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78122 上传时间:2025-07-3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4刖三“十五五”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科学编制“十五五”现代商贸物流业规划,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把建成“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省商务发展“十五五”规划省“十五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州“十五五

2、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与州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规划(20252035)州市场体系建设战略规划(2025-2035)相衔接,与州“十五五”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对接。本规划旨在阐明“十五五”时期我州商贸物流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内对外辐射能力,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现代商贸物流业为商业贸易业+现代物流业,涵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邮政仓储5大行业,扣除烟草、卷烟、药品及医疗器械批发及零售和交通运输中的客运行业。第一章“十五五”发展基础与条件第一节“十四五”发展成果丰硕“十四五”时期,面

3、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挑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与产业建设,始终扭住扩大消费需求这条主线,全力推进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培育流通市场主体,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打好三张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贡献了商务力量。(一)“十四五”目标基本实现。2025年商贸物流业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98.99亿元,完成“十四五”目标的99.5%,其中纳入“2+5+3”重点产业统计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43.15亿元,完成目标的105%o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

4、66亿元,完成目标的1H%。外贸进出口总额99.8亿元(10.5亿美元),完成目标的191%。累计对外劳务输出5540人,完成目标的125.6%。累计利用外资0.406亿美元,完成目标2.3亿美元的17.7%。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累计利用外资外,基本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十四五”商贸物流业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主要指标2015年实际2025年目标2025年实际数年均增速成况-商贸物流全行业增加值(亿元)113.46204.9198.9911.8本兀成(一)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亿元)20.2135.664.5826.2目标兀成现代商贸85.01136.911

5、43.1510.98成物流业增加值(亿元)其中:物流业增加值(亿元)10.1120.3335.3328.4目标兀成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65.68468518.6614.3目标兀成四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327.614.527.4目标兀成五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1.412.30.40621.9兀成元)六累计对外劳务输出(人)2551【441015540116.78目标兀成(二)“大循环,双循环”量级提升,结构调优。扩大内需战略稳步实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连续10年保持10%以上,常住人口人均消费2.14万元,2025年消费贡献率为3

6、7.8%,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餐饮消费增速高于商品消费。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27.4%,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出口占比99.6%,连续迈过了5亿、10亿、15亿美元大关,外贸依存度7.2%,提高了近3.7个百分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三)产业支柱地位稳步提升,现代物流高速增长。商贸物流全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5%,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13.7%提高到2025年的14.5%o现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98%,占GDP的比重10.43队在10大重点产业中位列第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7、28.4%,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3%提高到2025年的2.6%o(四)物流枢纽建设取得突破,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展。“三出省、七出州”高速公路网、“一环、六射”铁路网规划稳步实施,昆明第二机场加快推进,金沙江段具备通航条件,“一港六码头”规划加紧实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加快成网,储备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四出境、四出省”互联互通物流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州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5年)稳步实施,实施州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19个,投资总额320.97亿元,累计投资76亿元,“1424”11个物流节点建设顺利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取得实效,“一核、两轴、两翼、多点”的物流

8、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北借昭通市印度壮族苗族自治州临沧市珠三角*济81金鑫区治州西双应纳Y南跻修族自;4侬-(五)城乡流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流通效率显著提高。州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际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建成州级城际物流中心1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1个,县级快递分拨中心10个,乡镇配送中心103个,村级物流服务站499个,快递进村让农民享受到实惠。市场体系提档升级。新建市场5个,中农联环球农批博览中心、姚安滇西蔬菜交易中心等产地批发市场投入营运。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23个,中心城市和县城农贸市场标准化率超过70%o各类市场总数达到172个,其中县城以上市场84个,乡镇农贸市场88个。农产品

9、市场总数15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智慧、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名片和市民就业消费的平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全州295家企业(合作社),建成冷库654座,容积40.67万立方米、冷藏能力达到112万吨,拥有冷藏运输车59辆、总吨位达到274吨。(六)创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覆盖10个县市,启动了打造省电子商务示范州工作。建成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9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3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549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县域、乡镇全覆盖,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50%以上。城乡高效配送试点

10、项目稳步推进,全州城乡高效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城乡达)、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行,南华县农村物流“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商贸、快递)+社会运力+服务站点(电商企业)模式在全省推广,德胜物流“星辰智达”网络货运平台正式运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新经济发展,全州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园2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校园创业平台1个。通过大数据监测,2025年底全州共有活跃网商15477个,其中网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36户。全州网络交易额达79.63亿元,同比增长3.6%,高出全省1.0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达20.58亿元,同比增长41.94%,高出全省27.73个百分点。(七)开放平台层级提升,

11、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进展。完成了综合保税区建设可行性研究及前期申报工作,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禄武产业新区完成规划,对外开放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龙蟒佰利联、晶科能源、隆基股份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落地。全州外商企业54户,累计利用外资8.6亿美元。全州外经企业5户,累计对外投资2735.94万美元。进出口企业总数达到92户,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9户,进出口达千万美元的企业有6户。(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新增商贸物流业市场主体39501户(其中企业8442户、个体30232户),总数达到120137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62%;交通运输和仓储

12、邮政业新增2715户、总量达到3225户。骨干企业实力增强,“十四五”期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净增203户,到2025年底,全州共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18户;全州A级物流企业达到6户,2A级1户、3A级3户,4A级2户。取得跨境物流企业资质5户,2025年实现跨境运输总量3万吨,营业收入390万元,实现了我州跨境物流业零的突破。(九)应对“大战大考”,成效显著。电商扶贫、家政扶贫、对外劳务扶贫、产业扶贫举措有力有效,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覆盖7个贫困县、275个贫困行政村,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万余人,开展电商人才培训4.8万余人,带动就业5万余人,孵化电商主体691户,累计组织对外劳务输出4410

13、人,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展会和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120余场次。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和防渗改造及典当行、融资租赁管理移交,助力“三大攻坚战”取得胜利。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产业建设与发展,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消费回补,为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了商务力量。第二节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州商贸物流业发展虽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和短板。(一)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区域竞争力不强。南下通道尚未打通,服务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新优势尚未形成,昆明大城市和平台经济吸附效应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和购买力等流通要素外流趋势明显。常住人口城镇

14、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服务业比重等基础要素低于全国、全省水平,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5.30%,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3.72%,网络零售额占全省的1.86%、在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占比为4%、与全国相差2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82%,物流行业总收入和现代物流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5.5%和5.6%o经济总量及流通规模在滇中四州市中排在末位,区域竞争的集聚效应和吸附能力弱。2025年全省及滇中四州市商贸指标情况分析单位:亿元、亿美元项目全省州占全省比重玉溪市曲靖市昆明市社会销售零售总额9792.87518.665.30%790.30934.863070.4

15、4外贸进出口总额389.4614,53.72%36.3513.89160.59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109.7764.585.82%122.3096.43网络零售额总额1108.0820581.86%26.4326.02431.24人均消2.2.31.3.费额07415.516263(二)流通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投融资渠道单一。要素保障不到位,国有投资主体缺失,民营投资能力有限,物流园区、县级物流集散中心、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建设滞后,农村流通设施档次不高,县域商业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环节公共冷库投入不足、冷链物流发展缓慢。企业融资靠贷款、项目投资靠招商,国家专项债券、建设基金融资空白,快递物流产业园

16、苍岭智明、禄丰勤丰物流园和铁路专用线等关键项目推进困难。流通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公益性作用发挥不明显。聚集、辐射能力弱,“过道效应”明显。(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慢。批零住餐传统商业在商贸物流业中占比69%,批发行业限额以上企业“两烟”“两油”“一菜”在批发行业销售额中占比70%以上。进口占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不到03%,贸易型企业出口占比达80%以上,生产型、加工型企业占比小,受市场、经营和政策影响大。市、禄丰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州的68%,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州的50%以上。市场主体总数全省排名第5位,企业占市场主体的比重仅6%,规模以上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企业小散弱

17、问题突出。统一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新兴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缓慢,一刻钟经济圈善未形成,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社区服务活力不足,面临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双重压力。(四)平台优势尚未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内对外开放平台优势没有形成,总部经济和网络经济培育缓慢,利用外资处于较低水平,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小、增长缓慢。禄武昆、永元攀融合发展区辐射能力弱,主动融入滇中带动滇西作用发挥不明显。第三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十五五”时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省由“偏居一隅”向开放前沿转变进程加快,州迎来了全方位开放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窗口期,州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迎来了提升“国内大

18、循环”的战略机遇期和扩大”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窗口期。在新形势下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一)发展机遇1 .对外开放拓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进一步打开了发展视野、指明了发展路径。立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突出特点以及应担负的使命,省主动作为,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目前,全省正逐步打造多层次开放平台,沿边地区开放水平正逐步提升,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逐步构建,州位于中缅国际物流大通道(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内物流通道、孟中印缅国际物流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上,将为州现代物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供有

19、力支撑。2 .政策红利带来重大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战略实施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使从开放发展的“末端”变成前沿。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省大力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物流枢纽。特别是2025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持续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在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的基础上,也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千亿级优势产业作为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将为连接我国内陆、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

20、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提供货源支撑,并将促进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的优质物流资源和要素在高效集聚。3 .交通网络持续完善奠定发展基础。随着成昆、广大两条铁路干线扩能改造,中老铁路、中越铁路、中缅铁路的建设,京昆高速(G5)、武易高速、昆楚大高速(G56)等干线公路相继通车,楚雄州商贸物流业生产力空间布局规划图大姚县VM11楚雄市双柏县务兀鼻寅物流(零射区霆务)丽%JBWIJI一0*健姚安县、武定县.1,牟定县-,广通镇r,;楚姚、大永、玉楚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金沙江航道元谋港、湾碧码头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州正加快形成北上衔接攀西经济区、成渝经济圈乃至首都经济圈,南下

21、通达玉溪、普洱和临沧至东南亚经济圈,向东连接昆明,并延伸至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圈,向西对接滇西7州市并融入缅甸、印度洋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大通道。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强化了州综合运输服务能力,为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条件和广阔空间。4 .物流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州依托其区位及产业优势,不断拓展具有枢纽经济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市以商品市场、物流园区建设和“互联网+”为抓手,推进物流信息化和内外贸融合发展,商贸物流业呈现集聚趋势;元谋、南华、永仁、大姚、武定、双柏、姚安等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和绿色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冬早蔬菜、热带水果、野生菌、核桃、花椒

22、等特色林农资源以及多年积淀的等高原特色农业的集聚趋势;禄丰、武定等依托现有钢铁、铜、钛等产业基础,形成工业区集聚。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等物流产业集聚开始显现,有利于延伸拓展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产业供应链形成,推动商贸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面临的挑战L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数字化成为全球共识,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势头上升,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新机会。“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正式签署,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同时,错综复杂的

23、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以国家安全和技术壁垒为特征的大国经贸摩擦,增加了国际经贸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2 .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产业建设新任务。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交汇叠加。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优势更加凸显,为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流通创新发展、投资双向优化提供了新

24、机遇。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商贸物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困难和挑战更大。3 .开放型走向新征程,区域竞争加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正在全面落实,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一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睦邻友好的格局和综合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改革创新等协同效应逐步形成,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流枢纽的基础更加厚实,动能更加强劲。省委打好“三张牌”,建设“八大产业”决策部署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动及其配套政策的实施,为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外开

25、放格局的形成,使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但是昆明、大理、瑞丽、磨憨等国家级物流枢纽和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速,在区域竞争中面临着“边缘化”风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位一体高速物流网,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了要素流向,加快了流速,为州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使州面临要素“过境化”的挑战。4 .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大势所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十五五”推动乡村振兴、消费升级扩容和创新创业的主要路径。县域商业体系、公共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冷链物流补短板、电子商务、数字物流、城乡高效配送等将成为国家支持的

26、重点。州是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两大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要冲,作为省级物流承载城市,流通生产力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要素保障相对宽松、营商环境逐步改善。综合判断,“十五五”时期,州进入新型工业化时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资本和劳动力逐步回流,农村消费增长潜能发挥,枢纽的聚集效应增强,区位优势潜力发挥,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进入现代化大流通阶段,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抓住历史时机,主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格局,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

27、范区贡献商务力量。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三张牌”建设“八大产业”决策部署,把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动”,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二节发展思路立足州区位优势,以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

28、双循环促进消费为主线,紧紧围绕“一极两区”建设目标,抓住补齐流通基础设施短板和发展数字流通两个关键;实施物流枢纽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市场主体培育三大工程;突出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州,推广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城乡高效配送和服务经济发展四大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批零住餐、社区新零售、对外贸易五大领域;力争在流通设施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传统商业改造、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社区服务业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布局合理、层次丰富、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充满活力、内外互动的流动经济生态圈,构建创新驱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把州建设成为链接成渝双城经

29、济圈与中国一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陆上物流枢纽、滇中城市群加工贸易基地和商业贸易次中心,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和物流枢纽,为推动州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商务力量。第三节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便民惠民原则。以构建城乡一体、便民惠民的现代流通体系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二)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发展原则。发挥市场主体能动性,以消费升级为导向、业态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突破口,连锁经营、城乡高

30、效配送为方向,改造传统商业,构筑城乡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商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激发新消费,增加新动力。(三)坚持融合联动,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双核驱动、四带联动、两区融合、多点支撑”流通产业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现代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供应链,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统筹城乡发展,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建设为重点,补齐农村商品市场、物流配送、冷链设施、电子商务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材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动绿色市场、商场、饭店认证工作

31、以“绿色食品”加工、流通为重点,打好“三张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加油站油气回收、防渗改造和充电桩、加气站建设,规范发展二手车流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供应链创新与运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新业态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五)统筹国内外大循环,开放发展原则。以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内外贸、外资、外经发展。以跨境电商发展为契机,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跨境网络销售,集中优势产品出口。鼓励外资项目设备投资和引进先进设备,增加进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孟

32、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对外投资、对外贸易、工程承包等加强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六)坚持集群聚合,共享发展原则。通过改造提升、加强商品市场、信息网络、物流园区服务和资源集聚能力,建设流通企业发展的共享平台。加强与周边地区流通领域合作,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无障碍流通,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在区域经济建设和分工重组中,布局大型市场、物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和健康养老等生活服务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为滇中崛起、带动滇西作出贡献。第四节发展目标(一)战略目标:抓住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孟中印缅、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把建设成为

33、长江经济带上链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中国一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陆上物流枢纽,滇中城市经济圈加工贸易出口基地和商业贸易次中心,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和物流枢纽。(二)具体目标:至2030年,现代商贸物流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先性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州商贸物流全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达306亿元。现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达230.5亿元,占GDP比重达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达83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达2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达0.6亿元,比“十四五”增长50%左右。市场主体对产业支撑的作

34、用愈加明显,全州限额以上商贸物流业达960户,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8户以上。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融合的增值率高、辐射面广、开放度高的现代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表单位:亿元、%主22占2035年号要指标025年预计划增长030年纯对数GDP比重%展望标质增速绽对数商贸物流全行业增加值198.991030613.03%7.9657期性批发和零售行业增加值103.037144.56.15%6258期性住宿和餐饮行业增加值31.38948.32.05%8104期性交运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4.5912113.84.84%10295期性

35、现14129.74代商贸物流业增加值3.15030.581%.890束性商业贸易行业增加值107.817.6156.16.62%7297期性其中:批发和零售行业76.437.1107.84.58%6193期性住宿和餐饮行业31.38948.32.05%8104期性现代物流业增加值35.341674.43.16%10193期性其中:交通运输业35.341674.43.16%10193期性行业销售(营业)收入1144.615.15231812.期性批发行业销售收入345.712609.281349期性J-I-A专售行业销售收入371.515747.291766期性住宿行业营业收入18.91843.

36、210111期性餐饮行业营业收入86.516181.710469期性物321712流行业总收入2836.75912期性其中:交运仓储邮政业收入26415531.0152912期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3886.441016.7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661083581803束性外贸进出口总额99.49152008.52%8432束性实际利用外资累0.40500.62001.8期性计(亿美元)市场主体总数(万户)12.01616.07526.17期性限额以上企业数(户)7181096081563期性网络零售额(亿元)20.58154110106期性行政村(社区)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50

37、8080期性(%)注:增长率和绝对数【*】为“十四五”和“十五五”累计数第三章空间布局按照“接轨昆明、双核引领、聚群崛起、廊带联动、多点支撑、一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双核、三群、四带、多点、一体、两屏”的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一核两极四带五区”的城镇体系和“五纵、五横、三出省、七出州”交通格局,州流通业空间布局为“双核驱动、四带联动、两区融合、多点支撑”,即以“楚中城市群核心商贸区”和“禄武城市群楚东核心区”双核引领,昆楚大(楚中)、禄武易(楚东)、昆楚攀(永武)、攀楚玉(永双)物流经济带四带联动,禄武昆、永元攀两个地缘商贸物流辐射区融入昆明、攀枝花发展,以中心城市、县域城镇、产业新城、乡镇、

38、行政村多点支撑的格局第一节双核驱动1 .楚中城市群核心商贸区。以楚南经济带为纽带,市城区为核心,东拓广通、西进南华,发挥牟定交通枢纽和地理中心优势,双柏生态和彝族文化优势,布局商贸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包括广通6个园区),牟定综合服务型、南华商贸型州级物流园区和双柏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打造广通一一南华一牟定商贸物流核心三角,牟定一青山湖彝族文化长廊、双柏生态休闲后花园,发展商业贸易、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立足滇中,服务内地,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商贸物流核心区。2 .禄武产业新区核心商贸区。以禄武产业新区依托,昆楚

39、物流经济带为纽带、禄丰中心城市为核心,组团禄月表一土官和武定一碧城一勤丰新城,布局禄丰生产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禄丰、勤丰物流园,棠海、和平、长田物流中心)、武定综合物流服务中心,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中等城市商业体系,发展城市商业、居民服务、工业物流、生产资料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一平浪、恐龙山、彩云镇发展。成为昆明商贸物流产业转移承接地,滇中城市经济圈商贸物流次中心。第二节四带联动1 .昆楚大(楚中)物流经济带。依托昆楚高速公路、广大铁路、320国道等交通网络,以为中心,东拓禄丰、西进南华,以楚南经济带为核心,建设昆楚南部物流经济带,连接城市群发展极和禄丰城镇密集区增长极,建设南华野生食用菌

40、加工、交易、展销中心、物流中心和美食文化中心,打造南华野生食用菌王国和卫星城,建设国际物流基地,楚南商贸物流园区,争取成为加工贸易保税物流区。2 .禄武易(楚东)物流经济带。以禄武产业新区为核心,依托武易高速公路北连金沙江航道、南接易门,发挥禄丰、武定矿产品、工业物流优势,布局禄丰省级物流枢纽和禄武昆商贸辐射区,融入昆明大城市发展。3 .昆楚攀(永武)物流经济带。依托京昆高速公路、金沙江沿江公路和航运通道,突出元谋楚北核心地位,围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农产品中心市场和旅游会展服务产业,按中等城市要求布局大中型商贸、养生、休闲、旅游等服务设施。以元谋果蔬物流园区为龙头,将元谋建设成为辐射

41、全国的无公害农产品物流中心。融合永仁、武定县地缘商贸物流辐射区,建设永武物流经济带。成为北部经济区连接昆明、攀枝花的农产品外向型流通经济带。4 .攀楚玉(南北)物流经济带。依托永金高速段(永仁一大姚一姚安一牟定一一双柏),发挥永仁、大姚、姚安、牟定、双柏特色农产品产业优势和市核心区地位,布局姚安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姚核桃交易市场,突出牟定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布局永仁永攀综合物流中心、牟定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大姚、姚安、双柏物流服务站,建设永双物流经济带。成为州内外开放的南北通道。第三节两区融合充分发挥永仁接壤攀枝花和武定接壤昆明大城市的地缘优势,利用大城市的需求吸附和功能扩散效应,完善配套设施

42、建设服务大城市的商业物流设施,成为城市现代商贸物流功能区。1 .永元攀现代商贸物流辐射区。充分利用永仁北大门和元谋金沙江航道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攀枝花市,建设永攀商贸物流园区、江边物流园区和方山休闲度假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休闲旅游等居民服务业和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攀枝花市商贸物流和农产品工业、休闲康养功能区。2 .禄武昆商贸物流辐射区。加快武(定)禄(劝)同城化发展,建设狮山休闲基地和商品博览、农产品批发、加工设施和矿产品物流设施,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休闲和民族文化产业、特色农产品流通,矿产品物流等服务业,成为昆明市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假日休闲后花园。第四节多点支撑打

43、造中心城市商圈、禄武产城融合示范区、县域商业中心、乡镇商贸物流中心和行政村商贸物流服务点“五级联动的流通业空间体系”。1 .中心城市核心区。服务全州、辐射滇西、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核心区。改造提升龙江商业中心和彝人古镇商业中心。改造建设东瓜商业中心、北浦商业中心,新建玖龙国际和彝海商业中心形成6大商业中心。布局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社区菜市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卖店、社区便民超市等商业设施及高中低档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和电商产业园、双创空间等生产性服务设施。物流园区重点布局国际物流、多式联运站场、仓储中心、远程配载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成为开放型区域性商贸物

44、流核心区。2 .禄武产城融合示范商圈。成为州新兴城市商贸增长极。布局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县城新区及旧城改造适当增加社区菜市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卖店、社区便民超市等商业设施,配套建设居民生活及服务业产业园等生产性服务设施。3 .县域城镇商业区。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县城,立足县域,服务城市,建设功能齐备、业态完整的县域商贸物流区。布局综合批发市场、产地专业市场和县域物流集散中心,商场、超市、专卖店等商业设施,配套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生活性、生产性服务设施。成为市场和物流体系的骨干、物流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4 .乡镇商业中心。创新“综合超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电商+服务+物流”的商业模式,优化整合传统商业业态,引入新型业态,合理布局购物、餐饮、娱乐、文化、教育、保健等消费业态,建设涵盖百货商店、超市、生鲜(农贸)市场、专卖店、农特产品展销、电子商务服务站、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等多种商业业态并存,商务、政务、公共服务“三融合”的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实现多种模式并存、多种业态运作、多种商品经营、服务功能齐全,打造农村商贸流通新业态、新模式,补齐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短板,成为农村区域性商业中心。5 .行政村商贸物流服务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渠道,输出管理和服务,整合商贸、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贸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