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1月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八)的作品,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使诗歌获得了一种流动之美。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杜审言2 .下列作品中属于大赋的是(B)。A.洛神赋B.七发C.赤壁赋D.吊屈原赋3 .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诗属于(D)。A.汉乐府B.新乐府C.南朝乐府D.北朝乐府4 .苏轼的荔枝叹在体裁上属于(B)。A.五古B.七古C五律D.七律5 .下列散曲作品中属于套数的是(八)。A.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8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C.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D.陈铎双调雁儿落带
2、得胜令机匠6 .著名古文家(D)的祭文祭十二郎文被认为是祭文中千年绝调。A柳宗元B.司马迁C.王安石D.韩愈7 .下列作品篇目中不属于庄子的是(D)。A.齐物论8 .盗跖C.逍遥游D.五蠹8 .南宋词人(B)的自度曲在词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的咏梅词暗香疏影便是他的自度曲。A.吴文英B姜夔C林逋D.贺铸9 .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C)抒发爰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A张孝祥B.陈亮C.辛弃疾D.陆游10 .前七子和后七子是著名古文流派(D)的代表作家。A.唐宋派B.公安派C.桐城派D.秦汉派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IL诗人_的咏怀诗82首集中体现了“正始之音”词旨渊
3、永、寄意遥深的特点。12 .宋代诗人一晚年所作绝句被称为“王荆公体,风格雅丽精绝,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王安石13 .中唐新乐府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其代表作品。白居易14 .古文名家的记文常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起来,文与可画贯笛谷偃竹记石钟山记等可为代表。苏轼15 .北宋词人的令词堪称两宋令词的典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即是其临江仙中的名句。晏几道16 .宋代词人擅长运用比兴寄托手法间接表现身世之感,六丑(正单衣试酒)可为代表。周邦彦17 .著名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出自先秦子书,该书擅长运用寓言形象化地说理。韩非子18 .永州八记是作家谪居永州期间所作,是其最
4、令人称道的古文作品。柳宗元19 .湖心亭看雪是作家的文集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张岱20 .著名作家的骈文著名一时,哀江南赋是其骈文代表作之一。庾信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21 .司马迁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试结合作品简要介绍其人物塑造特点。答: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以下是其主要的人物塑造特点:选取典型事件司马迁善于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在项羽本纪中,选取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几个关键事件,巨鹿之战展现了项羽的勇猛和果敢,破釜沉舟”的举动尽显其英雄气概;鸿门宴上项羽的优柔寡断,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伏笔
5、垓下之围则通过霸王别姬”等情节,刻画了项羽的末路悲歌,展现出他的儿女情长和英雄末路的无奈,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件,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项羽形象跃然纸上。运用对比衬托人物之间对比:史记常将不同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差异。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将项羽和刘邦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项羽勇猛豪爽但刚愎自用,刘邦则狡黠多智、善于用人。两人在面对相同情境时的不同反应和决策,鲜明地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同一人物自身对比:通过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表现来进行对比,展现人物的性格发展和命运变化。如苏秦列传中,苏秦早年游说列国失败,穷困潦倒,家人对他冷嘲热讽;后来他功成名就,佩六国相
6、印,家人则对他恭敬有加。这种前后对比,不仅突出了世态炎凉,更展现了苏秦坚韧不拔、追求功名的性格特点。注重细节描写司马迁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濯池之会上,面对秦王的挑衅,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一个张目叱之”的细节,将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临危不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完璧归赵时,蔺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的动作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为了维护赵国尊严和利益,不惜与秦王决裂的决心。运用个性化语言史记中的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性格和处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如项羽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尽显其直率和大胆;而刘邦则说嗟乎,大丈
7、夫当如此也,流露出他对权力的羡慕和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他的含蓄和狡黠。两人的语言鲜明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志向。饱含作者情感司马迁在塑造人物时,往往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评价,使人物形象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对于他所敬佩和赞赏的人物,如屈原、李广等,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同情和赞美之情。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叙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悲惨遭遇,对屈原的爰国情怀和高洁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使屈原的形象充满了悲壮色彩和感染力。多维立体刻画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多维立体的,具有复杂的性格特点。如在李斯列传中,李斯既有为秦国统一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一面,他辅佐秦始皇制定政策、统一文字等;
8、又有自私、狭隘的一面,为了个人利益,他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和自己的悲惨结局。通过对李斯不同方面行为和心理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复杂多变、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22 .离骚的香草美人手法指的是什么?试结合作品简要说明。答:离骚的香草美人手法是一种比兴象征手法,诗人屈原借香草美人等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等,以下是具体说明:香草的象征意义及在作品中的体现象征美好品德和才能:在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人将江离、芷草、秋兰等香草披挂在身上,象征着自己追求美好的品德和才能,以佩戴香草来表明自己注重自身修养,如同香草般具有高洁的品质。象征贤臣和君子:朝饮
9、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秋菊等香草在这里象征着像诗人一样坚守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贤臣和君子。诗人以食用香草来表示自己与这些品德高尚的人为伍,也暗示自己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国家效力。象征理想的政治环境: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申椒、菌桂、蕙芷等香草代表着各种美好的事物,诗人用它们来比喻一个国家应该拥有的良好政治环境和人才储备,表达了诗人对一个君臣和谐、贤才汇聚的理想政治局面的向往。美人的象征意义及在作品中的体现自比美人:屈原在诗中常以美人自比,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的美人就是诗人自己,他以美人自喻,表达了对自身美好品质和才华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担心自己年
10、华老去、不能及时为国家效力,实现理想抱负的忧虑。象征君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诿谓余以善淫,诗人以蛾眉美人形象来暗示自己与君主的关系,将自己比作被众女嫉妒的美人,而众女则象征着朝廷中的奸臣小人。这里通过美人被嫉妒、被诋毁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自己被君主疏远、被奸臣陷害的现实,也体现了他对君主能够明辨是非、重用贤才的期盼。象征理想和美好事物:在离骚中,诗人寻求美人的过程,如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等情节,实际上是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宓妃等美人形象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诗人上天入地去寻找她们,表现了他对美好政治理想、高尚道德境界等的执着追求。通过香草美人手法,离骚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
11、象化,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屈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3 .试以温庭筠、李煜作品为例,分析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有何区别。答: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是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温庭筠和李煜为代表对二者进行了区分,以下是以温庭筠、李煜作品为例对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区别的分析:创作主体与创作目的伶工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他的词多是为伶工演唱而作。温庭筠长期出入秦楼楚馆等娱乐场所,其创作目的主要是应歌,为了满足宫廷、宴乐等场合的娱乐需求。如菩萨蛮小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等句,注重对女子容貌、服
12、饰等外在形象的刻画,是典型为演唱而创作的艳词,供伶工在宴会上演唱以娱宾遣兴。士大夫之词:李煜作为南唐国主,有着士大夫的身份和素养。他后期的词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等,是其经历了亡国之痛后,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思想情感,并非单纯为了娱乐而作。内容题材伶工之词:内容多局限于闺情宫怨、伤春悲秋等,多描绘女性的美貌、情感以及男女之间的相思离别等。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系列,大量笔墨用于描写女子的妆饰、体态和闺中寂寞,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将女子慵懒、寂寞的状态展现出来,题材较为狭窄。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在前期虽也有一些宫廷享乐题材的作品,但后期则拓展到对人生、对
13、历史、对宇宙等宏观问题的思考。像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由眼前的自然景象引发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则蕴含着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的悲痛,具有更深广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情感深度与表现方式伶工之词:情感相对单一、浅露,往往是一种程式化的情感表达,如女子的闺怨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缺乏深刻的个人体验和独特的情感内涵。在表现方式上,多采用细腻的笔触进行外在描写,以华丽的辞藻来营造氛围,情感的传达较为含蓄委婉,但深度有限。如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通过描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等景象来烘托女子的秋思,但情感较浅,没有超越
14、一般的闺怨范畴。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家国之痛融入词中,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东流喻愁之无尽,将内心的亡国之痛、人生之悲表现得淋漓尽致;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情感深沉而复杂。艺术风格与审美境界伶工之词:温庭筠的词风华丽香艳,注重词的形式美和音乐性,以精美的意象、华丽的辞藻堆砌来营造一种柔美的艺术氛围,追求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审美享受。其审美境界多停留在世俗的、浅层次的情感和美感上,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15、呈现出一种精致、艳丽的美感,但缺乏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风则以自然真率、意境深远为特点。他善于用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不刻意雕琢,却能达到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如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语言朴素自然,却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具有更高的审美境界,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历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四、论述题供35分)24 .为什么说杜甫的七律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答:杜甫的七律被公认为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技巧的精湛成熟格律严谨:杜甫严格遵守七律的格律要求,在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一丝不苟,使诗歌具有
16、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极为工整,风急对渚清,天高对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不仅词性相对,意义也相互映衬,平仄交替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对仗工巧:杜甫的对仗不仅形式上工整,而且在内容和意境上也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他善于运用各种对仗手法,如工对、宽对、流水对、借对、扇面对等,使诗歌在整齐中富有变化。如秋兴八首其一中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江间对塞上,波浪对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气象雄浑,对仗精工,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句法多变:杜甫在七律的句法运用上灵活多变,善于通过不同的句式组合和词语搭配来营造独特的艺术效果。他有
17、时采用倒装句,如秋兴八首其一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通过倒装突出了香稻碧梧等意象,使诗歌更具表现力。情感表达的深沉丰富家国情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他的七律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描写战乱后国家的破败和春天的荒芜,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对亲人离散的思念,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感慨:杜甫的七律也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年老多病
18、漂泊他乡的境遇,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愁苦和对人生的无奈,情感真挚深沉。情感层次:杜甫的七律情感丰富复杂,往往在一首诗中蕴含着多个层次的情感。如登楼中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既有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又有对国家多难的忧虑,还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题材内容的广泛拓展社会现实:杜甫的七律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涉及战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诸多方面。如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以七律的形式对统治者的穷兵黑卖武和荒淫无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百姓的苦难生活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自然景观:杜甫也善于以七律描绘自然景
19、观,他的山水诗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还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通过对泰山雄伟壮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追求。日常生活:杜甫还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情感等纳入七律的创作题材,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描绘了诗人在江村的闲适生活,充满了生活气息。风格的多样化沉郁顿挫:这是杜甫七律最主要的风格特点,表现为情感的深沉蕴藉、表达的曲折含蓄和节奏的起伏变化。如秋兴八首组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个人身世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情感深沉
20、意境雄浑,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雄浑壮阔:杜甫的一些七律作品展现出雄浑壮阔的风格,以宏大的视野、磅礴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如登高登岳阳楼等,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天地、历史的沧桑相结合,使诗歌具有雄浑壮阔的意境。清新自然:杜甫也有一些风格清新自然的七律作品,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以细腻的笔触、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创作典范:杜甫的七律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光辉的典范,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江西诗派诗人,就深受杜甫影响,在格律、对仗、句法等方面学习杜甫,追求诗歌的艺术境界。风格启示:杜甫七律的多样化风格为后世诗人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道路,启发他们在诗歌风格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如李商隐的七律在情感的细腻和意境的朦胧上有所发展,陆游的七律在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上继承了杜甫的传统。精神传承: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成为后世诗人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以诗歌为载体,反映社会现实,抒发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