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70802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应对方案1一、定义和基本概念一、定义和基本概念1.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康的事件2.建立以学校为基点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以学校为基点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应急反应机制、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反应机制、预防控制体系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是指在主要是指在学校内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突然发生,造成或

2、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以及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3二、政府重视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十七大报告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十八大报告4三、政策依据三、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6

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工作规范 7.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8.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9教育部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5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1突发性:突然发生,首次遭遇,对病因病突发性:突然发生,首次遭遇,对病因病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无深刻认识原、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无深刻认识2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人群普遍易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人群普遍易感,一时找不到有效

4、控制手段一时找不到有效控制手段3需要政府主导、多学科参与控制需要政府主导、多学科参与控制4.社会广泛参与,多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多部门配合5.学校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发挥重要作用6五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分特根据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分特别重大(别重大(I 级)、重大(级)、重大(II 级)、较大级)、较大(III 级)和一般(级)和一般(IV级)四级级)四级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规定的七类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七类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肺鼠疫、肺炭疽大中城市流行,跨)肺鼠疫、肺炭疽大中城市流行,

5、跨省扩散省扩散(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扩散趋势病性禽流感病例,扩散趋势 7(3)跨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趋)跨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趋势。势。(4)新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有扩散趋势,)新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有扩散趋势,或已消灭传染病重新流行或已消灭传染病重新流行(5)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6)周边国家)周边国家/地区特大传染病疫情,地区特大传染病疫情,出现输入性病例出现输入性病例(7)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卫生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卫生事件8其他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

6、件其他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以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界定界定为例:为例:重大(重大(II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例及以上死亡病例较大(较大(III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一般(一般(IV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级):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毒人数599人,无死亡病例人,无死亡病例9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六、突发公共

7、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1.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领导)2.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管理、落实)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管理、落实)3.医疗机构(接诊、收治、转运)医疗机构(接诊、收治、转运)4.疾控中心(报告、流调、实验室检测)疾控中心(报告、流调、实验室检测)5.卫生监督机构(督导、检查落实)卫生监督机构(督导、检查落实)6.学校(详见下)学校(详见下)10 1112学校卫生应急工作是一个学校卫生应急工作是一个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校卫生应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日常学校卫生密切相关:1、建立应急组织体系;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3、强化监测预警体系;4、提升应急处置体系;

8、5、组建联防联控体系;6、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3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标准学校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标准疾病疾病时间范范围病例数病例数霍乱霍乱 发病病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甲肝甲肝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病5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麻疹麻疹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病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风疹疹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病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流流脑 3

9、天内天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病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或死亡或死亡2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乙乙脑 1周内周内 同一同一乡镇、街道、街道 发病病5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或死亡或死亡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流感流感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位 发病病3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或或5例及以上住院,例及以上住院,或或1例及以上死亡。例及以上死亡。腮腺炎腮腺炎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位 发病病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腹泻腹泻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

10、区、建筑工地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发病病2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或死亡或死亡1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水痘水痘 1周内周内 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位 发病病1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次一次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位中毒中毒5人及以上人及以上或死亡或死亡1人及以上人及以上14应急组织体系我们以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工作的要求来展开15根据卫生部应急办提供的资料:200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44起,占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0.33%;16病例数为病例数为111916人,占突发公共卫生

11、事人,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总数的件病例总数的77.60%;17与与2005年相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年相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上升了事件数上升了135.92%,病例数上升,病例数上升了了106.98%,死亡数下降了,死亡数下降了21.05%。18卫生部公布2007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2007年全国(除港澳台)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552起,报告病例98254人,死亡515人。与2006年相比,报告事件数下降7.67%,病例数下降31.88%,死亡数上升17.85%。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9河南省2010年学校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

12、卫生事件2010年,河南省通过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共报告学校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发病556人,死亡0人。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标准分级,其中报告未分级事件8起,发病307人20江苏省江苏省20062011年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20062011年江苏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12起,发病20613人,死亡36人,波及人口数近343万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表现为35月和911月双峰分布特征。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0%以上,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引起突发事件最主要病种。食

13、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有夏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21二、群体心因性反应二、群体心因性反应1.概念:概念:一种群体精神性反应。一种群体精神性反应。因为强烈刺激,神因为强烈刺激,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丧失或改变,导致系列经系统暂时性功能丧失或改变,导致系列性精神症状性精神症状可在集聚人群迅速扩散,患者症状相同相可在集聚人群迅速扩散,患者症状相同相似似流行性癔病、群体精神性疾病、群体性癔流行性癔病、群体精神性疾病、群体性癔病病22群体社会性疾病(群体社会性疾病(Mass sociogenic illness,MSI)通常不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但是:通常不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但是:群体聚集发生

14、和爆发流行倾向,严重影响群体聚集发生和爆发流行倾向,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正常教学秩序给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投下阴影给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投下阴影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引发不良社会影响232.起因起因以下四因素藕合:以下四因素藕合:群体共同面临的群体共同面临的“危险危险”情景:预防接种、情景:预防接种、服用药物、服用药物、“污染污染”食物;疲劳或情绪紧食物;疲劳或情绪紧张张特定背景:大家都接触到某一生疏的物品特定背景:大家都接触到某一生疏的物品或药物;食用同一种食物;闻到某奇怪气或药物;食用同一种食物;闻到某奇怪气味;目睹议论某害怕情景味;目睹议论某害怕情景24首发者:或经历类似情景,或听信谣传,首发者:或经

15、历类似情景,或听信谣传,或潜意识中的强烈恐惧感,引发严重紧张或潜意识中的强烈恐惧感,引发严重紧张焦虑焦虑群体有以下共同心理特征群体有以下共同心理特征易接受心理暗示易接受心理暗示生活环境闭塞,认知能力差生活环境闭塞,认知能力差(案例)(案例)25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症状多样症状多样临床表现和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不符临床表现和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不符个体意识不丧失;精神症状随环境而变个体意识不丧失;精神症状随环境而变可能有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和躯可能有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和躯体障碍(转换障碍)史体障碍(转换障碍)史注意力转移或入睡后症状、体征减轻或消注意力转移或入睡后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失

16、26没有与阳性体征相对应的实验室证据没有与阳性体征相对应的实验室证据无器质性病变无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无病理反射强暗示性和传染性;良性影响下好转,恶强暗示性和传染性;良性影响下好转,恶性影响下症状加重;性影响下症状加重;对症或安慰治疗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预对症或安慰治疗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后良好27 4、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的14项早项早期识别特征期识别特征有诱因,但多无规律性,有诱因,但多无规律性,“意想不到意想不到”有间接引发因素:疲劳、体弱,环境拥挤、有间接引发因素:疲劳、体弱,环境拥挤、通气不良、潮湿通气不良、潮湿首发者女

17、性,病例中女性比例高首发者女性,病例中女性比例高首发者心理首发者心理“弱势弱势”,如学习成绩不良、,如学习成绩不良、工作表现不佳,经常受他人批评、经常受工作表现不佳,经常受他人批评、经常受欺压欺压28响应者相同生活文化背景,关系紧密或相响应者相同生活文化背景,关系紧密或相互熟悉,居住地同或相邻,杂居人群中某互熟悉,居住地同或相邻,杂居人群中某民族、某生活背景民族、某生活背景未接触该疑似病因、仅通过暗示、目睹、未接触该疑似病因、仅通过暗示、目睹、追问、交谈也可发病追问、交谈也可发病时间集中,症状出现和消失时间快;一发时间集中,症状出现和消失时间快;一发都发,一停都停都发,一停都停病发顺序和接触疑

18、似病因先后顺序不一致病发顺序和接触疑似病因先后顺序不一致停止接触该疑似病因后,新病例仍继续出停止接触该疑似病因后,新病例仍继续出现现29其他场合接触同类、同批次疑似病因的其其他场合接触同类、同批次疑似病因的其他人群无类似病例他人群无类似病例发病以发病以“离心离心”趋势外展趋势外展病例非单峰分布,时多时少病例非单峰分布,时多时少主诉、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验室或体格检主诉、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验室或体格检查结果不符查结果不符经非特异性治疗(如隔离、精神安慰、心经非特异性治疗(如隔离、精神安慰、心理疏导、注射非特异性药物)后,症状很理疏导、注射非特异性药物)后,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快好转或消失305.处置

19、方法处置方法(1)调查和诊断)调查和诊断描述性流行病学:疾病分布,病因假设描述性流行病学:疾病分布,病因假设分析发病曲线及分布高峰:同源一次性爆分析发病曲线及分布高峰:同源一次性爆发?非同源性数次爆发?发?非同源性数次爆发?人群分布:发病者性别比、平均年龄、年人群分布:发病者性别比、平均年龄、年龄范围龄范围场所分布:比较不同餐次、不同供餐单位场所分布:比较不同餐次、不同供餐单位间发病者间发病者/非发病者人数非发病者人数31(2)患者处置)患者处置隔离:避免互相影响效仿,增加症状顽固隔离:避免互相影响效仿,增加症状顽固性和丰富性,及时转移出现场,置不同房性和丰富性,及时转移出现场,置不同房间隔离

20、间隔离消除紧张性情绪环境;撤离导致性精神因消除紧张性情绪环境;撤离导致性精神因素素消除周围不良暗示,如家属惊恐、焦虑,消除周围不良暗示,如家属惊恐、焦虑,过度关注和照顾过度关注和照顾针对高暗示性特征,发挥医生作用针对高暗示性特征,发挥医生作用引导、帮助周围围观者,帮助建立信心引导、帮助周围围观者,帮助建立信心32(3)环境处置:)环境处置:维持正常教学秩序,阻断暗示传播渠道,维持正常教学秩序,阻断暗示传播渠道,减少学生情绪波动减少学生情绪波动向师生、家长通报事件相关情况向师生、家长通报事件相关情况经授权的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经授权的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遵守

21、职业道引导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遵守职业道德,保护个人隐私,正面宣传真实事件德,保护个人隐私,正面宣传真实事件33(4)治疗:对症治疗(如精神反应特强者用)治疗:对症治疗(如精神反应特强者用镇静剂)为辅,心理支持为主(镇静剂)为辅,心理支持为主(“心病还心病还须心药治须心药治”)移情解释法:鼓励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以转移情解释法:鼓励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引导提高自我意识战胜疾病移注意力;引导提高自我意识战胜疾病暗示疗法:语言暗示、药物暗示、催眠疗暗示疗法:语言暗示、药物暗示、催眠疗法法语言暗示最重要,贯穿治疗过程始终。多语言暗示最重要,贯穿治疗过程始终。多采用间接语言暗示采用间接语言暗示

22、34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电刺激治疗、口服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电刺激治疗、口服安慰剂、静脉注射安慰剂、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都有葡萄糖酸钙等都有加强暗示治疗作用加强暗示治疗作用药物暗示有时效好,但要慎用;一旦失败药物暗示有时效好,但要慎用;一旦失败后易引起不信任感,或反而强化不良暗示后易引起不信任感,或反而强化不良暗示作用作用逐步培养健全人格逐步培养健全人格现身说法:首发者向他人传授经验方法现身说法:首发者向他人传授经验方法35三、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管理三、学校传染病防治与管理1定义:指发生在学校,由传染病病原体及定义:指发生在学校,由传染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其毒性产物所导致

23、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微生物和寄生虫螺旋体等,微生物和寄生虫通过被感染者、动物或宿主,通过被感染者、动物或宿主,直接或间接引发、传播传染病直接或间接引发、传播传染病2分类:按传播途径及其条件分四类:分类:按传播途径及其条件分四类:36(1)接触传播:直接(皮肤、性接触)或间)接触传播:直接(皮肤、性接触)或间接(血液、体液)接(血液、体液)接触发生于宫体或分娩过程,称接触发生于宫体或分娩过程,称“围产期围产期传播传播”,也称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也称垂直传播或母婴传播。(2)空气传播: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空气,)空气传播

24、吸入被病原体污染的空气,也称呼吸道传播。也称呼吸道传播。(3)经食物和水传播:来源于污染食物和水)经食物和水传播:来源于污染食物和水,又称消化道传播,大面积污染可致大规模,又称消化道传播,大面积污染可致大规模传染病爆发传染病爆发37(4)经生物媒介(蚊子、钉螺)传播)经生物媒介(蚊子、钉螺)传播流行规模和病原体的感染力、媒介的分布流行规模和病原体的感染力、媒介的分布有关有关注意:有些病原体根据不同流行条件有不同注意:有些病原体根据不同流行条件有不同传播途径。如甲肝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或水传播途径。如甲肝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或水传播,但感染初期也可经输血传播传播,但感染初期也可经输血传播383流行流行

25、 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由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由三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环节组成:三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环节组成:(1)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传染源:指体内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的人或动物将其排出的人或动物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独特的感染者、隐性感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独特的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健康携带者)或动物宿主染者(健康携带者)或动物宿主(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侵入新)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外环境的易感者的途径,包括外环境不同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不同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39麻疹、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麻疹、白喉

26、等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飞沫、尘埃传播;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通过水、食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通过水、食物、苍蝇传播物、苍蝇传播破伤风、炭疽病等:经土壤传播破伤风、炭疽病等:经土壤传播蚊子、跳蚤、白蛉等:吸血节肢动物,是蚊子、跳蚤、白蛉等:吸血节肢动物,是传播疟疾、斑疹、伤寒的中间宿主传播疟疾、斑疹、伤寒的中间宿主乙型肝炎、艾滋病:通过血液、体液、血乙型肝炎、艾滋病:通过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制品传播40(3)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对某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者称对某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者称“易感易感者者”其在人群所占比例称其在人群所占比例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27、比例越大,人群易感性越高比例越大,人群易感性越高新生儿、易感人群迁入、群体免疫力自然新生儿、易感人群迁入、群体免疫力自然消退,都导致人群易感性上升消退,都导致人群易感性上升易感性达到一定水平,又有传染源和适宜易感性达到一定水平,又有传染源和适宜传播途径,导致流行传播途径,导致流行4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42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是显著提高人群特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是显著提高人群特异免疫力,降低群体易感性的主要手段异免疫力,降低群体易感性的主要手段一种传染病流行后,患者、隐性感染者可一种传染病流行后,患者、隐性感染者可获得免疫,使人群易感性降低获得免疫,使人群易感性降低该免疫力到底能维持多长

28、时间,视病原体该免疫力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视病原体种类而定种类而定43特异性免疫44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普遍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的抵抗力。人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454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对上述流行三环节的连接和作对上述流行三环节的连接和作用起影响作用用起影响作用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生态变化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生态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河塘、湖泊干枯,湿地消全球气候变暖:河塘、湖泊干枯,湿地消失;新的降雨格局打破旧有的生态平衡,失;新的降雨格局打破旧有的生态平衡,形成许多新水洼,蚊蝇孳生环境形成许多新水洼,蚊蝇孳生环境温度上升,促进媒介昆虫繁殖生长。原来温度上升,促进媒

29、介昆虫繁殖生长。原来只生存于低海拔地区的伊蚊,现在只生存于低海拔地区的伊蚊,现在1300米米以上海拔的高山地区也能繁殖以上海拔的高山地区也能繁殖46温带变成亚热带,亚热带变成热带,导致温带变成亚热带,亚热带变成热带,导致原来主要生存于亚热带热带的疟疾、登革原来主要生存于亚热带热带的疟疾、登革热、乙脑等开始在温带流行热、乙脑等开始在温带流行社会因素:人类一切生活相关因素如生活环社会因素:人类一切生活相关因素如生活环境、卫生习惯、人口流动、医疗卫生状况、境、卫生习惯、人口流动、医疗卫生状况、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社会动荡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社会动荡影响传染病的流行、新发、再发影响传染病的

30、流行、新发、再发全球商贸、物流、旅游、航运发展,有利全球商贸、物流、旅游、航运发展,有利传染病全球蔓延传染病全球蔓延47城市化: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城市化: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环境卫生恶化,贫穷、营养不良,缺乏安全饮用水,恶化,贫穷、营养不良,缺乏安全饮用水,蚊蝇孳生,传染病流行温床蚊蝇孳生,传染病流行温床环境变化,森林被伐、滥用化学品,加速环境变化,森林被伐、滥用化学品,加速环境恶化,使许多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环境恶化,使许多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的栖息习性变化;人类对这些物种变异的易栖息习性变化;人类对这些物种变异的易感性增大感性增大抗生素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抗生素滥用,使病

31、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日益增强48美国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者人数近美国耐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者人数近30年年来增加来增加10倍倍南美洲蚊虫媒介对杀虫剂耐药,使疟疾、南美洲蚊虫媒介对杀虫剂耐药,使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病原体肆虐黄热病、登革热等病原体肆虐战争、动乱、饥荒、难民潮:加速传染病战争、动乱、饥荒、难民潮:加速传染病蔓延。蔓延。在非洲南撒哈拉地区,在非洲南撒哈拉地区,HIV和和AIDS超过超过2470万,占全球万,占全球63%495.传染病防治一度受忽视传染病防治一度受忽视旧中国传染病经常爆发流行,儿童是最大旧中国传染病经常爆发流行,儿童是最大受害人群受害人群多年努力,许多恶性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多年努力,许多恶性传染病被消灭或控制我国我国5岁以下小儿死亡率岁以下小儿死亡率1950 1979期间直期间直线下降,线下降,35%直接得益于传染病控制直接得益于传染病控制儿童死因顺位中,传染病从解放初第儿童死因顺位中,传染病从解放初第2位退位退居到第居到第10位后;趋势和同期世界趋势吻合位后;趋势和同期世界趋势吻合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