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7096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校武得萍老师不是班主任,但有时也带学生打扫卫生。慢慢他发现,班级有了打扫操场的任务,刚开始学生还很勤奋,拿着打扫把一阵飞舞。后来就没人愿意下去了,尤其到了冬天,手拿着竹子做的扫把,太冷,就更少有人愿意打扫操场了。看到这种情况,武老师早上带头下去扫操场,当然,还有几个学生是被武老师叫去或者主动去帮我的。每天,当扫完操场,带着一些微汗,面色红润走进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全班学生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早来的男生争先恐后地下去打扫操场,相信:他们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就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

3、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在一次学校赛课中课,武老师叫起一名学生一回答问题,她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武老师也笑了,不过是微笑,对这名同学以父

4、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辛苦了,快吃饭!”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武听讲得很认真。 我们明白了: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在实际教学中,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一是表现为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由于学生课上消化时间太少,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就强调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课堂教学是否优化,不能单看教学效果好不好,还要看教学时间是不是符合规定的标准。在实际教学中,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一是表现为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由于学生课上消化时间太少,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