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控机床维护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48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先修课程:机床数控技术基础、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技术、数控机床机械装调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训练类课程后续课程: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训练类课程一、前言L课程性质数控机床维护技术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与后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训练类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分析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及技能训练类课程的相关内容。2.设计思路(1)本课程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与学科结构顺序的要求,将数控机床的系统、机
2、械、伺服系统维护等内容按要求进行整合,形成一门机电一体化的平台课程。(2)根据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3)注重呈现形式生动活泼,配套多媒体资源丰富,本教材版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教材还计划进行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配有网络课程,助教、助学光盘等多媒体教学资源。(4)注重学生本学科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
3、结合平时作业、阶段测验、综合练习、技能实训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规程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知识;(2)知道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维护的基本知识;(3)知道数控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4)知道伺服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2.能力目标:(1)能根据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规程做好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能对机械部分的主传动链、滚珠丝杠副、刀库及换刀机械手、导轨副及液压与气压系统进行维护;(3)能对数控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4)掌握伺服系统的维护方法;(5)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的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用技术资料的
4、能力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2)养成良好的机床维护意识,具有遵守规程的习惯;(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作精神,使学生具有技术交流、分析研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章节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建议参考课时1数控机床日常维护基础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2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维护的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规程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知识、数控机床的日常点检要点。23数控机床机械部分维护机械部件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部件检查维护和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知识。24主轴部件维护:了解主轴部件结构特点,熟悉主轴润滑、密封及刀具夹紧的维护保养要点。45刀库及
5、换刀机械手维护常识:了解刀库及换刀机械手结构特点和维护要点。26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维护:了解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及保护、检查环节。47导轨副的维护:了解数控机床常见导轨副结构特点,熟悉导轨副的保护、润滑、间隙的调整和滚动导轨的预紧方法。48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了解数控机床液压与气动系统结构特点,熟悉系统的维护要点69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维护常见数控系统介绍:了解常见机床数控操作系统。210数控机床数控柜的维护:了解数控柜的维护要求。211数控机床散热通风系统维护:了解散热通风系统的维护要求。212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维护:了解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的维护要求。213数控系统CMoSRAM
6、存储器电池的维护:了解CM)SRAM存储器电池的维护要求。214数控机床电气部分的维护数控机床三相电源维护:了解机床三相电源维护常识。215数控机床电气连接线路的维护:了解机床电气连接线路的维护要点。216数控机床低压电器的检查维护:了解机床低压电器的检查维护要点。417数控机床各执行电机的检查维护:了解机床低压电器的检查维护方法。4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数控机床维护技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建议与相关技术训练课程交叉进行,以贯彻做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2 .课程教学过程注重认识教育和现场教学,可安排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场参观学习,必要时也可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企业参
7、观学习,以增强感性知识,提高教学效率。3 .各校可根据专门化方向设置的特点及当地企业对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适当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二)教学评价1 .建议遵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评价项目(100)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学习态度(20)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平时作业(10)课堂笔记(10)团队合作(5)积极参加分组讨论、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解决疑难问题。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10)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获取相关学习内容。创新能力(10)善于观察、分析、
8、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能大胆创新。反思能力(5)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成效(50)期终考核成绩。2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三)教学基本条件(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0名学生配置)1 .每两个班需配一名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本课程专业教师除要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2 .数控机床展示台一个(含常用维护工具)。3 .辅助教学视频资料光盘若干。(四)教材选用与编写根据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课程标准,开发编写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
9、议为:1 .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执行课程标准;2 .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3 .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一贯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4 .教材内容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5 .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五)课程资源的开发
10、与利用1 .学校应重视数字化校园水平的建设,为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教师应重视自身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学习提升,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教与教、教育学、学与学”的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2 .针对本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的特点,对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共享开发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其它辅助教学软件。组织课程教师进行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发挥联合学院各协作组联合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