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学校 基于学校 在学校中关于校本研修关于校本研修八一中学八一中学 李李 崧崧 1893590037718935900377教育的需要与需要的教育教育的需要教育的需要全面性、社会性、特长性、道德性、创造性全面性、社会性、特长性、道德性、创造性转化为转化为:目标化、综合化、系统化、特色化、阶段化:目标化、综合化、系统化、特色化、阶段化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趣味性、刺激性、特殊性、灵活性、多样性、活动性趣味性、刺激性、特殊性、灵活性、多样性、活动性转化为转化为:应对式、局部式、即兴式、模糊式、立效式应对式、局部式、即兴式、模糊式、立效式教师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反馈性、针对性、区别性、长效性、选择性、可
2、控性反馈性、针对性、区别性、长效性、选择性、可控性转化为转化为:个性化、有效化、多样化、简单化、清晰化:个性化、有效化、多样化、简单化、清晰化基本思路基于学校基于学校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和资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和资源。基于教师基于教师 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师的专长和潜能。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师的专长和潜能。基于学生基于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教师的发展是专业发展发展的含义:发展的含义:外延的扩张外延的扩张(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条件的改善)(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条件
3、的改善)内涵的丰富内涵的丰富(结构的优化、适应性的增强、质量与效益的提(结构的优化、适应性的增强、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升)专业发展需要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机制推:约束与激励;引:引发与引领;悟:自主与顿悟。推:约束与激励;引:引发与引领;悟:自主与顿悟。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自我更新关注自我更新关注 (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教师专业的三个维度、三类智慧专业的技术性专业的技术性 认知智慧认知智慧 专业的道德性专业的道德性 道德智慧道德智慧专业的实践性专业的实践性 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校本研修为教师自觉的顿悟提供路途)校本研修与校
4、本培训的区别1、目标的变化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忽视针对性、实效性;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学习任务,忽视针对性、实效性;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生活质量。校本研修:取二者之长,并提出关注教师生活质量。2、主体的变化 培训的主体是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培训的主体是培训者,决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教师则处于教师则处于“失语失语”状态。状态。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培训者转变为组织者、研修的主体是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培训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引导者、服务者。3、内容的变化 培训:重视知识体系、观念转变、理论提升。
5、培训:重视知识体系、观念转变、理论提升。研修:关注实践问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实研修:关注实践问题,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4、方式的变化 培训:主要是讲座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以他组织为主;培训:主要是讲座式的单向信息传递,以他组织为主;研修:则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组织形态研修:则更加强调共同参与、对话交流、分享经验,以自组织形态为主(教师社团)。为主(教师社团)。“校本研修”根本目的:为了学校为了学校 为了教师为了教师基本问题:基于学校基于学校 基于教师基于教师主要对策:通过学校通过学校 通过教师通过
6、教师“校本研修”的界定 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题为切入口、着眼点切入口、着眼点,以学校、教师的预定目,以学校、教师的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基本方向,以满,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以,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为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为主要依托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在学校、教师师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相相互作用互作用(影响)下,进而在教育(影响)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专家的指导下,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
7、并具体组织安排实施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并具体组织安排实施的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的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与与教育教育研究研究有机融合的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有机融合的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与过程与活动活动。校本研修研研: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培培: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改改:校本科研:校本科研教改实验教改实验 校本研修:即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即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科研的一体化,简称科研的一体化,简称研、培、改研、培、改的一体化。的一体化。“校本研修”系统化的操作层面解释类型:类型:A.A.校本学习;校本学习;B.B.校本培训;校本培训;C
8、C.校本教研;校本教研;D.D.校本科研;校本科研;E E.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层级:层级:一级一级(1类类)二级二级(2类)类)三三 级级(3类)类)四级四级(4类融合)类融合)五级五级(4类高度融合)类高度融合)图表解释:各种类型组合出不同的层级图表解释:各种类型组合出不同的层级 (主要在内容、形式、活动上的融合与统一(主要在内容、形式、活动上的融合与统一)类型类型A.校本学习校本学习B.校本培训校本培训C.校本教研校本教研D.校本科研校本科研 E.校本研修校本研修 方式方式 层级层级ABCDABCD1 1级级A AB BC CD D2 2级级ABABACACADADBABABCBCBD
9、BDCACACBCBCDCDDADADBDBDCDC3 3级级ABCABDACDBACBADBCDCABCADCBDDABDACDBC4 4级级序序ABCDBACDBACDCABDCABDDABCDABC5 5级级和和ABCDABCD BACD CABD DABC校本研修的九层含义1 1、问题、问题: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为切入口、着眼点;2 2、方向、方向:以学校、教师的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以学校、教师的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3 3、目的、目的: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10、为根本目: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的;4 4、依托、依托: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为主要依托;: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为主要依托;5 5、基础、基础: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6 6、影响、影响: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相互作用(影响)下;: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相互作用(影响)下;7 7、指导、指导: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8 8、设计、设计: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9 9、组织、组织:并具体组织安排实施的:并具体组织安排实施的校本研修的基本内涵 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
11、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究有机融合有机融合的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与活动。的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与活动。教师教育:教师教育:集体教学、读书学习、进修学习、培训学习、集体教学、读书学习、进修学习、培训学习、听报告学习、请教专家的学习、与同行交流学习。听报告学习、请教专家的学习、与同行交流学习。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教研、科研、自己的反思,写研究论文、写研教研、科研、自己的反思,写研究论文、写研究教案、写研究故事、写研究报告、编写书籍、写究教案、写研究故事、写研究报告、编写书籍、写学生个案、写教育日记、写教学感悟等。学生个案、写教育日记、写教学感悟等。教师学习的层次学 认知智慧认知智慧 技术层面技
12、术层面习 道德智慧道德智慧 价值层面价值层面悟 实践智慧实践智慧 实践层面实践层面 通过学,来提升认知智慧;通过学,来提升认知智慧;通过习,来提升道德智慧;通过习,来提升道德智慧;通过悟,来提升实践智慧。通过悟,来提升实践智慧。教师学习的方法精学一家 选择适合你、学得来、值得信奉的名家;选择适合你、学得来、值得信奉的名家;兼学他家 选择同一派系的名家相关相近的理论;选择同一派系的名家相关相近的理论;融会百家 同时涉猎更多名家的观点、学说、理论;同时涉猎更多名家的观点、学说、理论;自成一家 最后产生自己的学说,形成自己的理论。最后产生自己的学说,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1 1、全员
13、性原则 校本研修是每一名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校本研修是每一名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2 2、针对性原则 应以实际需求为起点,进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应以实际需求为起点,进分类指导,分层实施。3 3、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针对教师所需,学以致用。校本研修要针对教师所需,学以致用。4 4、主体性原则 应该坚持以学校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应该坚持以学校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5 5、专业性原则 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现和谐发展。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现和谐发展。6 6、团队性原则 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证明,团队学习优于个体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证明,团队学习优于个体学习。校本研修的主
14、要形式1 1、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基于自我反思的研修形式基于自我反思的研修形式2 2、团队合作团队合作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形式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形式3 3、校际协作校际协作基于校际联动的研修形式基于校际联动的研修形式4 4、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基于专家引领的研修形式基于专家引领的研修形式5 5、网络互动网络互动基于信息技术的研修形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研修形式6 6、课题牵动课题牵动基于实际问题的研修形式基于实际问题的研修形式校本研修的主要途径 专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教育教学案例开发小课题的研究教师发展规划编制要点我是谁:价值的发现与定位。价值的发现与定位。(我是干什么的?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是干什么的?
15、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想成为谁:目标的寻求与努力的方向。目标的寻求与努力的方向。我如何成为我想成为的人:谋求学校的支持与寻求自我发展的策略。谋求学校的支持与寻求自我发展的策略。案例开发的特点案例开发是一种反思 个体经验的反思个体经验的反思 思维策略的改进思维策略的改进 群群体文化的形成体文化的形成 (构建一种交流性、发现性、构建一种交流性、发现性、习得性三位一体的教师学习模式习得性三位一体的教师学习模式)。案例开发是一种发展 对理论的发展对理论的发展(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本土经验的总结本土经验的总结(文化适应性文化适应性);目的指向专业精神、专业思维与技能的目的指向专业精神、
16、专业思维与技能的提高。提高。案例开发是一个系统 对话、引领、写作、讨论(分享)、再对话、引领、写作、讨论(分享)、再提高。提高。小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现问题;立足自身,发现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澄清问题,找准问题;转化课题,深入研究。转化课题,深入研究。即形成一种:问题即形成一种:问题主题主题课题的机制课题的机制 主体是教师:教师个人教师个人 教师群体教师群体 教师集体教师集体服务是领导:校长责任校长责任 提供条件提供条件 加强管理加强管理 引领是专家:问题诊断问题诊断 经验评估经验评估 理论解释理论解释“校本研修”的实施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小组问题中心,自愿组合。(同学科、同年级,也可同
17、问题、专题、课题)(同学科、同年级,也可同问题、专题、课题)联系实际,异质组合。(各方面特长结合,实践与理论,做与写等)(各方面特长结合,实践与理论,做与写等)组织管理,岗位设置。(组长(组长牵头人与组织者,记录员,档案员)牵头人与组织者,记录员,档案员)个人责任,积极互赖。(成员的互相依赖;促进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成员的互相依赖;促进的相互作用;承担个人责任)共同发展,小组进步。(社会技能及合作意识;小组的自评与自我加工。)(社会技能及合作意识;小组的自评与自我加工。)小组人数:57人小组组建:存在与发展周期(可以根据问题解决、实际进期(可以根据问题解决、实际进步而有所变换)步而有所
18、变换)开展“校本研修”的地点基础学校。基本上在学校开展基本上在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基点小组。基本上在学校的教师基本上在学校的教师“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小组中展开。小组中展开。基于课堂。基本上在学校的教师小组中聚焦课堂,围绕课基本上在学校的教师小组中聚焦课堂,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展开校本研修。堂教学问题展开校本研修。开展“校本研修”的时间定期:每周有一个半天,小组自主选择,学校统筹安排。每周有一个半天,小组自主选择,学校统筹安排。因此需要学校加强时间管理的改革,改革日常工作和因此需要学校加强时间管理的改革,改革日常工作和教学常规,如备课,腾出时间让教师有时间开展教学常规,如备课,腾出时间让教
19、师有时间开展“校校本研修本研修”。不定期:根据具体研修情况,小组自己加强时间管理,根据具体研修情况,小组自己加强时间管理,“挤出上班挤出上班”时间开展时间开展“临时、及时性的研修临时、及时性的研修”校本研修有效性之关联元素实作关联主题主题从学科中来从学科中来从问题开始,从问题结束,把语文向人延伸开去从问题开始,从问题结束,把语文向人延伸开去实证实证从情境中来从情境中来痴迷在文与人之间来来回回痴迷在文与人之间来来回回改进改进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来从教师到教、学的课堂时空来观察从教师到教、学的课堂时空来观察经验经验从默会中来从默会中来经验的生命在于应用,推广才是最有权威的鉴定经验的生命在于应用,推广
20、才是最有权威的鉴定有效有效从思考中来从思考中来教师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甚至怎么错,即思考的教师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甚至怎么错,即思考的起点、方式告诉学生,即开化自己也开化学生的思维起点、方式告诉学生,即开化自己也开化学生的思维制度制度从团队中来从团队中来通过通过“主动引发主动引发”的人性化组织管理模式,营造优质的人性化组织管理模式,营造优质的校本研修文化的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修的内容宏观上 1 1、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理论、思、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理论、思想,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想,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2 2、现代教学与学习方法、教学与学习模式、名
21、家、现代教学与学习方法、教学与学习模式、名家教学艺术与风格。教学艺术与风格。3 3、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能力、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能力 和策略和策略 。4 4、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和网络学习技术。和网络学习技术。5 5、学科最新的学习理论及教改信息,优秀教学研、学科最新的学习理论及教改信息,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究、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 微观上(研修一体)科研的、教研的、培训的内容、活动科研的、教研的、培训的内容、活动都是都是“校本研修”操作步骤(一)一)第一步:集体备课 尝尝试试过过,但但存存在在“备备课课的的人人有有事事,其其余余人人没没事事”的的现现象象。三三步
22、步备备课课:自自备备(同一个内容,也可以不同;可以分板块备。);议课(议论备的课);改课。(同一个内容,也可以不同;可以分板块备。);议课(议论备的课);改课。第二步:互动研讨 轮流听课。听完就讨论,上课后议课。找亮点,找问题。轮流听课。听完就讨论,上课后议课。找亮点,找问题。第三步:课例学习 可可以以是是校校外外的的,也也可可以以是是校校内内的的。如如录录象象课课,看看一一个个片片段段研研讨讨一一个个片片段段、批批判。判。第四步:专题论坛 把把问问题题、经经验验的的具具体体表表现现找找到到后后,理理性性研研讨讨。如如低低年年级级的的识识字字教教学学的的研研讨讨。或或者者专专题题讲讲座座。我我
23、们们学学校校有有自自己己的的专专家家。也也不不比比人人家家的的差差。哪哪怕怕是是一一点点点点醒醒悟悟、绝招。可以经常性组织教师主讲的绝招。可以经常性组织教师主讲的“沙龙沙龙”、“论坛论坛”。第五步:课题研究 有更加成熟的、理论成熟的可以推广与供人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有更加成熟的、理论成熟的可以推广与供人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课题不一定要立项、拿奖。目的是促进发展,而不是形式上的肯定。课题不一定要立项、拿奖。目的是促进发展,而不是形式上的肯定。研修策略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 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
24、思考和研究,是校本研修活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思考和研究,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教师只有在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通过反省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顾基础上通过反省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获得双赢,其特点是互动,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获得双赢,其特点是互动,同伴自己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同伴自己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 校本研修
25、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但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专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但研究水平的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校本研修方法(二)工作手册工作手册:重点是教师小组重点是教师小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选择性试用)(选择性试用)“校本研修”学校个案(聚焦课堂)1、确定“校本研修”内容: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与小学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课堂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三学段、所有学科的学科块。如语文五板块;对策(三学段、所有学科的学科块。如语文五板块;数学四板块等)
26、数学四板块等)。2、进一步提出“校本研修”问题:例举式:如课堂有效教学的学校一般性问题?课例举式:如课堂有效教学的学校一般性问题?课堂有效教学的个别学生问题?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目堂有效教学的个别学生问题?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以及课堂有效教学语言活动、内容、形标设计问题?以及课堂有效教学语言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等。式、方法等。“校本研修”形式 1、校本教学研修:读人读人读书。关注学生、研究事读书。关注学生、研究事实、学习文献、研究规律。实、学习文献、研究规律。程序:程序:读人读人看学生(观课例)看学生(观课例)记故事(记学情)记故事(记学情)讲故事(讲片断)讲故事(讲片断)写故事
27、实录课)写故事(实录课)小课题研小课题研究究(问题问题)经验总结(实践研究)经验总结(实践研究)读书(读、议、读书(读、议、省、论、用)省、论、用)理论解释(规律探寻)理论解释(规律探寻)论文、报告、论文、报告、专著。专著。2、自主教改实验:在读书在读书读人中开展教改实验。读人中开展教改实验。在研究中教育,在教育中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及在研究中教育,在教育中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应用。时总结,及时推广应用。具体操作步骤1、分组:学校成立总的学校成立总的“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核心小组。在教师核心小组。在教师自主基础上,在核心小组指导下教师成立自主基础上,在核心小组指导
28、下教师成立3 3个学段个学段的的“研修小组研修小组”。2、课题:核心组确立总的研修方向(课题),根据学科核心组确立总的研修方向(课题),根据学科板块确定,学段研修小组确定自己的研修问题与目板块确定,学段研修小组确定自己的研修问题与目标、内容。标、内容。3、活动:确定确定周期性研修活动周期性研修活动。(例)。(例)周期性研修活动(例)。第1、2周活动:每周、每个人收集一个学生课堂故事、一个学科教学课例;每周、每个人收集一个学生课堂故事、一个学科教学课例;每周在半天学段小组每周在半天学段小组“讲故事、说课例讲故事、说课例”研讨、提供信息研讨、提供信息建议、推荐读书范围建议、推荐读书范围形成周小组总
29、结。形成周小组总结。教师自主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实践的理论解释。教师自主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实践的理论解释。需要支持:时间,半天;笔记本;必要的经费。需要支持:时间,半天;笔记本;必要的经费。第3周活动:除进一步如除进一步如1 1、2 2周研修外,交流针对性的读书与研讨后,汇周研修外,交流针对性的读书与研讨后,汇总形成小组本学月重点问题域、基本经验群,确定第总形成小组本学月重点问题域、基本经验群,确定第4 4周的全校周的全校性交流人员,准备给全校交流。性交流人员,准备给全校交流。第4周活动:核心组召集全校性核心组召集全校性“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全校交流问题、经验。或、全校交流问题、
30、经验。或针对问题,请专家指导、培训。针对问题,请专家指导、培训。4、练笔:围绕小课题,争取每月每一个学校教师写围绕小课题,争取每月每一个学校教师写1-21-2个个学生故事、或学生故事、或1-21-2个课例片断实录。个课例片断实录。5、写作:每学期完成每学期完成8-108-10个小故事、课例片断。并在读书个小故事、课例片断。并在读书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的基础上完成小论文。6、报告:每一学期,每一个学段小组在故事、课例、读书每一学期,每一个学段小组在故事、课例、读书、论文基础上,共同完成小课题问题与经验总结、或、论文基础上,共同完成小课题问题与经验总结、或小课题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报告。以上成果及
31、时通过网络、文集、报告等形式全校以上成果及时通过网络、文集、报告等形式全校推广。推广。7、交流:每一学年,核心组完成一个全校性每一学年,核心组完成一个全校性“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研究报告。并举行一次有专家、领导参与的全校的研究报告。并举行一次有专家、领导参与的全校性成果交流大会。性成果交流大会。校本研修模式(三)行动元素行动元素案案 例例目标目标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内容内容如:文言文教学、同文教学、默会课堂如:文言文教学、同文教学、默会课堂方法方法做法做法(制度)(制度)路径:路径:期初计划期初计划相约星期三相约星期三同文解读、教学同文解读、教学梳理梳理2020分钟分钟
32、评说课内课外评说课内课外用笔说话用笔说话观课:观课:理念行为化理念行为化内容准确性内容准确性教法有情境教法有情境学法有训练学法有训练当堂有反馈当堂有反馈解读随笔:解读随笔:文意文意目标目标教法教法学法学法作业作业经验经验综述:综述: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人物人物主题主题过程过程经验经验精神精神勤修(坚强地成长!坚持做)(实证洞察筛选)勤修(坚强地成长!坚持做)(实证洞察筛选)检测检测1 1、“计划计划”:可行、可做、可测:可行、可做、可测2 2、“过程过程”:做小事,找做法,常对表,善总结:做小事,找做法,常对表,善总结3 3、“团队团队”:归属感、成就感!:归属感、成就感!校本研修模式(四)“四课
33、活动模式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可以转化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常规的、便于操作的活动模式为具体的、常规的、便于操作的活动模式 问题 :说课看课(上课)评课 思:发展 简称为“四课”活动模式。环节一:问题的筛理调查与归因问题的筛理调查与归因问题1: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问题2:该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该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表现?问题3:该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该问题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问题4:出现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出现这个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问题5:各个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吗各个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吗?问题6:该
34、问题对教育教学可能有何影响?该问题对教育教学可能有何影响?校本研修“四环节”模式(五)环节二:问题的对策设想与行动计划问题的对策设想与行动计划问题1:研究试图改变教育教学的哪些方面?研究试图改变教育教学的哪些方面?问题2:其中最值得探索的是哪些方面其中最值得探索的是哪些方面?问题3:以往工作和研究中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以往工作和研究中是如何解决该问题的?问题4: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问题5:研究的阶段策略如何安排更为合理?研究的阶段策略如何安排更为合理?问题6: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环节三:伴随着伴随着“持续
35、反思持续反思”的行动的行动问题1:行动效果如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行动效果如何?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问题2:行动措施是否具体可行?行动措施是否具体可行?问题3:行动中有无意外变化和干扰?如何排除?行动中有无意外变化和干扰?如何排除?问题4:行动背景有无变化?这对行动有无影响?行动背景有无变化?这对行动有无影响?问题5:行动结果有无出乎意料?有哪些新生成?行动结果有无出乎意料?有哪些新生成?问题6:行动措施的背后有无机制的突破行动措施的背后有无机制的突破?环节四:反思、总结并形成建议反思、总结并形成建议问题1:研究初期对问题的界定是否明确?研究初期对问题
36、的界定是否明确?问题2:行动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行动措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实际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如何?实际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如何?问题3:需要对建议作哪些完善与修改?需要对建议作哪些完善与修改?问题4: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真实全面?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真实全面?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恰当?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恰当?问题5: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明力(效度)如何?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明力(效度)如何?问题6:本项研究有哪些局限?本项研究有哪些局限?还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吗?还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吗?校本研修的培训方法1、案例引领法:根据问题研究需要,设计方案作为案例,针对案例,进行根据问题研究需要,设计方案作
37、为案例,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让教师懂得应如何操作。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让教师懂得应如何操作。2、现场诊断法:由由专专家家和和教教师师合合作作,有有目目的的地地对对课课堂堂教教学学中中的的“问问题题”进进行严谨、理性的分析讨论,并对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出改进意见。行严谨、理性的分析讨论,并对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出改进意见。3、专题讲座法:根根据据学学校校办办学学需需要要、教教师师共共性性需需求求的的问问题题,确确定定专专题题,组组织集中培训。织集中培训。4、自学提高法:在在学学校校总总体体规规划划下下,教教师师根根据据需需要要,自自己己确确定定专专题题、寻寻找找资料,自
38、主学习、实践,自主评价、反思,自主完善、总结。资料,自主学习、实践,自主评价、反思,自主完善、总结。5、自我反思法:教教师师对对理理论论学学习习、教教学学活活动动加加以以思思考考、研研究究,更更新新教教学学理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对校本研修的进一步思考思考一:资源匮乏(资金、智力、方向、平台),原地资源匮乏(资金、智力、方向、平台),原地踏步。尤其农村、薄弱学校更需要外力的支援。传踏步。尤其农村、薄弱学校更需要外力的支援。传统的集中培训、教研指导等研修形式不可偏废,要统的集中培训、教研指导等研修形式不可偏废,要同时兼顾,以取长补短。同时兼顾,以取长补
39、短。思考二:急功近利,以研代培倾向严重。只关注一杯水,急功近利,以研代培倾向严重。只关注一杯水,忽视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要四楼,不要忽视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要四楼,不要一楼,违背了金字塔原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一楼,违背了金字塔原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思考三:相对封闭。教师一般经历是由学习的学校到工作相对封闭。教师一般经历是由学习的学校到工作的学校,接触书本多,接触社会少,所以还应以网络的学校,接触书本多,接触社会少,所以还应以网络研修、社会实践研修、生活体验研修来弥补校本研修。研修、社会实践研修、生活体验研修来弥补校本研修。思考四:校际间发展极不均衡。应组织同质学校、异质学校际间发展极不均衡。应组织同质学校、异质学校之间开展校际交流,甚至组织中、小学校之间的校校之间开展校际交流,甚至组织中、小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以弥补中、小学校之间办学主旨的差异。际交流,以弥补中、小学校之间办学主旨的差异。思考五: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研与修、理论与实践、工作与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研与修、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专家与草根、统一要求与学校特色、国际视野学习、专家与草根、统一要求与学校特色、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关系,等等。与本土情怀的关系,等等。欢迎交流欢迎交流发现价值让我们的行动富有意义发现问题让我们的行动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