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校学生防性侵害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维护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加强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提升未成年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德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处置性侵犯事件,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二、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各学区、教育集团、局直属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长阳教育系统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学校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进行指导、考核、评价。领
2、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檄育管理股负责加强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教师管理股负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指导做好家校共育;综治安全股负责加强校园安全及保安人员的管理,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处置性侵犯学生事件;教育督导室负责民办幼儿园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的管理,发挥责任督学职能,以预防性侵害工作为重点,开展学校安全专项督查;后勤中心负责学校食堂、超市及其他后勤服务聘请人员的管理。股室负责人为相应工作组组长。三、工作措施(一)深入开展学生防性侵教育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防性侵知识专题培训I,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会、
3、主题活动、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形式经常性的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让学生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性侵害含义,明白身体是自己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学生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认真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健康教育课,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提高学生的法纪意识及防范意识。(二)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把好教职员工入口关,落实对教职员工从业资格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严禁聘用受到刑事处罚人员,及有精神病史、有前科劣迹、品行不良的人员担任教职员工。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对教职工开展师德教育,不断提
4、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准。指导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的法治观念和模范守法的意识。规范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准在非公众场合或非在校学习时间辅导学生、安排事务、处理教育教学等有关问题。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制止个别教职员工的不良行为。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纳入到教职员工的考核范围,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三)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保部门、教学部门、后勤部门衔接管理,建立班主任、门卫、宿管员、校车照管员、家长联动机制,落
5、实学生行踪闭合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落实门卫制度,加强教职工及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登记核查工作。强化宿舍楼门房、宿管员管理,完善寝室管理,建立学生夜间点名、巡查、报平安制度。通过调查问卷、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定期摸排学生心理问题,对家庭特殊或身心健康异常的个案严格实行“一人一案”制度,落实跟踪管理。(四)不断完善预防性侵协同机制通过家访、家长培训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预防性侵害的重要性,提醒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有效监护,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时,家校双方要及时沟通,采取应对措施。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协作,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及托教托管机构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6、与文化等部门协作,净化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与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害在校学生案件。(五)妥善处置性侵犯事件认真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时,学校、家长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教育局综治安全股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和私下调解,对推卸责任、延缓上报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责任,对包庇罪犯、隐瞒不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学校要积极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尽快侦破案件,惩办罪犯。学校、教师要按规定严格保护好学生的相关隐私,不因信息管理不妥造成次生伤害。学校要与家庭等积极配合,开
7、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四、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各校(园)要认清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的态势坚决打击性侵学生犯罪行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主体责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做细做实。(二)健全机制。各校(园)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将防性侵教育及措施覆盖到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确保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强督查。加强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防性侵安全教育
8、管理不到位而发生性侵害学生案(事)件的单位予以通报,并视情况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于失职渎职造成性侵害学生案件发生的,或者发现性侵害学生案件瞒报、谎报的,依法依规予以处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查处。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安全,有效预防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预防性侵害工作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安全,有效预防中小学(幼儿园)性侵害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有效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预防性
9、侵害学生工作,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提升未成年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保护学生免受校园性侵害。三、工作措施1、深入开展预防性侵安全教育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进行适当的性知识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教育重点做了细致阐述,为各地各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依据。各地各校要以两个纲要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犯犯
10、罪的认识,要让未成年学生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性侵害的含义,要让学生明白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要通过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学生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要认真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健康教育课,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渗透性知识教育和预防性侵犯教育。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各地各校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强化师德建设,经常性地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确保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要认真落实普法工作要求,定期对教师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做到普法教育常抓不懈。结合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邀请法律专家举行讲座,指导教师
11、系统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增强教师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提高保护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预防教师性犯罪问题上,要让教师熟悉与性侵害相关的法律条款,知晓违法将要承担法律后果,让教师认识到保护学生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性。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有关教师管理法规和制度要求,强化对拟招录人员品德、心理的前置考察。落实对校长、教师和职工从业资格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严禁聘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
12、刑事处罚人员、有精神病史人员。要将师德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和评价,落实管理职责。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品行考核,与当地公安、检察机关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对于实施性骚扰、性侵害学生行为的教职员工,及时依法予以处理。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要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预防个别教职员工出现的不良行为。3、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各地各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责任制度,加强对学校工作和校园安全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的
13、原则,落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作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教师履职期间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约束。教师要尽力避免与学生特别是异性学生发生身体接触(正常教学需要除外);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让学生离开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辅导,只能在公共场所进行,且不得关闭房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教师不得在相对封闭的地点单独留下异性学生进行谈话或辅导;放学后留学生应当事先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并通知班主任教师。通过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规范和管理,减少、消灭发生意外事件的时空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安全。完善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
14、度,严禁学生私自离校;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完善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人员、车辆出入证制度;对校园尤其是女生宿舍进行“封闭式”管理。通过制度的健全落实和日常管理的加强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4、不断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各地各校要将预防性侵犯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要与公安机关积极协作,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害在校学生案件,要协调共青团组织将预防性侵犯教育作为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要联系妇联组织将预防性侵犯教育纳入女童尤其是农村留守
15、流动女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点内容,维护女童合法权益,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特别是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要协调多部门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性侵害学生案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努力完善相关部门、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保护未成年学生工作机制,做到安全监管全覆盖。5、妥善处置学生性侵犯事件各地各校要建立学生性侵犯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确定报告责任人。一旦发现学生在学校内遭受性侵犯,学校或家长、要立即报警,责任报告人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要积极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尽快侦破案件,惩办罪犯
16、对推卸责任、延缓上报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责任,对包庇罪犯、隐瞒不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性侵学生者,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对于学校管理人员失职渎职造成性侵害学生案件发生的,或者发现性侵害学生案件瞒报、谎报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分或者移送有关门部门查处。要保护和帮助受害学生。在案例报告时相关人员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学校要与共青团、妇联、家庭和医院等积极配合,向被性侵犯的学生及其家人提供帮助,及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被性侵犯的学生有转学需求的,学校应予以安排
17、6、强化学校安全督导检查各地各校要结合每月至少一次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同步检查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重点检查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等。特别是要关注班级内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发现的性侵犯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责任督学职能,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经常性督杳任务,以预防性侵害工作为重点,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检查,指导学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发现的性侵害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及时依法处理。7、心理教师要全力帮助受害学生
18、进行心理康复,必要时,可求助专业心理医生。8、尽量不改变学生在校得正常作息。9、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要给予受害女生更多得宽容与关爱,明确告诉受害女生这种事并不就是她得错(若就是女教师,可经常拥抱受害女生),以协助其去除罪恶感,耐心等待并帮助受害女生从创伤中恢复。10、主动联系受害女生家长,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受害女生得心理康复工作。(六)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与舆论氛围学校要组织人力对学校及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掌握治安乱点与突出问题,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巡查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犯在校女生得违法犯罪活动。(七)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学校要将预防性侵犯教育作为安全教育得重要内容,
19、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要集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新上岗教职工与新入学学生要进行相应培训。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性侵害工作机制。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维护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身心健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加强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提升未成年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处置性侵犯事件,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二、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组成员、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
20、室、二级单位负责人和各学区、教育集团、局直属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长阳教育系统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学校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进行指导、考核、评价。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教育管理股负责加强学生的性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和预防性侵安全教育;教师管理股负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员工队伍管理,指导做好家校共育;综治安全股负责加强校园安全及保安人员的管理,完善预防性侵协同工作机制,妥善处置性侵犯学生事件;教育督导室负责民办幼儿园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员的管理,发挥责任督学职能,以预防性侵害工作为重点,开展学校安全专项督查;后勤中心负责学校食堂、超市及其他后勤服务聘请人员的管理。股室负责人为相应工作组组长
21、三、工作措施(一)深入开展学生防性侵教育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防性侵知识专题培训I,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会、主题活动、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形式经常性的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让学生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性侵害含义,明白身体是自己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提高学生自护意识和自救能力。认真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和健康教育课,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提高学生的法纪意识及防范意识。(二)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把好教职员工入口关,落实对教职员工从业资格有关规定,加强对临时聘用人员的准入资质审查,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
22、严禁聘用受到刑事处罚人员,及有精神病史、有前科劣迹、品行不良的人员担任教职员工。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对教职工开展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准。指导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职工的法治观念和模范守法的意识。规范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准在非公众场合或非在校学习时间辅导学生、安排事务、处理教育教学等有关问题。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加强心理辅导,防止个别教职员工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及时制止个别教职员工的不良行为。将师德教育、法治教育纳入到教职员工的考核范围,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
23、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三)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保部门、教学部门、后勤部门衔接管理,建立班主任、门卫、宿管员、校车照管员、家长联动机制,落实学生行踪闭合管理。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落实门卫制度,加强教职工及外来人员、车辆进出登记核查工作。强化宿舍楼门房、宿管员管理,完善寝室管理,建立学生夜间点名、巡杳、报平安制度。通过调查问卷、心理健康咨询等形式定期摸排学生心理问题,对家庭特殊或身心健康异常的个案严格实行“一人一案”制度,落实跟踪管理。(四)不断完善预防性侵协同机制通过家访、家长培训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白预防性侵害的重要性,提醒家长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有效监护,发现孩
24、子有异常表现时,家校双方要及时沟通,采取应对措施。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协作,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及托教托管机构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与文化等部门协作,净化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与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强校园周边巡逻防控,防止发生社会人员性侵害在校学生案件。(五)妥善处置性侵犯事件认真落实强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时,学校、家长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同时学校要及时向教育局综治安全股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和私下调解,对推卸责任、延缓上报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责任,对包庇罪犯、隐瞒不报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5、学校要积极协助公安、司法部门尽快侦破案件,惩办罪犯。学校、教师要按规定严格保护好学生的相关隐私,不因信息管理不妥造成次生伤害。学校要与家庭等积极配合,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四、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各校(园)要认清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的态势坚决打击性侵学生犯罪行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主体责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做细做实。(二)健全机制。各校(园)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将防性侵教育及措施覆盖到每
26、一个班、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确保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强督查。加强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防性侵安全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发生性侵害学生案(事)件的单位予以通报,并视情况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于失职渎职造成性侵害学生案件发生的,或者发现性侵害学生案件瞒报、谎报的,依法依规予以处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查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防性侵害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提升学生性别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强化校内教职工宿舍、教师办公室、门卫休息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加强教职员工、临聘人员的准入审查和管理,健全完善预防性侵害制度机制,严防教职员工、临聘人员和社会人
27、员性侵、猥亵在校学生案件发生,切实维护好校园安全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二、工作内容(一)开展防性侵安全教育。各学校(幼儿园)要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联动形式,立体开展防性侵教育。学校教育方面,要将防性侵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开展防性侵专题教育。社会教育方面,积极配合法制副校长或检察、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进校园活动,让教职工和学生接受警示教育。家庭教育方面,要通过班级群、家长会、家长安全走访等形式,提醒家长要树立防性侵意识,加强对自己孩子防性侵教育。(二)规范日常防范管理。各校(园要加强对学校工作和校园安全监管,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持“谁主管、谁负责、徙开办、谁负责”,落
28、实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货任人的责任。对教师履职期间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约束。建立幼儿、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制度,不得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健全学生请假销假制度,严禁学生私自高校。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严格实行外来人员、车辆登记制度和内部员、车辆的出入制度,完善“三项建设”(学校封闭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配备专职保安),加强重点时段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加固女生宿舍门窗、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等,对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宿管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舍。严格教师单独辅导制度,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辅导,只能在公众场所进行,且不得关闭房门,没有
29、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教师不得在相对封闭的地点单独留下异性学生进行谈话或辅导。放学后对留守生的辅导,应该事先征得家长同意,并通知班主任教师。制定临时人员与学生服务联系制度,坚决堵住防性侵制度漏洞。通过对教师、临聘人员的言行进行规范的管理,减少消灭发生意外事件的时空条件,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安全。(三)开展防性侵隐患摸排。各学校要将防性侵纳入学校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内容,在平时安全隐患排查中,开展防性侵排查。学校每学期要开展1次以上的专项排查活动。要通过排查,掌握教职工、学生是否有异常情况,特别要关注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深入了解原因。要提高发现隐患能力,
30、注重信息收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安全信息员作用,及时研判,发现隐患。(四)严格教职员工管理。建立完善教职工入职审查制度,学校新入职的教师、职工及临时聘请人员(学校安保、后勤、教学保障等岗位人员),一律实行入职前置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有无违反治安案底,有无犯罪史,有无精神病史,性格是否偏执、特别内向等。要建立完善审查台账,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要将师德师风教育、法制教育纳入教职员工培训内容及考核范围,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要对教职员工开展警示教育,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准在非公众场合或非在校学习时间辅导学生。要关注教职员工队伍心理状况及工作状况,防止
31、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五)密切家校联系。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贡任,特别要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护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必要的预防性侵知识,并通过适当方式向孩子进行讲解。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及时掌握孩子情况,发现有异常表现时,家校双方要及时沟通,采取应对措施。(六)妥善处置性侵事件。各学校要按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建立学生性侵案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性侵,学校要立即报警,同时学校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要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泄露有关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避免再次伤害。学校要与家庭等积极配合
32、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防止媒体过度渲染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三、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各学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主体责任,对防性侵工作现状进行一次梳理分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预防校园性侵害学生工作做细做实,确保预防性侵害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各校(园)将工作方案于8月15日前报教育局安全办(区直各校园、各中心校直报特区教育局安全办;三个街道办民办教育机构除报城郊中心校外,同时报特区教育局安全办;各中心校按属地管理原则收集辖区内校园及民办教育机构工作方案)。(二)加强督
33、查。教育局将不定期加强对直属学校的督杳,做到督查全覆盖,同时加强对各中心校的的抽查,年度抽查比例不少于20%O各中心校加强属地学校(直属学校除外)的督查,确保年度督查率达100%,督查内容为学校开展预防性侵的责任落实、专题教育、预防措施等。在督查过程中,注重实际效果,如督查其专题教育,宜采取宜接提问学生方式,将学生掌握程度直接视为专题教育效果。(三)严肃追究。对存在预防工作不重视,专题教育效果不良,入职审查不认真等问题的学校,一律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对发生性侵事件的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安保或政教主任,将视其责任程度实施处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和政纪责任。对教师实施性侵的,一律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规定从重处分。对丧失教师资格的,马上收回其教师资格。对符合开除条件的,立即办理开除手续,坚决不能让害群之马遗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