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57256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 特征码 yBGMocyejXHBSoPcNIvX 学雷锋体会:学习雷锋好榜样” 又到了莺飞草长的三月了,这个三月和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是 又开始号召“学习雷锋”了。 还记得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是认认真真看过雷锋的电影,学 习过雷锋的事迹,背诵过雷锋的日记的; 到了我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时,初初发现我的学生们竟然已经不 知道雷锋是谁的时候,心里不是没有愤慨的, 因为对于我们而言,雷锋已经成了一个好人好事的符号了。 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到了今天仍然要依靠雷锋来解决中国社 会的“失德”问题呢? 首先,我想纠正的是,很多人反对把雷锋重新拉出来,认为雷 锋是文革的产物。

2、 其实我并不认同。 雷锋这一典型的塑造是具有信念上的积极意义的,这一点我们 不能否认毛主席的英明之处。 在那个打倒了孔家店的、抹平了一切差异的年代,民众需要一 第 2 页 个追求卓越的理由。 既然不能再追求成为有德的君子、圣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 区别如何体现呢? 毛主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依然可以成为精神 上卓越的人,都可能达致伟大与崇高,这就是,坚持一生做一 个好人。 偶尔做一件好事,仅仅是一个道德践行而已; 但如果坚持一生,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第一,孔子说,吾道一 以贯之。坚持本身就是一项美德;第二,追求做一个好人,毫 无疑问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三,通过坚持做好人, 可

3、以从渺小中成就伟大,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在共产主义遥遥无 期的时候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卓越的伟人。在一个信仰缺失 的年代,这就是一个最切近的便于坚持的信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60 年代学习雷锋这一做法,填补了当时 传统文化被打倒之后的信念缺失,以一种最为直接简便的方式 让每一个普通的民众有追求有信念,而这种追求与信念又是有 利于社会稳定的。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有着政治上远见卓识的行 动。 其次,我想申明的,世易时移,今天不能把雷锋摆出来和当年 毛主席不能把孔夫子摆出来性质是一样的。可见,今天的意识 形态工作者太没创意了,比起 40 年前,实在低了不是一个段位 啊。为什么这么说,理由如下: 第 3

4、页 第一,当年号召学雷锋,是因为那个年代是有信念的年代,只 是终极目标过于遥远,我们不能指望一个遥遥无期的乌托邦具 体指引我们的生活,所以需要一个切近的与每个人生活密切相 关的追求,这个追求与那个我们信奉的终极目标并不冲突,而 且是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让我们相信我们在物质上终有一天 会得到满足,在物质尚未满足的情况下,通过现实的努力成为 一个伟大的人先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求。然而市场经济的今天, 不是需要为信念填充一个切近的内容,而是信念本身已经缺失 了;不是大家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人,而是没有人再追 求卓越;不是没有人不知道应该做一个好人,而是大家不明白 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了,没有充分

5、的理由与充足的动力了。 学习雷锋能解决的,仅仅是前者,而非后者,当根基不存时, 学习雷锋就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第二,在一个社会分工不明确的时代,做好人好事是一个没有 任何歧义的概念,操作简单便于执行。然而在一个社会被分化 为各个不同的领域的时代,做好人变得不仅需要意愿,也需要 相应的智识能力。单纯的好人只能留在私人领域去做,可是私 人领域的空间其实很有限。在政治领域,一个政府最大的美德 可能恰恰是不要想着做好人好事,才反而最有利于全体大众。 这个标准太高,还是想想怎么尽忠职守,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履 第 4 页 行好吧。在经济领域亦然,如果企业家的资金都用来做好事而 不能转

6、化为资本继续创造利润的话,只怕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 整体发展。巴菲特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前并没有捐过钱,因为他 觉得资金只有在他 的手里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当然他后来 承诺捐出全部身家的 85%,而他这样做显然与学习雷锋的关系 不大,而是与西方整体的文化传统有关。 由此可见,在今天号召学习雷锋,无论是从目的上还是 手段上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失德问题都难有成效。 最后,如果这个举动仅仅是没有成效,或许并不值得我们花费 如此大的精力来讨论,反正政府做的没有成效的事情也不差这 一件了。问题在于这种由政府出面呼吁德性的方式本身蕴含着 执政者对于道德自身乃至其执政职能范围的理解与定位,可怕 的不是政府做了什么,

7、而是政府在认定这样做是合理之后还会 做什么。 第一,这意味着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有问题。从“房地产商应 该留着道德的血液”到“跌倒老人搀扶条例”再到“全社会学 习雷锋” ,体现的是同样的逻辑,即资本和道德,特别是传统的 舍己为人的道德,毫无疑问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的,这是任 何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矛盾,从亚当斯密开始就一直尝 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一直见仁见智,但起 第 5 页 码有一点应该是能够达成共识的,就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必 须尊重理性人追求合理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房地产商道德与否 与他们的利润率高低没有必然关系,当政府把房价居高不下的 责任推到房地产身上时,就意味着政府

8、撇清了自己的责任。一 旦缺少了这种最基本的尊重,就意味着个体的财产权是潜在的 受到威胁的。当道德的帽子扣在企业家头上时,企业家可能需 要通过让渡一部分财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道德了。中国的慈 善一直存在问题与这点混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处就不做 赘述了。 第二,这意味着对于政治的边界理解同样存在问题。前文已经 说过,好人好事在当代社会是一个过高的标准,极易产生歧义。 往好里说,一个政府应该规定的是最低标准的强力执行,从而 为它的全部公民提供自由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让所有公 民都按照一个标准行事,都被刻画成一个样子,这是不现实的。 往差里说,这个过高的标准好像一顶巨大的帽子,可以扣到任 何政

9、策之上赋予其某种合理性,只要它打着道德的旗号。法国 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制造的恐怖也好、纳粹的奥斯维辛大屠杀 也好、中国自己的文化大革命也好,哪一次社会的大动荡不是 伴随着全体人民道德激情的高涨?!当“悲悯”与“良知”不 再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交流与反思,就是社会性混乱 的始作俑者,这是太恐怖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政府 第 6 页 维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是提供一个程序正义的制度平台,把 经济的还给经济,把道德的还给道德。没有人能规定道德的合 理形态,只有现实能够决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与道德。这 个现实包括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现状,现实不是不可改 变的,但不能被硬生生的改变。政府能做的只是调整政治制度, 进而生成与之相匹配的全民接受并自觉遵守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