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结算与实务课程标准一、适应对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二、课程性质:国际结算与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类及相关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业务员及单证员从事国际结算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结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算方式的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三、课程改革指向:(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L教学目标的单一性,缺乏运用能力的锻炼。2 .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无职业教育特色。3 .学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二)
2、课程改革指向:1 .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2 .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3 .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4 .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5 .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格式要具有创新性。6 .
3、体现教学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四、参考学时:72学时五、学分:4学分六、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国际结算的制度;认知国际结算中主要票据的主要用途。2 .认知各国际结算方式的含义;掌握各使用范围、优缺点及具体运用方法,能运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处理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实务问题。3 .认知银行保函、保理等其他结算方式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二)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运用国际结算中各单据的理论知识编制实务中涉及到的单据。2 .能正确把握汇款、托收、信用证各结算方式的具体运用。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国际结算知识,进行国际
4、贸易案例中实际牵涉到的国际结算业务操作的能力。4 .能运用结算的基本理论及UCP500规则初步分析审核国际结算中涉及到的各类单据。(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L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初步具有观察国际贸易的变化,分析国际结算方式的运用及实施。七、课程设计思路:(一)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国际贸易业务员及单证员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二)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三)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
5、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四)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八、课程内容纲要单元一国际结算概述(一)学习目标:1、认知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国际结算制度,理解国际贸易条件解释规则,能运用基本知识界定国际结算制度所属的类型。2、认知国际贸易条件各含义和特征,了解国际贸易术语,能运用基本知识界定不同贸易方式所属的贸易术语类型。(二)学习任务
6、模块一:国际结算制度参考学时2学习目标认知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国际结算制度,理解国际贸易条件解释规则,能运用基本知识界定国际结算制度所属的类型。相关知识基本知识: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多边结算制度、双边结算制度及集团性结算制度的含义及特点。扩展知识:国际上不同国家所参与的国际结算制度类型的选择。能力训练不同国际结算制度的区别。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模块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参考学时6学习目标认知国际贸易条件各含义和特征,了解国际贸易术语,能运用基本知识界定不同贸易方式所属的贸易术语类型。相关知识基本知识:四类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及特点。E、F、C、D类术语各包含的具体细则及运用时
7、的主要区别。扩展知识:不同术语的使用贸易类型的选择。能力训练不同贸易术语的具体运用及不同贸易时选择的要点。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单元二国际结算中的票据(一)学习目标:1、掌握国际结算中票据种类,熟悉不同票据的主要特点,理解各票据的结构要点,了解各票据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审核的基本知识。2、掌握国际结算中汇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汇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汇票的不同票据行为。3、掌握国际结算中本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本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本票的不同票据行为。4、掌握国际结算中支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支票的不同票据行为
8、5、认知不同票据运用的基本知识。(二)学习任务:模块一:汇票参考学时6学习目标掌握国际结算中票据种类,国际结算中汇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汇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汇票的不同票据行为。相关知识基本知识:国际结算中票据的主要类型。汇票的含义、特点、要素。汇票的记载主要事项、当事人及主要票据行为。扩展知识:票据的性质作用及汇票的主要类型。能力训练汇票的具体填制。考核建议汇票填制案例,主要票据行为分析。模块二:本票参考学时6学习目标掌握国际结算中本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本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本票的不同票据行为。相关知识基本知识:汇票的含义、特点、要素。本票的记
9、载主要事项、当事人及主要票据行为。扩展知识:票据的性质作用及本票的主要类型。能力训练本票的具体填制。考核建议本票填制案例,主要票据行为分析。模块三:支票参考学时4学习目标掌握国际结算中支票的具体运用,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要素、特点,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支票的不同票据行为。相关知识基本知识:汇票的含义、特点、要素。支票的记载主要事项、当事人及主要票据行为。扩展知识:票据的性质作用及支票的主要类型。能力训练支票的具体填制。考核建议支票填制案例,主要票据行为分析。单元三: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一)学习目标:1、认知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地位,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2、掌握汇款方式的
10、具体运用,认知汇款方式的含义,理解汇款的偿付和退汇,具有初步掌握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的专业技能。3、掌握托收方式的具体运用,了解托收同意惯例,认知托收风险及资金融通,具有能运用托收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专业技能。4、认知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含义、类型,了解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主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理解和掌握信用证的流转程序,初步具备运用信用证理论知识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核算技能。5、认知其他国际结算方式的含义、类型,理解其他结算方式的选择与综合运用。(二)学习任务:模块一:汇款参考学时6学习目标掌握汇款方式的具体运用,认知汇款方式的含义,理解汇款的偿付和退汇,具有初步掌握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的专
11、业技能。相关知识基本知识:汇款方式的含义,汇款的偿付和退汇。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运用。扩展知识:汇款方式选用时的注意要点。能力训练国际贸易实务中汇款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模块二:托收参考学时8学习目标掌握托收方式的具体运用,了解托收同意惯例,认知托收风险及资金融通,具有能运用托收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基本知识:托收方式的含义及特点,跟单托收的交单条件与业务流程。托收风险与资金融通。扩展知识:托收统一惯例。能力训练国际贸易实务中托收的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模块三:信用证参考学时12学
12、习目标认知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含义、类型,了解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主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理解和掌握信用证的流转程序,初步具备运用信用证理论知识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核算技能。相关知识基本知识:信用证的含义及类型,跟单信用证的具体运用。信用证的流转程序。信用证下主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扩展知识:信用证流程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运用。能力训练信用证流程运用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案例具体分析。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模块四:其他国际结算方式参考学时8学习目标认知其他国际结算方式的含义、类型,理解其他结算方式的选择与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基本知识:银行保函的含义、类型、开立方式及业务程序;备用信用证的
13、含义、特点;保理业务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具体程序。扩展知识:支付方式的选择和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我国近期国际贸易中牵涉到的案例资料分析。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单元四:国际结算单据及审核(一)学习目标:1、把握各单据的法定要素。2、认知各单据的主要内容及类型。3、理解各单据的具体开立要求。4、能具有初步分析审核各贸易单据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二)学习任务:模块一:国际结算单据概述参考学时6学习目标把握各单据的法定要素,认知各单据的主要内容及类型,理解各单据的具体开立要求。相关知识基本知识:单据的含义。运输单据含义、作用、主要类型及主要牵涉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保险单据的含义、
14、种类、主要条款及当事人的主要法律关系内容。发票的种类内容。扩展知识:各单据的具体运用及其他单据简介。能力训练国际贸易案例中具体单据的选用及填制。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模块二:单据的审核参考学时8学习目标能具有初步分析审核各贸易单据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相关知识基本知识:各单据的审核要点及具体审核方法细则。能力训练具体国际贸易中牵涉到相关单据的审核案例。考核建议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八、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1、教材编写定位:国际结算与实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业务员及单证员从事国际结算管理
15、工作所必需的结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算方式的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2、教材编写目标要求: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格式要具有创新性。3、教材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材教学培养目标;知识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认知)、扩展知识、趣味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一一阅读能力(基本)、分析能力、
16、运用能力专业思想教育目标-一正确的态度取向:关心、爱国、大局4、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要求:编写思路: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编写目的。基本特色要求:教材文本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资料体系、学习引导等组成。要使教材具备立体性和动态性和可读性;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二)教学方法与评价1、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
17、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2、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三)资源准备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1、国际结算汇票、本票、支票、信用证、汇款单、保险单、货运单等。2、UCP500规则,国际贸易相关案例,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九、说明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2、本课程所列扩展性知识和知识链接、资料系统主要是建立层次性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和认识考察成本会计核算的能力。3、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