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7655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近三年高考试历史题研究一、总体分析三年是山东新课改以来的最近的三年, 山东自主招生,研究高考题尤为重要。近三年山东卷的题型仍为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类,没有新突破。其中,历史学科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主题式材料解析问答题。由于历史学科在学生学业学分中所占比重低于政治 (因为历史三本必修, 而政治四本必修),山东文综卷总分值又由 300 分调整为 240 分,因此在今年山东文综卷中,历史试题总分仅占 78 分;又因为第卷增加了一道选做题,因此选择题题量减少,为 8 小题,分值降低为 32 分占 41%,而非选择题题量及分值比例相应增加 46 分,占 59%二、文综试题(政史地结合的29 题)突出区

2、域历史,显示齐鲁特色近年来,高考命题适度渗透地方文化, 是分省明题的特色之一, 上海、北京、天津等省都做了成功尝试。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是 5000 年中华文明史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丰富的命题资源。高考山东文综试题 的一大特色是“浓浓的山东味,深深的山东情”,第 29 题以山东问题切入,纵贯山东古今。该题先以材料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回顾了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 接着呈现了近代山东兴办教育的情况, 以及教育对近代山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最后以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对外贸易逐年迅速增长的史实,论证了中央“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正确性。高考文综试卷明显加强了文综三科之间学科知

3、识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非选择题中第 29 题,通过 1840 年中国被迫开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主动开放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把史、地、政三课知识巧妙地穿插于一道题中进行考查,尽可能多地考察了三科基本知识,更加注重从总体上考察史、地、政三科知识,并且将现代化史观渗透其中。这种命题特点在选择题23 25 题中也得到了体现。高考题文综 29 题考的是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 4

4、 分)(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 3 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山东属于坏渤海地区,山东出的题是必修一的重点近代的民主革命,各阶层的探索,紧扣课标, 难易适中。主观题近代列强对山东的侵略和中国反抗列强的斗争,都考查了山东史,也较好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这一命题,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引导挖掘课程资源, 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 增加题目的鲜活性大有益处,有利于展现鲁派试题的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中华 ”的情怀。三、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三年高考不仅关注山东省情,也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

5、与前沿。例如山东高考题,在亚洲中日关系是热点, 但中日关系比较敏感, 于是试卷从欧盟的角度映射中日关系,旁敲侧击的深层次的涉及。为此选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涉及了二战后西欧地区和平发展。27 题选取了热的不能再热的“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问题,以“社会保障制度”引领,罗斯福新政为切入点,难度不大,以识图读材料的方式,用开放性的问题突现了研究性自主学习, 符合新课改理念。 但是考查和谐社会这一宽泛的题目,仅仅涉及到新政这个单一的知识点,考查范围较窄。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历史试题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功能,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抗日战争爆发 70 周年的特殊年份,为

6、此,试卷设计了第 12 小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以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兼顾了知识与素质、历史与时代的衔接,反映和折射社会现实热点,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精神与理念。例如:例如第 27 题、第 35 题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容, 突显了历史学科鉴史识今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特征。的山东高考题:如历史学科主观题通过耳熟能详 “三字经 ”等资料,考察了对儒家价值观的判断、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以及对西学的态度等问题。 考查内容紧密结合了百家讲坛热播的钱文忠解读 “三字经 ”,反映了当前的 “国学热 ”、中国传统文化热,引导人们对中国传统

7、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再思考, 进而认识中国和西方文明各具特色, 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有利于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和实现世界和谐。 试题还从周年庆祝的角度, 考查了五四运动、 诺曼底登陆等热点,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四、关注山东高考,努力指导教学1、认真研究课标、考纲、高考命题三者的关系,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今年山东卷的试题,细致总结其考查内容范围、设问角度、答案设计、选材利用等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山东卷命题的发展趋势, 结合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因势利导,提高高三教与学的实效性。2、加强基础主干知识的教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高考实

8、际就是考查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着手: 从量的方面看,就是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学习掌握。 对某一历史事件、 现象的具体情况也应分析掌握。其中要特别重视阶段特征的教学, 阶段特征有时虽然不是高考直接考查的内容,但却是解决许多相关问题的主要依据。 从质的角度看, 就是要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在高三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 整合教材,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适当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3、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

9、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 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思维能力、 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做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 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重问题意识教学。教材是按叙事(史)的程序编写的,使用的是陈述性的语言。教师讲课大多也是陈述性的阐释教材内容。 但是,命题考试是问题性的思维程序,需要考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 组织所学史实形成答案。 这就需要教学中能够渗透问题意识, 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 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 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 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 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培养

10、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重视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要明确思维定势的表现,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提高理论认识能力, 重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 用以全面地、 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切实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的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比较分

11、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要注意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做到: 能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 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4、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高考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最终落脚到行文答卷上,这是真正的“临门一脚”功夫。对此,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其一、要严格按照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 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 以防颠倒错位。形式上要段落化、 序号化、整洁化。“段落化” 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 使段落分明、 条理清晰。“序号化

12、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之类序号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 “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小或过大。其二,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 “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明显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 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 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 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 1 到 2 个要点,以免失分; “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避免文学化语言。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用2 至 3 句话表述即可。六、备战明年高考热点,我们责无旁贷热点一、 10 月 1 日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和五四运

13、动 90 周年, 对应的历史知识: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等热点二、 是中美建交 30 周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1978 年 12 月 16 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从 1979 年 1 月 1 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整整 30 周年了。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考查重点:新中国的外交,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热点三、历史性的会晤与台湾问题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是三十周年, “陈江会谈”“郭伯雄访大陆”“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对应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国共关系的演变。热点四、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对应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工业革命等热点五、中俄关系, 1949 年中苏建交, 6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化,现在的伙伴关系其他热点问题:( 1)中国端午节“申遗”已进入初评阶段(2)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启动;(3)“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举行正式会晤;(4)基地组织威胁将为“ 75事件”报复中国;(55)安安理理会会通通过过决决议强烈烈谴谴责责朝朝鲜鲜核核试试验验( 6) 500 年一遇日全食覆盖长江流域;(7)崔世安当选澳门新一任行政长官人选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