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8864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 作为新课程的建设者,作为一名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品德课教师,也许经常会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这门课在整个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育人功能究竟是什么?其实,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恰好体现着本课程教学的价值追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实施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实践常常偏离了这种追求。线性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或者把知识作为一维的价值目标追求,结果产生了严重的“水桶效应”,应付考试的知识灌输冲淡了道德体验和思想生成的实际内容,从而使品德课程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课程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而且,从近两年新课实施的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和老师的课堂教学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2、所以,深入思考和准确定位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的价值追求:基本素质 这是一种理念层面的思考。从学校教育的本质来看,各门课程教学基本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一样的,即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一追求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也正因如此,各门课程和各位教师才能消弥学科屏障与壁垒,担负起共同的育人使命。 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它作为“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素质追求体现为:“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

3、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实,这些就是一个人作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具体来说,这一追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1、品格价值:即本课程分类目标中所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这是本课程教学摆在第一位的基本的价值追求。良好的品格,是立德立人之基。所以,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包括集体),对待自然,具有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我们的下一代若没有“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品格,我们的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又比如说,在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问题上,“

4、尊重”就是一种基本而核心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人类社会也才有可能实现和谐发展。 2、能力价值:即本课程分类目标中所列的能力内容。它包括保护环境的能力,社会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会选择的能力,自我调控与保护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落脚点是运用能力,最高的层次或境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呈现出来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是本课程教学摆在第二位的基本价值追求。较强的能力,是每个人立足社会、自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养。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基本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作为构建学生素质的过程,也就理应成为学生能力

5、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知识价值: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最重要的价值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和重复,但不能没有知识作为基础或载体,而这种知识是学生终身必备的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知识。所以,知识的价值,主要不是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作为成人的手段。依据现行课程标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道德规范;基本的法律知识;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这些正是一个现代中学生或者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知识素养或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中学生有了这些素养,才有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由知性到德性的转化,以及

6、由基本品德到高尚道德的升华。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现实的价值追求:引领体验 这是一种实践或操作层面的思考。教学的现实性,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课堂上。那么,就思想品德课而言,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就应该体现在“引领”和“体验”上。因为学生的品德形成,不是靠一种教导,而是靠一种熏染,是通过体验来感悟和内化,从而进行道德认知和践行的。因此,围绕“引领”和“体验”,或者说,在“引领体验”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引领思想,重视灵魂塑造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最主要和根本的特性。所以,在体验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灵魂的塑造,这是一个关系到为祖国和民族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一个人

7、的个性可以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但思想和精神,必须有深厚的根基和正确的取向。这一点,在过去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却最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引领的策略,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理论、优良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好典型等等来进行正面强化,从而形成学生思想的主流;其次是要联系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比较,在比较后取舍和选择。若从精神层面来审视,未成年人的思想如果没有根基,没有主流,没有向上的冲动和高尚的灵魂,那将会形成一个糟糕而可怕的社会。 2、激发情感,重视生命体验情感,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活跃于内心深处、复杂而又美妙的心理现象。激情使人美丽,激情使人获得和提升智慧。然而,在我们

8、现实的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处于一种闭锁状态,承受着太多的压抑和无奈,课堂生活单调、沉闷、乏味、程式化。其实,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重视人的内心世界的。所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为了本课程的第一个目标。不过,作为品德课教师,仅仅知道这一点或者备课时照章写在教案上是不行的,重要的是理解,尤其是要践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自然,重视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的优越,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使珍爱生命、自尊自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

9、乐趣、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 3、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升华为一种追求,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思想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有机联系的过程,正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时代的特点和课程的本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本领,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这是教学的方法价值,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运用知识分析和

10、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着实践和创新,因而是一项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分析研究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够把握和保护自己、热爱自然和保护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理性选择。 4、关注问题,重视行为矫正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不少老师回避问题,脱离现实,造成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让学生感到老师上课就是空洞的说教,于己甚远。于是,教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敷衍,学生思想和行为中的问题也得不到积极的关注和有效的矫正。 从育人的角度来理解品德课教学,在某种意义上,

11、对于学生其实就是一种问题的防范。青少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在思想或行为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和必然的。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而是应当关注、研究、引导和防范。比如说,对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对生活中的弱势毫无同情和怜悯、模仿或尝试成人社会的不良现象、不热爱劳动、不尊敬师长、不爱学习和思考、不愿意与成年人沟通、沉迷网络,等等。这些问题或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获得理想的视野,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他们基于社会环境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形成自己

12、的德行品格、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不仅会做人,还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终极的价值追求:和谐发展 这是一种目标层面的思考。思想品德课教学,全部活动的终极价值,就是在造就学生成才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它所涉及的四个领域(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的学习内容,使它较之其它课程,更能使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和谐”的特征。 思想品德课教学最终所追求的学生的和谐成长与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国情素质的和谐发展; 2、学生的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与学科素质的和谐发展; 3、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学生个体与自然、与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相处; 5、学生个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提升。 当然,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这一价值追求,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品德课教学是要回归品德、回归生活的,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化教学;第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规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努力探索和实施符合这些规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第三,真正冲出“应试教育”的樊篱,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