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8304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亲爱的朋友, 很高兴能在此相遇! 欢迎您阅读文档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 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 收藏或者转发, 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一只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刘入源讲述甘做一只领头羊16 岁时放鞭炮不小心,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村民刘入源失 去了右手。好不容易卫校毕业,求职又四处碰壁。他不甘心,干 脆回到乡下, 琢磨要干一番事业。 2009 年,看到养羊赚钱, 他拿 出全部积蓄,引进 31 头黑山羊,因为没经验,羊全都夭折。可 他不信邪,四处学习

2、养殖技术,借钱再次养羊。这次,他几乎与羊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我就蹲在 旁边看 ; 晚上羊睡觉了,我也睡在旁边。到最后,羊的每一个动 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我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 生小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批羊终于养成, 刘入源发了“羊财”。 但乡亲们还穷着。 “他们都是在我困难时帮过我的人, 我富了,决心帮他们,一起养羊致富。”刘入源创办了公司,采取托管代养的方式,把羊寄养在农户家,全程提供技术、饲料、防疫 服务,保价收购小羊,农户旱涝保收。现在,刘入源已经带动本 村和周边乡镇的 350 多户贫困户养了 5000 多只羊,每户增收 2 万多元, 1500 多人脱贫。

3、 20xx 年底,刘入源还加入“残疾人阳 光扶贫项目”,每年帮助 100 名残疾人脱贫。“三面墙”的故事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有个村民叫谭罗斌,家里特别穷。比“家徒四壁”还穷,因为他家只有三面墙, 另一面墙是靠着邻居家的。他在村里还有个外号,叫“酒坛子”。 以前, 帮扶干部给他送米送油,他却靠着墙根,眯着眼要酒喝, 是全村有名的懒汉贫困户。干部怎么讲扶贫政策,怎么描绘脱贫后的美好生活,他就是不动心。有一次, 扶贫干部发现, 谭罗斌不喝酒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自 尊心的,而且还很在意自己的女儿, 就劝他:“女儿都谈恋爱了, 你还吃低保,房子这么破,怎么好意思让孩子带男朋友回家”一句话,点醒了谭罗斌,他拍着

4、胸脯说要干出个样子来。 通过危房改造, 谭罗斌告别了“三面墙”, 搬进了宽敞明亮 的新楼房。去年,他养了 20 头猪和两批肉兔,还买了一部三轮 车发展生产、跑运输,加上女儿在外打工,一年下来,全家收入超过 3 万元“不想”“不敢”“不能”“不会”, 是不少贫困户的口头 禅。 20xx 年,合山市开展“扶志脱贫争先锋”活动, 1500 多名 党员干部与 3300 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志愿工作队开展关爱行 动和心理疏导服务,实施精神扶贫,拔掉思想的“穷根”, 1.3 万多人转移就业, 3100 多户贫困户办起特色产业。 20xx 年,合 山成功脱贫摘帽。一个“泥腿子教授”“免费送给我种的,做试验用

5、的,种好以后, 村里很多人就 会跟着我种油茶。” 20xx 年 4月25 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花桥村 村民周心发对记者介绍, 这天一大早, 62 岁的广西师大生命科学 学院教授邓荫伟就出门了,把刚买来的 1500 多棵新品种油茶树 苗,赶着时节送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农民那里。“工作 40 多年来,我只做了三件事:银杏研究、油茶研究 和金花茶研究。 ”邓荫伟说得云淡风轻, 但学院副院长马姜明说: “这三个树种, 可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经济林树种, 也是农民脱 贫致富的摇钱树,让广西数百万农户受益 ! ”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意思是:公公种树,孙子得益,种下后三四十年才能挂果。为了使银杏树生长快,早结果

6、邓荫 伟想尽了办法。调查银杏生态环境,早出晚归, 每天步行五六十里路, 是常有的事 ; 培育良种苗,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间一蹲就是三四个小 时; 研究银杏人工授粉,常常爬到十多米高的树上进行观察,目 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授粉期。 桂北的田间地头, 成了邓荫伟 广阔的实验室。终于,经过改良种植技术,灵川县海洋乡小桐木湾村的 200 多棵银杏树,使 28 户农民每户年增收 1 万元以上。桂北百年以 上的银杏大树, 经过病虫害防治和冰雪灾害治理, 长得生机勃勃, 景色迷人,每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次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十分可 观。邓荫伟又花了 8 年,研究成功“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 使油茶丰产示范园

7、建到 1000 多亩。20xx 年,到了退休年龄的老邓, 觉得自己还能为乡亲们作贡 献,又主动承担了“金花茶繁育与栽培技术”的研究。“这三个树种的研究事关富民工程,我要拼时间,出成果, 让八桂大地更多农民朋友的日子越过越好 ! ”邓荫伟对记者说。102 次百色扶贫之行陈开枝讲述 22 年扶贫路“从 1996 年到 20xx 年,22 年间,我到百色 102 次,其中有 10 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去那里扶贫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1996 年,中央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 广东帮扶 广西,广州帮扶百色, 广州市委决定由时任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 长的陈开枝

8、负责帮扶工作。“100 万人没路走, 80 万人没水喝, 60 万人生活在绝对贫 困线以下,前几次去百色时, 我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 22 年过去, 78 岁的陈开枝仍清晰记得当年百姓生活贫苦的情景。为了掌握真实情况, 陈开枝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 仅田 林县六隆这个移民开发区,他就先后 28 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 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1998 年 7 月,陈开枝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充分用好政协的 平台,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 1998 年到 2005 年间,他发动社会捐资 3 亿多元, 新建、改建 242 所中学、 小学和幼儿园 ; 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

9、士开展手牵手活动,帮扶 4000 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 30 多个孩子。2005 年,陈开枝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 到了更大的扶 贫平台上,他依然牵挂百色, 为百色募捐一笔笔助学金。 20xx 年, 他筹建百色教育基金会,目前, 基金会已筹款 1.8 亿多元,帮扶 3.1 万多名贫困孩子完成学业。22 年间,陈开枝促成广州帮扶广西建成 300 多个项目、帮 助 380 个村通电、 兴建 2.57 万处人畜饮水工程、 修建 5000 多公 里公路,累计帮助 8 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在我有生之年, 还会支持百色脱贫致富, 不为名,不为利, 只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

10、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土地 ! ”陈开枝 坚定地说。最近 20 年来,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 界累计援助广西 20.2 亿元,有力助推了广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 会发展步伐,直接受益的深度贫困县达 20 个、贫困村超过 1000 个、贫困人口 20 多万人。一条难修的路第一书记黄江山讲述斗“石魔”,拔穷根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 来自河池市人防办 的第一书记黄江山进村不久就被一件事深深震憾村民吴昌 明,辛辛苦苦养了 4 头猪,要赶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路不通,加 上天气太热,还没到镇上就死了 3 头。“那一刻,我下了决心,无论多苦多难,也要帮村里修一条 走出去的路。”黄江山

11、回忆道:“很多人以为我异想天开, 说要 是路那么好修,早就修了。但我想,如果什么事都那么容易,还 要我们第一书记做什么”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 ;吃不好,也睡不着 ; 一瓶水、一两 根黄瓜就撑过一天,有一个月就瘦了 10 几斤。他连任两届第一 书记,驻村 4 年,骑坏了 3辆摩托车。终于,修通了总长 17 公 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所有自然屯的巷道硬化。 之后, 他组建微 信群、QQ群,每天更新转发惠农政策, 分享点滴变化,引导外出 务工的青年返乡发展产业。如今的集环村, 村民的笑脸越来越多, 斑驳的石山越来越绿。 “这是对我们第一书记的最好奖赏 ! 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 我无怨无悔 !

12、黄江山说。目前,广西全区还有 5000 多名第一书记扎根贫困村屯,积 极作为、甘于奉献,被群众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一个特殊的微信号 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 20xx 年 4月 14日,“向人民报告”这个每天都在推送 扶贫一线信息的微信号,永远停止了更新。这个微信号的主人, 蓝标河, 20xx 年主动要求从广西社科院 调到自治区扶贫办,做一名专业的扶贫工作者。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就是参与制定全区扶贫考核体系标准。没有任何的先例、 没有现成的数据, 蓝标河和同事们靠两条 腿跑基层、做调研,经过 3 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 终于制定完 成广西第一套扶贫考核标准体系20xx 年 3

13、月,已任广西扶贫办监测统计处处长的蓝标河挂 任融安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任自治区驻融安县“美丽广西清 洁乡村 ( 扶贫) ”工作队队长。由于工作忙碌,他几年没回老家, 连母亲中风住院一个多月也没能回去看看。 哥哥蓝标松又心疼又 生气,蓝标河在电话里保证:明年我一定回去 !“明年一定回去”, 竟成了蓝标河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今 年 4 月 14 日,他连续几天加班工作后,从融安驱车 5 个多小时 赶回南宁,准备参加扶贫工作重要会议。下车后,他直奔单位加 班,当晚 7 时许,刚回家不久的他在继续加班整理材料时, 因为 疲劳过度倒下。为扶贫事业, 蓝标河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殉职时年 仅 44

14、 岁。但是, 村民们不会忘记他。 贫困户黄永礼的母亲捧着一坛老 酒,哽咽着说:“蓝县长平时总是那么忙, 我们都没法好好对他 说声谢谢。我把这坛酒给他留着了,乡亲们说, 等村里脱贫摘帽 那天,大家要一起敬敬蓝县长 ”一个大山的儿子 阮立婷讲述父亲阮承积的脱贫事迹“他帮我太多了,闭上眼睛我就见到他”村民阮姆念,直到现在还念叨阮承积3 年前,阮姆念还是贫困户,直到靖西市地州镇古文村村民 委原副主任阮承积主动找上门, 带着她养蚕, 阮姆念一家才从原 来的勉强维持温饱,到现在年收入 2 万元以上。阮承积帮扶的贫困户还有不少。 但是, 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当 面向他表达感谢。 20xx 年 12 月 6 日,

15、阮承积开车带着帮扶干部 走访贫困户,不幸发生车祸, 头部受重伤抢救无效不幸殉职, 年 仅 44 岁。“村里的王安稳阿伯遇上了难事, 父亲安慰他, 还帮他联系 挖掘机,将荒地改造成水塘,又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款 5 万无, 尝试鸭鱼套养,干了一年多,阿伯家顺利脱贫。阿姆 ( 当地 对奶奶辈的尊称 ) 家的孙子半夜发烧,给父亲打电话,他赶忙去 把小孙子送到医院这样的事,父亲做了一件又一件, 我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说起这些, 阮承积的女 儿阮立婷几度哽咽。“广西 1.5 万多个行政村有 11 万多名村干部,从 20xx 年 起,广西先后选派 1.6 万多名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他们 扎根贫困山村,拿出满腔热情,为脱贫攻坚奉献青春、才智,有 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xx 年至今,广西已有 40名扶贫干 部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壮乡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动情地对记者说。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精选全文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