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2).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00563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单元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2).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动手做做看教学目标: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小朋友,老师的话你们相信吗?那我说:天一冷,你们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来了,(动手写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你们不信老师的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2)借助拼音识字(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2合作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画出不明

2、白的地方,找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1)课件展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画像,板书:朗志万、伊琳娜(2)再读课文。思考:“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精读感悟1汇报读书情况。(“动手做做看”是伊琳娜的妈妈和科学家朗志万给我们提出的建议,因为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了,才能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的答案。)2演示激趣,了解课文。(1)课件展示。(伊琳娜生气和微笑两幅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2)指名读,并评议。(着重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朗读)a指导b注意、语气、停顿、重音(3)范读、练读(同桌互相听,读)(4)汇报。(5)分角色朗读,演一演。

3、以知导行1假如你是伊琳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怎么说?写下来。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怎么办的?3送大家一句名言:“实践出真知”毛泽东(齐读并背诵)课外延伸比一比,看谁是最细心观察的孩子。(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板书设计:郎志万高兴伊琳娜水不会漫出来生气水会漫出来第二课时复习检查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讲一讲你发现的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识字(1)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互相检查(3)说一说记字方法,互相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1)出示词语卡片:(朗志万,伊琳娜、漫出来,鱼鳞、哄骗、哎)(2)出示

4、生字卡片:(另志题提漫朗哄喝骗)(3)归纳总结、交流识字方法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偏旁归类识字:哎哄喝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比较识字:题提(4)游戏识字:(开火车读、齐读)3重点指导书写出示会写字卡片:(另提哄志漫喝题朗骗)(1)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读音“提”和“题”同音“志”是翘舌音。(3)同偏旁:哄、喝是口字旁,口字旁就 在左半格偏上一些。(4)结构,上下结构:“另、志”半包围结构“题”,其余都是左右结构。(5)指导书写:(找出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的字:如:题喝、朗、骗)重点指导学生提出的字,其余的字略写。在书上临写。(仿写)4读字组词朗读课文(有

5、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在识记字词的基础上,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观察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比较过去的邮票和

6、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2)去掉拼音认读。(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a、出示小刀,认识“刀”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三、学习课文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

7、时会怎么样呢?A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2)齐读。B学习2、3、4自然段。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3)汇报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C 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D学习第四自然段(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2)动手实践,说感受。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

8、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5)用敬佩语气读。(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四、明理导行。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五、实践

9、活动。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板书设计14 邮票齿孔的故事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15画风学习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图画、

10、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背诵有关“风“的诗句或文章。一、情趣导入1、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云儿见它忙让路,柳树见它把手招)谜底:风(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3)谁能给“风”组个词?(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2、板书:画风,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三、识字1、在学习新

11、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2)怎么住这些生字的?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4、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5、其他字怎么记?6、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7、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

12、,怎么记?8、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四、学习课文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1)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2)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4、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5、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2)指名说,顺序可乱。6、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1)指名读(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

13、?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7、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8、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五、拓展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把风画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吧。2、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16充气雨衣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学习36自然段,想想小林是怎么改进雨衣的。2、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

14、考,不断实践的好品德。3、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改进。重点重点:学会默读课文,了解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经过。难点:激发学生从小爱思考、勤实践的品质。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领读前置性学习单第二题的词语。2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出示课件,生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师:为此小林还感冒发烧,请了三天假。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出示课件)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课件出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这个难题是什么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小林想改一件怎

15、么样的雨衣?(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的雨衣)。没想到,这一改,竟改出了一个小发明,小林发明出了什么?3(看图)看,这就是小林后来发明的充气雨衣。这件充气雨衣是怎样的?你觉得这件雨衣好吗?这真是一件既方便又防雨的雨衣呀!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过渡)为了发明这件充气雨衣,小林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小林到底是怎样发明充气雨衣的?(一)出示学习合作单:默读课文45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联欢会上,小林看到,想到,他就。2、游泳时,小林看到,想到,他就。请划出课文中的句子,一起口头交流。(二)小组交流,探究学习1联欢会上,小林看到了什么?(出示: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

16、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什么叫“徐徐张开”?2、小林想到了什么?(出示: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小林怎么会想到让雨衣“下摆张开”?“花伞”“渐渐模糊”说明了什么?3、为了让雨衣“下摆张开”?小林怎么做?(出示: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师:这个大铁圈缝在雨衣的下沿,雨水就不会流到裤腿上了。是呀,舞台上的裙子给了小林发明的灵感。读读这3句话,第1句是小林看到的,第2句是小林想到的,第3句是小林怎么做的?(出示:看、想、做)4、原以为雨水流到裤腿的难题解决了,可新问题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出示

17、: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这是为什么?(因为大铁圈很硬,根本叠不起来。)这样的话,很不方便放。看来,要发明一件东西真是不容易。这时,小林的心情是怎样的?(懊恼、伤心)出示: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小林又一直想啊想师:可见,小林并没有放弃,坚持不懈。5、游泳时,小林又看到什么?(出示: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6、小林想到了什么?(出示: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7、小林怎么做?(出示: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

18、雨衣的下摆里面。)这时一段动作描写,请你找出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动词,(剪、买、压、吹、粘)看图,板书动词,你能用“先接着再然后最后”说说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吗?(自由准备)指名练说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这时候的小林心情怎样?(快乐)8、是呀,游泳池里的救生圈也给了小林发明的灵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林终于完成了他的发明,真是悲喜交加,他既感受到了发明创造的痛苦,也感受到了发明创造的快乐。读读这3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看、想、做)与第4自然段的用大铁圈做成的雨衣是一样的。说明,要创造一个“发明”,先要“看”,也就是善于观察,再要“想”,就是遇到难题要勤于思考,还要“做”,就是需要亲自动手实践才行

19、。这说明,要完成一项创作发明,需要什么?(只要你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遇到难题要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你也能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出示课件)三、课外拓展1、出示: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请你想一想,大家会怎样夸奖呢?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岁)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2、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林说什么?你有什么打算想告诉他吗?四、想象创新,拓展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2、展示刘寅韬的创作发明。3、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五、作业练习:1、课内句子练习:受到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3、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