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医院基孔肯雅热综合防控方案一、方案背景与目标1.1 疾病流行形势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病例。我国白纹伊蚊分布广泛,2010-2025年间先后在广东、云南等地发生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疫情,尤其2025年7月广东佛山聚集性疫情提示基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东-中-南非型病毒突变形成的印度洋分支(IOL)病毒株,更易于经白纹伊蚊叮咬传播,需重点关注。1.2 方案制定依据本方案依据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防控要求及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实践经验,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条件制定,旨在构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置的
2、全链条防控体系。1.3 核心防控目标 疫情控制: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降低60%以上 诊疗规范:病例诊断符合率达95%,重症识别率100% 院感防控:实现院内感染“零发生” 蚊媒控制:医院环境蚊虫密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布雷图指数5)二、疾病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特征2.1 病原学特征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分为西非型、东-中-南非型和亚洲型三个基因型。病毒颗粒直径60-70nm,有包膜,仅1个血清型。其中IOL病毒株因El蛋白A226V突变,增强了在白纹伊蚊体内的复制能力,传播效率显著提升。2.2流行病学三要素要素具体内容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发病0-7天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感染
3、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主要: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次要:母婴传播(罕见)、输血/血液接触传播(罕见)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2.3 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2.3.1 典型临床特征 发热:突发高热(39以上),持续1-7天 关节痛:多为对称性多关节炎,累及手、腕、踝等小关节,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年 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2.3.2 鉴别诊断要点需与登革热(血小板显著降低)、寨卡病毒病(GUinain-Barre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RF阳性)等鉴别,确诊依赖核酸检测。三、基层医院防控体系建设3.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3.1.1 防
4、控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全面负责)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具体协调) 成员:医务科、公卫科、院感科、检验科、总务科负责人3.1.2 部门职责清单 医务科:诊疗规范培训、多学科会诊(感染科+儿科+产科) 公卫科: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上报(24小时内网络直报) 院感科:防护用品管理、手卫生督查、终末消毒指导 检验科:核酸检测(开辟专门通道,2小时内出结果).总务科:环境消杀、防蚊设施维护(每周检查纱窗/灭蚊灯)3.2 应急预案与流程再造3.2.1 分级响应机制 IV级预警:周边地区出现病例时,启动发热门诊三必查(流行病学史+核酸+血常规) m级响应:本县出现输入病例时,实施全院环境消杀(每日2次)
5、 11级响应:发生本地传播时,启动”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I级响应:出现聚集性疫情时,请求上级专家支援3.2.2 病例处置流程1 .预检分诊:对发热伴关节痛/皮疹患者发放蓝色标识,引导至发热门诊2 .采样检测:咽拭子+血液标本(发病5天内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3 .隔离治疗:单人单间防蚊隔离,直至体温正常24小时且核酸阴性4 .信息上报:确诊后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直报四、关键防控措施实施规范4.1 病例发现与诊疗管理4.1.1 发热门诊“三必查”实施标准 流行病学史问询:重点询问14天内有无疫区旅行史、蚊虫叮咬史 核酸检测:使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病毒EI基因血常规检查:可见白
6、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或轻度降低4.1.2对症治疗技术规范症状推荐方案禁忌措施高热物理降温(冰敷大动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g日)阿司匹林等NSAlDS(可能加重出血风险)关节痛忍冬藤30g+威灵仙30g+宽筋藤30g煎汁冷敷糖皮质激素(可能延长病毒血症)皮疹瘙痒炉甘石洗剂外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4.2院内感染控制4.2.1个人防护装备(PPE)要求 一级防护:预检分诊处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手卫生 二级防护:隔离病房N95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双层手套4.2.2环境消毒技术参数 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60分钟/次,每日2次 物体表面:含氯消毒剂(100OmgL)擦拭,作用30分钟 医疗废物:双层
7、黄色垃圾袋封装,标识基孔肯雅热感染性废物”4.3蚊媒综合防控4.3.1 孳生地清理“五不放过原则 花盆托盘积水不放过 空调接水盘积水不放过 排水沟淤泥不放过 绿化带腐叶积水不放过.闲置容器积水不放过4.3.2 化学防制方案幼虫控制:每周对积水处投放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成蚊控制:室外使用氯菊酯(0。5%)空间喷雾,室内使用残效期长的澳氟菊酯(0.02%)滞留喷洒五、应急处置与能力提升5.1 应急演练方案设计5.1.1 桌面推演(每季度1次)模拟场景:接诊从疫区返乡的发热关节痛患者,演练从预检分诊到网络直报全流程5.1.2 实战演练(每半年1次)参演人员:所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考核指标:防
8、护服穿脱时间(32分钟)、核酸采样规范率(100%)、报告及时性(2小时)5.2物资储备标准类别储备清单最低库存量检测试剂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50人份/月防护用品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满足30天用量消杀药品氯菊酯、含氯消毒剂、灭蚊灯20台灭蚊灯一+20L药剂5.3培训教育计划5.3.1 分层培训内容 医护人员:2025年版诊疗方案解读(重点掌握隔离标准) 保洁人员:消毒液配比方法(1:100稀释84消毒液) 行政人员:疫情报告流程及时限要求5.3.2 公众宣教要点防蚊三要素:清除积水+蚊帐/纱窗+驱蚊剂(避蚊胺浓度N20%)就诊提示:出现高热+关节痛”立即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六、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6.1 监测指标体系过程指标:病例报告及时率(95%).消杀覆盖率(100%)结果指标:院内感染率(0)、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5)6.2 质量改进机制每月召开防控工作例会,分析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如:针对核酸检测延迟问题,增购快速检测试剂盒针对防蚊设施损坏问题,建立每周巡检制度七、附件1 .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卡(含网络直报操作流程图)2 .医疗机构环境消杀记录表(含消毒时间、执行人、浓度等)3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手册(供患者及家属使用)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如遇政策调整,按国家最新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