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60486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新村移民新模式经验材料 特征码 nfwQXTFmPYbyuVrydkrQ * 反弹琵琶反运作 新村移民新模式“上店现象”成为* 出山离库计划的另类创举 *“三村”建设在全省是一面旗帜。其中,移民新村是* 实施出山离库计划、扶贫整村推进的重要举措,通过把居住在 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库区群众整体迁移出来,从而实 现脱贫致富。但上店移民新村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把群 众从库区迁移出来,而且就地大兴土木,建新村,育市场,聚 人口,兴产业,避免了其他移民新村调整土地、安排就业、开 辟稳固收入的困难和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出稳定性、繁荣性和 成功性。目前,上店村没有一户群众搬迁外住,原来搬

2、迁的农 户也先后重返家园,并且吸引了一批客商纷纷前来寻求商机, 投资兴业。 “上店现象”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一连串思 考,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五个变化上。 一、变传统眼光为现代理念 第 2 页 上店村系*县城郊乡鸭河口水库的一个典型重淹没村,全 村辖 10 个村民小组,305 户 1286 人,人多地少的矛盾本来就 比较突出,1992 年鸭河口水库除险加固水位升高后,耕地基本 全被淹没,所余土地几乎全为岗坡薄地。长期以来,群众呼吁 的是整体搬迁出去,县乡也感到这是唯一的出路,但囿于资金 的限制,迁移只能是一种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县乡政府和群 众从不同角度同时想到、盯上扶贫款和救济粮,从而

3、在思想上 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和依赖性,越救济越贫穷,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近年来鸭河口水库大坝再度加高项目的论证、报批,上店 移民问题更加突出,已经到了不考虑不行的地步,但在庞大的 迁移安置资金面前,这种思路基本上仍是“死路一条” 。山重水 复疑无路,观念一转天地宽。新任县乡领导重新审视了上店村 的各种自然因素,认为该村具有区位、人口、资源、产业四个 适宜就地开发的比较优势,于是一个反弹琵琶、低成本就地兴 建移民新村的思路就这样形成了。 二、变重淹没村为中心集镇 上店村“一脚踏六乡” ,是留山、太山庙、皇路店、石门、 南河店、城郊六个环库乡镇的交汇处,方圆 15 公里以内有 6 万 多居民,这种

4、独特的地理形成的区位、人口优势是建设中心集 第 3 页 镇的最佳选择,也是就地建设移民新村的最基本条件。于是, 借助国家在*搬迁扶贫试点的机会,注入项目款 150 万元,自 筹资金 110 万元,在上店建了“一街三场” 。 “一街”即移民一 条街,长 640 米,宽 20 米,可容纳 200 多户群众置业经商; “三场”即占地 3000 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3000 多平方米的 鲜活鱼批发市场、4000 多平方米的花生交易市场。目前,已硬 化街道 1.28 万平方米,架设路灯 9 座,统一为两层欧式建筑的 街道门面房完成 8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90%以上。市场地面硬 化和围墙、凉棚、摊位建

5、设已经完成。图书室、阅览室、文化 活动室、舞台、廊亭等一批设施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一个功 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集镇似乎在一夜间展现在人们面前, 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且成为聚人气、活商气的有效载体。 三、变瓶颈制约为促进因素 集镇建成了,距县城也仅有 16 公里,但咫尺天涯,却使上 店变成一座“孤城” ,路的问题又突出地暴露出来。 “公路通, 百业兴” ,公路如果得不到修建,上店仍将是“穿着华衣嫁穷郎, 兴奋一时苦终生” 。上店之所以贫穷,除了淹没之外,一个重要 的原因就是公路的制约,为了变瓶颈制约为促进因素,县委、 县政府以及城郊乡党委、政府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通过争 第 4 页 取项

6、目、沿线群众投资投劳、干部职工捐款、在外老乡援助、 工程队垫支等办法筹集资金 350 万元,高标准修建连接县城与 上店的库区公路,成为上店及其他毗邻的库区村镇经济发展的 “救命稻草” ,加速了产业开发,促进了产品交易,实现了群众 脱贫,群众感激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亲切地称这条路为小 康之路,并立石篆文矗立在路旁。 四、变低效作物为观光农业 集镇建了起来,公路也修通了,在其他产业尚未发展起来 时,群众主要依赖生存的仍然是土地,但有限的岗坡薄地又能 为群众提供多大的空间和支撑,带住这一问题,县乡聘请有关 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上店实地“把脉会诊” ,认为沙质土层适宜发 展以花生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柿子、杏

7、李为主的经济林业。在科 学的指导下,上店村决定摒弃传统低效的农作物种植,大力发 展以花生、柿子、杏李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和经济林,并将发 展定位于观光农业。目前,花生种植规模达到 3000 多亩,年产 60 万公斤,产值 200 多万元,成为上店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 日本大叶柿 3000 多亩,并与日资企业上野忠株式会社签订了长 期供货合同;种植美国杏李 500 多亩、美国红提 100 亩,全部 进入盛果期,年收入可望超过 1000 万元,这些不仅仅是上店村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重要因素,而且将成为上店人扬眉吐 第 5 页 气的观光绿色长廊。同时,利用库区特有的水资源发展养殖业, 投资 500

8、 万元建成拦水大坝,拦蓄水面 400 亩,养殖珍稀水产 品 10 余种,年产值达 150 万元;投资 70 万元的拦水大坝工程 也即将启动,3 年后年产值将达 700 万元。这种养殖也与观光 娱乐、休闲垂钓结合在一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变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 如果说第一产业能够使上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话,那 么真正使上店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将是二三产业。有 两大优势,一是地毯加工业。上店素有地毯编织的传统,全村 60%的农户从事这一产业。新村建成后,立足这一优势,县乡合 理引导,相对集中,形成了连片规模。目前,加工户达到 180 多家,织工达到近千人,其中 80%来自镇平、方城

9、、社旗、南 阳等周边县市,年产地毯 3000 多平方英尺,产值达 80 多万元, 与相距 3 公里、远近闻名的地毯专业村贺庄形成了“姊妹 集镇” 。二是旅游开发。上店旅游资源丰富,有碧波荡漾的鸭河 库面,有数千亩网箱养鱼的特色景观,有人文古迹二郎岗和扁 鹊庙遗址,距县城也仅有 25 分钟车程。为把这些资源优势变成 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县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旅游 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目前,投资 25 万元的上店码头已 投入使用,投资 50 万元的龙泉旅游度假村已建成别墅 7 栋,可 第 6 页 同时接待 200 人就餐,已发展农家乐 12 户,一批游船、快艇、 冲锋舟、脚踏船、划桨船也相继投入使用,水上游乐活动快速 发展起来,成为节假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仅今年“五一”期 间,就接待游客 5000 多人次,创收 30 多万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