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7242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6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16 2012 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 32 (6 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 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 约为 1:1 的氮气和气体a 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 B 装置中盛有少量 紫色石蕊溶液;C 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 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 b 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 B 中溶液进入 A 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 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若 a 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 是溶液。 若 b 是水,则气体a 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 K1开启状态,并打开 K2,一段时间后 关闭

2、 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 D 中的现象是 ,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 (8 分) (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 A 中的现象是 _,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 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 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 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 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装置 C 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

3、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 ;装 置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_。 装置 E 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 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 此 装 置 有 一 个 明 显 的 不 足 之 处 是 _。 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 【反思提高】 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 无色,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 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

4、学性质。 2 / 16 西城 32 (6 分) H2、CO、CO2和 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CH4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X 可能含有上述4 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 的组成, 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 和 NaOH。 A B C D 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装置 C、 D 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填序号)。 a烧碱溶液b浓硫酸 若取 1.6 g 气体 X 进行实验 (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 中无明显变化, 装置 C 增重 1.8 g,

5、装置 D 增重 2.2 g。则气体X 的组成是。 33 (6 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 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 所示) ,其中 4、 5 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 Na2CO3溶液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均可发 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2SO3 + 2HCl=2NaCl + SO 2 + H2O。 CO2与 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 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 4、5 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 溶液、Na2CO3溶液、 Na2

6、SO3溶液或 NaCl 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 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气体 燃烧 装置 后续 装置 碱石灰 澄清石灰水 气体 X 3 / 16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 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 号溶液于试管中 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 4 号溶液是 Na2CO3溶液 5 号溶液是 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 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 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 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 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 NaOH 溶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

7、验 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 5 号溶液均不可能 是上述猜 想中的溶液。 实验 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 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 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 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滴加适量 2 号溶液 滴加适量 _号溶液 滴加适量 3 号溶液 4 / 16 海淀 32 (5 分)下图荣获2011 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示压瓶”, 由湖南科技大学的七名 同学创作 , 在它的瓶盖顶部用了软质材料,使之可以轻易的识别出瓶内气压大小,如在 示压瓶中装入碳酸饮料,摇动后瓶盖中部凸起,警示打开瓶盖时有喷出的危险。 (1)取一个示压瓶,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拧紧瓶盖,振荡,

8、发现瓶盖中部凸起,过 了一会儿又恢复原状。则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写出一组) ;产生该现象的 原因是。 (2)另取一个示压瓶,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倒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拧紧瓶盖, 振荡, 发现瓶子变瘪且瓶盖中部凹陷,过了一会没有恢复原状。此实验能否证明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填“能”或“不能” ) ,其原因 是_。 33 (8 分)在户外聚会时,化学老师点燃了一支自制的蜡烛,同学们发现这支 蜡烛不易被风吹灭,原来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两根相互缠绕的银白色金属 丝。老师指出金属丝的成分可能是Mg、Al 、Fe 中的一种或两种。回校后, 老师提供了Mg 、Al 、Fe 三种已知

9、金属和MgSO4、Al2(SO4)3、FeSO4、CuSO4四种盐 溶液,以及未知金属的样品。指导同学们先进行了参照实验,之后探究未知金属的成 分。 (1)三种已知金属的参照实验 试剂Mg Al Fe MgSO4溶液有气泡产生。 Al2(SO4)3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金属表面有白色固体附着。 Fe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金属表面有灰黑色固体附着。 试管底部有灰黑色固 体析出。 CuSO4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 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 有红色固体附着。 一段时间后金属表面 有红色固体附着。 用“”标记的实验有相同的现象,“”处应记录的

10、是;表中的“灰 黑色固体”的成分为_。Al 与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变化 瓶内外气压平衡 略鼓起 瓶内气压略大 高鼓起 瓶内处于高压状态 5 / 16 (2)未知金属成分的探究 该小组同学将两根未知金属丝分开,如图所示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如下: 试剂两根未知金属丝 CuSO4溶液 一根金属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另一根金属 丝上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根金属丝表 面都有红色固体附着。 通过与参照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的结论是:两种金属丝的成分不同,有气泡冒出的 金属丝成分是。 用老师提供的试剂再进行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另外一种 金属丝的成分,实验方案 为。 (3)

11、实验反思 同学们在反思实验原理时,提出还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有 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金属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一现象进行判断,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判 断依据不够合理,理由是。但是“将另一种金属直接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 还是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成分,依据的现象是。 朝阳 32. (5 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 K2时,利用I 、装置,可进行的实 验是。 (2)乙同学认为利用、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 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是。 (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装置验证二氧

12、化碳的性质。 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 是。 6 / 16 33.(7 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 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 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13、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 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14、B.观察颜色C.加水溶解D.利用溶解性 7 / 16 丰台 32 (6 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和,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当看到 D 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 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 K3,打开止水夹 K2,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 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 此过程中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C 中观察到的现象中, 能证明 CO2与 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_。 3

15、3 (9 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 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 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 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A 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 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 CaCl2溶液呈中性 (1) 【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 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是 _ _,是CaCl2 。 (2) 【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 A 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溶液_ 假设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

16、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8 / 16 (3)甲的合理猜想;丙的合理猜想。 (4) 【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其理由是。 (5) 【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石景山 32 (5 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 1 和 2 中盛放的

17、是 _。 连续数次吸气时, 开关 A 和 B 的状态分别是_ (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 开 关A和B , 再 进 行 连 续 数 次 呼 气 操 作 。 整 个 过 程 中 可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 和 2 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 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 。 9 / 16 33 (8 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 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

18、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 。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 pH7,BaCl2溶液 pH=7,Na2CO3+BaCl2=BaCO3 +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 A、B、C 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 _ ; B 试管中现象产 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 的,原因是 _ 。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 _

19、 。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 。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 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 _ 。 10 / 16 石灰水 草酸 浓硫酸Fe2O 石灰水 碱石灰 通州 32 (5 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 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 1)若 A 中盛有浓盐酸,B 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 将 A、B 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 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 中盛有稀盐酸

20、,烧 杯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 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 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 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 B 中盛放的NaOH 溶液滴入烧杯中少量,会看到 气球微微 变鼓;再将 A 中的液体滴入烧杯。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 剂补充完整。 现象 装置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气球变瘪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滴管 A H2O 烧杯H2O 固体 Na2CO3 33 (8 分)已知草酸 (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

21、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 A B C D E ( 1)观察到装置D 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 C 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3)观察到装置B 中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得出的 结论为。又知装置 C 的质量增加了, E 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 象,某同学

22、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 1)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 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 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11 / 16 应在装置A、B 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应在装置E 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可将装置C 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可在装置C、D 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www. (360 题库网) 房山 32. (6 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 CO 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 图中的 a、 b、c、d 均为

23、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 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 1)关闭 b、 c,打开 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中试 剂为 (填数字序号 ) 。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 ,说明甲装置中 反应是充分的。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然后_ ,即可收集到 另一种气体。 33.(7 分) “过氧化钠(Na2O2)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 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

24、学们取3.00g 变质粉 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 2Na2CO3+O2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Na2CO3+ CaCl2CaCO3 +2 NaCl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 NaOH 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 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 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12 / 16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 3.00g 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 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

25、g 气体 , 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 _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 水,充分反应。 _ 将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 ,将其洗 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 (2)有同学提出把第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 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你认为该方 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Na2O2 NaOHNa2CO3 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 g) 13 / 16

26、答案: 东城 32 (6 分) (1)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与水反应且生成碱性物质(2 分) (2)D 中液体进入C 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Fe2O3+3=Fe2(SO4)3+3H2O(1 分)Fe + H2SO4=FeSO4+ H2( 1 分) 33 (8 分) (1)溶液变红,CO2+ Ca(OH)2= CaCO3+H2O (2) SO2+ Ca(OH)2= CaSO3+H2O 生成的无色不稳定的物质受热分解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反思提高】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溶液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 是正确的,若溶液不能恢复为红色,则此结论不正

27、确(2 分) 西城: 32( 6 分) (1)验纯CH4 + 2O2CO2 + 2H2O (2)除去 CO2、H2O b a H2和 CO(答全给 2 分,否则 0 分) 33【实施方案】实验 1 1 NaCl 实验 2 Na2CO3 + Ca(OH)2 = CaCO3+ 2 NaOH (或 Na2SO3 + Ca(OH)2 = CaSO3+ 2 NaOH) 【继续实验】均有气泡产生,5 号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反思】( 2 分,每步操作和现象均答全者给1 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4 号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 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有白色

28、沉淀生成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4 号溶液是部分变质 的 NaOH 溶液。 海淀: 点燃 14 / 16 朝阳: 32. (1)制取氧气(或制取不溶于水 的气体)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待冷却后打开 K2,中的水倒流 入中约占瓶 内气体体积的1/5 (必答加点字的含义) (3)紫色石蕊 关闭K1、K2,打开K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充分反应后打开 K2,中稀盐酸倒流入中有气泡产生。(2 分,答全给分,答不全不给分) 33( 1)Ca(OH)2+CO2= CaCO3 + H2O (2) 【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分析讨论】丁同学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 C

29、 a( OH )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 存 【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 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且上层清液呈红色 【实验分析】不正确,因为乙、丙猜想均可出现上述现象(写出一种即可)。 【反思拓展】ACD 丰台: 32 (6 分) (1)打开止水夹K1和 K3、关闭 K2,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CO2+ Ca(OH)2 CaCO3 +H2O (2)2NaOH CO2 Na2CO3 H2O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1 分,写全并正确给分) C 中有气

30、泡产生(2 分,多答不给分) 33 (9 分) ( 1) (1 分) Ca(OH)2 ( 2) (2 分) (操作和现象1 分,化学方程式1 分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滴加酚酞溶液_溶液变红方程式为Na2CO3 Ca(OH)2 CaCO3+2NaOH 。 ( 3) (2 分)甲 :NaOH、 Ca(OH)2 丙 :NaOH (答案可互 换) ( 4) (1 分)不正确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加入几滴盐酸,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 可能不产生气体。 15 / 16 ( 5) (3 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两支试管中, 一支加入 碳酸钠溶液, 另一支加 入氢氧化钙溶液

31、 若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沉 淀产生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 和 Ca(OH)2 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 沉淀产生 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 若两支试管中均无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为NaOH 石景山: 32 (5 分) (1)澄清石灰水A 打开、 B 关闭A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 中石灰水变浑浊 (2)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2 分) 33 (8 分) CO2 + 2NaOH Na2CO3 + H2O 【实验分析】 (1)A 中溶液变红, B 中有气泡产生,C 中溶液变浑浊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A

32、 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变红,不能证明原固体有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向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 液,若溶液变红,则结块固体中有氢氧化钠,否则,无氢氧化钠。( 2 分) 【实验反思】 (1)氢氧化钠吸水潮解 (2)取碳酸钠固体将其溶解,观察是否有放热现象 通州: 32 (1)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或烧杯中液体变红;若多答了气球变瘪也给 分;只写“变红”不得分) (2)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可以使气球变瘪(或加入的稀盐酸也占有 一定体积) (3)浓硫酸(浓 H2SO4)稀盐酸或稀硫酸(写

33、化学式或其它酸也给分) 固体 氢氧化钠(烧碱)或氧化钙(生石灰) (只写化学式没有固体 不给分) 33 【实验过程 】 (1)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2)CaO +H2O = Ca(OH)2。 (3)CO2 + Ca(OH)2 = Ca CO3+ H 2O;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CO2。 【得出结论 】H2C2O4 H2O + CO2 + CO。 【反思与评价 】 (1)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2使 E 浑浊,同时如产生H2也可以使氧 化铁还原。(2 分,不全不得分) (2) 16 / 16 房山: 32 (6 分,最后一空2 分,其余每空1 分) (1)CO2 + 2NaOH= N

34、a2CO3 + H2O 石灰水不变浑浊一氧化碳(或CO) (2) 关闭 a、d,打开 b、c,让分液漏斗中溶液缓缓流下至不再产生气泡时, 关闭 b 33 (7 分, 最后一空2 分,其余每空1 分) 【猜想与假设】 (2)Na2O2 和 Na2CO3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 条复燃。 产生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1)密封保存(隔绝水或二氧化碳) (2)不合理,因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 以,不能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 Na2O2 NaOHNa2CO3 成分(填“有”或“没有”)有有有 质量( g)1.56 0.38 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