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城市社会空间理论第五讲:城市社会空间理论柴彦威柴彦威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E-mail:E-mail:办公室电话:办公室电话:6275798062757980手机号码:手机号码:1370116082313701160823 空间与社会空间空间与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因子生态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内容提示内容提示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构成要素l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空间尺度空间尺度l城市、区域、国家城市、区域、国家空间主
2、体空间主体l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空间过程空间过程l空间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空间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空间类型或空间结构空间类型或空间结构空间的概念空间的概念社会空间的概念社会空间的概念4城城市市空空间间中中的的社社会会空空间间空间与社会空间空间与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因子生态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内容提示内容提示Ernest W.Burgess,1925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圈层扩展模式圈层扩展模式侵入侵入-演替学说演替学说同心圆模型同心圆模型新同心圆结构模型新同心圆结构模型霍伊特(霍伊特(Homer Ho
3、yt)1939扇形模型、过滤说扇形模型、过滤说修正同心圆模型修正同心圆模型一种以为高收入家庭建立住房为开端的居一种以为高收入家庭建立住房为开端的居住演替形式住演替形式使用美国使用美国142个城市的街区住房数据分析个城市的街区住房数据分析居住区形态居住区形态扇形模型扇形模型美美国国六六城城市市高高等等级级居居住住区区分分布布变变化化(1 19 90 00 0-1 19 93 36 6)(黑色部分代表高租金区)高高级级住住宅宅区区的的扇扇形形扩扩展展1.中心商务区2.批发、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城市空间的扇形模型城市空间的扇形模型1、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2、批发和轻工
4、业地带:工业扇面、批发和轻工业地带:工业扇面3、低收入住宅区:在、低收入住宅区:在1和和2的周围、工业扇面和的周围、工业扇面和住宅扇面交汇处住宅扇面交汇处4、中收入住宅区:在、中收入住宅区:在2、3的反方向、住宅扇面的反方向、住宅扇面5、高收入住宅区:在、高收入住宅区:在2、3的反方向、住宅扇面的反方向、住宅扇面总趋势穷人在内,富人在外总趋势穷人在内,富人在外(与同心圆模式相同,是同心圆的变种)(与同心圆模式相同,是同心圆的变种)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最初的形态将影响未来发展的趋向最初的形态将影响未来发展的趋向高租金区(高等级居住区组成)的迁移非常重要高租金区(高等级居住区组成)的迁移非常重要持续的
5、动态的租金区的过滤过程:持续的动态的租金区的过滤过程:l高收入者他们的居住偏好与排他性需求高收入者他们的居住偏好与排他性需求l中产阶级倾向于靠近高收入群体的居住区中产阶级倾向于靠近高收入群体的居住区l低收入者接受过滤的住房低收入者接受过滤的住房中等租金区的过滤最为明显中等租金区的过滤最为明显过滤的可能性过滤的可能性l年老的居民无力抵抗不断侵入的不和谐的力量年老的居民无力抵抗不断侵入的不和谐的力量l住房的自然老化和过时也会导致住房的贬值住房的自然老化和过时也会导致住房的贬值过滤机制过滤机制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美国地理学者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核心除核心除CBD为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支配为
6、大城市的中心外还有支配一定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一定地域的其他中心的存在中心(核)的形成与地域分化的原因是以下中心(核)的形成与地域分化的原因是以下四方面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结果:四方面相互作用及其组合的结果:l1,某些活动需要专门性的便利,某些活动需要专门性的便利l2,同类活动因集聚效果而集中,同类活动因集聚效果而集中l3,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不同类活动之间可能产生利益冲突l4,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某些活动负担不起理想区位的高地价城市功能说与多核心模型城市功能说与多核心模型1.中心商务区2.批发、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 4.中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6.重工业区7.公共设
7、施8.郊外住宅区9.郊外工业区城市空间的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的多核心结构1、中心商务区。不一定在城市的几何中心、中心商务区。不一定在城市的几何中心2、批发和轻工业区。城市型工业向心布局、批发和轻工业区。城市型工业向心布局6、重工业区。城市边缘地带分布、重工业区。城市边缘地带分布3、低级住宅区。靠近市中心、低级住宅区。靠近市中心4、中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厂较远、中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厂较远5、高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最远、高级住宅区。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最远7、卫星商业区(副都心。副中心)。靠近中、高级住宅区、卫星商业区(副都心。副中心)。靠近中、高级住宅区8、近郊住宅区。在住宅扇面内、近郊住
8、宅区。在住宅扇面内9、近郊工业区。在工业扇面内、近郊工业区。在工业扇面内补充: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并且核越专门化补充:越是大城市核心就越多,并且核越专门化多核心模型的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型的空间结构空间与社会空间空间与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因子生态分析研究因子生态分析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内容提示内容提示城城市市社社会会空空间间中中的的层层次次美国社会学家史域奇(谢夫凯)美国社会学家史域奇(谢夫凯)(E.Shevky)和威和威廉斯廉斯(M.Williams),1949年年洛杉矶的社会地区洛杉矶的社会地区提出提出史域奇(谢夫凯
9、和贝尔史域奇(谢夫凯)和贝尔(W.Bell),1955年年 社社会地区分析会地区分析,在方法论上更加精确化,在方法论上更加精确化社会地区研究是城市内部小地区国情统计社会地区研究是城市内部小地区国情统计区区(census tract)的一种类型化方法的一种类型化方法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的具体步骤社会地区研究的具体步骤建立概念选取反映现代产业社会变化的三种尺度伴随这种变化的三个发展趋向导致的社会系统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三个复合概念构建指标对这样复合概念,以国情统计区为单位,选取能用数字表示的指标计算得分分区计算上述三指标的得分划分社会区以这三指标的组合情况决定各区的特性社会地
10、区研究的空间结果社会地区研究的空间结果工业社会前提发展趋势社会系统结构的变化概念复合指数空间结果人际关系深度和广度的变化技术分布变化职业功能和种类发生变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职业教育租金指数一扇形功能的分化生活活动结构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家庭地位)生育率妇女工人数目单户居住单位指数二同心圆城市内部组织复杂化人口结构的变迁社会空间重新分配隔离(种族籍贯地位人种与种族均相对孤立指数三集中形(分散块状)建立概念构建指标计算得分划分社会区社社会会地地区区分分析析的的空空间间结结果果城市社会区空间模式(R.A.Murdie,1969)物质空间华华沙沙的的例例子子方法论上:方法论上:l古典模型:归
11、纳法古典模型:归纳法l社会地区分析:演绎法社会地区分析:演绎法空间结果上:空间结果上:l古典模型:单独的三种成分古典模型:单独的三种成分l社会地区分析:三种成分的叠加社会地区分析:三种成分的叠加社会地区分析社会地区分析vsvs古典城市结构模型古典城市结构模型空间与社会空间空间与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因子生态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内容提示内容提示代表学者:霍利和邓肯、费雷等代表学者:霍利和邓肯、费雷等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特点:运用计算机大量处理数据、多变量地特点:运用计算机大量处理数据、多变量地理数学方法的利
12、用、城市内部小地区统计资理数学方法的利用、城市内部小地区统计资料的整理料的整理因子生态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与社会地区研究的差异与社会地区研究的差异社会地区研究事先设定城市内部居住分化的主要因素因子生态分析通过变数群的统计分析去抽出主要因子 因因子子生生态态分分析析的的步步骤骤因因子子载载荷荷五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五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广广州州社社会会区区分分布布(1 19 99 90 0)因因子子生生态态分分析析的的空空间间结结果果1)地域单元问题地域单元问题l国情调查区、街道为同质地域的假设国情调查区、街道为同质地域的假设 2)资料问题资料问题l国情调查资料是国情调查资料是10年或者年或者5年才进行
13、一次年才进行一次 3)城市性质如何影响因子构成和空间类型的问题城市性质如何影响因子构成和空间类型的问题 4)中国城市的特殊性问题中国城市的特殊性问题l中国城市中居民的迁居自由度低,社会区不象西方发中国城市中居民的迁居自由度低,社会区不象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的那样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达国家城市中的那样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决策部门取决于规划决策部门因子生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子生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空间与社会空间空间与社会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城市社会空间古典模型社会地区研究社会地区研究因子生态分析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内容提示内容提示资料:
14、资料:1984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人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中有关人口特征和住户特征的部分数据;口特征和住户特征的部分数据;1985年广州年广州市房屋普查的部分数据市房屋普查的部分数据地域单元:街道管辖范围为基础的地域单元:街道管辖范围为基础的109个小区个小区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工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工人干部比重、房屋住宅质量、家庭人口构成人干部比重、房屋住宅质量、家庭人口构成 空间结果:空间结果:5种社会区种社会区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化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化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广州案例(广州案例(198919
15、89)资料:资料:2000年第年第5次人口普查材料次人口普查材料地域单元:广州市区的范围的地域单元:广州市区的范围的93个街道个街道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文化与职业状况、主因子:人口密集程度、文化与职业状况、家庭状况与农业人口比重、不在业人口比家庭状况与农业人口比重、不在业人口比重、城市住房质量重、城市住房质量 空间结果:空间结果:7种社会区种社会区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分析广州案例(广州案例(20062006)19851985年和年和20002000年广州社会区分析所年广州社会区分析所提取的主因子提取的主因子1 19 98 85 5年年主主成成分分得得分分空
16、空间间分分布布2 20 00 00 0年年主主成成分分得得分分空空间间分分布布1985年年2000年年人口密集混合功能旧城区人口密集 居住拥挤的老城 区干部居住区中等收入阶层聚集区工人居住区一般工薪阶层居住区知识分子居住区知识分子、高级职业者聚集区农业人口散居区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集中混居区近郊城镇人口居住区农业人口聚集区19851985年和年和20002000年广州市社会区对比年广州市社会区对比19851985年广州社会区分布年广州社会区分布(许学强等,1989)20002000年广州市社会区分布年广州市社会区分布广广州州城城市市社社会会空空间间模模式式(1 19 98 85 5)广广州州城城
17、市市社社会会空空间间模模式式(2 20 00 00 0)社会地区分析的特点在于不是从单方面,而社会地区分析的特点在于不是从单方面,而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它使城市比较研究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它使城市比较研究容易化。容易化。因子的城市间计较:因子的城市间计较:l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欧美、日本城市中的普遍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是欧美、日本城市中的普遍因子因子l民族状况为北美特有,西欧和日本不明显民族状况为北美特有,西欧和日本不明显l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埃及的开罗:土地利用、家庭、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埃及的开罗:土地利用、家庭、宗教、文盲比率等宗教、文盲比率等社会空间研究方法的特点与问题社会空间研究方法的特点
18、与问题研究地域单元的问题研究地域单元的问题l普查小区或街道管辖范围普查小区或街道管辖范围l均质社会区域?均质社会区域?l更小范围的地域单元?更小范围的地域单元?单位制度影响问题单位制度影响问题l单位住房分配制度单位住房分配制度l个人住房选择的自由度个人住房选择的自由度主要存在问题主要存在问题1 1:中国城市中社会区的特性问题中国城市中社会区的特性问题l在就业选择、住房选择自由度很小的情况下,在就业选择、住房选择自由度很小的情况下,由政府和单位为主导形成的社会区由政府和单位为主导形成的社会区l与西方国家城市中的社会区的异同?与西方国家城市中的社会区的异同?流动人口集聚区与少数民族集聚区流动人口集
19、聚区与少数民族集聚区l 在一些中国大城市中,阶层分异、社会区分在一些中国大城市中,阶层分异、社会区分化的现象加剧化的现象加剧,分别出现了由农民、少数民族分别出现了由农民、少数民族居民构成的新的类型的社会区。居民构成的新的类型的社会区。主要存在问题主要存在问题2 2: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之间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之间的对比、内陆城市社会区研究的对比、内陆城市社会区研究中国城市社会区的形成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社会区的形成机制分析l学生考上大学,则居住在文化区或专业人士区学生考上大学,则居住在文化区或专业人士区l毕业后的住宅类型和区位决定于单位的实力毕业后的住宅类型和区位决定于
20、单位的实力 l考不上大学,就业于商业和工业,其住宅也决定考不上大学,就业于商业和工业,其住宅也决定于单位情况于单位情况l在中国城市,干部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干部居住在中国城市,干部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干部居住区的特殊性区的特殊性 主要存在问题主要存在问题3 3: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1989,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地理学报,地理学报,44(4):):385-399虞蔚,虞蔚,1986,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与规划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规划,(6):):25-28周春山,刘洋,朱红周春山,刘洋,朱红.转型时
21、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地理学报地理学报,61(10),1O46-1056.王兴中等译,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西安地图出版社,王兴中等译,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西安地图出版社,1992胡华颍胡华颍.城市城市空间空间社会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分析社会广州城市内部空间分析.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33-44.顾朝林等,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演化研究,城市规划,顾朝林等,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演化研究,城市规划,1997,(,(4):):12-15顾朝林等,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地理学报,顾朝林等,北京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地理学报,1997,(,
22、5):):385-393上野健一,上野健一,1982,城市居住地域结构研究的发展,城市居住地域结构研究的发展以因子生态研究与城市地理学研究以因子生态研究与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关联为中心的关联为中心.地理学评论,地理学评论,55(10):):715-734森川洋,森川洋,1976,广岛、福冈两市因子生态的比较研究,广岛、福冈两市因子生态的比较研究.地理学评论,地理学评论,49(5):):300-313Murdie,R.A.,1969,Factorial Ecology of Metroplitan Toronto 1951-1961.Research Paper No.116,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Chicago.Hoyt,Homer.1939.Structure and Growth of Residential Neighbor Hoods in American Cities.Washington,Dc: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本讲参考文献本讲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