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5年2月25日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最新精神,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的某某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及核心内容,涵盖政策衔接与地方特色:一、总则1 .编制目的健全县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5年修订版)及省市相关法规,结合本县地理环境、产业布局和风险特征制定。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事故灾难(如矿山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和社会安全事件(
2、如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4 .工作原则党建引领:强化县委对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乡镇党委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分级响应:按事件严重程度分为I级(特别重大)至IV级(一般),明确县、乡、村三级响应权限;科技赋能:接入省级“一网统管”平台,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点、水库水位等关键风险源。二、组织指挥体系1 .县级应急指挥部组成:县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应急管理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单位涵盖卫健、公安、自然资源等25个部门;职责:启动I-H级应急响应,统筹救援力量调配,协调跨区域支援。2 .乡镇应急管理单元架构:以乡镇为单元设立分指挥部,整合基层派出所、卫生院、民兵力量;职能:负责IlI-IV级事件先期
3、处置,执行人员转移、临时安置等任务。3 .村级应急小组组成: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5名志愿者;任务:风险排查、预警信息传递、初期灾情上报。三、风险防控与监测预警1 .风险评估机制重点领域:地质灾害:对12处滑坡隐患点安装北斗位移监测设备;安全生产:矿山企业每季度开展安全自查,数据接入县应急平台。2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村级大喇叭、短信平台实现“30分钟全域覆盖”;分级标准:红色预警(I级)需立即启动全员撤离,蓝色预警(IV级)加强巡查。四、应急响应与处置响应级别启动条件处置措施I级死亡10人以上或经济损失1亿县长现场指挥,请求省救援队支援,启用3个县级应急避
4、难所11级死亡3-9人或经济损失5000万分管副县长牵头,调动县消防大队、医疗救援队,开放乡镇临时安置点III级影响单个乡镇的局部灾害乡镇分指挥部负责,组织民兵、卫生院力量,72小时内完成灾情评估IV级村级可处置的小型事件村级应急小组处理,12小时内上报乡镇备案五、应急保障体系1 .物资储备县级仓库:储备帐篷2000顶、发电机50台、急救包1万份;村级网点:每个行政村配备救生衣50件、手电筒100支。2 .队伍建设专业力量:县综合救援大队(200人)、卫生应急分队(50人);社会力量:注册志愿者2000人,每年开展2次应急技能培训。3 .资金保障县财政每年预留500万元应急专项资金,重大事件可
5、启动社会捐赠通道。六、恢复重建与评估1 .灾后评估成立由应急、住建、环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评估组,1周内提交损失报告。2 .重建规划住房重建:按“一户一策”提供补助,优先使用抗震建材;生态修复:对受污染农田实施3年土壤改良计划。七、附则预案修订:每2年组织1次风险评估和预案修订,重大政策调整即时更新;演练要求:县级综合演练每年1次,乡镇专项演练每半年1次;生效时间: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2020年预案同时废止。地方特色补充建议: 民族地区:增加双语(汉语+少数民族语言)预警信息播报; 山区县:强化地质灾害夜间巡查制度,配备红外无人机监测; 农业县:将专业合作社纳入应急物资代储体系,保障农资紧急供应。注:具体内容需结合本县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等专项文件细化,并报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