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六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水C.氧气和水D.氧气和有机物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A.根B.茎C.叶D.花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其氧元素来自于()A.二氧化碳B.水C.二氧化碳和水D.有机物4.一位同学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一片叶子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这个实验可以验证()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光合作
2、用产生氧气5.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浓度。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6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A.脂肪B.蛋白质C.淀粉D.维生素7 .下列哪种情况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充足的光照8 .适宜的温度C,适量的水分D,密闭的环境8.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多个相同装置),将其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各装置中氧气的产生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此处可插入一个简易实验装置图,如几个装有水生植物和水的透明玻璃瓶,分别放置在距离光源不同距离的位置A,植物的种类8 .水的多少C.光照强度D.氧气的产
3、生量9 .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为植物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B.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C,是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D,只能在白天进行,夜晚无法进行任何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活动10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会增强。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现象。出现光饱和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二氧化碳供应不足B.温度过高C.水分缺乏D叶绿体数量有限11 .把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A.让植物适应黑暗环境B.让植物消耗掉自身原有的有机物C,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D.防止植
4、物进行光合作用12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伯伯常采取合理密植的措施,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A,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B.充分利用阳光C便于田间管理D.防止病虫害13 .下列生物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海带B.蘑菇C.向日葵D.苔葬14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化学能转化为光能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化为热能15.若要探究叶绿体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以下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选取两片大小相同的叶子,一片放在阳光下,一片放在黑暗处,观察现象B.选取一片叶子,将其一部分用黑纸片遮住,观察现象C.选取一片银边天竺葵的叶子,放在阳光下照射后,观察叶
5、片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D.将一株植物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长情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L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stackrel光能underset叶绿体longrightarow()+()O2 .植物叶片的()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来源。4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等。5 .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酒精脱色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使叶片变成()色,便于观察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6 .为了保证大棚内植物的
6、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等。7 .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只要有光,植物就能进行光合作用。()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3 .所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4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5 .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一定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6 .植物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7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是以淀粉的形式储存起来的。()8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车间”。()9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实验材料可以只选取一片叶子。()10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L简述光合作用对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五、实验探究题(20分)某小组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盆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清水、黑纸片、酒精、碘液等。实验步骤:将两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其中一盆天竺葵放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装置内,另一盆放在盛有等量清水的密闭装置内,都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8、分别从两盆天竺葵上选取一片叶子,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的一部分,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1)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4分)(2)步骤将两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什么?(4分)(3)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12分)答案一、选择题1 B2.C3.B4.A5.B6.C7.D8.C9.D10.A11.B12.B13.B14.A15.C二、填空题2 .有机物;氧气3 .叶肉4 .生长;发育;繁殖;食物5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6 .叶绿素;黄白7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控制温度8 .光合作用;碳
9、氧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1.光合作用对人类和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植物自身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制造的有机物是动物和人类食物的来源,为整个生物界提供了物质基础。产生氧气,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为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保证了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推动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人们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合理密植:通过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密度,使植物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延长光照时间
10、在大棚种植中,通过人工补光等方式延长光照时间,让植物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在土壤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五、实验探究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2)步骤将两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自身原有的有机物(淀粉),避免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3)预测实验现象:放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装置内的天竺葵叶片,经处理后滴加碘液,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都不变蓝,放在盛有清水装置内的天竺葵叶片,经处理后滴加碘液,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