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规程.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7349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教学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教学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教学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教学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教学规程撰写人:_日 期:_小学教学规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体系;加强教研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学化,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规程。第二章 学期教学计划第二条:学校教学人员,应认真钻研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搞清本学科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了解本学科全程教材编排体系,准确把握本册教材的前后联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特点。第三条: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应集体研究、统一要求、共同制订,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方法措施

2、教学进度、测验考试安排、课外活动、实践作业、实验教改科研项目及等方面。第四条:学期教学计划制订:1、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有两人以上共同任教,须经集体讨论,共同研究,统一制订。2、如该年级学科为单人任教,要认真钻研,多向有经验的同学科教师请教,独立制订。3、如单人任教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要相互兼顾,可有侧重,分别制订。第五条:教学计划在学期初12周内完成,交教研组长审阅,后报教导处备案。教研组长对所在教研组内的教学人员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负有检查、督促责任。第三章 备课第六条: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备好课。备课情况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检查审

3、阅。第七条:集体备课1、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有两人以上共同任教时,应加强集体备课,每单元一次,期末复习时一次,所备内容,须在备课本上记载。2、每一单元集体备课做到一人主讲(目标-教材-教学主要手段-练习设计作业讲解课外延伸),其余教师参与讨论,以达成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实验统一、单元测验统一。第八条:个人备课1、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双基内容,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把握教学进度、难度、广度、深度,挖掘德育美育因素和能力培养因素。2、备学生:掌握学生实际,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为学生发展设计教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3、备教法:教学有法、教无

4、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法,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具。第九条:教案设计1、上课前必须认真备好教案,未写教案而上课或有教案而基本未按教案上课,均属失职行为。2、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有所侧重)、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含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提问设计、板书设计(语文必备)、练习和作业设计3、教龄五年以内(含五年)教师必须写详案,担任两门(不含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教师,详案简案可有所侧重。教龄五年以上的骨干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可写简案。详案不宜繁琐,简案讲究实用。不论详案简案都要有利于教学实践。4、每一单元的教案要整体设计,必须有23课时的超

5、前量。提倡超周备课。5、每一单元须写教学反思,把教学中的成功得失记录在教案内。课后反思须占50%。6、教案写法可以改革,要求进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在开学前写好改革计划,向教导处书面报告,期末总结。教案改革取得成果,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第四章 上课第十条: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切实落实“爱、趣、优、美”四字教学思路。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树立“精品课”意识。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第十一条:教师必须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文明规范。写规范汉字,板书工整、美观、实用。英语课坚持用英语教学。第十二条:课

6、堂教学必须遵循下列教学原则:1、贯彻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以良好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稳定纪律,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杜绝知识性错误,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学生实际的联系,传递有价值的知识。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探究意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变教室为“学堂”。4、贯彻直观性原则。注重演示和示范,能用并善用板书、板画、挂图、标本、幻灯、录音、录像及多媒

7、体辅助教学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贯彻实践性原则。重视辅导学生动手实验、动手操作、动手制作,凡有实验、制作、操练等任务的学科,须按质按量完成。各学科要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开展课内外结合的实践活动。第十三条:课堂教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2、禁止惩罚性作业;学生行为不端,反思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批评学生时不得过多占用教学时间。4、反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补课。5、体育课及专用教室上课提前候课5分钟,其它课提前候课1分钟,不提前下课,不课后拖堂(不得超过2分钟),不中途离开教学场所。6、上课仪容仪态端正,努力使服饰与教学内

8、容相匹配(体育教师须着运动服、运动鞋上课)。7、不带茶杯进教室,一般不坐着讲课,上课时使手机静音,不在课堂上做非教学性工作。8、不擅自调课,因故不能上课,必须按程序请假。9、课后有眼保健操,当堂教师应及时组织,督促学生认真做操,矫正姿势,待做完后方可离开教室;遇中午放学,应及时排队,将学生送出校门。10、反对満堂灌,提倡精讲巧练,突出重点。每堂课要有1015分钟时间供学生讨论、提问、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课堂作业本尽量在课内完成,其余学科的书面作业应保证在课内完成。第五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第十四条:作业分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内作业是作业的主要形式,起着当堂练习、巩固、强化过关的作用;课

9、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第十五条:作业布置应遵守下列要求: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根据学科特点可以采用口头(朗诵、背诵、口答、讨论)、书面(抄写、默写、练习、写话、作文、日记、实验记录)、 操作(实验、实习、制作、测量、调查、思考)等。2、作业布置要明确。要把作业目的要求、完成时间、作业格式向学生交待清楚,并严格检查。3、作业要精心设计、难易适度、合理分层、适度开放。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布置补充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进行适当的作前辅导。4、作业量要适当。除语、数、英、科学外,其它学科原则上在课内完成作业。语、数、英、科学家庭书面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一年级10

10、20分钟;二三年级20-30分钟;四五年级30-45分钟;六年级45-60分钟。班主任负责协调控制责任。家庭作业内容要认真抄在黑板上并建立学生家庭作业记录簿,家庭作业记录簿由班主任审阅。5、语文写话、作文方面的特殊要求。一二年级每学期写话8-16次,写学生想说的话。三四五六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次,写片断至少8次(可结合课文重点练习;也可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并增写周记。第十六条:书面作业批改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按时收齐作业,及时批改、及时发还、及时作简要讲评。口头作业及操作类作业,教师应加强检查、抽查。无单元测试的各学科,要对学生的作业成绩作重点

11、记载,记入记分册,作为总评参考。第十七条:作业批改应遵循下列要求:1、作文必须在下次作文前批好发还。大作文全收,每次详批至少三分之一,每人每学期至少详批三次(详批要有圈点、眉批、评语、修正病句和标点符号上的错误,最后评定等级或分数并写上批改日期),其余略批或面批(用批改符号标明错别字、病句和标点错误,最后评定等级或分数并写上批改日期)。写话、写片断及周记的批改采用略批。2、作业要全收全改,标明对错,评定等级(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英语作业相应为“A、B、C、D”四级,特别优秀可加“”或“good”),注明批改日期。批改符号要清楚明白,批改文字用楷书,需用文字表达的,语句要贴近学生水平

12、以鼓励为主,不写错别字和病句。3、教师不得要求学生代批代改作业,不得以学生相互校对代替应有的作业批改。凡家庭作业,必须收齐后及时批改发放。4、作业批改后要重视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应随时摘记,及时评讲。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订正。对解题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予以表扬、鼓励。第十八条:学生作业的批评与表扬:1、任课教师要对无故缺交、缺题、抄袭、马虎潦草的学生批评教育,限时补做重做。2、任课教师教育无效,应及时与班主任联系。情况特别严重,报教导处共同教育处理。3、学校每学期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举行一次作业展览,展出优秀作业,组织学生观摩。第十九条:

1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可以改革,要求进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在开学前拟好改革计划,向教导处书面报告,期末总结。改革取得成果,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第六章 辅导第二十条: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培优补差不可缺少的一环。第二十一条:辅导对象及方法1、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负责,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平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耐心细致地解答。2、学科培优由所任学科的任课教师承担责任。要明确对象、选好苗子、精心辅导、长期培养。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要推荐参加校级相关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教研组长要负责协调。3、学科补差由所任学科的任课教师承

14、担责任。对差生要心中有底、热情指导、重点帮助、针对性指导。要组织优秀学生发扬利他主义精神,建立“帮扶小组”或“两两互助小组”。4、培优补差实行分类指导,每周至少各集中一次。第二十二条:辅导时间及分工1、学生早于上学时间之前到校,由班主任负责安排。要组织好学生的自读(互读)、自背(互背)、自记,不准放任自流。2、早自学时间,语、数、英教师应合理分工,准时下班级辅导,以组织朗读为主。3、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下班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复习、作业、解答难题。但不得讲课,不进行集体辅导。第二十三条:对辅导教师的奖励1、转化差生,成绩显着,学校予以表扬和奖励,奖给课任教师。2、培养优生,成绩显着,学校予以表

15、扬和奖励,奖给课任老师。3、班级管理,成绩显着,学校予以表扬和奖励,奖给班主任老师。第七章 评价与考试第二十四条:要探索和构建学生基础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各学科都应尝试将下列三方面内容列入对学生平时考核内容。1、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测验、考查和考试来检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2、过程与方法。发挥学生作品、作业活动记录等评价功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方式、学科兴趣、情感体验。第二十五条:测验、考查和考试。1、测验、考查和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学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全体人员必须按教导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地执行。2、各学科测

16、验,应列入教学计划,原则上只安排在课内进行。3、语、数、英学科各单元安排测验一次,期中考查一次,期末考试一次,成绩均记入学生记分册。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安排,期中考查各年级段统一。期末考试和学校抽测由学校统一时间、统一试卷,统一安排监考、阅卷、成绩统计。4、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劳课等课程主要进行考查。考核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根据学科特点,书面知识和实践能力可有所侧重。品德课注重实效性、针对性,要让学生、学生家长参与评价。5、体育课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按考核标准评分。6、无论测验、考查还是考试,教师都要及时分析,对应教学目标,反思教学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十六条:评价和

17、考试可以改革,从学科特点出发,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出发,采取口试、笔试、听力测试、开卷、闭卷、实验操作、日常行为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要求进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在开学前拟好改革计划,向教导处书面报告,期末总结。改革取得成果,学校给予表扬或奖励。第八章 课外活动第二十七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第二十八条:学校开展传统课外活动1、读书节暨语文月活动: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10-xx月份。2、体育节: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十二周。3、迎春书画节: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元旦前。4、英语节: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xx月份

18、第2周5、艺术节: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儿童节。第二十九条:学校组织开展校级兴趣小组活动,大项包括:文学类、数学类、科技制作类(含劳技)、艺术类(音乐美术)、体育类。第九章 教研工作和教研活动第三十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助于教师提高理论修养、业务水平,有利于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互相指导、总结提高。第三十一条: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领导1、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明确教学研究的方向。2、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讲座,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3、尽可能为老师提供亮相锻练的机会,安排教师参加短期培训。4、鼓励优秀教师出门讲学,向外幅射。第三十二条:教研组长的工作1、主持学科教研活动,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每

19、学期不少于八次。2、制订学科教研计划,活动内容必须认真填入教研活动记录簿,学期末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3、每学期内,安排一次教研组内的公开教学;每学年内,至少安排一半教师在校内举行一次公开教学。公开课教学要有明确的专题要求,完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总结的程序。第三十三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要求1、认真参加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及上级部门安排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因故不能参加,应当履行请假手续。2、乐意承担教研组长分派的教研组内工作,积极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3、认真总结经验,每学年向学校提交一篇针对本人教科研课题的科研论文或经验总结。4、主动承担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确立审报课

20、题,拟定实施计划,积极参与实践研究。课题已立项的,要及时总结,提交科研成果。5、外出参加培训2天以上,须向教导处提交学习心得1篇,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第三十四条:教学研究中的听课1、校内听课节数:校长、教导主任毎学期听课20节以上;教师听课15节以上(同年段课不少于5节)。2、听课笔记要求:记录比较详尽,并有恰当点评。期末前一周交教导处,由教导处组织查阅。结果与五认真考核挂钩。第三十五条:教学研究中的听课类型1、检查性了解课:随堂听课,了解教学状况,不作事先通知。2、学习性讨论课:同事、师徒间互相邀请共同提高。3、追踪性分析课:连续听课几节,分析教学全过程4、专题性研究课:提前确定听课时间和内容,作出专题研究。5、公开性观摩课:集体研究、个人执教,反映最新教学研究动向。6、示范性观摩课:邀请外来专家上课,作出教学水平的示范,体现教改导向。第三十六条:教学研究中的评课1、评课的内容: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2、凡专题性研究课、公开性观摩课、示范性观摩课,评课过程含上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点评、讨论等,重在听课人员的共同提高。3、凡检查性了解课、学习性讨论课、追踪性分析课,评课宜以适当方式交换意见,重在关注上课教师的个人发展。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