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8841326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复习.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高中地理等值线专题 (2011/2011/0 02/2/0 01 1) 杨兆强杨兆强 2011/2011/01/3101/31 2 等值线专题等值线专题 等值线概念是等高线概念的延伸和拓宽。包括等深线、等压线、等气温线(水 温和气温)、等盐度线、太阳辐射、高度等值线、等降水线、人口等密度线、 等震线、地层年龄等值线、大气中某种污染物分布的等值线。 、通过判读等高线来判断等高线来判断地形地形的种类(山地、盆谷、轮廓、山脊线、山谷线、 陡崖)、坡度的陡缓,确定山脉的走向,选择水库大坝的位置、修筑公路线的 走向选择、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计等。(重点) 、通过判读等深线

2、来判断海洋地形等深线来判断海洋地形的种类如大陆架、海沟、海盆、海岭、海 底火山等;甚至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具体海域。(次重点,易) 、通过判读大气等压线大气等压线来判断气压中心的名称:如气旋、反气旋、高压脊、 低压糟、轮廓;判断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风向与风力大小。也可以从全球范 围的等压线图来判定典型的气压中心名称。(重点,较难) 、通过判读大气等温线大气等温线来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节与天气、以及该季节 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季风盛行方向(亚洲东部和南部)。(重点,较易) 5、通过判读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高度线来判断直射点位置、经纬度、全球昼夜变化及太阳 高度分布。(重点) 6、通过判读海洋等

3、水温线海洋等水温线判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陆东西 岸位置,以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较易) 7、 通过判读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线结合具体的河流季节、 走向判定河流与潜水的互补情况。 (冷点,较难) 8、判读太阳辐射等值线太阳辐射等值线,判断回答太阳辐射极大值、极小值出现的地区及原 因,分布的总体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次重点) 9、通过判读等震线等震线判定地表某点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震中距等。(冷点,易) 10、通过判读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海底岩石年龄等值线判定海岭、海沟的位置,及海底张裂地带与 碰撞地带的位置与走向。(冷点,较难) 11、通过判读人口密度等值线人口密度等值线分析

4、某地区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的自然、历 史、社会、经济诸因素。(次重点,易) 3 概述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现象的空间演变、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都可以通过等值线图展示出来。 等值线图为考查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提供了平台,历年高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对 等值线图的考查。 一、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中学地理中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酸雨 pH 线、等太 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其中又以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 图三种最为重要。 主干知识脉络 等高线图 (等深线) 地形图 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海拔高度 基本地形的

5、判断:山顶、盆地、陡崖、山谷、山脊、鞍部 综合判读 及应用 地形对气候 的影响 气温:海拔、阴阳坡、迎背风坡 降水:迎、背风坡(雪线); 地形对河流 的影响 流向、流速、水能、航运 水系特征、河流的侵蚀与堆积 地形对自然 景观的影响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 坡向差异:迎、背风坡 地形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布局的垂直分异 水库大坝选址、水电、航运、交通选线、城市选址 剖面图的绘制与 判断应用 绘制的一般方法 通视问题 等温线图 等温线 的走向 与纬线平行(一致)太阳辐射递变律 与海岸线平行海水对气温起调节作用,经度地带性 与等高线 走向一致 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6、,冬 季温暖中心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与地形 一致 等温线 的弯曲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暖流经过 地势低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高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相反律 暖锋经过 冷锋经过 等温线 的疏密 气温水平颁布的差异的大小 疏:气温差异小(我国夏季) 密:气温差异大(我国冬季) 4 各种等值线的基本原理相似,了解其中一项,其它可以类推。如下表: 等值线 图示 等高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 线 等压线 等水温线 等盐度线 中心点高 于 两 侧 点,向数 值小的方 向凸出 A A A B B B 20 21 22 23 23 22 21 20 山脊(分水 线)(上图 中

7、南北虚 线 A) 气温比同 纬度地区 高(上图 A 高于 A、 A) 降水比附 近地区多 高 压 脊 (脊线) 暖流经过 盐度高于 附近海域 中心点低 于 两 侧 点,向数 值大的方 向凸出 A A A B B B 20 21 22 23 23 22 21 20 山谷(集水 线) (上图 中南北虚 线 B) 气温比同 纬度地区 低(上图 B 低于 B、 B) 降水比附 近地区少 低 压 槽 (槽线) 寒流经过 盐度低于 附近海域 二、等值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等值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由于 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

8、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例如,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 相交、不重叠。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在图上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一般情况下,等值线两侧一边高于等值线的数值,另一边低于等值线的数值。 详细说明 一、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一、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等压线图 气压场的 类型 高、低气压中心 高压脊和低压槽 脊线和槽线 鞍部 风向和风 力 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磨擦力的合成 风力: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和等压距的大小 锋面 气旋 低压中心气旋低压槽 气流交汇主、被动风 冷暖锋 气旋左侧为冷锋 气旋右侧为暖锋 5 1、观

9、察等值线的稀密 等值线密,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等值线稀,说明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小。如等高 线分布密的地区,表示地面坡度大;等高线稀的地区,表示地面坡度小。等温线分布密的地区,说明在 一个地区温度差别大,进一步推断这个地区风力大。等压线分布稀的地区,说明水平气压差异小,这个 地区风力小。 2、分析极大值和极小值 等高线极大值地区表示地势最高处,极小值地区表示地势最低处。等压线极大值表示气压最高,极 小值表示气压最低观察等值线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主要为了分析其原因。 3、掌握重要的等值线 重要的等值线一般是地理分界线。在读等值线分布图中,一定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等值线。如我国等 降水量图上

10、的 800mm、400mm、200mm 等降水量线。 4、注意等值线的数值间距 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指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在一般情况下,等值线的数值间距是相同的,但有 的等值线图出现了两种数值间距,这应特别注意。另外,可以利用插值法增补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二、等高线图的判读 1 1、判断地形、判断地形 (1)判断具体地形: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及形态来判断各种地形。如山顶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和 陡崖。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弯曲大,但山脊等高线是向数值低处弯曲,而山谷等高线相反。鞍部一般是 在两山脊和两山谷相对处,陡崖是等高线相交处。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

11、最 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指向低处表示山脊,示坡线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判断五大地形类型:这是指判断全图所示地形属于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五大地形中的 哪一类。 6 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 200 米以上,小于 500 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 100 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 米),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题 1:说出下图

12、表示的地形类型的名称,并说出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 2 2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判断地形坡度的陡缓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大)。 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果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比例尺较大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比 例尺较小的坡度较小;如果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都一致,则等高距较大的坡度较大,等高距较小的坡 度较小;如果等高距、比例尺和等高线的疏密三者都不一致,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题 2:比较下图中四点所在地坡度的大小。 3 3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13、:H=H1H2。进一步还可 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 计算这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0.6H。 题 3:读右图, O 点与 P 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4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等高线图上的悬崖峭壁处,等高 线可以重合。 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 等高距为 d,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 H 的取值范围是: (n1)d H(n+1)d。举例见“问题 4(3) ” 5 5判

14、断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 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 7 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题 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地区河流干流流向如何? (2)图示地区降水情况如何?判断理由是什么? (3)如果 A 处陡崖底部气温为 15,其顶部气温可能 是多少?(只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 A、13 B、16.8 C、14

15、D、14.5 (4)铁路分布特点是什么? 6 6判断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等因素。 (1)比较降水量多少 首先要看该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大致是哪一地区,盛行什么风,该类风是否富含暖湿水 汽;再结合等高线找出迎风坡或背风坡。然后根据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较少来判断降水状况。 (2)比较获取热量或蒸发量的大小 先根据当地的南北半球位置,结合等高线确定是阳坡还是阴坡,进而得出阳坡太阳高度角较大,单 位面积获取热量较多,蒸发量大,比较干燥;阴坡获取热量较少,蒸发量小,比较湿润的结论。 题 5:下列是华北某地地形图,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

16、好于甲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0500千米 乙 N 200 250 300 甲 (3)计算气温 在等高线图上,根据某地点的气温,计算另一地点理论上的气温。只要掌握高度每升高 100 米,气 温下降 0.6就可算出。 7 7地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确定水库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 的集水面积。 题 6:下图中,计划建一座较大型的水库,坝址宜选在什么地方? N 8 N B A 350 100 50 150 200 250 300 300 250 0 100 100 河流 油矿 港口 图例 等深线 渔港 盐田 沙

17、地 024km -20 -10 100 300 500 南 海 奇石岛 南山 海沙镇 公 路 公 路 北山 县城 AB C D E F G A 60 60 100 80 B 120 80 40 40 60 80 100 40 100 100 120 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般情况,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尽量避免通过高 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如“问题 4(4) ” 确定引水线路 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

18、自流。 题 7:读右图:(1)要在海边建油港码头, 应建在 A 处还是 B 处?为什么? (2)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 线路应怎样确定?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 地势起伏、坡 度陡缓, 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 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 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 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 并且要交通便利, 远离污染。 题 8:左图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 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 花岗岩丘陵

19、,奇石岛上怪石林立,解答下列问题。 (1)在土地利用上,北部海拔 200 米以上的坡地宜 种植 ;100200 米的坡地宜种植 ; 100 米以下平地宜种植 ;在沿海沙地应种 植 。 (2)晒盐的海水最好从 (填写图中字母) 海湾引入, 若规划建设一个海滨泳场、 深水港和工业区, 最好分别选址在 处、 处和 _处(填写图中字母)。 9 A B 17 1 3 4 56 7 8 9 11 12 1314 1516 10 2 米 比例尺: 1:50 000 河 清 水平比例尺: 1:50 000 垂直比例尺: 1:5000 256 200 200 250 250 256 1712 3 4567 81

20、1 1314 16AB 250 150 200 清 河 9 8 8、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 画剖面图的步骤如下: (1)规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 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也可放大为原来的 2 倍、 3 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 5-20 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 AB,按 AB 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 地形图水平比例尺相同,则上、下两图中的 AB 线 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 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 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等高距为 10 米,垂直 比例尺为 1

2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 2 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 200 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 AB 量出 A-1,1-2,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 AB 上,得 1, 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地形图上 1 点的高程为 250 米,则剖面图上过 1 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 250 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到表示实地剖面方向的剖面图。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三、等温线图的判读 1 1、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在南北半球上,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22、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世界最高气温出现在撒哈拉沙漠,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 题 9:读世界平均气温图,思考回答: A B C D E F G 00 00 100 200 100 00 -100 -200 -300-400 -500 300 200 00 -100 H (1)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A 处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分布处,说明气温高形成的原因。 10 (3)B 处气温比同纬度偏低,说明其形成原因。 (4)C、D 两处等温线弯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原因是什么? (5)

23、E 处等温线密集,形成原因是什么? (6)G 处气温明显低于 F,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 2等温线判读的方法 等温线变化等温线变化 示意图示意图 解说解说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等温线平直,等温线平直, 与纬线平行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或或 纬度纬度) ) 等温线大体与等温线大体与 海岸线平行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海洋影响程 度不同度不同 夏季:内陆向夏季:内陆向 高纬凸冬季:高纬凸冬季: 内陆向低纬凸内陆向低纬凸 A A、B B、C C 同纬度,同纬度,B B 处内陆夏温处内陆夏温 B B 地

24、地A A、C C, 冬温冬温 B B 地地A A、C C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 (海海 陆热力性质陆热力性质 有差异有差异) ) 与等高线平行与等高线平行 ( (与山脉走向、与山脉走向、 高 原 边 缘 平高 原 边 缘 平 行行) )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地形( (山地垂山地垂 直高度直高度) ) 暖流:向高纬暖流:向高纬 凸凸 寒流:向低纬寒流:向低纬 凸凸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洋流 11 盆地闭合曲线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冬季

25、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地形闭塞, 四 周山岭屏障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升高气温垂直递减,升高 1 1,000000 米,米, 降温降温 6 6 地势高地势高 锯 齿 状 分 布锯 齿 状 分 布 ( (南美洲南美洲 7 7 月月 份气温图份气温图) )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交错相 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地势高低起 伏大伏大 3 3等温线图的应用等温线图的应用 (1)(1)判断南、北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规律如下: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题 1

26、0:右图分别表示哪个半球? (2)(2)判断温差判断温差 规律如下: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高高低低高高低低 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温度高,暖流经过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温度低,寒流经过 题 11:读右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时间(月份)是什么? (2) 处等温线密集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00 180 200 220 40 20 甲乙 24 20 16 12 100 180 140 海洋陆地

27、海洋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20 160 200 F C D E A B (4) 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原因是什么? (4)(4)判断海陆分布判断海陆分布 规律如下: 规律一: 7 月 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大陆(温度高) 等温线向南凸海洋 1 月 等温线向北凸海洋 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规律二:采用“高高低低”的原理 同纬度地区的大陆和海洋: 若气温高,则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地区凸 若气温低,则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地区凸 题 12:右上图中,虚线为海岸线。若为 7 月份,A、B 分别属于海洋还是陆地? (5)(5)判断季节判断季节 规律如下: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大陆气温高当

28、地为夏季 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大陆气温低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海洋气温高当地为冬季 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海洋气温低当地为夏季 题 13:右上图中,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断该地 的季节? (6)(6)判断地形判断地形 规律如下: 等温线闭合 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 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 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 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题 14-1:上页右下图中,A、B、CD、EF 所在地分别是什么地形? 题 14-2: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 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

29、寒沙衰草”据此和 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4 中有 6 个经纬线交点, 其中与游记作者登 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 的是 _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 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_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四、等压线图的判读 BA 220 180 200 13 北京 石家庄 郑州 武汉 合肥 长沙 南昌 福州 汉城 东京 1035 1030 1025 1020 1015 1010 1020 1025 1015 1010 1005 A B C D E F G 970 965 960 960 965 970 970 965 960 960 965 970 D9

30、94 996 A B C 990 亚洲太平洋 1020 1024 1028 1032 1036 1 1、判断气压系统、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压; 中心 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压;由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 区域为高压脊;由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两 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 题 15:指出右图中的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2 2、判断风力大小、判断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风力强。 题 16:读等压线图,图中 A、B、C、D 四处中风力最大的 是哪一点? 3 3 判 判 断南断南 北

31、半球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与等压线垂直。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的风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题 17:右侧有一图能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它位 于(南、北)哪个半球? 4 4判断季节判断季节 夏季(北半球 7 月、 南半球 1 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气 压;冬季(北半球 1 月、南半球 7 月)大陆内部般为高气 压。 题 18:根据右图判断季节是什么? 5 5判断是近地面还是高空判断是近地面还是高空 在近地面,由于摩擦力的存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夹角较大。并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高 空,由于摩擦力很小,风向基本上与等压线平行。这样从近地面向高空,风向将

32、越来越接近于平行等压 线。 6判断天气状况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为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题 19:结合“题 15”图,判断北京、汉城、武汉、福州近期的天气状况如何? 7 7、根据气旋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根据气旋运动方向判断锋面性质 A B C D 110000 1026 1024 1022 1026 1018 1010 110000 甲乙 14 低气压 高气压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C冷却B冷却A受热 气旋是与低气压相伴发生的大型空气旋涡。如上图所示,图上有两个低压槽,在槽线附近相应出现了两 个锋面。在图中槽线北方是冷气团控制地区,南方为暖气团控制地区。图中

33、虚线箭头为北半球气旋的气 流旋转方向。从 A、B、C、D 的风向可以发现:图中左侧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右侧 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一侧移动,是暖锋,并且锋面雨区都位于冷气团一侧(图中 C、B 处于雨区)。如果 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槽线北方为暖气团,南方为冷气团。气旋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不难发现,图 中左侧仍然是冷锋,右侧仍然是暖锋,只是锋面的前进方向和锋面雨区出现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8 8、判断气压性质、判断气压性质 在垂直方向上,等压值从低处向高空,气压越来 越低。因而等压面向下凹陷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 上其它地方气压低;向上凸出的地方气压比同一水平 面上的其它地方气压高

34、。规 2 律如下: 等压线向高空凸出,气压偏高 等压线向低空凸出,气压偏低 图示如右图: 题 201:比较下页图中 4 点气压的大小;说说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如何? 1 2 3 4 高高 度度 /km 甲甲乙乙 500hPa等压面等压面 题 202:据右图回答: (1)将 A、B、C、D 从大到小排列为_。 (2)比较气温高低:A_B,C_D。 (3)就冬夏季而言,该地区此时应是_季。 (4)此时,沿海地区风向为_。 (5)此时 C 处等温线向_凸。 五、五、等潜水位线等潜水位线 1 1、基本知识基本知识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要对其作出 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

35、。 如右图,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 ;潜水埋藏 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 ;潜水位即潜水面 上任一点的海拔(H) ;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 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 2 2、判读方法判读方法 15 (1)(1) 潜水的流向: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 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下图中的箭头指向。 (2)(2)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及变化及变化: 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 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 潜水水位数值的差。 一般来说, 地势越高, 潜水的埋藏越深,如

36、右中 P 点潜水的埋藏 深度为 5 米,Q 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 10 米。等潜水位线的变化,其实质是当地地 下水位的变化引起的,所以结合当地的气 候特点就不难判断了(如雨季地下水位上 升,旱季时下降) (3)(3)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 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 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 补给潜水。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 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

37、 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右图所示,是潜水补给河水,是河水补给潜水。 (4)(4) 水井位置的选择:水井位置的选择: 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为增加开采补 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 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 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 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如图 2 中,要 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 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处。 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 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四个地点中, 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等处的潜水

38、流向 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题 21: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右图) ,回答下列各题 (1)A 处地下水的流向为_,F 处地下水的流向为 _。 (2)若在 B、C 两处打相同规模的井,哪一口井深度大_,原 因是_。 (3)A、D 两处地下水的流速相比,何处流速较大?_,原 因是_。 (4)从地形上看,E 处为_,F、B 两处的坡度相比,何 处坡度较大?_。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地下水流入排水沟, 图图 2 16 图中排水沟 a、b 中较为合理的是_,若该地位于华北平原,能否形成天然盐碱地?为什么? _ 六、六、等降水量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

39、上述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 降水量线的走向、 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 其具体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右图, B 地区等降水量线比 A 地密集, B 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 A 地大。 (图中单位 mm,下同) 2、判断海陆影响、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右图是我 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七、七、海洋表面平均等盐

40、度线图的判读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八、八、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地震有且只有一个震级,单位为里氏。 九、等太阳高度线九、等太阳高度线 1.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最大圆圈是太阳高度为 0,即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 有夜到昼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局部示意图有标注的最大圆圈未必

41、是晨昏线。 2.示意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通过该点的经线应为 12 正点,通过其纬线的太阳高度为 90 度,同 时可依据直射点位置判断季节。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差多少纬度就差多少;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则赤道太阳高度差 多少,经度就差多少。 4.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位于晨昏圈最北端的南侧,此时北极点与最北点的纬度差即为太阳 至设点的纬度数;南半球同理。 5.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A=B-C(A 为当地太阳高度;B 为当地 纬度数;C 为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度数和或差,同半球为 查,异半球为和) 。 题 22:图 2 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7 1写出 E

42、 点的地理坐标 A.70E,80N B.70E, 80S C.110W, 80N D.110W, 80S 2.两地的经度相同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 B.= C. D. 3.E 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夜等长 C.极夜 D.极昼 十十、其它等值线的判断其它等值线的判断 其它等值线,如等盐度线、等酸雨 pH 值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震线、等时线等,判读方法与上述 情况类似。 题 23: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找到太阳总辐射量最多区和太阳总辐射量最少区,分析其形成 原因。 题 24:读海底岩石年龄与板块构造图,分析回答: (1) 、图中海岭位于 和 线之间,判

43、断理由是 。 (2)B 属 板块。A 处地壳活动多 ,原 因是 。 题 25:右下图为等值线数值由下向上递减 读图后回答: 1) 若图示为等温线 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等温线凸出 18 方向与洋流流向的关系 是 若该处是陆地,两侧是海洋,此时为月。若该处是海洋,两侧是陆地,此时为月 )若图示为等高线 该处地形是_ 四点,高度相同的是_和_ _D 处气温比 B 处 _,气温与海拔关系是 _ B 处气压比 D 处_, 气压与海拔关系 是_ 十十一一、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一般规律一般规律 1剖面线法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

44、值线,其内部数值可以通过类似作“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看数值曲 线变化趋势来判断其数值范围。 200150 150200 200150 AB 20 A 25 10 B 15 250 100 150 200 250 100 150 200 2口诀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 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 “题题 1 12 25 5”答案:”答案: 1、地形类型:山地;A山顶、B鞍部、C山脊、D山谷、E-山谷 2、 3、C 4、 (1)先由东向西,再转向西南 (2)降水多,原因是河流众多 (3

45、)C (4)铁路沿河流干流分布 5、北坡是阴坡,蒸发小,土壤湿润 6、选在 A,蓄水量大 7、 (1)港口建在 B 处,原因是水深;是港湾;靠近油矿 (2)先向南,再向东,基本沿等高线分布 8、 (1)水土保持林 亚热带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和蔬菜 防风林 (2)B C D F 19 9、 (1)气温逐渐降低 (2)纬度低;沙漠分布广;晴天多 (3)由于地势高,气温低 (4)等温线向低纬凸;原因是受寒流影响,温度偏低 (5)地势变化明显 (6)G 处地势高;G 处为陆地;G 处冰雪覆盖,反射太阳光线强,所以气温低。F 反之 10、甲,北半球;乙,南半球 11、 (1)1 月 (2)地势变化大,温差

46、大 (3)夏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 (4)有暖流影响 12、A 海洋;B 陆地 13、冬季 14-1、A 山顶、B 洼地(盆地) 、CD 山谷、EF 山脊 14-2、115 度 E,41 度 N;内蒙古高原;10 度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 度因素的影响。西半段因受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走向 15、A 高压、B 低压、C 高压脊、D 低压槽、E 低压槽、F 高压脊、G 鞍部 16、C 17、,南半球 18、冬季 19、北京:晴朗;汉城:阴雨;武汉:阴雨;福州:晴朗 201、;甲晴朗,乙阴雨 202、BACD(这个不确定问问老师吧) ;冬;由陆到海;低纬度 21、向北;向西北;B 处;B 的地下水埋藏深;D 处;D 的地下水落差大;山脊;F; a;不能,等高线未闭合,不能形成盆地。 22、CAD: 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70E,纬度为 10N,E 点与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