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技术指南2024版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传染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婢B.患者C.感染病毒的动物D.蚊子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潜伏期一般为()。A. 1-3天B. 1-2周C.3个月D.6个月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发现与报告要求中,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A. 6B. 12C. 24D. 48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不包括()。A.40岁以上人群B.农民C.
2、长期室内工作人员D.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措施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加强病例管理,降低接触传播风险的措施()。A.医院完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建设B.有出血表现的病例隔离治疗C.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D.加强媒介控制,降低睥媒密度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中,标本采集的优先级为()oA.急性期血清标本优先B.恢复期血清标本优先C.组织标本优先D.环境标本优先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一般每年()月份报告病例数开始逐渐增多。A. 1B. 3C. 5D. 9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原则中,不包括以
3、下哪项()。A.依据流行病学史B.依据临床表现C.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D.仅依据患者主诉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聚集性疫情报告要求,经核实确认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于()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按“未分级事件”进行网络报告。A. 0.5小时B. 1小时C. 2小时D. 4小时10.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核心信息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其传播途径()oA.睥叮咬传播B.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传播C.母婴传播D.接触感染动物传播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属于白蛉纤细病毒科班达病毒属。2 .疑似病
4、例具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之一,且符合临床表现者,其中流行病学史包括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环境工作、生活或旅游史;发病前()周内有被婢叮咬史;与感染的动物或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史。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分型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和()四型。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措施中,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降低病死率的措施包括指定定点医院、开展诊疗培训、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机制和救治方案等,其中完善()患者转诊机制和救治方案是关键。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密切接触者是指直接接触病例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
5、污染物品,或感染动物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的人员等,具体情形包括()种。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中,核酸检测可采用()、()、基因测序或其他经过评估合格的病毒基因组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检测。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医院感染控制要点中,对()和()患者家属进行风险告知,对自行出院者进行劝阻。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媒介控制措施中,对发现的疑似感染的动物应及时检测处置,因病毒感染死亡动物及时做()处理。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要点包括宣传疾病防治和婢媒生物防制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病毒感染途径和发病风险,掌握婢防护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婢叮咬,发病后
6、及时就医。其中,个人防护措施中,进入()时,应穿着浅色防护服,并将衣袖或裤管口扎紧以防婢叮咬人体。1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血症等的患者,预后较差。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染源有哪些()。A.婢B.患者C.感染病毒的动物D.蚊子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包括()。A.婢叮咬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接触传播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包括()。A.40岁以上人群B.农民C.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D.丘陵、山地及林地等区域居民4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措施中,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的措施有()oA.指定定点医院B.开展诊疗培训C.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D.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机制和救治方案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管理措施包括()oA.医院完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建设B.有出血表现的病例隔离治疗C.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D.加强媒介控制,降低睥媒密度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中,标本采集的要求包括()oA.急性期血清标本优先B.必要时采集恢复期血清标本C.组织标本按病理实验室相关要求采集D.婢类媒介生物标本采用宿主体表检婢法和布旗法采集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密切接触者判
8、定标准包括()。A.直接接触病例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物品8 .在狭小密闭空间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C.直接接触死亡患者血液及其污染物D.医疗诊疗、采样或实验室检测等操作过程中,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医院感染控制要点中,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包括()oA.自末次接触后医学观察14天B.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C.对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D.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教育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媒介控制措施包括()。A.对重点场所和家养动物开展睥控制工作B.采用化学消杀药品喷洒杀灭环境中的游离螂C.设置隔离屏障防
9、止婢进入D.对感染动物及时检测处置1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核心信息包括()。A.该病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发现、救治不及时可导致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B.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C.主要通过婢叮咬传播,也可经接触患者及病死患者血液、体液及污染物传播D.人群普遍易感,在山区、丘陵地区居住、从事户外生产劳动的人群易于被螂叮咬,感染风险较高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是SFTSV病毒。()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疑似病例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10、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措施中,只需要关注病例管理,无需关注媒介控制。()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包括接触病例的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的人员。()6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医院感染控制要点中,对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隔离治疗。()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媒介控制措施中,可以采用化学消杀药品来杀灭睥。()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核心信息中,婢通常寄生在动物体表部位,可以传播多种传染性疾病。()9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中,要使广大群众了解病毒感染途径和发病风险,掌握婢防护知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睥叮咬,发病后及时就医。()10 .发
11、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分型。2 .简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措施中,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的具体措施。3 .简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要点。4 .简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媒介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要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D2. B3. C4. C5. D6. A7. B8. D9. C10. C二、填空题1 .SFTSV2 .23 .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 .重症5 .56 .RT-PCRReal-t
12、imePCR7 .重症、危重症8 .无害化9 .室外作业10 .钠三、多选题1. A、B、C2. A、B、D3. A、B、C、D4. A、B、C、D5. A、B、C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四、判断题1. 2. X3. 4. X5. 6. X7. 8. 9. 10. X五、简答题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伴乏力、肌肉酸痛、头痛,部分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意识改变。体格检查常见单侧腹股沟或颈部、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一般无皮疹。临床分型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
13、重型和危重型四型,以中型和重型为主。2 .提高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指定定点医院,负责本病的诊断救治;在流行季节前,针对各级医疗机构开展SFTS诊疗培训I,提高诊疗意识和能力;疑似病例就医后,应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及时住院治疗,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机制和救治方案,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减少因迁延就医导致的重症发生,降低病死率。3 .密切接触者管理包括判定标准和具体管理措施。判定标准涵盖直接接触病例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物品,狭小密闭空间近距离接触,直接接触死亡患者血液及其污染物,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医疗操作接触等情况。管理措施为
14、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接触后医学观察14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对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医院感染控制要点包括病例隔离与管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消毒处理和尸体处理等方面。4 .媒介控制措施主要有:各地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流行季节前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进入流行季节,疫情高发重点地区动态开展婢媒孳生环境整治;必要时对重点户外场所采用化学消杀药品喷洒杀灭游离螂;加强家养牲畜和宠物管理,科学清除动物体表婢。个人防护要点包括:进入疫区或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不要穿凉鞋;户外活动前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进入室内前检查婢,发现睥应及时清除并消毒处理;被睥叮咬后,不可用手拔取,用尖头镶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睥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消毒处理,并观察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