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328793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体的形状改变苏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形状的共同特征。2、知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3、能通过实验来验证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4、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弹性应用的例子。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物体具有弹性的共同特征,感受弹力的大小和方向。2、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来源 :Z,xx,k.Com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的能力。2、感受利用实验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形状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了解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

2、系。教学准备:拉力器、弹力球、压簧、橡皮筋、海绵、塑料直尺、硬币、拉簧、钩码、木板支架台、实验记录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玩吗?(教师出示拉力器、弹力球)请两位同学上台来分别拉一拉拉力器,压一压弹力球。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两样东西的形状有没有改变?分别有什么变化呢?2、学生说观察结果:拉拉力器时它变长了、压弹力球时它变扁了3、引入课题:不论是拉力器变长还是弹力球变扁,我们发现,给他们施加外力时,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那么,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又会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物

3、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来源 :学。科。网Z 。X 。 X 。 K二、实验与探究发现(一)通过实验认识物体的弹性、弹力实验一(学生演示实验):探究容易发生形变的物体的性质来源 :Z&xx&k.Com1、师导入:刚才我们发现,对拉力器、弹力球施加外力时,它们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本领呢?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不同材料的物体让同学们来体验一下。2、教师分别出示橡皮筋、弹簧、海绵、塑料直尺,让各小组4 位同学每人依次拿一件在各自的手中。教师出示课件,明确学习任务。3、按教师提示,学生依次分别演示:拉橡皮筋、压弹簧、捏海绵、弯塑料直尺,没有演示的学生仔细观察

4、:对这些物体施加外力与去掉外力时,它们各自的形状有什么变化?4、填写好实验报告单,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汇报,交流点评。6、思考:从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师演示压簧举例说明)板书:受到外力形状改变弹性物体去掉外力恢复原状7、认识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弹性,从而了解弹性的概念(课件出示)(指名读)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8、认识弹力:( 1)师演示压簧并引导:弹簧一开始没有受到外力时,它的形状或者说长度有没有改变?当它受到压力时形状改变没有呢?当去掉外力以后呢?老师有没有把弹簧拉回去

5、?那是什么力量把弹簧恢复到了原装呢?( 2)板书:弹力 出示课件弹力的概念(指名读)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力( 3)区分 性与 力: 性是物体的一种性 ,而 力是一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状的力。(板 性 、力) 二、探究不易 生形 的物体的性 (教 演示 硬 )1、 渡:我 用肉眼 察上述物体在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形状很容易 生改 ,而很硬的物体一般不易 生形 ,比如硬 ,你猜 它有 性 ?有什么 法来 明?2、出示 要求,小 探究做 ,每个学生 行 , 得出 。 来源 :学 +科 +网 Z+X+X+K3、思考:你 看到硬 形状改 了 ? 什么中 硬 没有 而右 硬 会被 出去?

6、个 明了什么?(学生 )4、教 小 : 是由于中 的硬 受到外力后瞬 形 生的 力使右 了出去, 是一种肉眼看不 的形 。 多 硬的物体我 需要高精度的科学 器才能 出来,其 ,任何物体受到外力 都会 生形 ,只不 有些形 是微小的、无形的,因此我 可以得出 :物体都有一定的 性, 性是普遍存在的。(二)了解生 、生活中是如何利用物体 性的例子。1、教 :在生活中,你 看到那些物体或者物品利用了 性的例子? 来 一 ?2、学生 合生活 思考 言。3、教 出示 件,展示生活生 中运用物体 性的 片。(跳跳球、撑杆跳高、自行 减震座)(三)探究拉力与 簧拉伸 度之 的关系 三:拉力与 簧拉伸 度的

7、关系的 1、 入我 用手拉 簧, 它拉伸的 度与用力的大小是有关的。力量大小不好 量, 在我 用 代替我 的拉力。老 每个小 都准 了 簧、 、塑料直尺、模板支架台, 大家一起来探究:拉力大小与 簧拉伸 度之 存在怎 的关系?2、出示小 分工表,完成小 分工。 操作 按老 的提示 所需器材是否 全。3、明确学 任 、出示思考 、小 提出 的猜 、提出 方案。 来源 :Z,xx,k.Com( 1)在 簧上挂的 越多, 簧拉伸的 度会怎 ?( 2)如果无限制的将钩码挂下去,弹簧会怎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4、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实验记录表。5、学生分组实验、师指导。6、填写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填写在实

8、验记录表上。组长汇报结果。7、思考:( 1)如果无限制将钩码挂上去,弹簧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2)结论:每个物体的弹性都是有限的。8、小结:( 1)每个物体的弹性都是有限的。( 2)在限度内,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 弹簧拉伸越长, 挂的钩码越少, 弹簧拉伸越短。 来源 :学科网 三、课堂总结:1、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问:关于物体的弹性与弹力,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讨论?四、拓展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橡皮筋、弹簧、硬币、海绵这些不起眼的物体。其实,科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那么大家一定会懂得更多的科

9、学道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让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吧!回家观察哪些物体运用了弹性。 请你设计制作一件利用物体弹性的物品, 看看谁是最有创意的发明家。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来源 :Zxxk.Com受到外力形状改变 来源 :学 _科 _网性质物体弹性力去掉外力恢复原状弹力课后反思 来源 :Z&xx&k.Com本课内容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 首先通过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弹力的存在,最后通过自己的设计认识弹力大小与拉力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亲历活动的过程,逐步的认识弹力。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难免出现活动课过于热闹的问题,此时

10、我们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会等待,给孩子多留一些时间,让他静静的思考,让他们有一个思的过程。 活动课不是越热闹孩子才能学得好, 多一点安静的思考对孩子来说可能更重要。对学生来说没有最好的教学,只有最适合的教学。现在,本堂课已经结束,我对这堂课有以下反思:一、我抓住儿童天生就爱玩这一特点,以学生喜爱的玩具儿童拉力器、弹力球引入教学,然后对身边其他弹性物体展开研究,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得本堂课教学气氛活跃,而且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二、我利用多种实验方法及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亲身感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研讨问题。如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弹性”与“弹力”,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

11、共同归纳, 再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进一步了解。再如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有人操作,有人测量,有人记录,共同观察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又如课后总结,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让他们课后创造制作利用物体的弹性的小发明,对所学知识得以运用。这样在学生的亲自动手的学习过程中,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三、本课中我的评价语言有些单一,缺乏生动性。另外,可能是预设的东西太强,关注课堂中生成性的东西就比较少。尤其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有很多答案说得是非常的精当的,如果我针对学生的回答能够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生成性的闪光点展开教学,那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对学生的放手还是不够,还应该再多放些,少引些,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今后,作为一个青年科学教师的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