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审批专业适用) 学校名称(盖章) : 广西大学学校主管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K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教育学 体育学类学位授予门类:教育学修业年限:4年申请时间:2015年07月 专业负责人:周璋斌联系电话 :13807813202 教育部制目 录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32.学校基本情况4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5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11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186.教师基本情况25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28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29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30 填表说明1申请表限用A4纸打印填报,并按
2、专业分别装订成册,一式两份。2若为申请设置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的新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专业类填写建议代码。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4本表由申请学校校长签字报出。5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专业代码040202K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门类教育学学校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的年份1928年现有本科专业(个)97个学校本年度其他拟增设的专业名称本校已设的相近本、专科专业及开设年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2011拟首次招生
3、时间及招生数2017年100人五年内计划发展规模600人师范专业标识(师范S、兼有J)所在院系名称体育学院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意见(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校审批意见(校长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意见(增设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填写)(主任签字) 年 月 日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审议)意见(盖章)年 月 日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请填写建议代码。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名称广西大学学校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邮政编码530004校园网址学校办学基本类型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4、大学 学院 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总数23677人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70人已有专业学科门类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专任教师总数(人)2263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数及所占比例63.1%学校简介和历史沿革(300字以内,无需加页)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 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7年,广西大学与广西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新的广西大学在1999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和广西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广西大学设有31个学院,学科涵盖哲、经、法、文、理
5、工、农、管、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有95个本科专业,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任教师2263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55人,有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员57人,终身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33人,硕士生导师1557人。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4年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
6、验室和一批广西重点建设的实验室、研究基地。目前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8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3677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7061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65人。校园占地面积307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153.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3亿元,拥有各类藏书73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58万册,电子图书372万册,全文电子期刊3.5万种,各类大型中外文数据库85种,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运动训练专业作为我国体育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训练教练专
7、门人才,促进国家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整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转型,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必然成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运动训练专业既能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输送优秀的运动员后备人才,又能为基层业余体校培养高素质的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还能为群众体育输送大批体育骨干,因此它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当前,广西体育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解决本区体育事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攻坚时期,是为实现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省(区)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然
8、而由于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专业运动员及青少年后备人才升学深造的机会较少,造成运动训练教练人才基础的明显薄弱,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为提高广西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根据国家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设置要求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广西大学申请增设运动训练专业。一、申报增设运动训练专业的必要性1是实现广西体育事业与本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需要体育事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体育作为承载民族精神、国家综合科技水平及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是政府主导下的国家意志,并把它纳入社会主义
9、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其地区GDP水平已进入西部前列,而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却未能进入西部省区的前列,明显滞后于本地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水平,由其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不均衡,已越来越凸显出竞技体育失衡于其它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促进广西经济社会与体育事业均衡发展,对构建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由于运动训练专业具有培养运动员的文化、运动、训练、管理等素质,有多学科综合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可以有效满足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等不同领域体育事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需求,有效提升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增设
10、运动训练专业是构建广西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2是广西与东盟国家进行体育交流的需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政策等优势,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逐步形成了以东盟国家为主轴,以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为两翼的“一轴两翼”格局。近年来,广西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硕果累累。一方面,由广西政府组织并成功打造了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中国-东盟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狮王争霸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既服务了国家的外交大局,又通过项目拉动了地方经济投资和消费。广西还相继成立“中国-东盟体育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体育信息中心”、“中国-东
11、盟体育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中国-东盟体操交流合作基地”等多个中国-东盟体育交流合作机构,构建与东盟国家体育交流的桥梁和基地。广西还大力开展与亚太地区及东盟国家体育人才培训。如举重、跳水等广西的优势项目,以及武术等中国传统项目,每年都吸引诸多东盟国家派遣运动员前来交流学习。广西向越南等东盟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教练员,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的东盟国家运动员来广西培训。广西大学地处南宁,拥有地缘与政策的优势,若开设了运动训练专业,可以凭借广西体育局的教练资源量、广西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优质的设施,为东盟国家培养教练员和运动员。3是解决当前广西专业运动员及后备人才接受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矛盾的需要目前,广西开设
12、运动训练专业且能够为专业运动员提供本科学历层次教育的高校仅有一所。而他们每年的招收在编和退役运动员的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广西本地专业运动员接受大学教育的需要。进而影响运动员队伍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制约体教结合工作的有效开展,必然要影响到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 通过增设运动训练专业,可有效解决广西现役运动员学历层次教育,提高专业运动员综合能力素质,实现运动员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也可为退役运动员在接受大学教育后就业提供有力的后盾;同时每年为广西本地新的300余名国家二级以上的体育后备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资源保障。由此看来,通过运动训练专业的设置是广西竞技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4是
13、广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虽然广西有9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运动学校及业余体校和4所自治区级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业余体校,但目前总体来说全区的业余体校仍处于一种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究其原因,一是基层体育传统学校、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专业训练水平不高,影响了基层训练水平;其次是由于真正具有可以开展专业基础训练的教练员数量不足,导致教练员队伍整体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再是基层教练员的体育科技应用水平、创新能力不够突出,自觉应用先进训练和科研手段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广西开展运动训练所需的教练员队伍人才“断层”以及阻碍了训练水平的提
14、高。根据目前一所广西体育运动学校、14所市级业余体校、50所县级业余体校所开展业余训练规模测算,不同项目教练员人才的需求量将在600名以上。这种旺盛的需求与本地的培养规模之间存在教练员人才教育资源培养不足的现实。因此,为缓解广西运动训练人才供需失调的矛盾,通过增设运动训练专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5是广西大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需要积极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是广西大学办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尤其是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学校,更应以服务广西文化教育及社会发展为己任,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赢得自身发展的机遇和保障。广西大学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15、拥有学科优势及教学科研优势。若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可以与广西体育局优秀的教练员资源及优质的运动场馆资源进行资源整合,为共建广西高水平专业运动队提供合作平台;同时,广西大学是教育部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现有教育部布点项目五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西体育局优秀教练员的资源,聘请部分优秀教练员担任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兼职教练,帮助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提高竞技水平。据此,广西大学申办运动训练专业的基础扎实,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广西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二、申报运动训练专业的可行性1.办学基础良好广西大学体育学院于2011年
16、在原广西大学体育教学部的基础上成立的,现已招收了四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广西大学体育学院下设社会体育系、球类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竞赛训练教研室和群众体育教研室。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教育学、体育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乒乓球、篮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等主干课程,在校注册学生90人。另外,体育学院承担了全校2万余名学生的公共体育教学任务,并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形体舞蹈、武术、游泳、户外定向运动、跆拳道、散打、台球、捧垒球、桥牌等20多门体育选
17、修课,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娱乐健身及获取体育知识的需要。近年来,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体育专业扎实的办学基础。2.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源、地缘、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完全能够胜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72人,专职教师6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3人,在读硕士1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7%。有篮球、羽毛球、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游泳和网球等项目的国家级裁判9人,常年参加国际级
18、比赛、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工作以及担任广西自治区级比赛的总裁判长工作。师资队伍中的教学骨干均毕业于著名的体育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学术水平,完全能够满足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目标要求。学校还制定、出台、落实了多项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3.运动训练教学实践成绩显著广西大学是教育部首批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之一,现有教育部布点项目五个(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游泳),拥有一支高水平教练队伍。自2005年以来,我校体育代表队共参加74次国际、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自治区级体育比赛,共获得前8名次230项
19、所有前8名之和),其中国际、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106项,自治区级比赛124项。4.科研成果丰硕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科学研究,体育学院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队伍,研究领域集中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经济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社会学、青少年学生体质等方向。2005年以来,我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课题1项,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研究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283篇,其中核心期刊84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公共体育课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举办多次学术交流活动。良好的科研氛围,浓郁的学术气氛,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科研提供了良
20、好的基础。5. 教学设施齐备 目前,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场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能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训练提供有力保障。我校现有运动场地总面积146820.1平方米,其中:室外运动场地面积115699.3m, 有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2个、人造草坪标准足球场2个、篮球场31个、排球场16个、网球场12个、五人制沙土足球场3个、5025米游泳池2个、室外健身练习场2个;能容纳5788人的综合体育馆一座,619座游泳馆一座,风雨练习馆3座,共31120.8m,风雨练习馆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健美操、形体舞蹈、武术(散打、跆拳道)、器械健身等练习室。学院配备了一个实验教学中心,设有解剖实验室、
21、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学院还正在筹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体育产业管理实验室。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现存国内外体育图书资料5000余册,各种体育学书报刊50余种。三运动训练专业筹建情况1.制定了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学院通过考察、了解各兄弟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情况,结合本区、学校、学院自身发展特点,经过反复论证,完成了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2.完成了教材、教室、训练场馆和实习单位的建设工作在教材建设方面:优选教材主要是选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的运动训练学、篮球、田径、体操、体能训练、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
22、学、运动营养学、运动选材学等教材。下一步,我院还将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采取两种途径来强化教材建设。第一,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引入、翻译部分国外教材。第二,加大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力争更多、更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在教室和场馆建设方面:学校拥有室外运动场地面积115699.3m,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2个、人造草坪标准足球场2个、篮球场31个、排球场16个、网球场12个、五人制沙土足球场3个、5025米游泳池2个、室外健身练习场2个;能容纳5788人的综合体育馆一座,619座游泳馆一座,风雨练习馆3座,共31120.8m,风雨练习馆内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健美操、形体舞蹈、武术(散
23、打、跆拳道)、器械健身等练习室等完备的体育设施,可以为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场馆设施。在实习基地方面,学校正在与广西体育局、广西体育运动学校、14所市级业余体校、50所县级业余体校洽谈实习基地事项,这些实习基地每年都将为运动训练专业提供大量的训练实习机会。四专业发展计划1.招生规划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在制定运动训练专业发展规划时,严格控制招生和培养规模。因此,首次招生时将学生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在此基础上,随着学院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逐年增加招生人数,扩大专业规模,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使该专业学生总体规模达到600人。2.培养计划运动训练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
24、的一个学科专业。因此,该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丰富的运动训练及其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训练实践经验。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强化专业训练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文化层次和综合能力,以求在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更要求学生必须将训练理论与训练时间结合起来,通过广西体育局运动队、市县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校等高层次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训练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基础。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3.人才引进与师资培养计划为了办好运动训练专业,体育学院根据学校和学院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出台了高水平师资队伍以
25、及专业教练员的培养、引进计划,力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师资队伍。在计划中,不仅明确了教练员师资队伍的项目、年龄、职称结构,同时还就教练员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奖励制度等都做作了明确规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学院一方面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条件吸纳优秀教练员来我院工作,同时,选聘广西各专业队教练员来我院讲学执教,再是大力挖掘自身潜力,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4.实验室与资料室完善计划目前体育学院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结合学校图书馆拥有超过5000余册涵盖所有体育专业学术期刊和藏书。在实验室方面,学院设有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保健及国民体质监测
26、等五个实验室,拥有包括人体成分分析仪、肺功能自动分析仪、血乳酸测定仪、带红外线的心率遥测表、手握式脉搏计、功率车、电子节拍器、脂肪测定仪、能量计步器、速度知觉测试仪、声光反映时测定仪在内的全套实验设备。这些完备的实验室、图书资料为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充足保障。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具有现代运动训练理念,系统掌握运动训练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各类学校、专项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就业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二、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一)本专业学
27、生应掌握的知识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2、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在此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达到相应的运动员等级;4、了解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二)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1、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2、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组
28、织竞赛和裁判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3、具备组织管理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4、具备运动损伤的简易处理和预防、急救、按摩及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5、具有从事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6、具有阅读专业外文书刊以及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三)本专业学生应养成的素质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与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3、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4、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形成对体育工作的正确态度。三、主
29、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生物学四、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竞技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管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育心理学,专项理论与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五、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六、学制、学习年限与毕业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习年限最短为三年,最长为六年,本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190学分。七、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课程类别学时数学分数占课内总学分比例占毕业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必修课7204025.32%21.05%选修课180106.33%5.26%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课68
30、43824.05%20.00%选修课3421912.02%10.00%专业领域课必修课7324125.95%21.58%选修课180106.33%5.26%课内学时合计(含实验课学时)2838158100%83.15%课外学时123 实践教学环节42周32(含创新实践3学分)16.84%毕业学分190(说明:“实践教学环节”栏不包括随课实验,即只统计表4、表5、表6、表7的内容。并且,本环节已统计过的数据在各类别的必修、选修课中不再累计,以免重复。)八、课程计划表表1 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考试方式各教学环节时数分配学 期考试考查总学时课内学时数实验课外学时数时段1234
31、5678每 周 学 时 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354486全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36333上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1087236全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54486全3军事理论233636上2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27363616上2形势与政策243636上2大学计算机基础4280404020全4大学英语(一)417070全4大学英语(二)427070全4大学英语(三)437070全4大学英语(四)447070全4小计(学分、学时)4072063340123989122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应选学分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6自然科学类4小计(学分、学时)不少于10个学
32、分表2 专业基础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考试方式各教学环节时数分配学 期考试考查总学时课内学时数实验课外学时数时段12345678每 周 学 时 数专业基础必修课运动解剖学472548全4运动生理学472548全4运动训练学47272全4运动心理学354368全3运动生物力学35454全3运动选材学23636 全2体育概论23636全2体育保健学236306全2体育统计学23636全2体育科研方法23636全2运动生物化学35454全3运动营养学23636全2教育学23636全2运动训练管理学35454全3小计(学分、学时)3868462430691067专业基础选修课体育竞赛与编
33、排23636全2人体测量与评价23636全2奥林匹克运动23636全2体育经纪导论23636全2体育赞助23636全2体育管理学23636全2体育休闲娱乐导论23636全2体育法规11818上2社会体育概论23636全2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23636全2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23636全2体育社会学23636全2体育市场与营销23636全2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程23636全2学校体育学23636全2体育产业概论23636全2合计315585580004204868应选学分、学时数17306306表3 专业领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数考试方式各教学环节时数分配学 期考试考查总学时课内学时数实验
34、时段其它12345678每 周 学 时 数专业必修课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30540540全 666633辅修项目理论与实践8144144全44力量训练法23232全2教练员执教理论与方法11616全2小计(学分、学时)41732732668877专业选修课田径23636全2 篮球23636全2足球23636全2排球23636全2网球23636全2游泳23636上2下2乒乓球23636全2健美操23636全2羽毛球23636全2户外运动与定向运动23636全2跆拳道23636全2散打23636全2民族传统健身与技能23636全2棒垒球运动23636全2台球运动23636全2武术23636全2瑜珈23636全2合 计346126122101210应选学分、学时数12216216表5:各类实习、实训序号课程名称学分时间(用周数表示)实施学期1劳 动1222军 训1233社会实践227(假期)4专业实践51075毕业实习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