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一、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2、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成自然段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3、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 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
2、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课文是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
3、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弄清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围绕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作者如何围绕重点句把文章写具体的。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重难点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教学前准备中国疆域图,西沙群岛的图片、录像资料。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教学本篇课文,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酉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学习方法的选择:你们
4、小组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开展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便于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如,第二自然段是对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乐朗读的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也可以边朗读边伴有动作。第四自然段介绍海底的鱼,先总述鱼“成群结队” 突出鱼多,再分别叙述各种鱼的样子这都有是课文的读点。最后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又如,第六自然段有四句话,是围绕“鸟的
5、天下”(鸟多)来写的。这几句话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成为鸟的天下的原因)-鸟多(树多乌必多)-鸟蛋多(鸟多鸟蛋必然也多)-鸟粪多,使人确定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对于海洋知识及海产品不必过多地讲解知识,只要能联系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就可以了,所以解决方法确定读点和练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颜色和海域物产的段落。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播放CCTV纪录片可爱的西沙群岛,(播放完)问:“这是什么地方?”“西沙群岛。”出示中国地图。问: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这节课就
6、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 (2) 写字指导。指导书写,并随时强调学生的三姿。抄写生字。(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三、重点探究(1)、课文是围绕哪两大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轻声读一读,(3)、给大家
7、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一、课文理解。1、海面部分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西沙群岛的大海边,这就是西沙群岛的海水,你感觉海水怎么样呢?(出示课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1)、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2)、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来说)(3)、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2、海底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 )、( )、( )。出示珊瑚图片 (1)这里把珊瑚比作
8、绽开的花朵,又比作分枝的鹿角。还有的像什么呢?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2)出示海参图片读句子,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3)出示大龙虾图片这就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4)从哪句话看出鱼的多?从哪句话看出鱼的美呢?“成群结队”。“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鱼真的是一半吗?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生活中,你见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吗?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并结合动作演示,声情并茂、动静结合。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
9、的”句式并仿说。3、海滩部分(1)、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2)、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3)、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4、海岛部分仔细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填空。西沙群岛是 ( ) ,( )的树林里栖息着( )。遍地都是 ( ) ,树下堆积着一层 ( ) 。 二、背诵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三、小结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四、
10、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板书设计:总- 分- 总六、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结束,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在课前就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西沙群岛的风光,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得到成就感。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
11、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借用互联网阅读资料的分析,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在各教学环节中,我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
12、景优美、物产丰富,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比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观看有关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图片,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交流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这些语言训练点,把阅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以读悟写、以读促写的目的。不足之处: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授课中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带感情朗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