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知觉.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45209 上传时间:2021-01-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知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知觉.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Perception),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选择性 三、对人知觉 四、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如何看待这两人的行为?,一、知觉的概念.p18.P24,感觉:表面的、孤立的、缺乏逻辑完整的 知觉:反映内在实质的、整体的、完整的 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方式,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或者逻辑思维、正面或者反面思维、积极或者消极思维、定性或者定量思维等; 逻辑性:获得信息:感觉和知觉-存储信息:记忆-处理信息:思维,想象。,二、知觉的选择性(即影响知觉的因素).p20,“骑新车” “穿新衣” “上课与逃课” 为什么?,知觉的选择性 P21,与知觉者有关 与知觉对象有关 与情境有关

2、,与知觉者有关,态度 需要和动机 兴趣 经验 气质,态度.p26,不同同学对大小班的知觉,需要和动机.p17,“饥饿与模糊图片辨认实验” “儿童画硬币” “对港湾的知觉”,兴趣.p17,“整形外科医生”-看别人的脸 “女士对漂亮服饰”-逛街 “对海报的知觉” 是否业余爱好,经验,“教师、学生对学校的不同知觉” “企业不同部门员工对企业的诊断” “新生对学校的知觉”,气质.p87,多血质者:知觉速度快、数量多; 胆汁质者:稍差; 粘液质者:知觉速度慢,数量少; 抑郁质者:知觉速度快,但数量不如多血质。,2.与知觉对象有关,(1)知觉对象的特征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同类、重复等 经典:诺曼底登

3、陆,(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分离,邓克尔(Dunker)博士的蜡烛实验 功能固着,每个物体都具有人们常见的某种功能,例如,椅子是用来坐人的,粉笔是老师用来写字的,等等。时间久了,人们就倾向于将某种功能赋予某个物体。而在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需要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K. Dunker, 1945)所做的实验能充分说明,若不克服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 邓克尔呈现给被试的问题是:“有三个小纸盒子,一个装火柴,一个装图钉,一个装小蜡烛。请把蜡烛点燃置于木屏风上。”参加实验的被试均为大

4、学生。 一般说来,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先用图钉把小纸盒子钉在木屏风上作小台于,然后将蜡烛点燃,把它粘在小台子上就行了。但是,在实际的实验中,当把火柴、图钉和蜡烛分别装在各自的盒子里时,一些大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在此条件下解决此问题的成功率为61%。只有把火柴、蜡烛和图钉都从纸盒子里拿出来,把空盒子放在桌子上时,多数大学生才会想出上述办法来。在此条件下解决此问题的成功率上升到98%。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纸盒子里装了东西后,会给人暗示:这是容器,从而使大学生的思维固着在“纸盒子是容器”上,影响了其对问题的解决。,(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分离,图6 双关图,1、两个人的面孔; 2、一个花瓶。,知觉的选

5、择性,(3)知觉对象的组合,接近原则 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对象易视为一个整体,相似原则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闭锁原则 同一空间内的若干对象易被组合为一个整体:家族企业,连续原则 具有时间或空间连续性的客体易被视为一个整体:飞行员政审,3.与情境有关,时间: 工作情境 社会情境,三、对人知觉,1.影响对人知觉的因素 被知觉人的特性 知觉人的特性 情境,2.对人知觉的偏差P24,(1)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泰然自若 表达力强 深思熟虑 自信 知识 服饰得体 积极态度,2.对人知觉的偏差(续),(2)晕轮效应(以点代面效应) 经典研究: “聪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热情” “聪

6、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冷酷” 萝卜白菜 一白遮百丑,2.对人知觉的偏差(续),(3)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刻板效应) (5)对比效应 (6)映射(投射、以己度人),3.归因理论P38,区别性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是否不同,一致性 不同个体在同一情境下的行为是否一致,一贯性 个体在时间上是否一贯如此,归因理论总结,归因的四个因果因素,能力(内在的归因) 努力(内在的归因) 任务难度(外在的归因) 运气(外在的归因),归因失真:,对自己:成功归因于内 失败归因于外 第一个人性点:人都高估自己,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傻瓜都是如此。,对他人:失败归因于内 成功归因于外 人在穷途和痛极之时往往

7、反本: 天哪 妈啊,4 对人知觉的复杂性,印象整饰: 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 “彭湃的早期活动” “露脸”、“争面子”、“逢迎”,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面子事”与“脸事”不同 脸重在守护、面子重在争取 脸事具有连续性、面子事具有情境性,脸和面子的本义都指面容,从而造成人们在引申后仍然有很多近似和可替换的地方, 但由于“ 面”字在用法上还可以表示社会交往,而脸则很少有相同情况, 使得“面”字开始和人际关系相联 系,当这两个字都用来表示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时,产生了脸一般停留在形象方面, 而面子侧 重在交往方面。当然,脸和面子同根性和不可分割性也造成了形象和交往的一体性。

8、可是人们在塑造形象和取得他人看重时,并不都是用正向的手段,而有许多负向的东西,因此, 要 脸的人可以没面子,有面子的人可以不要脸,而没面子的人却很要脸。 “爱面子而不要脸”是一个 十分精彩的表达,其中隐含着脸和面子之间的差异。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脸侧偏重形象和印象,因而重点落在个人的荣辱感上; 而面子偏重 交往过程中的重视程度上,重点则落在双方的关系上,知人的五种途径,观语言 观行为 观其貌 类化 省察己心,以己心推及他人之心,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许多企业

9、在识人时屡屡失误,如何识人呢?中国古代的识人术想必会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以智慧。 中国古代识人的方法很多,从多角度对人才进行识别,较为典型列举如下: 孔子的言行观察法:“君子远使求之而观其忠。烦使之而观其能。猝然问之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廉。告之以危而观其节。”,从人的言行得失对人才进行判断。通过言行考察人的“忠、能 、智、信、廉、节。”,王阳明心志审度法:“躁於其心者,其动妄。荡於其心者,其视浮。忽於其心者,其貌惰。傲於其心者,其色矜。” 吕望的知将八征说。 吕望认为一个人够不够当将帅,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予以考察得到。“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

10、问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诸葛亮的知人性说:“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据此诸葛亮提出知人识别人才的七条标准: ()、“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有意用是非去试探他,看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用言词论辩来同他辩论,看他是否有应变的智慧; ()、“咨之以智谋而观其识”,即向他请教智谋,看他是否有真知灼见; ()、“告之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他有祸难,看他是否

11、有敢于赴难的勇敢精神; ()、“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即用酒把他灌醉,看他是否失态而丧失人的本性; ()、“临之以利以观其廉”,即用利去引诱他,看他是否廉洁;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限期叫他完成某件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曾国藩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有其质而傅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而长处亦不足恃。”,四、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聘用面试 自我实现预言 员工绩效评估 努力 员工忠诚,五、思考与讨论,1.经理的知觉偏差对评估下属业绩或求职者有什么影响? 2.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基本的归因失真? 3.为什么人们往往对相同的情况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请举例说明。 4.试从自身经历中举出两个印象整饰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