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心得体会2025年7月29日,全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压实“四方”责任,加强基孔肯雅热疫情风险研判,采取果断防控措施,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要强化区域联动和部门协同,开展多渠道监测预警,防范疫情外溢扩散和境外输入。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风险点位消杀,科学有效灭蚊防蚊避蚊。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测质控和门急诊管理,提高“早发现”能力,规范开展病例救治,全力防范重症和死亡。要加强健康宣教,规范发布疫情信息,科学引导个人
2、防护,增强公众信心。会议还就近期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部署。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佛山市人民政府7月29日结合当前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n级响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11级)、较大(In级)和一般(IV级)四级。其中11I级响应意味着影响范围较大,但尚未达到全国性或极其严重的程度,通常由省级政府主导应对,要求加强病例监测、资源调配以及公众防护等措施。根据佛山市各区的通报,截至7月31日,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根据此前广东省疾控局的通报,广州、阳江、湛
3、江等超过10个市有确诊病例报告。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如今该病借助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快速扩张版图,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境外输入风险。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7天。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
4、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流行特征有:1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本病的宿主。2 .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3 .人群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基孔肯雅热如何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及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关节剧烈疼痛者可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蔡普生、对乙酰氨基酚等。脑膜
5、脑炎治疗主要为预防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1 .感染基孔肯雅热,大多数患者能完全康复,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影响生活质量。2 .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特别关注预防。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带毒伊蚊叮咬传播,所以防蚊灭蚊是关键!L家庭防蚊虫,清理积水很重要家中水培植物35天换水清洗1次。翻盘倒罐清理积水。清除废弃积水容器。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3 .家庭做好防蚊措施家庭安装纱窗纱门。室内使用电蚊拍或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4 .个人
6、户外活动做好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深色衣物更招蚊子)。户外活动时喷涂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羟哌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避免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绿化带停留。去外地旅行时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面对基孔肯雅热的威胁,我们外出旅行时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学习相关预防知识,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前往基孔肯雅热疫情地区时,可以随身携带可折叠蚊帐,选择有防蚊设施的宾馆住宿;在当地逗留期间,关好纱门、纱窗;睡觉前可以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外出时穿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避剂,尽量不要在蚊虫密度高的阴凉场所、草丛等长时间逗留。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被叮咬的情况。返回本地后12天内需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境外/国内旅居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他人,请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防蚊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