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70080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序言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二)问题不足二、发展环境(一)从挑战看(二)从机遇看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重点方向四、转型升级,打造更高水平开发园区(一)完善开发区布局(二)推动开发区升级(三)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四)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五)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五、提质增效,强化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一)聚焦重点产业优质项目(二)聚焦招商引资方式创新(三)聚焦招商队伍建设六、优进优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一)外贸强基行动(二)外贸创新行动(三)外贸护航行动七、内外联动,推动企业更好“走出去”(一)推动“一带一路”合作(二)培育本土跨国公

2、司(三)推动境外园区建设(四)打造支撑服务体系八、整合提升,优化口岸开放功能(一)优化口岸布局(二)提升口岸功能(三)优化服务效能九、优化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一)提升教育国际化功能(二)提升医疗国际化功能(三)提升居住环境国际化功能(四)提升餐饮配套国际化功能(五)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十、深化合作,着力推动全方位开放()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二)加强国际友城合作(三)加强国际经贸交流(四)加强涉外服务水平H-、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优化考核评价(三)强化政策保障(四)提升服务水平序言“十五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关键时

3、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时期。制定科学的规划,对于立足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构建新格局、实现新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更高水平发展至关重要。市“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在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对我市“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结评估,邀请上海社科院、商务部研究院等单位业内知名专家,对市“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重大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咨询,广泛听取并采纳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与国家、省市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

4、接。规划主要阐明20262030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工作,是政府履行开放型经济管理职能以及引导市场主体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开放型经济年度发展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全市开放型经济条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求突破,主动作为谋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市开放型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1 .利用外资总量平稳、质效提升。“十四五”时期,全市利用外资

5、总体平稳,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7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1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52个,总投资超10亿美元项目5个,新增爱思开电池、赛得利、太阳诱电、蒂森克虏伯、西门子、住化电子、科勒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世界500强企业9家、投资项目18个,全市累计世界500强企业68家、投资项目117个;新增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7家,累计达23家。“十四五”末,全市共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30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7.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209.2亿美元,占比达到51.3%;实际到账外

6、资占全省比重9.57%,较2015年提升2.48个百分点,规模列全省第四位,较“十二五”期末上升1位;外资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税的贡献占到1/3,出口约占1/2,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30万个。“外资小镇”一一新北区薛家镇利用外资工作成效突出,其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充分肯定。20162025年市利用外资情况表单位:个、亿美元项目年份Xx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新签项目个数其中,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个数协议注册外资2016年25.02694341.12017年25.53725746.12018年26.13565651.22019年26.33845566.02025年28.8

7、3466055.9总计131.71727271260.320162025年市各辖市区实际到账外资情况表单位:亿美元7j市区年份深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含常经开)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2016年3.363.208.508.502.601.892017年2.501.017.217.001.561.522018年3.013.007.707.702.011.922019年3.003.037.607.622.121.902025年3.343.368.118.002.312.15总计15.2113.639.1238.8210.69.382 .对外贸易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十四五”时期,我市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新

8、冠肺炎疫情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大力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对外贸易总体趋稳,结构不断优化,外贸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19.8亿美元,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2025年达到349亿美元,是“十二五”末的1.24倍。叶四五”末,全市共有进出口实绩企业7800多家,较2015年增加1600多家;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82.7%,较2015年提升10.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59.5%和18.4%;“一带一路”出口占比33.1%。新增轨道交通、地坪地材等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累计拥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个、省级出口基地

9、6个;新增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品牌17个、市重点培育和发展品牌26个,累计分别达到63个和89个;新增省级公共海外仓3个、进口交易中心10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3家;全市服务外包企业803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5.33万人,拥有5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2个省级服务贸易基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开通“贸易预警灯”微信公众号,建成国内首个外贸专利公共服务平台“专品汇”和省内首家市级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提出“九法联用”应对贸易摩擦并在全省推广,我市佰腾科技公司创成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20162025年市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项目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2016年2

10、75.8208.667.22017年312.7229.483.32018年343.9250.793.12019年338.3252.485.92025年349.1259.489.7总计1619.81200.5419.220162025年市各辖市区进出口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市区年份深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含常经开)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2016年8.3016.7294.77100.7428.3525.142017年9.9520.57108.92115.0130.9226.052018年11.4723.80120.46127.9332.9525.932019年11.6725.90117.52123.9232.

11、1826.842025年12.3831.80121.92125.8028.9728.29总计53.77118.79563.59593.4153.37132.253 .外经合作稳步推进、层次提高。“十四五”时期,我市企业稳步“走出去”,共有249家企业在境外投资396个项目,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38.5亿美元,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分别是“十二五”的1.4倍和1.6倍;全市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10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98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2.8亿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1.3亿美元。金昇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产业园加快推进,天合光能累计投资近5亿美元,在泰国、越南等地设立生产基地,东

12、奥服装、华利达、亚玛顿、常宝股份分别在柬埔寨、越南、阿联酋、阿曼布点。我市专门成立研究院,编发100国(地区股资环境要素指南和市“一带一路”经贸投资白皮书,努力为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支持我市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稳步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提高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2016-2025年市境外投资及外经合作情况表单位:个、亿美元项目年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中方协议投资额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016年919.665.364.752017年678.298.845.562018年848.424.014.532019年858.523.323.872025年693.581.282.62总计3

13、9638.4722.8121.332016-2025年市各辖市区中方协议投资情况表单位:万美元市区年份、X深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含常经开)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2016年1440.310464.018996.644172.419577.01980.82017年23.813854.325326.216397.917786.69500.02018年231.436825.637738.95549.91100.02706.12019年5897.037722.418834.317656.72209.02921.12025年2370.71286.717350.913891.3175.1718.9总计9963.2

14、100153118246.997668.240847.717826.94 .开发园区转型创新、提档升级。“十四五”时期,我市着力完善各类开发区产业规划、功能配套及平台建设,推动开发园区成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十四五”末,全市共有2个国家级高新区和8个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中分列第4位和第9位,深阳高新区位列省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位,经开区、金坛开发区在省级经开区中跻身前十强,排名分别跃升至第4位和第10位;全市开发区利用外资贡献份额占全市的84%,工业开票销售、进出口贡献份额超过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贡献份额超过54%。国际合作园区加快发展,中以()创新

15、园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德()产业创新园全面推进;中以、中德、中欧、中瑞4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获评数居全省第一;新获批省级特色创新示范园区8家,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开发区排名情况开发区名称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5年全省排名国家级排名省级排名全省排名国家级排名省级排名全省排名国家级排名省级排名全省排名国家级排名省级排名全省排名国家级排名省级排名高新区4253285243234武进高新区65174583911389经开区51263613319296244金坛经开区45206841411640143610深阳高新区27815213114114

16、1深阳经开区224214421772456134滨江经开区79527851724581547649武进经开区64386336583153265023天宁经开区65396538552850234922钟楼经开区76497144492351246033注:高新区参加省科技厅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经开区参加省商务厅科学发展综合评价。12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动态表单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规上工业产值(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万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新增重大产业类项目累计同比%累计同比%累计同比%累计同比%(个)高新区132.85.12534.37.2800025.0

17、1501.75.019武进高新区39.86.81018.48.647256-0.5656.22.911经开区55.91.51947.97.31505456.8694.74.84金坛经开区15.2-28.2931.58.718395-26.5499.87.66中关村高新区23.311.2821.612.7206801.2322.49.19深阳经开区12.9-5.7234.48.5859512.634.929.54滨江经开区18.54.1707.31.711667-44.8317.5-1.13武进经开区17.133.2216.48.54134-28.3147.814.22天宁经开区27.010.3

18、372.0-1.3181194.2119.66.33钟楼经开区23.412.3384.35.79364-25.6189.20.83合计334.55.08226.37.6229021-0.54166.26.361注:1.统计范围:高新区即新北区,武进高新区即武进高新区,经开区含丁堰街道、潞城街道、戚墅堰街道、遥观镇、横林镇和横山桥镇(含中天钢铁集团),金坛经开区含东城街道和尧塘街道,漂阳经开区含漂城镇、上兴镇,滨江经开区含春江街道和魏村街道,武进经开区即武进经开区,天宁经开区含青龙街道、雕庄街道和东青片区(东青村、和平村、武城村、青松村、花园村、东青社区),钟楼经开区含北港街道、新闸街道和邹区高

19、新技术产业园(前王村、杨庄村、鹤溪村、桥东村、林场村、卜弋村、刘巷村),中关村高新区即昆仑街道。2.新增重大产业类项目:内资为单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发改部门核准备案文件为准),外资为单个项目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一13一5.口岸开放功能提升、效应放大。全市拥有港和机场2个一类开放口岸,“十四五”时期水运口岸货物吞吐量达2.44亿吨,是“十二五”的1.4倍冰运口岸外贸总运量达4789万吨,是“十二五”的2倍;2019年外贸运量首次突破100o万吨,2025年达到1383万吨。航空口岸先后开辟12个国家和地区的24条境外航线,出入境人员总数达150万人次,2019年出入境人

20、员总数首次突破60万人次。口岸功能和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海铁联运稳步推进,至上海洋山港已开通海铁循环班列。综合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武进综保区获批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对外开放功能不断扩大。2025年,被列入全国37家具备国际客运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之一,航空口岸国际旅客占比位列全国前12名。2016-2025年水运口岸运行情况表项目年份口岸货物吞吐量(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万吨)口岸集装箱运量(万标箱)其中:外贸集装箱运量(万标箱)2016年4031.0565.321.514.02017年4714.1692.425.416.12018年4861.8949.831.216.82019年5352

21、81199.232.015.12025年5441138335.112.9总计24400.74789.7145.274.9(二)问题不足1 .外资带动作用不够。一是旗舰型重大外资项目不多。无锡SK海力士项目累计总投资超200亿美元,南京台积电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苏州也有一大批旗舰型外资项目,而我市尚没有类似的旗舰型重大外资项目,超5亿、超10亿美元的大项目也不多,与这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现代服务业外资相对薄弱。虽然国家不断加大服务业领域的开放程度,但就我市来说,现代服务业引资水平还不高,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金融、文化,利用外资都不多,不利于我市国际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区域性总部不

22、多。全市经省商务厅认定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仅23家,经省商务厅等有关部门联合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尚未突破,与南京、苏州、无锡差距明显。2 .外贸竞争基础不牢。一是外贸规模总量仍有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市外贸总量不断跨上新台阶,但是和苏州、无锡相比,我市外贸总量只有苏州的十分之一,无锡的三分之一,和我市经济总量不相匹配。二是外贸增长动力不足。随着我市要素成本持续攀升,传统制造价格优势明显削弱,光伏、纺织、服装等传统重点行业产能转移趋势明显,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技术、航空装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与外贸的融合度还不够。三是外贸新业态发展缓慢。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口交易中心、跨境电商、海

23、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经过多年的发展,或遭遇瓶颈,或规模仍然十分有限,未能对全市外贸形成重要支撑。3 .外经合作水平不高。一是本土知名跨国公司不多。除天合光能、瑞声、恒立等少部分企业国际化发展较为顺利以外,大多数企业跨国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全球思维和远期规划,大部分以延续国内业务为主,在海外设立、兼并、收购先进研发机构的企业不多,国际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效率不高。二是重点境外合作园区较少。虽然近年来金昇乌兹别克斯坦纺织工业园、天合光能国际产业园等境外园区建设不断推进,但园区功能仍然单一,平台较为薄弱,未能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缺乏如无锡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苏州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南通印尼双

24、马农工贸合作区、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等国家级或省级境外园区。三是“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我市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风险应急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走出去”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4 .开放载体平台不强。一是开发园区综合实力不强。与苏州、无锡和浙江嘉兴等地的开发区相比,我市部分开发区规划起点不高、功能环境不优、体制机制不活、竞争实力不强,全市开发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年产值不足800亿元,千亿元以上产业尚未形成,大部分产业仍徘徊在百亿元左右,呈现出总量规模小、产业门类杂、集聚程度弱等发展短板。二是高水平开放平台不够。苏州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12家,南通有5家,无

25、锡有4家,而我市仅有2家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尚未突破,各类国家级试点和平台也相对较少,高水平开放平台仍然欠缺。三是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没有凸显发展优势。开发区转型创新步伐较慢,开发区行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对开发区的考核也越来越政府化,分散了开发区主要抓经济、抓项目、抓建设的精力。5 .国际化功能配套不足。一是高品质的国际化功能不足。我市尚无外籍人士子女学校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医院,尚未形成适合国外人士居住的国际化社区,文化的包容度和商业的多元性不够,双语标识、外语地图、文化娱乐等国际化功能也不够到位。二是高标准的国际性活动不多。目前,省内兄弟城市大多都已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展会和国际性峰会论坛,

26、比如南京的软博会、无锡的物联网大会、淮安的食品博览会等等,而我市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展会和国际性峰会论坛相对较少。三是高水平的国际化口岸不够。在开国际航班数量仍然有限,综合保税区功能比较单一,港和上海港、宁波港等国际性港口的联系有待加强,各开放口岸之间的整合协同不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二、发展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促使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总体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中美战略博弈成为常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十五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从国内来看,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

27、书记视察时都明确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国家、省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和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都将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五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的总体判断是:机遇挑战并存、总体审慎乐观。(一)从挑战看中美战略博弈是主线,也是重要变量。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传统霸权国对新型崛起大国的遏制,美国两党已达成对华强硬共识,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必然会维护美国利益,在避免冷战、脱钩的基础上,通过联合盟友长期制衡和打压中国。同时,全球疫情后期走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病毒不断产生变异并多地传播,疫苗供给充足程度、有效期限、接种意愿等存在明显的

28、地区差异,疫情走势将直接影响国际经贸形势和预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或面临重要调整,为应对疫情造成的全球货币大放水,可能构成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因此,“十五五”期间,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二)从机遇看1 .国际区域合作拓展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空间(1)RCEPo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区域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各成员国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等制度性安排,将为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外经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我市来说,有利于促进进口多元化,激发进口潜力,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资源性产品、优质民生产品的进口,同时推动跨

29、境电商加速发展,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机遇。(2)CAI(中欧投资协定)o2025年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虽然随后欧洲议会对协定的审议遭遇一定波折,但中欧合作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虽然欧盟和中国互为极其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的直接投资金额却仍然较低,这意味着后期双方在直接投资上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中欧双边经贸往来的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3)中日韩区域合作。RCEP签署后,我国主动提出了力口入CPTPP的意向,由中国参与推动的RCEP和日本主导的CPTPP会部分重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推进。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也提出要加大对日本、韩国的对接力度,深入推动中日韩区域合作,努力

30、吸引日本、韩国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至中国。中日韩区域合作将是我市“十五五”开放发展的重要契机。(4)“一带一路”。近年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对传统国别和地区的拓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我市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和化工塑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迫切需要寻求新市场,“一带一路”拥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为我市产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企业“走出去”,一方面要抱团取暖,鼓励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依托国家级、省级境外合作园区,集聚抱团发展;另一方面,要背靠大树,紧跟央企、国企步伐,积极承揽和参与央企国企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降低投资风险。2 .新发展格局是主基调,对外开放力度进一

31、步加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是“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扩大对外开放向主动引领开放转变;从以传统要素为主的循环向依靠新要素赋能的循环转变;从更多注重利用外需市场向更多强化内需市场转变;从参与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向“以我为主”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转变,努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3 .区域一体化战略是重要发展机遇。近年来,中央以区域一体化为基本导向,谋划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上海大都市圈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战略,这些都是我国“

32、十五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这将推动长三角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十五五”时期,我市要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目标定位,抢抓机遇、优化路径、积极融入,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体来看,“十五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较为复杂,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压力和动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趋势,抓住主要矛盾,始终把开放型经济放到国际国内经济大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争取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抢得先机,努力在对外开放格局、高质量

33、发展全局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等重大发展战略,抢抓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契机,按照我市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战略定位,对标德国、接轨上海、走向世界,持续优化开放布局、拓展开放空间、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能级,加快形成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二)基本原则1 .聚焦新格

34、局,促进内外联动。依托我市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优势,更高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成为链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联接好内需和外需,通过放大内需内涵、拓展外需外延、推动“外转内”等途径,实现内需、外需高水平动态平衡和深度融合。把握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双向投资、双边贸易和双方合作,做到内外联动、相互促进。2 .聚焦新蓝图,集聚国际资源。把服务“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建设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大都市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更大力度集聚国际智造产业、国际创新资源、国际物流项目,推动开放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形成层次分明、

35、优势互补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3 .聚焦高质量,塑造开放品牌。坚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高水平开放和大力度创新,推动开发园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塑造开放品牌,打造开放高地,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效。立足产业特色,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把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融合起来,把产业特色优势转化为国际知名品牌优势,实现品牌形象和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4 .聚焦新动能,深化制度改革。利用自贸区获批机会,积极开展各类改革试点,主动复制推广试点经验,积极推动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集聚集约配置资源,着力破除与扩大开放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制度规则,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36、制度体系,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5 .聚焦国际化,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补齐“国际化”短板,以经济国际化引领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国际化,带动城市基础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国际化,有规划、有步骤、统筹推进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三)发展目标1 .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发展,“十五五”期间累计实际到账外资150亿美元以上,力争在全省份额进一步提升,位次进一步前移。持续提升利用外资质效,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保持50%以上,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利用外资比重有所增加;每年引进总投资超3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不少于5个,超5亿

37、超10亿美元外资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新增一批世界500强、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2 .对外贸易。全市对外贸易总量保持平稳,“十五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1800亿美元,占全省份额进一步提升。围绕“25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出口集群和出口品牌,形成若干年出口规模超10亿美元、5亿美元、3亿美元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推动贸易结构优化,一般贸易比重稳步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幅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创新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和轨道交通进境维修业务取得实效,培育若干进口交易中心、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海外仓。服务贸易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

38、市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一批服务贸易示范企业、集聚区。3 .外经合作。境外投资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跨国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深入实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层次明显提升,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项目和产业合作不断深化,至2030年累计拥有本土跨国经营企业200家以上,实现跨国并购50例,发展境外合作园区3家。4 .园区建设。新增12家国家级开发区,新增23家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在全省排位总体稳中有升。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度和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全市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公共

39、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90%、75%和60%,开发区新增协议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占全市的90%以上。提升开发区集约发展水平,园区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有所增长。中以、中德、中欧、中瑞等中外合作园区合作机制有所突破,其中中以()创新园要着力提升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色列创新中心、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能级,打造“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中德()创新产业园要引进以德语区为主的欧洲企业100家,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中德合作平台。5 .口岸功能。到2030年初步建成水陆空联动发展、客货运快速增长、高效运作的现代化立体口岸体系。口岸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空港国际航线数量有所增加,

40、海铁联运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金坛港开通海运直航功能及综保区分区设置,综保区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口岸综合服务效率、口岸营商环境、智能创新应用水平等居全省前列。(四)重点方向1 .立足经济国际化,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相互促进,以国内国外双向互促的贸易投资,实现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更高水平引进外资、留住外资,使蒂森克虏伯、西门子、格力博等重点外资企业扎根、深耕发展,千方百计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同时,鼓励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稳步走出去,到境外投资设

41、厂、开展技术研发、跨国并购、实施资本和品牌运作,推动企业按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在全球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和纽带。2 .立足区域一体化,强化“融入跟随、特色发展”的策略。强化“深度融入、紧紧跟随、准确定位、特色发展”的策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上海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互动合作,加快建设长三角中轴枢纽,更加紧密地协同苏锡常、锡常泰城市群发展,不断提升在长三角发展中重要节点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在沿江

42、城市群落发展的重要地位。把准产业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在进一步强化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招商的基础上,紧盯上海产业梯度转移,积极拼抢优质产业资源,与长三角区域的兄弟城市开展差别化竞争,努力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O3 .立足制造业基础好的优势,突出项目招引和产业提升。主动顺应跨国投资和项目招引新趋势,充分利用我市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基础好,产业配套强的优势,聚焦“25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之以恒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依托我市本土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规模,集聚更多产业链优质资源,延链、强链,打造真正的国际化智造名城;高

43、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通讯、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三新经济产业,以有效的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吸引项目、投资、人才,努力实现产业的创新、转型、提升,争取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4 .立足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帮助和支持天合光能、金昇、恒立液压、华利达、蜂巢能源、中航锂电等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国际化发展,立足总部,通过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等方式,推动企业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深入推进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工程,引导

44、我市“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发挥优势,与跨国公司开展“高位嫁接”,使更多优质本土企业进入跨国集团生产采购体系、分享全球化红利,推动本土企业在合作中提高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5 .立足国际合作园区优势,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十五五期间,充分利用中以、中德、中欧、中瑞等国际合作园区平台,进一步瞄准美国、以色列、德国、日本、瑞士、荷兰等国家的创新资源,加强科研合作,坚持开放创新有效互动,切实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推动中以创新园建成“中以创新合作融合发展先导区、国际化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示范区、创新驱动新经济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区”;推动中德创新园建成长三角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中德产业创新核心平台、苏南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高地;推动中瑞()国际产业创新园建成中瑞产业合作的典范;推动中欧()绿色创新园区建设成为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样板和国际一流低碳技术合作先行区。6 .立足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城市国际化环境和功能。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提高投资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形成联通全球的功能设施、接轨国际标准的管理服务。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能级,增加国际化城市功能布局,在教育、医疗、社区、康养等方面提高国际化程度,着力打造“高品质、有特色、多元包容”的宜居宜业环境。四、转型升级,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网络营销/经济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