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第一课时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学习内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本P50-51页的例1)。学习目标:1、知道小数的产生。2、明白小数的意义。3、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4、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重点难点: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二、预习提纲:1、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3、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4、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
2、小数?5、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8、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学生展示互动:1、讨论为什么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2、为什么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教师强调: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
3、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五、课堂归纳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明白了小数的产生及意义,知道了小数的计算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六、课堂达标测评:1、判断:(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0.9 0.09 0.03593、51页“做一做”。第二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课本52-54页例2和例3)。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2、会读、写小数。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4、力。重点难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1、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2、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预习提纲: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2、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4、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
5、米、重:41.47千克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5、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6、怎样写小数,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小组展示互动:1、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2、写出数位表。3、辨析读写小数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
6、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2、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3、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五、课堂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在读写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六、课堂达标测评:1、写出下面的小数: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2、填空:0.9里面有( )个0.10.07里面有( )个0.014个( )是0.0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3、读出下面各数(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第三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
7、学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课本P5557页第3题第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2、巩固小数的读、写法,会正确地读、写小数。3、经历小数的认识及读写练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4、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小数;2、能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体验,巩固提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1、 以前我们学习了整数,那么你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吗?(叫学生回答)2、你能正确地读、写一个小数吗?(叫学生到黑板板书)二、学生预
8、习交流(自主学习):1、填一填:(1)0.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0.37是由( )个0.1和()个0.01组成的,5个0.1和4个0.01组成的数是( )(3)1.24是由( )0.01组成的,13.8是由( )个0.1组成的。2、读出下列小数:4.8 0.32 5.124 480.7 62.033、写出下列各小数:四十点四 零点三八五 七点八 一十九点四 4、课本练习九的3、4、5题。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1、出示练习九第8题:(1)先引导学生认识数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这些数在数轴上怎样表示?(2)学生上台板演:在数轴上表示出0.4、1.6、2.3
9、3.85。2、出示练习九第9题:(1)引导学生看题,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错在哪里;(2)小组议一议:怎样涂?0.6表示十分之六,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6份,涂色即是0.6;0.05米是 米,也就是5厘米,在尺子上从0到5厘米涂色,即表示0.05米。3、出示练习九第10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从图画中了解数据信息,再在小组中议一议:这几个小数表示什么意义?2.6元表示2元6角 3.5米表示3米5分米4、重点讲解练习九第11、12题。四、课堂总结:在这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一些知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能正确地去读、写小数,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可以对
10、照整数的相关知识。五、巩固拓展(练习检测):1、辨一辨:(1)0.70里面有7个0.01。 ( )(2)0.18表示百分之十八。 ( )(3)36个0.1是3.6。 ( )(4)由5个十和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50.5。 ( )2、课本练习九的9、10、11、12题。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九第6、7、8题。 第四课时 小数的意义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本P5859页的例1-例3题)。学习目标: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知道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
11、参与教学活动。重点难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二、预习提纲:1、比较0.30与0.3的大小,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2、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12、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4、整数有这样的性质吗?三、学生展示互动:1、学生展示两个正方形图形,以比较0.30和0.3的大小。2、分组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强调是小数的末尾不是小数点的末尾。3、讨论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教师补充强调: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1、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3.90.300 1.8
13、000 5005.7800.0040102.02060.062、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1)3.090.3001.80005.00(2)0.000412.002 60.06 500五、课堂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做到哪些?改写小数的依据是什么?六、课堂达标测评:1、化简下面各小数:0.40 1.850 2.900 0.506000.090 10.830 12.000 0.070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10.0120.144.80050.001.605010.01016.0 4.04.83、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
14、5、50、500之间划上等号。第五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学习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60页的例4)。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预习提纲: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看哪部分比较?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
15、点和不同点。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3、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4、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5、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为什么要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三、学生展示互动: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教师补充说明:一要注意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是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二要注意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
16、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比较。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抓珠子游戏: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抓珠子游戏,这盒子里有红珠子和蓝珠子和绿珠子,一个红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蓝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绿珠子代表1分钱。你们任意从里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会得到多少钱?五、课堂归纳反思: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
17、的那个数就大,六、课堂达标测评:1、比较下面各组小数的大小4.364.37 3.0643.065 12.14712.142.1892.198 0.8320.831 8.3528.362、把3.34,4.1,3.4,3.399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第六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习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本P61页的例5)。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明白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通过前面的学
18、习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二、预习提纲:1、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有什么不同?2、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3、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4、0.09、0.9、9、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5、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6、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19、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三、学生展示互动:1、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2、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教师补充强调: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五、课堂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什么?有什么收获。通过学习我们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六、课堂达标测评:1、填空:(1)把6.2扩大 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3)0
2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2、判断:(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第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 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学习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课本第62、63页的例6、例7题)教学目标:1、学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到它的、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掌握新知。3
21、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1) 0.05变成0.5,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2) 0.05变成5,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3) 1.5变成0.15,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4) 1.5变成0.015,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5) 42的小数点向( )移动( )就变成了0.042.2、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
22、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5 ( ) 0.58 ( ) 2.354 ( ) 3.5 ( )3、把6.2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0.628 ( ) 62.8 ( )0.00628 ( ) 62800 ( )二、学生自主学习:先预习第62、63页,然后完成下列自我检测练习:1、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知识岛】如果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2、把1平方米缩小到它的、,各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知识岛】如果把一个数缩小到它
23、的、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0”占位;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小数要化简。3、想一想472、4.72、47.2与0.472比较,有什么变化?0.306、30.6、3.06与306比较,有什么变化?4、填一填:(1)把3.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把3.1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2)把5.2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523,这样5.23就( )。(3)把10.2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0.0102,这样10.2就( )。(4)把9.4扩大到原数的( )倍是940,把9.4缩小到
24、原数的( )是0.094.(5)把0.03扩大到它的( )倍是30;把( )扩大100倍是580。(6) 把42缩小到它的是0.042;把( )缩小到原数的是0.0013。5、口算: 1.4510= 0.021000= 1100= 901000= 9.21000= 810= 56100= 0.0041000=6、如果在下面各数的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打“”)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打“”) 3.4 18 0.06 700 3.0 908 104.03 150 10.01 42.00 1 0.017、按体重由大到小给他们排序。 小军 43.6千克 小芳 38.5千克 小红 37.8千克
25、 小强 43.9千克8、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8( ) ( )23.47( )( )5.006( ) ( )70.02( )9、能力提升:(1)某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18,则原数是多少?(2) 用数字卡片1、2、3和小数点能组成哪些不同的小数?有多少个?三、展示汇报,答疑释疑。四、布置作业。第八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 大小变化的巩固练习学习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巩固练习(课本P66页练习)。教学目标: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6、为学习小数 和复名数,小数乘、除法做好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 1000倍、,进行扩大(或缩小)时应该注意什么。3填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 )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 )l00倍。 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 小数点向(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l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
27、位,小数就缩小l00倍。二、小数点位置移动及其应用: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每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1)题。可提问:3.6变成36,小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扩大了几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了10倍。) 第(3)题,可提问:30变成0.03,小数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缩小了几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缩小了l000倍。)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做题时的想法。可提问:0.85100是什么意思?(0.85扩大100倍。)可以怎样做?(把0.85的小数点向有移动两位。)根据是什么?
2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0.851000就可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仍可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做题的过程和依据。例如提问:0.03lO是什么意思?(把0.03缩小10倍)可以怎样做?(把 0.0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根据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0.03l00就可以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三、判断对错: 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先让学生试着自己判断,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第(1)题,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反例加以说明,如0.56708
29、第(4)题启发学生明确一个整数末尾添写2个0。实际上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所以原来的数扩大了100倍。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教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让学生回答。(积也扩大lo倍。)再请另一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根据是什么。(根据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3在做第14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15*题。可启发学生想:第一个因数扩大10倍,第二个因数扩大100倍,实际上因数共扩大了多少倍?(101001000倍。)那么,积应该扩大多少倍?(积应该扩大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即1000倍
30、 五、布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巩固练习。第九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1)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小数(1)(课本P6768页例1 :将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重点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55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秒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预习
31、提纲:1、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这类数有什么特点?2、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3、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4、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5、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怎样改写?6、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三、学生展示互动: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2、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
32、低级单位的名数。用高级单位量的数去乘进率。3、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低级单位量的数去除以进率。教师强调说明:1、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2、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3、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四、小组合作探究提升:1、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在生活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名数间的互化。五、课堂归纳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在生活实际中会进行名数间的互化,在学习中能选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六、课堂达标测评:1、( )分米=1.5米 ( )千克=4.08
33、吨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第十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2)学习内容:生活中的小数(2)(课本P69例2: 将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学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品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以及转化成复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34、理解小数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以及转化成复名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练习(出示题卡)5米6厘米=( )米36千克800克=( )千克2米7厘米=( )米5400克=( )千克2吨500千克=( )吨学生独立做后说一说怎么做的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教师:我们今天学习把小数转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或复名数。1大屏幕出示电子称称西瓜的主题图。学生说一说电子秤上各个数据表示什么意思?2教师质疑:这个西瓜重4.060g,合多少克呢?3学生思考,指一生说一说思考方法。4教师随学生说的板书:1kg=1000g10004.060=4060g4.060=4060g5教师
35、质疑:这个西瓜重4.060g,合多少千克多少克呢?6学生思考后与小组交流,小组发言说一说思考过程。7教师板书:1kg=1000g10000.060=60g4.060 kg =4 kg60g8你还能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其他的两个数据吗?学生试着说一说。9教师质疑:看我们的思考过程,你发现小数转化成低级单位单名数或复名数的规律了吗?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小结方法:小数 乘进率 低级单位单名数小数点前是高级数 小数 复名数小数点后改成低级数 三、巩固练习:(一)基础题:1.填一填:2.08t=( )t( )kg 1.5kg=( )kg( )g( )t( )kg=30.8t ( )m( )dm( )c
36、m=8.46m(二)拓展题:2出示信息:(1)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目前发现的雄象肩高为3.95米,质量为11.75吨,也就是( )吨( )千克。(2)宇宙飞船脱离带阳系,飞往广阔无垠的恒星际空间,速度必须达到16.7千米/秒,也就是每秒飞行( )千米( )米。 (三)提高题:1比一比谁跳得高,给排出名次:小李正好跳过一米。王刚只跳过九十五厘米。赵东跳过了一米零五。2连一连:3.75m 1.78dm 800g 375cm0.178m 0.8kg 3m25cm 1500m1.5km 3.25m 3950kg 3,95t 四、课后反馈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检测练习:1、填空: 5千
37、米=( )米 ( )千克=4.08吨 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吨=( )千克 20000厘米=( )米 ( )米=1.5米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3001吨( )吨( )千克 37平方分米( )平方毫米 580元( )元( )角 840厘米( )米836米( )米( )分米( )厘米 272元( )元( )角( )分 204吨( )吨( )千克2、从大到小排列:3.2米 3米8厘米 310厘米 3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5米3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 ) 350米 5003米 503米(2)17千米=()米1717
38、0100717001070(3)400千克( )400吨=无法比较第十一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学习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课本P7374例1)。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
39、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二、预习提纲:1、出示73页情境图: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2、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3、保留一位小数,近似数是1.0还是1。4、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5、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6、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三、学生展示互动: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教师强调补充:求一个小数的
40、近似数要注意两点: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四、学生探究提升:猜一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五、课堂归纳反思: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
41、精确程度越高。六、课堂达标测评:保留2位小数:98.6534 58.741 31.20050.047 3.98010 1.4870 保留一位小数:3.72 0.58 9.0546第十二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学习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课本P74页的例2题)。学习目标:1、能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