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知识速记手册).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0235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知识速记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知识速记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知识速记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知识速记手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 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基础知识速记手册) 专题 12 实验部分知识归纳( 2)四、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操作几个先后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后再撤酒精灯。用石蕊试纸、淀粉 -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中和滴定实验:洗净后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再装入相应的溶液;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判定终点;读数时,先等片刻,后读数。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焰色反应实验中:每做一次,铂丝应先用稀盐酸洗净后灼烧至无色,再做下一次实验。定容

2、操作:先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下1 2 cm 后,再用胶头滴管定容。固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再加热,目的有的是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有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氮气与镁反应制氮化镁;有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实验测量的准确性,如用燃烧法测氨基酸的组成。用CO加热还原氧化铜时,实验结束后,先取出后端浸在液体中的导管,至玻璃管冷却后才能停止通入CO。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的X 时,需先用HNO3酸化 ( 中和碱 ) ,再加 AgNO3溶液;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要先用碱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用 I 2 检验淀粉时,溶液中不能有碱。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

3、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几个上下: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 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 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山口倒出。用水冷凝气体时:下口进水,山口出水。判断萃取后液体的位置:密度小的溶剂在上,密度大的溶剂在下。( 3)几个不能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 能与橡胶反应的溶液) 。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不能贮存溶液,配制好即转移到试剂瓶中。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溶液

4、。NH3用红色中和滴定的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 ( 或标准液 ) 润洗加热后的坩埚、蒸发皿不能直接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药品。( 4)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pH 时。试纸不能润湿。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试纸要湿润,其中检验石蕊试纸、氯气用淀粉碘化钾试纸、H2S 用醋酸铅试纸。( 5)欲检验 100mLNaOH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经数据处理后即可得出结论。检验所加试剂是否过量的操作是静置后,向上层清夜中继续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

5、钙过量。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向漏斗中加水,至水面浸过沉淀物,待水流出后,再重复12 次。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的滤出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没有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6)草酸酸性较强,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热分解生成CO、CO2、H2O。由于加热时草酸晶体熔化,所以试管口必须向上倾斜,将生成的产物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H2O,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全部除去,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7)几个标志灼烧充分的标志: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由A 颜色变成B 颜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或且半分钟内不再变成A 颜色)。 注 A 颜色、 B 颜色分别指滴定过程中两种具体的颜色( 8)检查气密性微热法:如图甲。把导管b 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b 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水位下降;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 中,这样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好。液差法:如图乙。连接好仪器,向B 管中注入适量水,使B 管液面高于A 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液封法: 如图丙。 关闭止水夹K,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若漏斗颈出现稳定高度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