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2088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5年《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糖果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我公司在糖果制品生产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糖果制品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

2、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L员工未按配方要求称量原料(如白砂糖、淀粉糖浆),导致产品还原糖含量超标。2 .员工在化糖环节未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造成糖浆熬煮过度或微生物残留。3 .员工未执行设备清洗标准操作流程(SOP),残留糖渍滋生嗜热菌,污染后续批次产品。4 .员工在包装环节未检查金属探测器灵敏度,导致金属碎屑混入成品。5 .员工未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

3、如叉车、压力容器)擅自作业,引发机械伤害或碰撞事故。6 .员工在有限空间(如储罐、地坑)作业前未检测氧含量及有毒气体浓度,未落实专人监护。7 .员工未及时上报设备异常或虫害踪迹,隐瞒生产车间蝇类孳生问题。8 .员工酒后上岗或疲劳作业,导致操作失误(如混淆原料批次、错用添加剂)。9 .员工未按HACCP计划执行关键控制点监控,未记录冷却间温湿度参数,导致批次产品无法追溯。10 .员工在虫害高发期未及时检查防鼠板、灭蝇灯等设施,导致车间虫害密度超标。11 .员工未落实清洁作业区消毒管理,未对工器具进行彻底清洁,引发微生物污染。12 .员工在设备维护时未断电作业,未穿戴防护装备,引发触电或机械伤害。

4、13 .员工未定期校验计量器具(如温度计、压力表),导致工艺参数偏差,引发质量事故。14 .员工未按规定处理过期原料或不合格品,将其混入正常生产流程。15 .员工在冷链库房管理中未实时监控温度,导致巧克力产品脂质析出或砂糖结晶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熬煮设备(如夹层锅、反应釜)未按期检验,安全阀失效,存在超压爆炸隐患。2 .冷却设备(如冷水机组、风冷系统)未定期清洁,冷凝器积垢导致降温效率下降,引发产品变质。3 .空气过滤系统滤芯未定期更换,洁净车间微生物超标。4 .金属探测器、X光机等异物检测设备灵敏度不足,未能有效剔除金属碎屑或玻璃渣。5 .电气设备(如包装机、搅拌机)未接地或

5、使用非防爆型设备,引发漏电或火灾风险。6 .排水系统未设置水封装置,异味气体倒灌,且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7 .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车间湿度过高,加速设备腐蚀及微生物孳生。8 .水处理系统(如反渗透装置)未定期维护,导致清洗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9 .实验室检验设备(如折光仪、酸度计)未定期校准,检测数据不可靠。10 .特种设备(如叉车、压力容器)未张贴有效期内检验合格标志,存在违法使用风险。11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如联锁、急停按钮)缺失或失效,引发机械伤害事故。12 .临时用电线路未穿管保护,电缆老化破损引发短路火灾。13 .消防设施(如灭火器、喷淋系统)过期或被遮挡,应急疏散通道堵塞。

6、14 .压缩空气系统未安装除油、除水装置,导致喷码设备堵塞或微生物污染。15 .计量泵、流量计等关键设备校准不准确,引发添加剂过量或不足。16 .冷链库房温度探头失效,未实时监控储存温度,导致巧克力产品脂质析出。17 .设备维护记录缺失,未对关键部件(如密封圈、传送带)进行预防性更换。18 .氨制冷系统未配备泄漏报警装置,未定期演练应急处置流程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厂区垃圾堆放点未封闭,腐败有机物吸引鼠类、苍蝇等虫害侵入生产车间。2 .车间排水系统未设置水封装置,异味气体倒灌,且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3 .洁净车间正压不足,外界空气携带尘埃、微生物进入灌装区域。4 .仓库温湿度控制失

7、效,原料受潮霉变或低温储存不当导致冻损。5 .车间顶棚冷凝水滴落至暴露原料,或管路锈蚀污染产品。6 .照明设施不符合防爆要求,易燃易爆区域(如酒精储存区)使用普通灯具。7 .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原料库与成品库未分区隔离,存在交叉污染风险。8 .通风口未安装防虫网,外部污染物通过空气循环进入生产环境。9 .更衣室未配备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员工手部清洁不彻底带入污染。10 .车间地面破损未修复,积水滋生霉菌,增加人员滑倒风险。11.冷库门密封条老化,温度波动导致储存产品变质。12 .化学品库房未独立设置,清洗剂、消毒剂与原料混放引发中毒风险。13 .高温季节未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员工作业环境温度超过

8、国家规定限值。14 .有限空间(如储罐、地坑)未设置警示标识,未检测氧含量及有毒气体浓度。15 .厂区与有毒有害场所(如化工企业)距离不足,受外部污染源影响。16 .工作服清洗消毒不彻底,交叉污染不同产品线(如含过敏原与普通产品)。17 .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未配备防尘口罩等呼吸防护装备。18 .极端天气(如台风、暴雨)未提前加固厂房,导致屋顶漏水损坏设备。19 .作业区域未划分过敏原专区,海鲜、坚果等致敏物质扩散污染其他产品。20 .夜间生产照明不足,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损坏,影响紧急情况撤离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无法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踪。2

9、 .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覆盖所有岗位,未明确虫害防控、冷链管理等专项责任人员。3 .未制定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等高危操作的审批流程,未落实现场监护措施。4 .应急预案未定期演练,员工不熟悉产品泄漏、火灾等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5 .安全培训未涵盖过敏原管理、冷链温控等特殊要求,新员工未经考核上岗。6 .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不完整,未对虫害、设备故障等问题进行闭环管理。7 .未委托有资质机构进行水质、空气质量检测,仅依赖内部数据。8 .职业健康监测缺失,未组织接触噪声、粉尘的员工进行专项体检。9 .外包单位(如物流、设备维保)未纳入安全管理体系,未签订安全协议。10 .安全投入不足,未配备在线监测系统(如温

10、湿度传感器、虫害诱捕器)。11 .事故调查未执行“四不放过”原则,未分析根本原因并整改。12 .未建立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措施,未配备吸附材料、应急泵等专用设备。13 .特种作业人员证件过期未复审,未组织复训考核。14 .未定期评估供应商资质,采购的原料未索证索票或检验报告不全。15 .安全文化建设薄弱,未设立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员工参与度低。16 .信息化建设滞后,未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与预警。17 .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场管理混乱,物品摆放不规范。18 .未对新改扩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设备布局不符合工艺流程要求。19 .未建立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站)运行台账,废气、废

11、水排放不达标。20 .未配合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自纠流于形式。21 .重大危险源(如液氨储罐、锅炉房)未登记建档,未制定专项管控方案。22 .未对过敏原、转基因等特殊成分进行标识管理,存在误用风险。23 .未定期校验反恐防范设施(如周界报警、监控摄像头),重点部位安防薄弱。24 .未建立食品安全欺诈防控机制,未防范虚假标签、掺假等恶意行为。25 .未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记录台账不真实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

12、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按以下程序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联系报告人,核实具体情况,初步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经初步判断属于事故隐患的,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复核,确保隐患识别准确、风险评估到位。3 .整改落实:(1) 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闭环处理;(2)重大事故隐患

13、若无法即时整改,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措施,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彻底消除。4 .闭环管理:所有整改完成的隐患均需建立台账记录,实施销号管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流程。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L小隐患奖励:针对可快速整改、影响较小的一般隐患,给予报告人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等)及通报表扬等精神激励。2 .大隐患重奖:对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

14、伤亡的重大隐患,经核实并完成整改后,对报告人给予高额奖金、晋升机会或福利待遇等奖励,并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对隐患报告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实行正向激励:L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量并给予加分;3 .对隐患排查治理贡献突出者,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时予以倾斜;4 .设立“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定期表彰先进典型。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分析员工报告隐患情况,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加强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的宣

15、传引导:1 .利用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及奖励落实情况;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隐患辨识能力与主动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若公司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第十三条本制度每年开展有效性评审,每三年系统性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附表:1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

16、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三l:W:雌:第12页,共17页第13页,共17页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4页,共17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5页,共17页第16页,共17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L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小hongshu:EHS安全教育交流第17页,共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