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11106 上传时间:2021-0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七中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3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4观察图中的烟

2、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5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轮船上顺水漂流,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河岸B小华C河岸边的树D迎面驶来的轮船6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7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B

3、3:2C2:3D5:9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

4、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描述运动的角度,“云不动”“云与我俱东”所取的参考系分别是、1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

5、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m/s,(保留一位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为参照物16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和可以传声17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185.78um=m,6.89nm=m三、实验探究题(

6、每空1分,共19分)19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图,铅笔的长度应为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小/不变)20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中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

7、填数据)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 AB 40.0 2 BC AC 90.03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2)该实验的原理是(3)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21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一现象可以说明:也可以说明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看到小球被弹起(能或不能)(2)实验中塑料球的作用是;(3)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四、计算题2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

8、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23某大桥全长6800m,有一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七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每题2分,共24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

9、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测量【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解答】解:A、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在50s左右此估测符合实际;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新铅笔的长度还要小此估测不符合实际;C、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在80m=0.08mm左右此估测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m以上,课桌的高度不超过身高的一半,一般在0.8m以下此估测不符合实际故选A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

10、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故选D3有五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52cm,18.51c

11、m,18.80cm,18.49cm,18.50cm,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8.564cmB18.56cmC18.505cmD18.51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2)把测量中的错误数据去掉【解答】解:由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18.80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物理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18.51cm故选D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

12、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且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D5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轮船上顺水漂流,小明相对于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河岸B小华C河岸边的树D迎面驶来的轮船【考点】参

13、照物及其选择【分析】欲判断小明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关键是看小明与题干列举的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解答】解:小明与河岸、河岸边的树、迎面驶来的竹筏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是运动的;与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进行漂流,他们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相对静止的故选B6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

14、后比较速度的大小【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A7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B3:2C2:3D5:9【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已知速度的比和路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计算即可【解答】解: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t大:t小=: =故选D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

15、【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

16、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C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v=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的大小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有关,要研究速度的大小,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当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还与时间有关,故A错误;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时,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还与通过的路程有关,故B错误;C、当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运动的速度越

17、大,故C正确;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正确故选AB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3)由图知,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运动(4)根据图象读

18、出5s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故选B1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

19、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一切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不一定都被人听到,可能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解答

20、】解:A、声音在一切固、液、气体介质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B、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不是舌头,声源位置理解错误,故B错误;C、振动发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声介质,所以有听不到的可能性,故C错误;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1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3.80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

21、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由图知,起始端在6.00cm处,末端在9.80cm处,所以物体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故答案为:1mm;3.80cm14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描述运动的角度,“云不动”“云与我俱东”所取的参考系分别是小船、地球【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

22、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故诗人在这里研究云的运动是选择小船及小船中的人作为了参考系;根据“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答案为:小船;地球15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甲,那么该车此时的运动速度为22.2m/s,(保留一位

23、小数)车辆匀速通过整个大桥需0.45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车为参照物【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利用表盘上指针的位置可以确定汽车的运动速度,经过单位的换算即可得到答案根据桥长和车速,利用公式:t=即可求得汽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结合参照物的选取,即可确定选取的参照物【解答】解:由汽车的速度表的表盘的指针位置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利用1米/秒=3.6千米/时,可以求得此时汽车的速度为:22.2米/秒桥长:s=36km,速度:v=80km/h所以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24、:t=0.45h爸爸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说明所选取的参照物在向前运动,故可以选取乘坐的车为参照物故答案为:22.2;0.45;车16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水(或液体)和空气(或气体)可以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声【解答】解:因为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所以当钓鱼的时候有人在说话,声音会通过空气和水进行传播,鱼通过声音可以确定周围有人,故会被吓跑故答案为:水(或液体),空气(或气体)17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

25、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解答】解: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故答案是: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185.78um=5.78106m,6.89nm=6.8910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长度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解答】解:因为1m=10

26、6m,所以5.78m=5.78106m;因为1nm=109m,所以6.89nm=6.89109m故答案为:5.78106;6.89109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19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长度时,以上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A图,铅笔的长度应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26.42,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26.00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

27、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偏大/偏小/不变)【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B是错误的,A是正确的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

28、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A; 3.40;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26.00;(3)偏大20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中完成了如下实验(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 AB 40.0 2 BC AC 90.03 由上述实验数据

29、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填“越来越快”或者“越来越慢”)(2)该实验的原理是v=(3)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小车所用时间太短,测不出时间,也不能过小,以免小车不下滑【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由图示刻度尺及秒表读出AB、BC、A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每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判断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2)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3)斜面斜度过大、小车下滑快,不好测量时间;过小,小车滑不动【解答】解:(1)由图可知:BC段:SBC=50cm,tBC=1s,在AB段:SAB=40cm,tAB=2s,vAB=20cm/s;BC段

30、:SBC=50cm,tBC=1s,vBC=50cm/s;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AB40220BC50150AC90330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2)该实验的原理是v=;(3)坡度太大时,小车下滑时间很短,不便于时间的测量,坡度太小时,小车车可能不下滑故答案为:(1)如上表所示;越来越快;(2)v=;(3)小车所用时间太短,测不出时间;小车不下滑21桌面上左、右两边各放置一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叉股接触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1)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也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如果这个实验在

31、月球上不能看到小球被弹起(能或不能)(2)实验中塑料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空气传递到耳朵里的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不会达到相同的结果,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解答】解:(1)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右边的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右边的音叉发声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使靠近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被弹起;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直接传播,所以这个实验在月球上不能

32、看到小球被弹起;(2)音叉发声时虽然在振动,但振动幅度太小,不容易直接观察,塑料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通过塑料小球的振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2)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转换法四、计算题2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3)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

33、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水下有无暗礁,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具有单向传播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利用回声计算与障碍物(暗礁)的距离:先求出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暗礁到船的距离【解答】解:(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

34、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t=0.6s=0.3s,由v=可得,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00m/s0.3s=450m答:(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0m23某大桥全长6800m,有一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列车车头通过大桥时,车身还在桥上,所以列车还要向前行驶自身长度的距离才算通过大桥【解答】解:列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s=6800m+200m=7000m,v=72km/h=20m/s根据v=可得,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350s;答: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350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