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40108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必修3中国地理第11次周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2013级第11次周练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C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D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3、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B.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滞蓄大量降水C.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50%D.亚马孙雨林的降水量绝大部

2、分是自身产生的4、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A.禁止伐树,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 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C.有计划地伐树,及时更新林木 D.全部采伐光,再重新植树5、我国“三北”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B.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C.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6、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降水多生物残体分解快 B热量充足生长季节连续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7、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其措施有()A.不断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形成了大同、平朔、沁水、霍西、河东等

3、大型煤炭生产基地B.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C.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不再向外输出煤炭D.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同时焦炭用于满足本省的需要8、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A.西气东输 B.开采成本上升 C.能源结构调整D.西电东送9、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利用状况能源可划分为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B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天然气等C非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地热能、沼气等D保障能源供应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10、决定河流流域的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人口密度 C流

4、域的植被状况 D流域的自然背景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故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B.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C.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D.田纳西河流域受气候的影响,水量稳定12、墨累达令河流域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灌溉易出现的问题是()A.干旱地盐渍化 B.径流减少C.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D.需要修建水利工程13、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域内多山,地

5、形起伏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B.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C.河流水系发达,支流众多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各题。1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15、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形最突出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

6、,多丘陵地貌16、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各题。17、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1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读“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回答各题。19、政府通

7、过西气东输实现协调区域发展的措施是()A发挥西部资源优势提高天然气价格B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促进西部发展C通过东部资源利用的税收反哺西部D减少东部能源消耗和增加西部投入20、西气东输的根本目的应是()A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B缓解东西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C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加快东西部资金和资源的流动和调配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下表,完成各题。发展阶段时间方式产品“走出去”19911997年接收订单,代工生产销售“走出去”19982001年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品牌“走出去”20012003年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资

8、本“走出去”2003年至今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21、该公司、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2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2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宣汉中学高二地理第11次周练答题卷班级 姓名 考号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选择题(共31分)25、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图”,

9、回答问题。(共6分)(1)TVA将河流的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_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_进行恢复和治理。(2)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_、_、_、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24、读亚马孙地区“朗多尼亚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10分) 森林砍伐 人口增长(1)从两幅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与森林砍伐呈_关系。根据二者的关系可推断出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_;_。(2)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_造成的,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3)巴西政府迁都巴西利亚带来的影响有 40、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

10、下列问题。(共15分)(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_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问题。(2)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的煤炭基地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3)“六五”时期以来,结合本区的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4)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第11次周练参考答案1-5 C,B,B,C,D 610 C,A,B,D,D 1115 D,A,B,B,C1620 D,A,D,C,A 2123 A,A,D非选择题25(1)梯级开发 资源条件 生态环境 (2)防洪 航运 发电

11、 24(1)正相关过度的迁移农业采伐、修路、城镇建设(2)人口迁移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东北部人口密集;东北部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3)实行人口均衡政策,改变人口分布。加快对西部国土的开发。加强对西部(部族)的管理。促进经济的发展。40.(1)煤炭生态环境(2)扩大煤炭开采量,煤的产量大幅上升。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4)使山西省由单一输出煤炭变为输出铝制品、化工产品、水泥、钢材、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等产品的多样化格局。第11次周练参考答案1-5 C,B,B,C,D 610 C,A,B,D,D 1115 D

12、,A,B,B,C1620 D,A,D,C,A 2123 A,A,D非选择题25(1)梯级开发 资源条件 生态环境 (2)防洪 航运 发电 24(1)正相关过度的迁移农业采伐、修路、城镇建设(2)人口迁移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东北部人口密集;东北部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3)实行人口均衡政策,改变人口分布。加快对西部国土的开发。加强对西部(部族)的管理。促进经济的发展。40.(1)煤炭生态环境(2)扩大煤炭开采量,煤的产量大幅上升。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3)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4)使山西省由单一输出煤炭变为输出铝制品、化工产品、水泥、钢材、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等产品的多样化格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