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表之核心,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和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1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要请教师的平常教育教学行动要具有“教育性”。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要请教师不但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1。为此,实现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定要求。1、师
2、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新课程实行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显现出多维、综合发展的趋势,但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久没法脱离道德的规范,专业伦理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伦理道德的系统工程,对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要把师德建设放在对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提拔的全部环节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进程中,师德建设是1个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当去斟酌怎样帮助孩子具有毕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在心理、生理上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要有着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专业观和科
3、学的发展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研修、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共同浸润着教师师德的提升。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着师德的提升是1种必定的进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的1体化发展是必要的。鉴于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偏向仍占优势,我们探索这1课题,将有助于确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确保师德建设成为教师全面与综合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份。同时,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的1体化发展,也有助于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2、师德建设与教师的专业1体化发展。106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提供人材保障。”我们
4、必须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1基本的教师行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努力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长。为此,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当中,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1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思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探索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1.师德规范对教师专业行动应有明确、具体、可衡量和可操作的规定。自1997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酷爱学生”
5、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8个方面对师德进行了规范,但这些规定不够具体、操作性也不强,对教师的教学行动、教学效果关注不足,专业特性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师德规范仅仅是1种价值上的引导,而对具体的教学行动缺少规定时,就不能真正发挥师德规范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师德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教育学与伦理学的高度对传统的师德规范进行重新审视,以期建立能够反应教师专业发展特性,具体、明确、可衡量、操作性强的师德规范体系。2、从教师专业发展看,还需要补充更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内容。师德规范是具体也是历史的,它有1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进程,因此需要在教师专业
6、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也会不断生长、日趋丰富,师德规范也应被注入新的内容,教师专业道德要突出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它包括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寻求专业发展的精神等。在师德建设中要将这些专业精神作为1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1体化。3、目前的师德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片面、方法单1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偏重宣扬说教,与教师专业实践相脱离。这类状态不但造成师德教育的低效,而且也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1体化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类情况,首先,要构成师德教育以人为本的意识,要充分
7、斟酌教师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要求,使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而非仅仅作为工具性的建设对象。其次,要建构开放、灵活、多样的师德教育模式。同时提倡教师间的合作讨论与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特别是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对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2)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1体化发展中要重视引导教师在师德实践进程中进行批评性的自省和建设性的反思,侧重培养和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能力,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提高。1、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阶段性发展。师德建设要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当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遭到教师专
8、业实践与整体专业水平的制约。因此,学校在计划中肯定师德建设的目标,在内容、方法上应对专业发展有所侧重。学校首先应多渠道、分层次地展开各种情势的师德教育,宏扬师德典型,努力营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平常工作和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自觉将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寻求发展基础上的。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越强,其对本身发展的责任感就越强,参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就越高,从而也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不
9、断调剂、改造本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加强师德建设,做好教师任用阶段的培训,这个阶段是教师全面掌握并实践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在实践中感受由良好师德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面临道德窘境的坚持力。关注任职后师德水平的发展,我们要通过不同载体,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实现师德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完善发展性的师德要求,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发展教师创造性的师德品质,提高教师的道德智慧。2、专业实践是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1体化的1个结合点。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1个重要组成部份,应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脱离教师专业实践的师德教育难以深入教师心灵,更难以激起教
10、师内在的道德需要。虽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众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平常专业实践。师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当中,专业实践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许多良好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构成与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因此,师德教育要与教师平常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教师在专业实践进程中,通过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乃至是道德冲突的认识、解释与诠释来提高师德修养与能力。同时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实践进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思索复杂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进程中的专业伦理问题,通过自我视察、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以到达自我改进、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为此,学校在教师在专
11、业实践进程中,应充分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适当调剂学校的管理行动;应了解各类教师乃至每一个教师的不同需要,掌控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动态趋势,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有的放矢地实行管理。实践中不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量予以满足,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解决教师工作热忱不够、工作责任感不强、工作能力欠缺、工作观念扭曲等师德问题,使全部教师建立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成为教书育人践履笃行的典范。3、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1体化发展课程实行是1个进程,而不是1次事件,教师师德构成和专业成长一样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连续的、动态的、毕生的、不断
12、发展的专业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进程。师德的提升是在专业发展的同时,在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在受身旁典型的影响和震动中,在学校关心、理解和体贴中,其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不断积累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身正才能为范,造就1支虔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增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为此学校要严格考核管理,加能人文关怀,提高教师待遇,应从教师工作和实际生活动身,将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中,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理解教师的苦衷,尽量地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使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工作。同时增大教育投入,创设
13、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补助,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人的需要处于1步1步地连续发展变化中,行动是受不断变化的最迫切的需要所安排,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讲,学校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在实践中学习,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把平常的教学、备课、教研、反思相互融会,将教师平常的专业活动与其专业发展比较好地结合起来的;让教师有机会进行反思和分享,并试图应用所学,重塑自己的观念和实践,鼓励教师寻求更高的发展。建立起关爱每个学生的师道精神,在教学活动中,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积极欣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创设1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思想健
14、康,而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应用科学知识、心理知识,及时给予解疑释惑,提供正确的建议,使他们心理取得平衡,在情感、性情、能力、品质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我们要牢记“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时刻建立“把成功赋予学生,把满意献给家长”的办学思想。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终究还是要落实在课堂、显现在课堂上。由于,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提升的主场所,1个好教师面对学生,他会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教好学生,由于现代师德召唤着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去预设,努力分析教材,千方百计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问题,不断地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力,备课时即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在这样1种进程中,发现问题,开放问题,听取意见,师生学会同等与尊重、分享与关爱等等,这就是教师所应具有的师德素养,学校要及时用文化的道德的方式设计活动、提供教师展现的平台,让教师的师德在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修炼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