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7237100 上传时间:2020-11-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常见描写方法修辞手法PPT;.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修辞手法,学习目标:,一、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 引用、双关、顶针、互文、通感 呼告、反语、,二、修辞手法 比喻,概念: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 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形象、生动、寓有感染力,分类:明喻、暗喻、借喻。,二、修辞手法 比喻,1、明喻,形式: 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喻体)。,如:共产党像太阳。,二、修辞手法 比喻,2、暗喻,形式: 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2、,如:弟弟成了泥了。,二、修辞手法 比喻,3、借喻,定义: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二、修辞手法 借代,定义: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 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 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 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二、修辞手法 借代,1、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2、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

3、征代本体) 3、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4、两个红领巾正朝我们走过来。(红领巾代少先队员) 5、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二、修辞手法 比拟,定义: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种 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分类:拟人、拟物。,如: 1、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2、小鸟在枝头唱歌。(拟人),二、修辞手法 比拟,拟人作用: 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 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二、修辞手法 夸张,定义: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

4、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抒发感情。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二、修辞手法 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二、修辞手法 对比,定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作用:准确运用对比, 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二、修辞手法 对比,1、两体对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5、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一体两面对比: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二、修辞手法 对偶,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二、修辞手法 对偶,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二、修辞手法 排比,定义: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气、充分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

6、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二、修辞手法 反复,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二、修辞手法 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如: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二、修辞手法 反问,定义:反问也叫反诘、诘问。只问不答,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作用:

7、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加强证据,增强表达的效果。,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二、修辞手法 设问,定义:设问也叫设疑、提问。自问自答。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反悔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富有变化。,如: 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二、修辞手法 引用,定义: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分类: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二、修辞手法 双关,定义: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8、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二、修辞手法 双关,如: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在这段对话中,鲁迅先生用“碰壁”这个词语,指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与黑暗斗争的艰难,语言生动而发人深省。,二、修辞手法 通感,定义:利用诸多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如:“晨钟云外湿”以“湿”字形容

9、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雨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二、修辞手法 顶针、互文,“顶针”定义:又叫顶真或联珠。“ABC,CDE”。,“互文”定义: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相互补足,就是互文。,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练习1,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 )。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蟀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 (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5)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 B夸张 比喻 夸张 反问 比喻 C比喻

10、拟人 夸张 设问 夸张 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A,比喻,夸张,设问,三、练习2,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对偶,夸张、比喻,设问,借代、夸张,借代、对比,对偶,谢谢 本次课程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