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M艳以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太原科技大学二。二。年十二月引言2一、毕业生基本情况4(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4(二)毕业生就业率4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42、各学院就业率43、各专业就业率4(三)毕业生就业状况6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6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7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7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8二、就业相关分析9(一)毕业生就业质量91、毕业生薪酬情况10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113、毕业生就业稳定性15(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16(三)就业特色与优势171、突出学校学科特色,毕业生集中在建
2、筑、机械设备制造、信息服务等领域.172、突出装备制造行业特色,毕业生在国有大规模企业就业率较高173、突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优势,毕业生区域贡献度较高18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9(一)夯实“一项工程”,确保就业工作推进有抓手20(二)打造“一个体系”,确保就业渠道及招聘服务有成效20(三)优化“一个理念”,确保就业育人教育有引领21(四)建好“一个网络”,确保就业持续帮扶有举措22(五)组建“一支队伍”,确保就业服务指导有质量22(六)谋划“一盘好棋”,确保就业统计核查有保障23引言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也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
3、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6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6年)。1952年,学校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创建,近代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研制先驱支秉渊先生出任校长。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汉口机器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并入。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并入。1998年改为省部共建、省管为主。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学校秉承”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精神,经过六十余年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科为两翼,装备制造主
4、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学、工学、哲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0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6个。学校现有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
5、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交通运输、工程管理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其他类型平台9个。毕业生遍布全国,主要就业于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电力、材料加工等行业和相关领域,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保持较高比例,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基层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6、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工程”。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以深入开展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重点,以强化服务和拓宽就业渠道为保障,以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底蕴,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专业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长期保持较高就业率。一、毕业生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太原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生总数为5342人,其中毕业研究生58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101%;毕业本科生437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1.92%;毕业专科生37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8%
7、o(二)毕业生就业率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5342人,就业人数4305人,总体就业率为80.59%o其中,毕业研究生588人,其中513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7.24%,本科毕业生4376人,其中3467人已就业,就业率为79.23%;专科毕业生378人,其中325人已就业,就业率为85.98%o2、各学院就业率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各学院就业率最高为92.45%o(见表1-1)学院毕业生总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学院毕业生总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5343779.02%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31025080.6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19
8、31675.42%人文社科学院614980.33%法学院732736.99%体育学院534992.45%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34428482.56%外国语学院837185.54%环境与安全学院20917181.82%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14311681.12%机械工程学院73258179.37%艺术学院15512077.4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7522581.82%应用科学学院19013370.00%交通与物流学院27222582.72%研究生院58851387.24%经济与管理学院50441381.94%专科部37832585.98%表1-12020届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3、各专业就业率
9、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各专业就业率最高为93.10%o(见表1-2)专业就业人数总人数就业率安全工程585493.1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9223480.1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55076.92%材料科学与工程584068.97%材料物理301963.33%采矿工程524382.69%测控技术与仪器675176.12%产品设计383181.58%车辆工程736284.9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510174.81%电子商务706085.71%电子信息工程735271.23%法学732736.99%工程力学554072.73%工业工程756789.33%工业设计675277.61%工
10、艺美术191789.47%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75176.12%国际经济与贸易705578.5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39987.61%焊接技术与工程484083.33%化学工程与工艺1058984.76%环保设备工程625080.65%环境工程826781.71%环境科学655483.08%环境设计403075.00%会计学745270.27%绘画201260.00%机械电子工程716185.92%机械工程625283.8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5935477.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76483.12%交通工程665684.85%交通运输645382.81%经济学766484.21%能
11、源化学工程654975.38%日语272488.89%软件工程685580.88%软件工程665380.30%社会工作302686.6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34992.45%生物工程614675.41%市场营销150512482.67%视觉传达设计383078.95%通信工程765876.32%土木工程796582.28%网络工程635384.13%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645281.25%物联网工程675379.10%物流工程635180.9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65481.82%信息与计算科学684261.76%冶金工程615285.25%英语564783.93%应用心理学312374.1
12、9%油气储运工程655076.92%制药工程705477.14%自动化685479.41%表12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三)毕业生就业状况1、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签订协议就业、签劳动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升学、出国出境、西部计划、预征入伍和未就业等形式。截止2020年12月30日,5342名毕业生中,签订协议就业(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图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机关、其他事业单位)139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13%;签订劳动合同就业7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85%;国内升学92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7.33%;其他录用形式就业60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3、11.25%;自由职业5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36%。(见图1-1)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按照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所占比例分别为27.28%、15.82%、11.7比、8.95%、3.87%,这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与学校为重型机械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相匹配。(见图1-2)噜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唐守业 公共管遑、社会侯陵和社会俎织 建筑业 交通运册、仓储加航政业 ttw 金典 ,艮总务、修理和其他Ig务业 军队 科
14、竽研究和技术务业 农、林、牧、渔业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和社会H作 文化、体育和操乐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务业制造业 住宿和餐沈业 祖里和夏务至务业图1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将毕业生就业地域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等七个地区。毕业生工作地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53.91%),其余毕业生分布在华东(19.16%)、华南(5.46%)、西南(4.04%)、东北(3.28%)、西北(7.78%)和华中(6.36%)。根据对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在华北地区就业人数较多,其次是华东和西北地区,就业地
15、区比较集中。(见图1-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53.91%图1-3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4、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未就业包括“不就业拟升学”、“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拟创业”、“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其他暂不就业”四种情况。截止到2020年12月30日,2020届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为1037人。其中“不就业拟升学(继续考研)”610人,占未就业人数的58.82%;“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184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7.74%;“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201人,占未就业人数的19.38%;“暂不就业”42人
16、占未就业人数的4.05%;针对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追踪服务和就业帮扶,并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和推荐就业。(见图1-4)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分布不就业拟升学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合适工作58.82%其他暂不就让图1-4未就业毕业生类型分布二、就业相关分析(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显性的标志、是社会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尺度。我校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采取多种渠道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开展多方位调查分析,学校从2019年起,连续3年,委托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调
17、查与分析,并形成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结合广泛深入的数据统计和调研分析,我校就业质量评价重点体现为薪酬水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方面。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越高,体现了专业培养帮助毕业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场价值的实现;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是衡量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评价的最直观指标。由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评价和反馈需在毕业生毕业后半年或者一年获取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再加上回收数据后还需要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本报告编制
18、过程中还无法获取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标,报告本部分引用的数据来自于我校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2019届毕业生调查形成的太原科技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9)o1、毕业生薪酬情况(1)总体月收入变化趋势2019届毕业生的月收入(5163元)与2018届(5255元)、全国非“2H本科2019届(5216元)均基本持平。(见图2-1)二60JE453015O(1田32016届2018届2019届-O本校503052555163-A-全国非”21本科421149335216图2L本校2016、2018、2019届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月收入分布我校2019届毕业生中,有24.
19、6%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4501-5500元区间段,有23.4%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3501-4500元区间段,有14.2%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5501-6500元区间段。与2018届毕业生相比,2019届毕业生中收入在4501-5500元的毕业生增长3个百分点。(见图2-2)图22本校2018、2019届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1)总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我校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从2015届的62%上升至2019届的65%,但与全国非“2H”本科2019届(71%)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我校2019届毕业生主要因专业工作不符合自身期待(
20、33%)而选择专业无关工作,与此同时毕业生因现实压力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比例(23%)较2018届(17%)有所上升。(见图2-3)-100%806040200&GJA-2015届2016届2018届2019届。本校62656965-A-全国非“211”本科68697171图23本校2015、2016、2018、2019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的人数(2)各学院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我校2019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学院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8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52%)。(见图2-4)本校2019届本校2018届外国语学院图24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
21、别学院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3)各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我校2019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交通工程(96%)、物联网工程(94%)、土木!在(8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38%)、生物工程(36%)、经济学(21%)o(见图2-5,2-6,2-7)图2巧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100(%:020406080本校2019届本校2018届网络工程交通运输本校平均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产品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环境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英语市场营销
22、经济与管理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续图26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续图27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3、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离职率低,工作稳定性较强,反映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匹配度较高,毕业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也符合了毕业生的期望。我校毕业生的离职率从2016届的25%下降至2019届的21%,且本届低于全国非“2H”本科平均水平(24%),反映出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强。职业吻合度反映了现在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匹配度。(见图2-8)80604002016届2018届2019届-Oe本校251921-全国非“2
23、11”本科262524图28离职率变化趋势(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为了真实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每年我校组织校院领导、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和部分专业教师分赴全国各地进行用人单位走访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2020年走访调查共回收问卷245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较高。他们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团队合作能力强,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体统计结果见图2-9,图2-10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图2-9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敬业精神适应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
24、质文学修养能力很强较强一般图210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三)就业特色与优势1、突出学校学科特色,毕业生集中在建筑、机械设备制造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建筑业(12.2%)、机械设备制造业(11.6%)、教育业(1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9.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O(见表2-1)行业类名称2016届(%)2018届(%)2019届(%)建筑业7.113.712.2机械设备制造业9.89.111.6教育业7.57.01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8.49.
2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87.46.0表2-1本校20162018、2019届毕业生就业主要行业需求变化2、突出装备制造行业特色,毕业生在国有大规模企业就业率较高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35%,2018届基本持平;毕业生主要就业于100O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用人单位(56%),与本校2018届(57%)基本持平。(见图2-11,2-12)位等)图21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图212不同规模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3、突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优势,毕业生区域贡献度较高我校2019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3.1%的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与2016、2018届在本省就业人数持平,比2015
26、届高出4个百分点。在太原本地就业人数保持平稳。(见图2-13,表2-2)oI城市名称2016届(%)2018届(%)2019届(%)表2-2本校2016、2018、2019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就业城市变化趋势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太原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不断强化就业育人功能,形成了“学校统筹、学院为主、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四级协作的网格化就业工作格局。2020年,学校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教育部就业百所布点监测本科高校,学校党委、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
27、重要的政治任务,针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谋划、不断创新,通过实施学校“六个一”就业战略,打出一套“组合拳”,做到了“招聘不停歇、服务不断档、帮扶不打烂”,形成“科大方案”,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向好,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一、夯实“一项工程”,确保就业工作推进有抓手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严格落实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多次在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上对就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综合分析研判当前就业形势,统筹谋划部署全校就业工作;学校书记、校长与各二级学院领导签订就业统计工作承诺责任书,建立了校领导约请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分层次、分类型、分群体的就业工作推进周例会制度;校领导带队开展了校区、学院
28、全覆盖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调研,充分了解各学院就业情况和实际困难,进一步强化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下一条心,全校齐发力”,学校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1.55%,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部署要求;截至目前,总体就业率已经达到80.59%,有就业意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79%,各项数据暂列山西省老八所高校首位;湖北毕业生、52个贫困县毕业生、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学校整体平均就业率,就业工作稳步有效推进。二、打造“一个体系”,确保就业渠道及招聘服务有成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创新模
29、式打造集“云招聘”“云渠道”“云指导”“云服务”为一体的“云就业”体系。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学校有关领导先后走访多个百强县区及重点企业。采取对接洽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态势、主导产业及引才政策。学校在华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主动实施产学研对接,本年度签订校地、校企就业合作并建立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7个,同时建立了部分地市就业引才工作站,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毕业生择业范围,为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拓宽了渠道。学校联合原机械工业部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燕山大学等六所高校形成的“原
30、机械部七校就业联盟”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经联盟会员单位研究同意并积极努力推进,将联盟整体并入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并获得批复正式更名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委员会”,学校党委刘翠荣副书记担任理事会会长。就业委的成立,一方面加强了联盟在国家层面上的领导,从自发组织成为“正规军”,活动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比原来依托的平台更大、辐射面更宽、影响力更强了,将成为联盟全面提升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上半年疫情期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探索“云招聘”新模式办好线上双选会,联合原机械部就业联盟高校办空中双选会,与中北大学等四所工科类院校联合办招聘等等,多层面、多频
31、次联合,分类别、分专业开展,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线上宣讲、“云指导”、线上面试、远程签约,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学校也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云渠道”,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教育部24365就业招聘活动,有序组织安排毕业生参与各级各类招聘活动,实现了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断档,受到了中国教育新闻网、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台、山西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三、优化“一个理念”,确保就业育人教育有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要坚持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高度融合的理念,不断加强思政对就业工作的引领。
32、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形势严峻、巨大挑战的实际情况。学校不断注重和强化就业育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毕业生的认知心理、思想水平、精神境界、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开展了毕业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诚信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以此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促使毕业生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帮助毕业生规划合理的职业方向,实现毕业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目的,让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守业。学校持续推进“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升工程”,从制定政策、教育引导、氛围营造、持续关爱等多方面帮助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学校不断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
33、坚持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讲授,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走进学校就业致远大讲堂,通过开办疫情期间的线上直播讲堂,邀请学校党委副书记作首讲嘉宾,同时本年度还邀请企业家、人才招聘导师、成功校友等人士,从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入手,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就业意识,实现自身准确定位,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就业服务和指导。2019年以来学校推出科大就业故事刊物,本年度增设“抗疫”专刊,通过同学们自身的就业故事案例,不断加强榜样示范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学校力求在借助思政教育引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认清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中
34、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期的机遇和挑战。四、建好“一个网络”,确保就业持续帮扶有举措学校织密就业精准保障网格,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工作,加强对来自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的毕业生帮扶力度。一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学校通过开展第二学位教育、增设科研助理岗位、加强与中小微企业合作、促进灵活就业等“一揽子”配套政策,不断拓宽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二是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着重跟进52个贫困县毕业生、湖北毕业生、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毕业生等不同类型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进一步加大特殊群体毕业生、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岗位推荐力度,校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与毕业生“一对一”、“人盯人”,建立联系,定点帮扶,
35、确保学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三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和“细致到人”的就业服务理念,做到服务无盲区,工作不断线。五、组建“一支队伍”,确保就业服务指导有质量学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组建学工队伍、教师队伍为主体,全员参与的一线就业工作团队。辅导员、班主任加强与学生沟通联络,了解学生就业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点对点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就业手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理模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努力将学生日常就业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提
36、升。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源体验周活动,召开毕业生应征入伍、西部计划动员会,组织二、三年级学生暑期就业游学实践以及“名城优企进校园”校地、校企校园日活动等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主动投身山西省转型发展及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六、谋划“一盘好棋”,确保就业统计核查有保障学校党委行政齐发力,认真分析摆问题,全力以赴补短板,多项决策促就业。通过建立“二级学院逐一逐项自查、校级就业部门覆盖性核查、学校领导随机抽查”的就业统计核查机制,压实了二级学院责任,进一步规范了数据分类管理,进一步推进了就业信息发布,在二级学院开展监测布点,实行每日报告,全员动员、数据共有、信息共用、资源共享,有效推进了学校就业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切实保证就业数据的真实性,统计过程的规范性和支撑材料的完整性。“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毕业生就业形势目前依然复杂严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太原科技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教育厅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决策部署和本次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特点,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方法创新,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科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