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OGO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第五小组第五小组LOGOPage 2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都市圈多层次分割长三角都市圈简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历史“多层次分割”对长三角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多层次分割”原因分析如何改进区域治理机制 LOGOPage 3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Gotman)将都市圈定义为:多个大城市地区联结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都市圈具有的三项共同结构特征:1.拥有一
2、个或多个中心城市。2.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3.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都市圈的经济内涵:1.从经济上能否形成经济圈不是人为的必然,它需要有利于其形成的资源配置成本优势;2.“圈”内要有合理的产业链,形成密集的经济联系;3.“圈”内首先要具备一个强大的消费市场、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效的政府行为。LOGOPage 4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多层次分割”问题,限制了各自区域竞争优势的更大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横向城市间竞争
3、内耗。1、核心城市间的竞争。2、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缺乏有效分工。3、非核心城市间的无序竞争。(2)纵向权力关系中的城市间竞争。即由于省级以下政府层级间财权事权不统一,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政府间也存在着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区域内“一横一纵”的城市间竞争加上城市政府与中央等上级政府间的资源博弈所形成的竞争格局,阻碍了区域内分工网络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割裂了都市圈内经济市场和城市间的分工网络,造成了城市间协调缺乏。LOGOPage 5LOGO地理条件地理条件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段,扼江北海岸线的中段,扼江海之要冲,地理位置十海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分优越东邻东海、黄
4、海东邻东海、黄海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黄黄 海海长长 江江东东 海海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总面积近十万平方千米,总面积近十万平方千米,人口约八千万人口约八千万共十五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共十五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包括一个直辖市、包括一个直辖市、三个副省级城市和三个副省级城市和十二个地级城市十二个地级城市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Page 8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
5、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
6、强大磁场。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LOGOPage 9吴人选择了今天的苏州建为都城,其政治地位的重要和地理位置的优越使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一个中心城市,苏州的繁华中心地位维持了千年的时间。隋唐统一时期,扬州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三个中心城市,这与其发达的水路交通枢纽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的湖州市是第二个中心城市,湖州成为中心的原因也在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是东西苕溪水会合处,之后注入太湖。隋朝开凿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宋元时,嘉兴各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
7、隆。清初,清政府进行赋税改革,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Page 10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1、上海的产业结构自1978年起,始终是第二产业产值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大于第一产业,总体趋势是第二产业比例在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例在持续上升。1999年,上海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9年的19%上升到2003年的48.5%。产值、就业由“二、三、一”格局向“三、二、一
8、格局的转变说明上海即将完成工业化,进入经济的成熟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信息咨询等部门),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LOGOPage 11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2、江苏省经济自1979年以来一直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为主导。经过1988年至1991年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增长效应显著,产值结构从“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但是仍有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就业比重一直保持在“一、二、三”状态。综合其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江苏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
9、阶段,其显著特征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三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但并不发达。LOGOPage 12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演变3、浙江省的产值结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特征是“一、二、三”的分布格局;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到1986年,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三产业不断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长最快,产业结构从原来的“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格局;第三个阶段是1987年到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显著增长,第三产业持续增长,但增幅不大
10、产业结构发展为“二、三、一”格局。综合的情况表明,浙江也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虽有发展但并不占优势,与江苏相比它吸收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LOGOPage 13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Page 14年份年份上海上海/浙江浙江上海上海/江苏江苏浙江浙江/江苏江苏年份年份上海上海/浙江浙江上海上海/江苏江苏浙江浙江/江苏江苏19880.86 0.92 0.97 19970.73 0.82 0.97 19890.86 0.92 0.97 19980.74 0.85 0.96 1990
11、0.86 0.90 0.95 19990.580.85 0.7019910.80 0.87 0.97 20000.74 0.84 0.91 19920.78 0.86 0.97 20010.70 0.84 0.93 19930.72 0.81 0.95 20020.70 0.84 0.91 19940.73 0.82 0.95 20030.68 0.84 0.90 19950.79 0.85 0.96 20040.68 0.83 0.90 19960.75 0.82 0.97 20050.67 0.82 0.91 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
12、及原因分析析 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工业部门结构相似系数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工业部门结构相似系数表LOGOPage 15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1)产业同构:成长的烦恼)产业同构:成长的烦恼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有,我有,大家有纵观长三角16个城市的产业规划,其中有11个城市把汽车业选为主导产业,有12各城市选择通信行业,选择石化产业的也达到8个。苏南的苏、锡、常三市排名前五的产业几乎一致。除此之外,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三地产业同构率也在80%以上。据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陈建军分析研究,2002
13、年浙江和上海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70,浙江和江苏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为0.91。各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就更高,浙江省主要城市和上海,以及江苏省主要城市的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都在0.90以上。原因:该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彼此接近 区域资源禀赋的相似性 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要素流动 政府所采取的产业政策从另一侧面激化了这一矛盾政府所采取的产业政策从另一侧面激化了这一矛盾 LOGOPage 16(1)产业同构:成长的烦恼)产业同构:成长的烦恼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有,我有,大家有长三角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文化、历史、区位、资源条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长期以来形成
14、了城市产业功能定位同化和同构现象。例如在“九五”和“十五”时期,许多县级市不顾自身条件,纷纷提出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外向型发展方向,造成近域恶性竞争。再如,几乎所有的沿江、沿海和沿杭州湾城市都提出了发展重化工的产业发展计划。产业结构的趋同使“两头在外”的长三角企业在原材料和市场的双重竞争中相互倾轧、竞相压价,引发了激烈的内部矛盾,并进一步加剧了地方经济割据的局面,致使地方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资源浪费资源浪费LOGOPage 17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
15、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2)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长三角内各个城市均有提升自身水平、培育区域交通枢纽的迫切要求,然而高涨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情、缺乏必要的综合协调和行政区的壁垒,导致长三角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诸多冲突,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跨界设施难以协调两个方面。在港口建设上由于缺少对港口群的统筹规划,造成宁波北仑港、上海大小洋山港和南通洋口港等海港之间的无序竞争和巨大的投资浪费。在机场建设上,上海枢纽机场与杭州、南京及其区域内其他几个机场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特别是上海虹桥机场国际货运功能的转移对苏南等地区的空港货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过江通道建
16、设方面,上海和江苏的南通市均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提出了不同的规划线路,造成过江通道选址长期难以协调。在沪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上海与浙江的建设热情都较高,但对江苏而言,其在境内只为一般意义上的过境交通,所以在用地指标、建设资金供给等方面长期搁置,难以协调。无效配置无效配置LOGOPage 18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3)投资争夺。)投资争夺。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城市的主要任务,各地在政策/规划上普遍存在着矛盾与竞争。例如上海实施的“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173工程)计划,江苏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浙江要建设
17、的环杭州湾产业带等,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大规模地争夺有限的外部资本。与此同时,各地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竞相压价,纷纷向资本力量妥协。长时期以来,很多城市对投资额大的外资企业都采取了变相或免费送地的政策,同时还代建厂房以供外资企业购买和租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退出某一地方市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这种做法事实上给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隐患,从区域总体层面看,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是零和博弈。负和博弈负和博弈LOGOPage 19地区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上海48.14954.557.783
18、575.577.37366.685.5105.3109.2江苏14.518.421.623.333.934.135.736.53840.550.250.9浙江13.817.42022.63130.33030.228.230.640.443长三角22.625.729.130.844.242.143.143.944.44860.262全国23.52930.632.643.938.539.835.934.140.547.748长三角洲经济开放度指数表长三角洲经济开放度指数表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Page 20长三角都市
19、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1 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张力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张力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行政区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区域的划分,服务于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我国行政区除了政治功能外,由于地方政府在辖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的介入,从而也具有了经济功能。与国外不同,我国城市具有不同的行政等级,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及县级市,这使它们拥有对经济资源的不同控制能力。而经济区,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专业化地区经济为特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在生产、流通等方面紧密联系、互相协作、内部具有很强经济集聚性的经
20、济综合体。它是内在经济力量的自发区域组合。行政区划是历史沿革和追求政治管理便利的结果,行政区经济凸现了地方政府对个体理性的追求,而经济区则主要由市场力量自然塑造而成,二者之间难以保持一致,并存在着张力。LOGOPage 21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2 辖区利益及考绩机制导向辖区利益及考绩机制导向问题根本之所在问题根本之所在只要存在地区,就必然客观存在着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可以被认为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一样,地方政府同样被视为地方利益的代表。地方利益的内涵实质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二是地方政府官员追求政
21、绩的需要和满足。而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官员升迁又相辅相成、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发展重心的转变,经济已成为全国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对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准也随之转向了GDP、财政税收等经济指标。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对政府官员的评价、奖惩。因此,急功近利的短线操作就成为官员的通常选择。而这反映到区域内城市间关系时,必然是为争取“用脚投票”要素而进行的“区位战争”,以及相互间的以邻为壑和协作艰难。因此,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不一致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地方利益存在才是问题的根本,而“增长偏导”型政绩考核机制的导向功能又是问题的核心诱因。LOGOPage 22一体化不排除竞争,但竞争的主体应是企
22、业,而不是政府,然而现在竞争的主题却成了政府。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教授 刘志彪刘志彪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樊纲樊纲长三角大中小城市的规划决不能再各自为政,只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实现节约商务成本,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张颢瀚张颢瀚目前长三角仍缺少跨地区的行政主体来具体操作,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推动、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标的调整。长三角一体化只是刚刚起步。一体化需要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促进市场的自由化,以释放
23、经济的内在潜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研究员 张卓元张卓元LOGOPage 23从“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转向“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政府协同体制的构建制定长远务实的政策体系实施交通一体化:区域道路同网、地铁通轨、交通同制、乘车同卡、交通信息一体化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LOGOPage 24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1、张颢瀚.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研究发展现状、障碍与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陆阳,史文学
24、长三角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洪银兴,刘志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郭熙保,黄国庆.试论都市圈概念及其界定标准.20065、邓明明.从戈特曼的城市群理论到中国城市经济圈第五极谈川渝两地城市经济圈的构建.20116、王志峰.创新区域治理机制推动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学习与实践J,2005(3):17-207、贺长青.长江三角洲蓝本8、张京祥,罗小龙,殷洁.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国际城市规划J,2008(23):65-69LOGOPage 25薛怡琳、戴成铭:长三角地区发展历史陈璐、李靖:相关数据资料武琼娥、阮氏玄妆:相关图片资料章丛瑜:相关论文及书籍资料长三角都市圈简介,包括长三角地区资源分布情况、长三角都市圈产业体系情况和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多层次分割多层次分割”的现象及原因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析 区域经济学第五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