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八)(十八)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注解主讲教师主讲教师 孙永选孙永选一、古书旧注的价值1.1.旧注的参考价值旧注的参考价值阅读古书、注释翻译古书需要参考旧注。阅读古书、注释翻译古书需要参考旧注。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僖公二十八年)左传译文左传译文(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11981年)译文:年)译文:“卫侯知道他没有罪,卫侯知道他没有罪,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译文弄错了枕的对象)(译文弄错了枕的对象)晋晋杜预杜
2、预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公以叔武尸枕其股。”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十三院校编):(十三院校编):“声声思,一声一声声思,一声一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张华张华励志诗励志诗:“吉士思秋。吉士思秋。”唐唐李善注:李善注:“思,悲也。思,悲也。”2.2.旧注中的语言学理论旧注中的语言学理论礼记礼记曲礼下: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曰予一人。”汉汉郑玄注:郑玄注:“余、予古今字。余、
3、予古今字。”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言部言部谊段玉裁注:谊段玉裁注:“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其威仪字,则周时作义,汉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其威仪字,则周时作义,汉时作仪。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时作仪。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为古今字。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为古今字。”(“谊谊”字注)字注)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诗经周南周南汝坟汝坟)唐唐孔颖达孔颖达毛诗正义毛诗正义:“不我遐弃不我遐弃者,犹云者,犹云不遐弃不遐弃我我也。古人
4、之语多倒,也。古人之语多倒,诗诗之此类众矣。之此类众矣。v二、古注的历史概况1.1.注释的萌芽期:先秦时期注释的萌芽期:先秦时期(1)注释一般见于古书正文中。如)注释一般见于古书正文中。如孟子孟子梁惠王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曰独,幼而无父曰孤。”(2)注释多侧重于阐发思想内容。如注释多侧重于阐发思想内容。如春秋春秋隐公元年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左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
5、郑志。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言出奔,难之也。公羊传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克?大郑伯之恶也。”2.2.注释的兴盛期注释的兴盛期:两汉时期两汉时期(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客观因素客观因素: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的发展演变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封建政府的提倡封建政府的提倡学术因素学术因素:古今文古今文经学经学之争之争(2)两汉注释的特点)两汉注释的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重视字词句的解释重视字词句的解释及名物训诂及名物训诂(3)本期注释古书
6、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毛亨注诗经,著有毛亨注诗经,著有毛诗故训传毛诗故训传马马 融注融注周易周易、尚书尚书、毛诗毛诗、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等等郑玄郑玄毛诗笺毛诗笺、周礼注周礼注、仪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礼记注何休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春秋公羊解诂赵岐孟子章句赵岐孟子章句高诱高诱战国策注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淮南子注王逸王逸楚辞章句楚辞章句3 3、注释的发展期:魏晋至隋唐、注释的发展期:魏晋至隋唐(1 1)魏晋至隋唐注)魏晋至隋唐注释释的特点的特点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由儒家经书扩大到子史集类。,由儒家经书扩大到子史集类。出现了
7、出现了“经注兼释经注兼释”的的“疏疏”。(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王弼王弼老子注老子注;郭象郭象庄子注庄子注;韦昭韦昭国语注国语注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孔颖达孔颖达五经正义五经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尚书正义毛毛诗正义诗正义周礼正义周礼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左传正义););贾公彦贾公彦周礼周礼疏疏、仪礼疏仪礼疏;徐彦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杨士勋春秋春秋谷梁传疏谷梁传疏;邢昺邢昺论语疏论语疏、孝经疏孝经疏、尔雅注疏尔雅注疏;孙奭孙奭孟子疏孟子疏;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史记史记三家注:三家注:张守节张守节史记正义史记正义;司马贞司马贞
8、史记索隐史记索隐;裴骃裴骃史记集史记集解解杨倞杨倞荀子注荀子注尹知章尹知章管子注管子注颜师古颜师古汉书集注汉书集注李善李善文选注文选注4 4、注释的衰落期:宋、元、明、注释的衰落期:宋、元、明(1)本期注释的特点)本期注释的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六经注我”。(2)重要的学者和古书注本)重要的学者和古书注本朱熹朱熹四书集注四书集注 大学章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义周易本义诗集传诗集传楚辞集注楚辞集注5 5、注释的复兴期:清代
9、注释的复兴期:清代复兴的原因复兴的原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学术思想的影响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v清代学者治学严谨,注释古书做了很多工作,著名的学者有清代学者治学严谨,注释古书做了很多工作,著名的学者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俞樾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俞樾等。v古书注本遍及经史子集,重要的古书,清代几乎都有新注本,古书注本遍及经史子集,重要的古书,清代几乎都有新注本,成就超过前人。著名的如:成就超过前人。著名的如:v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v刘宝楠论语正
10、义刘宝楠论语正义v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焦循孟子正义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焦循孟子正义v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解v王先慎韩非子集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v孙诒让墨子间诂孙诒让墨子间诂v王夫之楚辞通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王夫之楚辞通释,蒋骥山带阁注楚辞v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广雅疏证,毕沅释名疏证,戴震方言疏证雅疏证,毕沅释名疏证,戴震方言疏证v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诸子平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诸子平议群经平议议群经平议三、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传”指阐明经义
11、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v四、古书旧注的内容四、古书旧注的内容v1.注释字词,疏通语句。如毛亨毛诗故训传注释字词,疏通语句。如毛亨毛诗故训传v2.搜集旧注,择善而从。如何晏论语集解搜集旧注,择善而从。如何晏论语集解v3.补充材料,考辩异同。如裴松之三国志注补充材料,考辩异同。如裴松之三国志注v4.查询词语,解释典故。如李善文选注查询词语,解释典故。如李善文选注v5.阐发思想,说明哲理。如郭象庄子注阐发思想,说明哲理。如郭象庄子注v6.订正文字,考证校勘
12、如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订正文字,考证校勘。如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记v7.辨析讹误,发明新说。如王念孙读书杂志,辨析讹误,发明新说。如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顾炎武日知录王引之经义述闻,顾炎武日知录v8.广征博引,寓作于述。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广征博引,寓作于述。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念孙广雅疏证五、旧注常用的术语了解旧注常用的术语,有助于我们顺利读懂旧注。常见的术语了解旧注常用的术语,有助于我们顺利读懂旧注。常见的术语有以下几个:有以下几个:1.曰、为、谓之解释字词含义解释字词含义,可译作可译作“叫叫”、“叫做叫做”。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被解释的词都放在术语的后面。
13、强调被释词的特点强调被释词的特点。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用来辨析近义词、同义词。诗经诗经魏风魏风硕鼠硕鼠:“胡瞻尔庭有悬特兮。胡瞻尔庭有悬特兮。”毛传:毛传:“兽三岁兽三岁曰曰特。特。”诗经诗经魏风魏风硕鼠硕鼠:”胡取禾三百囷兮。胡取禾三百囷兮。”毛传:毛传:“圆者圆者为为囷。囷。”诗经诗经豳风豳风七月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黍稷重穋,禾麻菽麦。”毛传:毛传:“后后熟熟曰曰重,先熟重,先熟曰曰穋。穋。”楚辞楚辞离骚离骚:“各兴心而嫉妒。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王逸注:“害贤害贤为为嫉,嫉,害色害色为为妒。妒。”枚乘枚乘上书重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譬犹蝇蚋之附群牛。”李善注
14、李善注:“说文说文曰:秦曰:秦谓之谓之蚋,楚蚋,楚谓之谓之蚊。蚊。”2 2、谓、谓与与“谓之谓之”的差别:的差别:使用的位置不同使用的位置不同解词的内容不同解词的内容不同“谓谓”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常用来解说词语意义的范围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译为为“是指是指”、“指的是指的是”。孟子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树艺五谷。树艺五谷。”赵岐注:赵岐注:“五谷五谷谓谓稻黍稻黍稷麦菽也。稷麦菽也。”楚辞楚辞涉江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朱熹注:朱熹注:“阴阴谓谓小人,阳小人,阳谓谓君子。君子。”楚辞楚辞离骚离骚:“恐美人之迟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王
15、逸注:“美人美人谓谓怀王怀王也。也。”3 3、貌、之貌、貌、之貌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说明被释词语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为“的样子的样子”。楚辞楚辞哀郢哀郢:“众踥蹀而日进兮。众踥蹀而日进兮。”洪兴祖注:洪兴祖注:“踥蹀,踥蹀,行行貌貌。”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郭象注:“泠然,轻妙泠然,轻妙之貌之貌。”枚乘枚乘七发七发:“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李善注:李善注:“沌沌沌沌浑浑,波相随浑浑,波相随之貌之貌也。也。”4 4、犹、犹 用用“犹犹”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
16、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注释的词和被注释的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在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某一语境中意义相通。“犹犹”可译为可译为“等于等于”、“等于说等于说”等。等。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凡汉人作注云凡汉人作注云犹犹者,皆义隔者,皆义隔而通之。而通之。”诗经诗经魏风魏风伐檀伐檀:“置之河之侧兮。置之河之侧兮。”毛传:毛传:“侧,侧,犹犹涯涯也。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赵岐注:赵岐注:“老,老,犹犹敬也;幼敬也;幼犹犹爱也。爱也。”诗经诗经豳风豳风鸱鸮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鸱鸮,既取
17、我子,无毁我室。”郑笺:郑笺:“室,室,犹犹巢也。巢也。”5.5.之言、之为言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的释义方法。声训术语。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注释的释义方法。释名释名释衣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释名释名释宫室:释宫室:“仓,藏也,藏谷物也。仓,藏也,藏谷物也。”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也。”郑玄注:郑玄注:“萧萧之言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而加肃敬焉,是以谓
18、之萧墙。”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朱熹注:朱熹注:“政政之为言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之为言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周礼周礼地官地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郑郑玄注:玄注:“媒媒之言之言谋也。谋也。”6.6.如字如字表示一个多音字要读其本音。表示一个多音字要读其本音。诗经诗经周南周南关雎: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好逑,毛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好逑,毛如字如字,郑呼报反。,
19、郑呼报反。7.7.读曰、读为读曰、读为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凡传注言凡传注言读为读为者,皆易其者,皆易其字也。字也。”又:又:“读为读为亦言亦言读曰读曰。”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郭庆藩注:“辩辩读读为为变。变。”书经书经尧典尧典:“播时百谷。播时百谷。”郑玄注:郑玄注:“时时读曰读曰莳。莳。”8.8.读若、读如读若、读如段玉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凡言凡言读若读若者,皆拟其音也。者,皆拟其音也。”段玉裁周礼汉读考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序:“读如读如、读若读
20、若者,拟其音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楚辞楚辞离骚离骚:“又重之以脩能。又重之以脩能。”洪兴祖注:洪兴祖注:“故有绝才者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谓之能,此读若读若耐。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重己重己:“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高诱注:高诱注:“酏酏读如读如诗诗虵虵硕言虵虵硕言之虵。之虵。”有时候也偶尔用来说明通假字。有时候也偶尔用来说明通假字。礼记礼记儒行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郑玄注:“信,信,读读如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楚辞楚辞九歌九歌国殇国殇:“霾
21、两轮兮絷四马。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洪兴祖注:“霾霾读若读若埋。埋。”9.9.衍文、脱文衍文、脱文“衍文衍文”也叫也叫“衍字衍字”,也简称,也简称“衍衍”。指传抄刊刻古书时误。指传抄刊刻古书时误加的字。加的字。论语论语微子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阮元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汉石经无汉石经无行行字、字、夫夫字。字。案案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亦无亦无行行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字,因丈人章而误衍也。”“脱文脱文”也叫也叫“脱字脱字”、“夺字夺字”,也简称,也简称“脱脱”。指传抄。指传抄刊刻古书时漏掉的字。刊刻古书时漏掉的字。论语论语颜渊颜渊:“虽
22、有粟,吾得而食诸?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皇本、高丽本皇本、高丽本吾吾下有下有岂岂字。字。释文释文出出吾焉得而食诸吾焉得而食诸案案史记史记仲尼世家仲尼世家及及汉书汉书武五子传武五子传并作并作岂岂,与皇本合。,与皇本合。太平御览太平御览二十二引二十二引吾恶得而食诸吾恶得而食诸。岂岂、焉焉、恶恶三字三字义皆相近,疑今本义皆相近,疑今本吾吾下有下有脱字脱字。”v六、利用古注应注意的问题v重视旧注的价值,又不迷信旧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视旧注的价值,又不迷信旧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v1.1.思想内容思想内容旧注的作者是古人,他们的思想观点受时代的局限,对
23、作品的旧注的作者是古人,他们的思想观点受时代的局限,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是不正确的。理解可能是不正确的。如:诗经中有些是民间情歌,但是旧注常说成赞美封建统如:诗经中有些是民间情歌,但是旧注常说成赞美封建统治者。相鼠的旧注就说治者。相鼠的旧注就说“卫文公能正其群臣卫文公能正其群臣”。v2.习惯和条例习惯和条例A 声训方法。如:政者,正也。德者,得也。声训方法。如:政者,正也。德者,得也。B 说明性注释。如:左传说明性注释。如:左传文公三年:文公三年:“晋人封崤尸而还。晋人封崤尸而还。”贾逵注:贾逵注:“封,识之。封,识之。”封的意思是堆起土堆,贾逵解释封的意思是堆起土堆,贾逵解释晋人堆起土堆埋葬战死的士兵,是为了做标识。晋人堆起土堆埋葬战死的士兵,是为了做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