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课程说明书课程简介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教学资源指定教材巨荣良、王丙毅编著:现代产业经
2、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版。参考文献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o臧旭恒等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o杨公朴主编:产业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o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o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o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o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o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美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
3、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o法让-雅克拉丰,让梯若尔: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o教学网站学校教学资源网站和学院重点课程网站四、教学信息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教学进度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作业、课(以周为单位)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教学内容摘要(章
4、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内容及时间、地点第1周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产业概念的理解;产业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2周第二章厂商理论第一节厂商的性质一、新古典厂商理论;二、企业的契约理论;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第二节交易费用与机会主义行为一、交易成本概念二、契约人行为假定及交易维度三、监督与激励第三节厂商的内部组织与产权组织形式一、厂商的内部组织二、产权组织形式第四节国有企业的性质一、为什么建立国有企业二、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第3周第三章博弈理论第一节博弈理论概述一
5、现代经济学与博弈论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完全信息博弈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三节不完全信息博弈一、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第4周第四章产业组织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五章产业组织范式演进第一节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垄断范式第二节分工与新经济视角下的竞争合作范式第5周十一放假第6周第六章市场结构第一节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四种基本类型的市场结构;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第二节市场集中度和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规模、垄断与竞争第三节进入退出壁垒进入与进入壁垒及其影响;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分
6、析;退出、退出壁垒第四节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程度与市场结构;产品差异化决策;产品差异的传播与沟通;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经营多样化第7周第七章市场绩效第一节市场绩效的评价一、市场绩效评价的准则二、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三、X非效率四、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五、产业技术进步第二节市场绩效的度量一、利润率指标二、勒纳指数三、贝恩指数四、托宾q值第三节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一、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二、研发与技术创新的特征三、技术创新的动因四、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8周第八章市场绩效第一节市场绩效的评价六、市场绩效评价的准则七、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八、X非效率九、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十、产业技
7、术进步第二节市场绩效的度量五、利润率指标六、勒纳指数七、贝恩指数八、托宾q值第三节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五、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六、研发与技术创新的特征七、技术创新的动因八、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9周第九章企业网络组织第一节企业网络与市场、科层组织的比较企业网络及其理论基础;企业网络与市场、科层组织的比较;企业网络与知识的流动和运用第二节企业网络组织的经济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增加交易收益;速度效应与协同效应;企业网络组织的合作创新及其效应分析第三节企业网络组织的合作性与稳定性分析企业网络组织的合作性;企业网络组织一一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对;合作的稳定性与声誉机制第十章产
8、业组织政策第一节产业组织政策概论第二节反垄断政策第三节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第10周第十一章产业结构理论概述第一节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一、产业分类方法二、产业结构的含义第二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四、产业结构研究的新趋势第十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第一节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一、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二、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三、经济发展是总量增长与结构转换的统一四、结构变动程度及其效应度量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三、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第11周第三节结构演变趋势及其理论解
9、说一、工业化阶段与结构演变的趋势二、主导产业转换与结构演变的趋势三、三大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的趋势四、产业发展顺序与结构演变的趋势五、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的理论解说第四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四、产业结构高度化第十三章产业关联分析第一节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一、产业关联的含义与类型二、产业间关联的桥梁与纽带三、投入产出分析法四、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与适用范围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一、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三、投入产出表中各类系数的确定四、投入产出模型第12周第三节产业关联分析的主要内容一、产业间比例关系分析二、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
10、分析三、产业关联度分析四、产业关联效应分析五、产业关联效应的三个维度第四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一、产业波及分析原理二、产业波及分析的基本工具三、产业波及效果现状分析四、产业波及效果预测分析第十四章产业空间布局第一节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一、产业布局的含义二、产业区域分工理论三、产业区位理论四、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产业布局理论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机制与模式一、产业布局的制约因素二、产业布局的机制三、产业布局的模式第13周第三节产业布局效果评价一、产业布局评价的内涵二、集中度分析二、均衡度分析三、区域产业结构专门化分析四、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模式分析第十五章产业集群第一节产业集群的含义、特征与类型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11、二、产业集群的特征三、产业集群的类型第二节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一、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二、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第三节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与竞争优势一、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三、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四、产业集群的功能与社会经济效应第14周第十六章产业竞争力第一节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一、竞争力的起源与发展二、竞争力及其相关概念三、产业竞争力与国家、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四、产业竞争力的实质第二节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竞争和竞争力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三、现代竞争和竞争优势理论第三节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一、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二、产
12、业竞争力因素的结构层次分析三、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发展阶段第四节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一、IMD的评价体系二、WEF的评价体系三、荷兰格林根大学的评价体系四、UNlDO的评价体系五、其他评价体系第15周第十七章政府规制第一节政府规制的概念与类型一、政府规制的含义与特征二、政府规制的相关概念三、政府规制的类型第二节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一、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二、规制的利益集团理论三、激励性规制理论第三节政府规制的现实依据与政策措施一、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二、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三、竞争性行业的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四、外部性与社会性规制第四节规制失灵和规制改革与重构一、政府规制失灵与规制改革的成因二、传统规制
13、的弊端与激励性规制三、政府规制改革的内容与措施第16周第十八章产业结构政策第一节产业结构政策概述一、产业结构政策及其实质二、产业结构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三、产业结构政策的演变规律与趋同趋势第二节主导产业选择和战略产业扶持政策一、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三、产业选择与扶持政策的内容和措施第三节传统产业改造和衰退产业调整政策一、传统产业和衰退产业二、产业改造与调整的必要性三、产业改造与调整政策的内容和措施第四节产业布局政策一、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二、产业布局政策的特点三、产业布局政策的主要内容第17周第五节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政策一、结构调整的原则与主要目标二、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政策三、
14、工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政策四、服务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政策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政策第18周期末复习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六、成绩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其中作业质量和课堂讨论占20%,上课出勤占1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考试说明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备注1 .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2 .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3 .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