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学校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完整版)一、疾病概述(一)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其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两种伊蚊在吸食被感染患者的血液后,病毒会在蚊体内繁殖,随后再通过叮咬健康人群将病毒传播出去。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15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3-8天发病。患者发病时,通常会出现高热症状,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C以上,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3-7天。同时,患者还会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皮疹多在发热后3-6天出现,常见于躯干和四肢,伴有瘙痒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
2、甚至危及生命。(二)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同样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它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传播方式与登革热类似,即蚊子叮咬被感染的人或动物后,再叮咬健康人而导致感染。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2天,一般为3-7天。患者发病初期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匕以上,发热持续1-7天。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症状,表现为多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脚踝、膝关节等,疼痛较为剧烈,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会持续数周层至数月。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出血倾向。二、预防措施(一)环境整治1 .定期检查与清理积水:每周组织专人
3、对校园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花盆托盘、下水道、排水沟、垃圾桶周边、废旧轮胎、闲置容器、屋顶积水等易积水区域。对于发现的积水,要及时进行清理,确保无积水残留。对于无法及时清理的积水,如下水道内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防止蚊虫滋生。2 .校园卫生清洁:每天对校园的公共区域进行清扫,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垃圾桶的清洁,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定期对校园内的绿化带进行修剪和清理,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蚊虫栖息的场所。3 .特殊区域处理:对于学校的食堂、卫生间等区域,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干燥、整洁。食堂要做好食材的储存和处理,防止食物残渣吸引蚊虫;卫生间要及时冲洗和消毒,避免积水产生。(二)健康教育1 .
4、课堂教育: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两种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2 .宣传资料发放: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利用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方式,向师生和家长宣传两种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资料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让大家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主题活动开展:组织开展以“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为主题的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个人防护L驱蚊用品使用:在校园的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场所,可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鼓励师生在户外
5、活动时涂抹驱蚊剂,穿长袖上衣和长裤,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2 .作息规律:引导师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3 .健康监测:教育学生养成自我健康监测的习惯,如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报告,并及时就医。三、疫情应对流程(一)病例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学校相关负责人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症状、接触史等。同时,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病例的核实和调查工作。(二)病例隔离对于确诊的病例,要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隔离治疗。如果病例在学校内,要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进
6、行隔离,并对其居住和活动过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密切观察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师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校园消毒在疫情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毒。重点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等对地面、墙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和喷洒消毒。对蚊虫滋生地要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防止蚊虫再次传播病毒。(四)疫情监测学校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监测工作,每天对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及时发现新的病例。同时,要加强对校园内蚊虫密度的监测,定期开展蚊虫消杀工作,控制蚊虫数量。四、各部门职责(一)校领导班子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治工
7、作,将其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完善学校的防治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疫情情况和防治工作进展。(二)校医室校医室要负责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向师生宣传两种疾病的防治知识。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和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病例的调查和随访工作。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和消毒用品,指导学校的消毒工作。(三)后勤部门后勤部门要负责校园的环境整治工作,定期清理积水和垃圾,做好校园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维护好校园的基础设施,如纱窗、纱门等,防止蚊虫进入。保障学校的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防止因食品和饮用水问题引发疫情。(四)班主任和教师班主任和教师要密切关注
8、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疑似病例,并向校医室和学校领导报告。配合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五)学生处和团委学生处和团委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校园的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五、应急保障(一)物资保障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物资储备库,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师生人数,储备充足的防治物资。具体包括:4 .消毒用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确保能够满足校园日常消毒和疫情发生时的应急消毒需求。5 .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为参与疫情
9、防控和医疗救治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6 .灭蚊用品:如灭蚊幼剂、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用于校园内的蚊虫消杀工作。7 .医疗用品:如体温计、退烧药、止痛药等常用药品,以及急救箱等医疗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救治。物资储备库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期。同时,要建立物资领用登记制度,规范物资的使用。(二)人员保障8 .组建应急队伍:挑选责任心强、具备一定医疗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教职工组成应急队伍。应急队伍成员要包括校医、后勤人员、班主任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9 .培训应急人员:定期对emergency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登革热
10、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治知识、应急处置流程、消毒方法、个人防护等。通过培训I,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10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建立联系,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应急咨询顾问。在疫情发生时,及时向专家请教,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三)经费保障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防治经费,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防治经费主要用于物资储备、人员培训I、健康教育、疫情处置等方面的支出。确保经费的充足和及时到位,为学校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六、培训与演练(一)培训11 .定期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性的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培训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补充,
11、确保师生能够掌握最新的防治知识和技能。12 .针对性培训:对校医、应急队伍成员、班主任等重点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在疫情监测、病例报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13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同时,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培训I,方便师生随时学习。(二)演练1 .定期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疫情应急演练,模拟疫情发生时的场景,检验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预案的可行性。演练内容包括病例报告、病例隔离、校园消毒、疫情监测等环节。2 .演练评估: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I,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
12、预案。3 .演练记录:做好演练的记录工作,包括演练方案、演练过程、演练评估报告等,存档备查。七、预案评估与更新(一)评估学校要定期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周期为每学年一次。评估内容包括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等。评估工作可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也可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估。(二)更新根据评估结果、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防治工作需求,提高学校应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的能力。八、奖惩机制(一)奖励对在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学校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表彰和奖励的形式可以包括颁发荣誉证书、奖金、评优评先优先等。通过奖励,激发师生参与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惩罚对在防治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玩忽职守等导致疫情扩散或造成不良影响的部门和个人,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处理方式包括批评教育、通报批评、绩效考核扣分等,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