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4184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尽管学生的年龄还小,但心的领域却很广阔。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就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人。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那么,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 根据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 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 , 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 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 , 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

2、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 ,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多样化的形式 ,调动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而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

3、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利用多种形式 , 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 ,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设计我的手儿巧时,我先和学生一起认识了“神奇的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表演各种喜欢的动作,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再加上游戏“蒙眼摸东西”等,把自己从来没有仔细认识过的小手重新认识了一遍,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对自己手的认知兴趣;接着,我又组织了一次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使用自带工具做个小玩艺儿,如做个小飞机、小陀螺,扎个小草人、拼个拼图等等,通过对认识双手的延伸与深化,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使用工具,体验劳动和创造的快乐,避免了教

4、师在课堂上单一的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活动起来,以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良好品质。 二、联系实际,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5、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下课了,放学啦的第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从学生身边拍摄的录像 , 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讨论下课后应该做些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然后分组参与编儿歌活动,编好后以组为单位唱一唱、演一演。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回忆下课时“我”在做些什么,“我”做得对吗。当下课铃响时,老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想做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

6、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 :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 ,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 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 ,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 ,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 , 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 , 再请特约嘉宾 - 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

7、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 . 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 , 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 , 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四、体验生活过程 , 巩固学习兴趣 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 .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视学生体验实践活动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 , 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 , 而没有真切的感受 , 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两个体验性活动 : 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 , 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 ;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 , 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 , 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 , 需要我们对残疾人献上爱心!在春天来了一课 , 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 , 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 , 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 , 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 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 , 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 ,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 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 , 体验生活 , 发展能力 , 形成良好的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