风吧,那个男人,佝偻着身子将伞撑 在她的面前。雨太大,

39、女孩走路不稳,伞上的水珠一点一点滑到男人的衣服上,很快,男 人的肩头便湿了一片。 这幅场景似曾相识。我停下了脚步,儿时的记忆涌现在眼前:父亲的脸和男人的脸渐渐重 叠,小时候,父亲也是这般待我,用他有力的臂膀撑住伞,撑起一片天空,为我挡住一切 风雨。一阵狂风袭来,伞柄颤动,我将伞握紧了些,逆着风走着。如今的我,已可以独自 面对这些风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我身旁经过,我看见她布满老年斑的手拿着伞,伞面已是摇摇欲失 她的力量显然难以对抗这样的骤雨强风,即使雨水将她的衣襟打湿,她也无能为力。 我停下脚步,看着她蹒跚独行,直至擦肩而过,不禁同情起那位老人来,也想起我的父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

40、测卷(部编版 ) 17 / 18 我的父母,衰老后也会如此吗?莫非只能勉力独行? 边走,边想到之前遇到的那对父女,伞下的女孩拥有着何等的幸福!那位老人的背影愈发 显得茕茕独立不,携着父母给予的幸福走到今日,我不能让父母在垂垂暮年如此;我, 要在那时,为他们挡掉所有的风雨!我停下脚步站在雨中,紧紧握住伞柄。 回到家,打开冰箱想拿瓶饮料,看到冰箱里放着一堆中药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再那么硬 朗了;我咬了咬嘴唇,喊了一声“妈”,边走向阳台,母亲回应着我的呼唤。我抬头看去, 突然停下了脚步:母亲正左手撑着劳损的腰,踮起脚用右手奋力举起撑衣杆收衣服,我能 想象她脸上痛苦的神情。这样的疼痛,已经多久了?我竟不知

41、道。那一刻,眼前是模糊的 母亲已是人到中年,早不复昔时的强健。 我说:“妈,你放着,等我来。” 我在冰箱上贴上了记事贴,写上:“爸,每天等我来煎药。” 那一刻,我岂止是驻足发现父母的老去;那一刻,我更停下了自己轻狂叛逆的脚步。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素材取材于课本。首先,应认真审题 , 注意“题目自拟” 四个字 ,切不可将“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作为题目。其次,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不少提示, 如“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 感受与思考” 。简单来说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告诉考生文章中应涉及的三个方面, 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写作时,

42、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如写在生活、学习 的重压下的我们, “不由得停下脚步”,细心感受身边真情的可贵,用心探寻学习的真正 意义 ;如写在浮躁的社会,忙碌的我们何不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 中, 放飞身心 ,修身养性等。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睛 :材料作文一般都不提供范围和立脚点,而要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 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审题难度比传统的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都要大。而立意上,话题 作文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也可以不用。而材料作文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部编版 ) 18 / 18 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