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24569 上传时间:2021-01-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最有帮助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下面的练习可以帮助了解到如果我们的感觉被别人忽略,那么我们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感觉被忽略的内心反应练 习在工作中,你的老板

2、安排你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当天完成,你知道应该赶快去做,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你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一天你忙得连午饭都没吃。当你和同事们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你,你赶快向老板解释,你今天实在太忙了。老板打断你,生气地对你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用你不是让你整天坐着无所事事!”当你正要再向老板解释时,他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同事们装做没听见。你收拾好东西离开公司。在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一位朋友,因为心里很郁闷,你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朋友。朋友试着来“帮”你,他用了八种方式。请你每读到一种方式时,把当时的“本能”反应写下来。(反应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你的真实感受

3、。)1. 否定感受:“这没什么。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题大做的。其实,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来,笑一笑,你笑起来真好看。”你的反应: 2. 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你的反应: 3. 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怎么做。明天一早直接到老板办公室,对他说:我错了。”然后赶紧把老板交代的活儿干完。别去理会其他小事。明智点,想保住那份工作的话,最好别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你的反应: 4. 提问:“是什么急事让你竟然把老板交代的活儿给忘了?”“你不知道如果不马上做,老板会生气吗?”“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他离开的时候,为

4、什么不追过去再解释一下?”你的反应: 5. 偏袒对方:“我能理解老板的反应。他可能压力太大。他没有天天对你这样,已经不错了。”你的反应: 6. 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你的反应: 7. 业余心理医生:“你想到过没有,你这么难过,是因为老板在你的生活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小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害怕让父亲失望,所以当老板斥责你时,又把你带回到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觉。对吗?”你的反应: 8. 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训,心里一定不好受。”你的反应: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

5、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

6、,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1. 全神贯注地倾听。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 说出他们的感受。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7、图为: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说出孩子的感受父 父母通常不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愿望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

8、得到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面对孩子感受的常见问题1.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不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要去大卫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数学考了97分!”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97啊!你一定很开心噢!”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一位父亲坦

9、言,当他开始设身处地的把儿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儿子身体上的伤痛,他对儿子的情感需求就越敏感。他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地关注。2.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就为这点小事哭啊?”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而不是“

10、怎么了?”或者“你为什么有那样的感受?”。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3.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吗?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得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例如: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得对。她就是够讨厌的!对话结束。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家长:那你一定很

11、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孩子:是啊。就因为彩排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家长:(安静地听)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家长:原来是这样啊。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你今天晚上提醒我,好吗?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4.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并不相信你。他们可能会说“不,你根本不了解!”但是,如果能把问题细化(比如:上学的第一天是有些紧张,那么多新东西需要去适应

12、),那么孩子就知道你真正理解了他。5.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该怎么办?没有关系。孩子会很快把你纠正过来的。例如:孩子:爸爸,我们的测验推迟到下周了。爸爸:那你就可以轻闲几天了。孩子:不,我不高兴。同样的功课还得再学一个星期。爸爸:哦。你是希望赶快考完。孩子:对了!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A. 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B. 如果我们想对孩子进行操控,无论我们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C. 只有我们与孩子共情,才会打动孩子的内心D. 四个技巧当中,最难的恐怕是倾听

13、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他们的感受。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演练,才能看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叙述中确定他的真实感受。E. 说出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一旦孩子知道他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感受,便能开始着手帮助自己。7. 例:“孩子,你好象很生气”“对你来说,一定很失望” “听起来你有些讨厌这些作业”“那一定太让人感到泄气了”“好朋友搬走了是挺难过的”8. 这些叙述方式对孩子是一种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面对问题。当你用一个词说出他们的感受时,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因为在特定的场景中更容易理解一个新词。9.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10. A. 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B. 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C. 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5.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应该陪伴在他的身边,这让他知道即使是最极端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纳和理解的。6.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三)、注意事项1.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2. 我们不要附和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们只需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