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530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徐州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旅游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资源保护和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第二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 退耕还林条例7. 风景名胜区条例8.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0.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1. 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12.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3. 徐州市堤坝管理条例14. 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15. 徐州市市

2、区山林资源保护条例16.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7. 徐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8. 徐州都市圈规划19. 铜山县镇村布局规划20.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1. 徐州市铜山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2. 徐州市新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23. 徐州市公益林规划24.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5. 徐州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条件及总体布局设想26. 徐州市黄河故道“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第三条 规划适用范围吕梁山风景旅游区规划面积为186.22平方公里。东到单集镇西侧行政边界、赵瞳林场山体山脊线,南以杨洼水库南岸、徐宿高速公路、下洪水库南岸、

3、黄河故道南200米为界,西至104国道新线,北邻连霍高速公路。第四条 规划期限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9至2020年。共分两期:近期:2009年至2015年;远期:201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五条 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包括总体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专家评审意见及落实情况)三部分组成。经批准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在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内具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第六条 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本次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

4、检举和控告。第七条 吕梁山风景旅游区规划的解释权属徐州市人民政府。第二章 性质、职能与规划目标第八条 性质徐州市的后花园;以“山水迤逦、田连阡陌”为景观特征,以城区居民休闲、都市圈居民度假为主要功能的近郊中型风景旅游区。第九条 职能1. 环中心城区生态廊道组成部分;2. 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地;3. 以乡村景观为特色,以山水休闲为吸引物的徐州市民一日游密集地;4. 以自然山水景观为基础、以两汉文化补充型景点为点缀、大型主题公园为核心吸引物,徐州都市圈居民周末观光、娱乐、度假主要目的地之一;5. 商务旅游主要目的地之一。第十条 规划目标 1. 近期发展目标将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建成以森林规模最大、

5、山水高度融合、人文景观精致、环境质量优秀为核心吸引力,徐州市民主要休闲目的地之一。2. 远期发展目标将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建成以便捷舒适交通设施、高品质自然山水环境、大型主题公园为核心吸引力,徐州都市圈居民主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3. 远景构想随徐州中心城区逐步向东南拓展,吕梁山风景旅游区逐步成为“城市花园”,风景资源保护与高强度使用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应坚持强化规划管理,守护城市森林;还应坚持科学接纳需求,优化市民休闲设施;使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成为城市功能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章 规划布局与分区第十一条 规划布局吕梁山风景旅游区以东西走向的黄河故道为纽带,串接吕梁湖至白塔水库、下洪水库至圣窝村、

6、水口水库至白桥水库等三个片区,形成一带三区梳状布局结构,外围设置生态控制区。第十二条 规划分区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包括故黄河生态保护带、南香山田园休闲区、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吕梁湖山水休闲区等一带三区及其外围的生态控制区,具体详见表1。表1 规划分区一览表序号分区名称范围面积(hm2)分区发展目标1故黄河生态保护带黄河故道两侧200500米1091.54水陆观光带,生态廊道、故黄河湿地景观展廊2南香山田园休闲区葡萄山以东,南香山以西,北起吴山,南至水口水库南岸2130.94山地、平原、湖泊乡村生活的浓缩其中山野商务休闲区北起吴山,南至尖山,西起五台山,东至南香山733.35融入山野自然环境中的高标准

7、商务中心假日田园区故黄河以北,尖山、米山以南977.24市民体验乡村生活的第二“家园”水岸渔歌区水口水库周边,包括店西村、店东村420.35市民体验渔家生活的第二“家园”3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北起圣窝水库,南至吕梁村,狼山以东,拖拉山以西,以及下洪水库周边2236.81吕梁山多元文化展示、体验集中的景区其中山谷文化游览区北起圣窝水库,南至吕梁村,狼山以东,拖拉山以西1877.63以圣窝、吕国有关文字记载为依据,进行选择性的恢复、开发,形成文化气息浓郁的景区水乡文化休闲区下洪水库周边,包括下洪村359.18集合水乡案例、体现水乡文化4吕梁湖山水休闲区雾山、拖拉山以东,晓庄村以西,北至洞山、鹅头山,南

8、面包含崔贺庄水库和马集村3461.02依托吕梁湖以及北侧山体,集中开发成为配套大型主题公园的度假中心其中山地休闲运动区北至洞山、鹅头山,南至洪山水库1435.47利用采矿迹地,发展休闲运动项目;依托山林资源,建设大型动植物园,形成山地休闲运动景区。水上休闲运动区崔贺庄水库周边,北至牛楼村,南至马集村2025.55依托吕梁湖,开发大型全天候水上运动主题公园,湖滨西北开发度假村。5生态控制区风景旅游区内其他区域9701.98山林抚育、生态恢复第十三条 核心景区划定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划定核心景区24.59平方公里,包括人文景观核心区和自然景观核心区两部分,具体详见表2。表2 核心景区范围一览表序号名称

9、面积(km2)范围1人文景观核心区16.56北起圣窝水库,南至309县道,马山以西,坳山以东2自然景观核心区8.03北起坎山,南至牤牛山,南香山以东,小黑山以西第十四条 核心景区管理要求与措施针对核心景区内现状一般农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与政策,逐步实现退耕还林;根据植被调整规划,对核心景区内的裸地、荒草地、闲置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对井巷、凤山前、前集、抗山头等村庄进行全面改造,使之与风景旅游区的功能相配套、与景区的风貌相匹配,针对其它村庄,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与政策,制定相关规划与措施,逐步引导其迁至核心景区之外。在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对核

10、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搬迁、拆除或改造成为与风景保护和旅游开发相关的设施。第十五条 风景旅游区容量风景旅游区生态容量测算为16.2万人,规划瞬时容量为7.1万人,具体详见表3。表3 风景旅游区分区容量序号分区名称测算生态容量(人/次)规划瞬时容量(人/次)1故黄河生态保护带8000150002南香山田园休闲区3000050003圣人窝文化体验区4500060004吕梁湖山水休闲区70000440005生态控制区90001000合计16200071000第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六条 调整目标及原则1. 突出风景旅游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

11、特点,增加林地、城市、交通运输用地等旅游发展相关用地;2. 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地下水源保护用地,提高上述用地比例;3. 结合风景旅游区采矿用地、人均村庄用地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分期调整为耕地(一般农田)、林地、城市用地等符合风景旅游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第十七条 土地利用调整表4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平衡表编码用地性质现状近期规划面积(公顷)百分比(%)面积(公顷)百分比(%)面积(公顷)百分比(%)01耕地(基本农田)7451.0640.017451.0640.017451.0640.01耕地(一般农田)1840.769.881999.7210.742104.5211.3002园地

12、212.341.14205.251.10186.291.0003林地1856.219.972605.0213.993372.7918.1110交通运输用地372.952.00539.222.90888.574.77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33.3715.212833.3715.212833.3715.2112其它土地2057.2011.051256.596.7517.820.10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98.4010.731732.069.301767.879.49201城市255.92959.03203村庄1698.411303.22765.81204采矿用地236.16120.220.2

13、320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3.8352.7042.80合计规划总用地18622.2910018622.2910018622.29100第五章 专项规划一、植被调整规划第十八条 风景旅游区植被调整表5 风景旅游区植被调整目标与措施规划分区林带及代码调整目标调整措施南香山田园休闲区水土保持林A1改良土壤、宜农选刺槐作主要造林树种;以胡枝子、锦鸡儿、紫穗槐、野蔷薇、酸枣、苜蓿、草木樨等丰富林下灌草层次。风景林A2与农业观光活动密切配合海拔100米以上的侧柏纯林中增植马尾松,林下种植紫穗槐、野蔷薇;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侧柏、杨树,伐除枯树、小老树,增植榆叶梅、桑树、枫香、三角枫、紫叶李等乔木,连翘、迎

14、春、山桃、紫穗槐等灌木;居民点宅前屋后植臭椿、刺槐、乌桕等。经济林A3丰富景林品种,高质高产、参与性强保留现有质量较好的果林,调整质量差的品种,增植苹果(美国8号等)、樱桃(日本或美国大樱桃)、桃(早凤、晚水密、砂子早生等)、杏(芭斗杏、凯特杏、金太阳杏等)、石榴(泰山红、大红袍、二铜皮、大马牙等)、枣、李、葡萄等。圣人窝文化体验区水土保持林(B1)回归历史植物群落将栓皮栎、黄连木作为裸露岩石立地条件的造林骨干树种,选择紫穗槐、锦鸡儿、胡枝子、胡颓子、平枝栒子、白车轴草、苜蓿、草木樨等作为林下灌草。风景林B2尊重历史、重点烘托参照人文景观核心区植被调整措施。吕梁湖山水休闲区水土保持林C1养生保

15、健的康体植被群落选择青檀、栓皮栎等乔木,木槿、海棠、华北绣线菊等小乔木或灌木,丰富现有的侧柏、杨树纯林。风景林C2配合不同景点特征,营造闲适、休闲的运动氛围增植乌桕、枫杨、毛白杨、刺槐、臭椿、君迁子等大乔木,龙爪槐、海桐、紫薇、木槿、紫穗槐、紫荆、白车轴草(三叶草)等小乔木、花灌木;山地越野俱乐部周边选种菊科、石竹科、鸢尾科、景天科、蔷薇科和十字花科等岩生植物。生态控制区水土保持林D1封山育林封山育林经济林D3维持现有面积,丰富品种,提高质量、产量伐除现有果林地长势不好,产量低的果树,增植李(冰脆李)、金银花,以及杜仲、柿、银杏、山楂等树种。故黄河生态保护带生态护岸E1疏通河道,丰富近河道两岸

16、的植物种类增植乌桕、黄连木、火炬树、栓皮栎等乔木以丰富现有的杨树纯林;沙地运动园周边增植蔷薇、贴梗海棠、榆叶梅、连翘、迎春、黄刺梅、木槿、泡桐、糯米条、碧桃、刺槐、白丁香等植物。湿地景观E2丰富黄河湿地园的景观增加柳树+紫薇、迎春+玉簪、芦苇+菖蒲、枫杨+垂柳、碧桃+榆叶梅、玉簪+花菖蒲等植物组合护岸群落。其他景观E3增加荷花观赏区面积增加观赏荷花的品种;故黄河两岸沙地农业园及水库周边建设诸如苹果园、梨园、杏李园、石榴园、葡萄园、枣园等以经济林为主的观光采摘园。第十九条 道路沿线植被调整1. 景区主路沿线植被调整重点调整景区主路两侧10米范围内植被,以刺槐为基调树种,银杏、毛白杨为骨干树种,林

17、下配植海桐、金叶女贞、紫叶矮樱、紫叶李、黄杨和月季等花灌木。2. 游步道沿线植被调整游步道两侧各5米范围内,以花境形式栽植禾草、萱草、石竹、茅草类等植物。第二十条 核心景区植被调整表6 核心景区植被调整目标与措施核心区分类林带及代码调整目标调整措施自然景观核心区针阔混交林A1a突出大面积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侧柏、刺槐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林下增植胡枝子、锦鸡、紫穗槐。阔叶混交林A2b增加观光采摘园区景观的四季变化增植枫香、火炬、紫叶李、山桃、连翘、迎春等乔灌木。针阔混交林A2c延续大背景,使景观随四季变化增植刺槐、臭椿、乌桕等乔木,以及迎春、连翘、碧桃、萱草、绣球小冠花等灌草。针阔混交林D1d丰富景

18、区整体色彩选侧柏为基调树种,刺槐、黄连木、乌桕、紫穗槐、火炬为骨干树种。针阔混交林D1e延顺周边植被类型选侧柏、刺槐为基调树种。人文景观核心区针阔混交林B1f丰富景区整体色彩现有荒山选侧柏、刺槐为基调树种,黄连木、乌桕、紫穗槐为骨干树种。针阔混交林B1g固土、改良土壤选侧柏、刺槐、紫穗槐为现有荒山主要造林树种。圣窝儒文化村B2针阔混交林B2h恢复“深山密林藏古寺”和“清静幽邃”的意境选侧柏、马尾松为基调树种,栓皮栎、楸树、梧桐等为骨干树种,林下增植黄杨、沙地柏、紫穗槐、锦鸡儿、胡枝子、胡颓子、平枝栒子、白车轴草、苜蓿、草木樨等。针阔混交林B2i恢复古寺及文化村周边的乡土树种增植少量侧柏、刺槐、

19、栓皮栎、楸树等乔木,林下增植黄连木、紫穗槐、锦鸡儿、胡枝子等。倪园修身文化园B2阔叶混交林B2j增加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为当地居民增收增植刺槐及君迁子、桃、枣树等植物。针阔混交林B2k营造具有保健功效、休闲氛围的环境补植侧柏,增植火炬、山桃、紫丁香、碧桃、迎春、连翘、海棠、黄刺梅、紫薇、糯米条、金钟花、月季、玉簪、二月兰、费菜等乔灌草。针阔混交林B2m延续核心区色彩,保持景区的整体视觉效果补植侧柏,增植刺槐、乌桕、枫香、火炬等植物。吕国风情小镇B2竹林B2n结合文化资源,重现文化景观增植短穗竹、紫竹、刚竹、淡竹、早园竹、阔叶箬竹等。针阔混交林B2p烘托竹林的景观氛围以侧柏、刺槐为基调树中,增植

20、黄连木、栓皮栎、榆叶梅、碧桃、柿子、山楂、红叶李、紫叶矮樱、洒金柏等。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第二十一条 规划目标与原则1. 匹配规划设施容量;提高游客观光质量;方便居民生产。2. 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方式;风景旅游区游览与居民生产适当分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第二十二条 道路系统规划1. 风景旅游区道路系统由景区主路、游步道以及村庄联系路构成;2. 在充分利用现有县道的基础上,新增“两横四纵”景区主路。表7 规划景区主路一览表名称起始点长度(km)红线宽度(m)断面构成(非机动车+机动车+分车绿带+机动车+非机动车)两横景纬一路连霍高速公路至吕梁湖23.2195.5+4.0+0+4.0+5.5景纬二路

21、连霍高速公路至白塔水库26.3153.5+4.0+0+4.0+3.5四纵景经一路白桥水库至故黄河南岸2.6153.5+4.0+0+4.0+3.5景经二路白桥水库至104国道7.5153.5+4.0+0+4.0+3.5景经三路白塔水库至104国道15.0252.5+7.5+5.0+7.5+2.5景经四路307县道至故黄河南岸14.0201.5+7.5+2.0+7.5+1.53. 提升自故黄河南岸、经徐宿高速公路到309县道的村庄联系路,路段长3.6km;提升自309县道、经景经二路、景经一路、203县道、景纬一路到104国道的村庄联系路, 路段长14.8km;规划村庄联系路红线宽度8米。4. 改

22、造部分现有机耕路为游步道,路面宽度1.8米。第二十三条 水上观光线规划以满足小型观光游船通航为标准,适当疏浚黄河故道,改造现有桥梁,建设西起大龙湖,东至吕梁湖的水上观光线;临主要景区及景点处设置具有换乘、等候功能的水陆驿站,配建停车场、等候设施、码头等设施。第二十四条 高架轨道观光线规划规划由吕梁湖与故黄河衔接点,经由景经四路、白塔水库、圣窝水库,倪园水库、再至吕梁湖山水休闲区的环形小型高架轨道观光线,全长38.71km。第二十五条 出入口规划风景旅游区共设置一级出入口四个,二级出入口六个。表8 出入口规划级别编号位置配套要求一级a1景纬一路与规划边界相交处入口标志、停车场、广场、三级服务设施

23、a2203县道与规划边界相交处入口标志a3景经三路与规划边界相交处入口标志、停车场、广场、三级服务设施a4307县道与景经四路交口入口标志二级b1203县道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口入口标志b2景经二路与309县道交口入口标志、停车场、广场b3202县道与规划边界相交处入口标志、停车场、广场、二级服务设施b4规划水上巴士航道之规划东边界处入口标志、停车场、广场、三级服务设施b5309县道与规划边界相交处入口标志b6201县道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口入口标志第二十六条 广场规划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风景旅游区内配套游憩性广场。表9 各景区广场面积一览表景区名称分区面积(hm2)设施容量(人)建

24、设标准(/人)广场面积(公顷)南香山田园休闲区山野商务休闲区733.3510000.40.04假日田园区977.2420000.40.08水岸渔歌区420.3520000.40.08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山谷文化游览区1877.6340000.40.16水乡文化休闲区359.1820000.40.08吕梁湖山水休闲区山地休闲运动区1435.4740000.40.16水上休闲运动2025.55400000.41.60故黄河生态保护带1091.54150000.40.60小计700002.80第二十七条 停车场规划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并依据游客容量预测停车位数量,具体详见表10。表10 停车场

25、规划一览表景区名称景园名称分区面积(hm2)设施容量(人)停车位配建标准(个/百人)停车位数量(个)南香山田园休闲区山野商务休闲区733.35100025250假日田园区977.24200025500水岸渔歌区420.35200025500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山谷文化游览区1877.634000251000水乡文化休闲区359.18200025500吕梁湖山水休闲区山地休闲运动区1435.474000301200水上休闲运动区2025.5540000104000故黄河生态保护带1091.5415000203000小计7000010900三、旅游体系规划第二十八条 旅游规模预测吕梁山风景旅游区近期游

26、人为40万人次/年;远期为100万人次/年。第二十九条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吕梁山风景旅游区规划三级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一级服务设施3处、二级服务设施6处、三级服务设施13处,具体位置详见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各级服务设施配套内容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执行。表11 旅游服务设施一览表景区名称一级服务设施二级服务设施三级服务设施南香山田园休闲区山野商务休闲区山野酒店1假日田园区水岸渔歌区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山谷文化游览区吕国风情小镇圣窝儒文化村2水乡文化休闲区吕梁湖山水休闲区山地休闲运动区植物园2水上休闲运动区吕梁湖接待中心1故黄河生态保护带沙地现代农业园、水口水库服务区、黄河变迁展示园、沙地运动园7生态控

27、制区四、环境保护规划第三十条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和质量标准分级,确定风景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一级标准。第三十一条 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风景旅游区内县道以及景区主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吕梁湖度假村、吕国风情小镇等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处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余区域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规划风景旅游区声环境近、远期达标率均为90%。第三十二条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划近期地表水质达到国家类水质标准;规划

28、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远期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规划范围内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五、基础设施规划第三十三条 给水工程规划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水源由规划张集镇水厂供给;用水指标参照村镇布局规划,过夜游客、服务人口及居民人均综合用水指标采用350l/pd,非过夜游客人均综合用水指标采用200l/pd,用水量预测详见表12;供水主干管从张集水厂沿309县道和202县道敷设至各开发片区,根据地势,在适当位置增设加压泵站。表12 用水量预测一览表分期旅游淡旺季非过夜游人量(万人/日)过夜游人量(万人/日)服务人口(万人)居民(万人)用水量(万m3/日)近期旅游旺季1.501.000

29、155.002.45旅游淡季0.020.030.055.001.78远期旅游旺季2.504.500.454.203.70旅游淡季0.050.050.154.201.55第三十四条 排水规划1. 风景旅游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2. 各开发片区污水管网自成系统进行建设,与周边村庄联合建设诸如氧化塘,化粪池及小型污水处理站等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3. 在开发片区,依地形地势,敷设雨水系统,就近排入水体。第三十五条 供电工程规划1. 电源规划风景旅游区内供电电源由张集110KV变电站和规划伊庄110KV变电站提供。根据铜山县电网发展规划,将现状张集110KV变电站

30、主变压器增容至50MVA,将现状伊庄变电站由35KV等级升压为110KV变电站,以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2. 负荷预测风景旅游区规划人均综合用电指标采用2800kwh/pa,预测总用电负荷详见表13。表13 用电负荷分期预测一览表分期游人量(万人次/年)服务人口(万人)居民(万人)用电量(万kwh/a)近期400.155.0014700远期1000.454.20137003. 电网规划规划由上述三座电站出线,沿309县道、202县道敷设10kv、35kv电力电缆至各开发片区。按负荷预测,在相应开发片区内建设10kv土建变或10kv箱式变电站,10kv电力电缆沿开发片区道路敷设。第三十六条 燃气工

31、程规划1. 气源规划规划近期以瓶装液化气为气源;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远期以天然气为主要气源,瓶装液化气为补充;积极发展秸秆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2. 燃气需求预测风景旅游区人均综合用气指标取2000MJ/pa,公建和商业用气取居民生活用气量的30%,不可确定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10考虑。表14 近期用气需求预测一览表分期游人量(万人次/年)服务人口(万人)居民(万人)用气量(t/a)近期400.155.003200远期1000.454.2030003. 燃气管网规划风景旅游区天然气配送采取中压供气方式,即不设区域中低压调压站,将中压燃气直接通过小区管网送至用户调压箱。中压管线布置应

32、在路由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量避开不良地址地段,靠近道路敷设,并尽可能避免穿越河流、铁路,中压管网末端压力不低于0.05MPa。第三十七条 电信工程规划规划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65部/百人,交换机总容量近期为5.81万门,远期为12.32万门。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全面有效覆盖;规划期末达到移动用户普及率75部/百人以上。规划电信支局及邮政支局各一座,在各分区内设置模块局,为开发片区提供通讯服务。第三十八条 供热工程规划1. 规划热源以立足现状、因地制宜为原则,实现集中供热,远期以规划的张集镇区域集中锅炉房为热源。对于近期集中供热不能到达的区域以及分散的小用户,大力推广环保节能的壁挂式天然气取

33、暖锅炉,减少环境污染。2. 热负荷预测依据城镇热力网设计规范,参照铜山城区总体规划,风景旅游区居民建筑综合采暖指标55 w/m2,公共建筑采暖指标65w/m2;规划近期热负荷量为258.48Mw,远期热负荷量为648.62 Mw。3. 供热管网规划在主要道路下敷设供热管道,各锅炉房实现联网供热。第三十九条 环卫工程规划1. 规划目标垃圾收集100%实现容器化,逐步实现分类收集;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率90%以上;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不低于8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2. 生活垃圾日产量预测表15 生活垃圾日产量分期预测一览表分期旅游淡旺季游人量(万人/日)服务人口(万人)居民(万人)

34、垃圾产生量(吨/日)近期旅游旺季2.500.155.0038.25旅游淡季0.050.055.0025.50远期旅游旺季7.000.454.2058.25旅游淡季0.100.154.2022.253. 环卫设施规划在居民点及开发片区内,按照150米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建造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在规模较大的开发片区内,按照2.0km服务半径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风景旅游区游步道间隔2000m设置公共厕所,开发片区内根据游人密度缩小间隔至500-1000米。沿风景旅游区游步道间隔200m单侧设置废物箱,开发片区内根据游人密度缩小间隔至50-100米。六、居民点协调规划第四十条 本规划

35、仅对居民点调控提出建议,根据城乡规划法,镇人民政府应该依据本规划,及时组织编制相应的村庄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第四十一条 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内现有行政村27个(自然村87个),其中张集镇8个、房村镇3个、伊庄镇12个、徐庄镇4个,居民总人口约5.91万;规划引导部分居民点并入镇区,风景旅游区近期居民总人口约为5.0万,远期居民总人口约为4.2万。第四十二条 结合风景环境建设、旅游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将风景旅游区内居民点分为原地共建型、异地共建型和并入镇区型三类。原地共建型居民点多数集中在基础设施较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潜力,可建设用地拓展空间较大的位置;异地共建型居民点或者位于核心

36、景区之内,根据规划需要逐步外迁,或者位于原地共建型居民点附近,但是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潜力或建设用地拓展空间不及上述居民点;并入镇区型居民点多数临近镇区,便于并入集中发展。第四十三条 居民点调整建议表16 徐庄镇村庄调整一览表迁并村庄名称人口规模(人)人均建设用地(/人)迁并理由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贺姚重埠村9804019204.1130.0比较接近半楼636196.7周楼231179赵集924219.2重埠124873.9大赵村山黄村1304896124.6130.0比较接近李庄286111.9小赵村700121.4山黄1836190.5圣窝674115.5表17 张集镇村庄调

37、整一览表迁并村庄名称人口规模(人)人均建设用地(/人)迁并理由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圣安下张村5103865229.61130.0比较接近上张570258.25董家130202.79肖家805196.89下张580347.41小新庄梁塘村287156.1130.0比较接近东梁村1101150.59西梁村1070134.95苗窝城头村504351.79130.0城头1642163.89张桥村邓楼村5273886318.98130.0比较接近邓楼村2004195.06范胡村1355162.66黄庄张集镇区538988375.28130.0比较接近水口2065183.92杨洼村2300

38、143.52店东村2655209.98店西村2325147.70表18 房村镇村庄调整一览表迁并村庄名称人口规模(人)人均建设用地(/人)迁并理由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王庄房村镇区2754565184.00130.0比较接近阎庄320336.88新建一村450103.11新建二村300215.67下洪1750143.54小李庄60180.00徐庄460117.83洪庄400234.00孙庄550232.36表19 伊庄镇村庄调整一览表迁并村庄名称人口规模(人)人均建设用地(/人)迁并理由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迁并前迁并后小殷庄冠山村129216566.70130.0人口少,比较

39、接近凤山西68869.80西小庄14564.10井巷55675.50凤山前64766.50白楼吕梁村3523960-130.0人口少,比较接近种羊场480-倪园422162.80毛山头620335.50前集472144.10抗山头963193.10抗山西651184.30崔庄赵庄村4212423114.00130.0人口少,比较接近贺庄902106.40赵庄1100340.90老后楼卢套村3503721168.60130.0比较接近马集595150.00卢套2130220.20埝头646259.30小刘庄赵圩村3223819192.50130.0比较接近上庄461118.60洪山352136.

40、40耿庄395150.00闸门60865.80赵圩1681297.40立园干沟崖2521157396.80130.0比较接近干沟崖905331.50牛楼单林村2971338269.40130.0人口少、比较接近张庄133225.60李桥173231.20单林735408.20李林白塔村2942948246.90130.0人口少、比较接近白塔501144.90周庄698104.00菜洼217334.60前景198333.30后景185362.20关庄855166.10新后楼陈庄村420821150.00130.0人口少、比较接近陈庄401299.30王庙伊庄镇区9715549180.20130.0比较接近武山147176.90后山486177.80前井崖228254.40大庄370243.20晓庄300216.70东烈庄1230381.30西烈庄940178.20毛桥427150.00马庙450150.00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第四十四条 近期重点建设范围为一带两区,即故黄河生态保护带、圣人窝文化体验区和吕梁湖山水休闲区。第四十五条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表20 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序号工程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