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59061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200905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非常鲜明地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纲要不仅提出了鲜明的培养目标,而且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的条文中,阐明了具体实施的原则和规定。例如“教学过程”,就强调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纲要还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这就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学的记住,背熟”那种刻板的以记忆、重复为

2、主的教学所能达到的。这些改革,不仅要我们理解、认同、接受,更主要的是付诸实施。 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变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变革,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文试就课堂教学中变革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为什么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意味着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而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以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这三个基

3、本维度之上的。所谓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许多现代的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1.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2.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如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3.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从动机与行为参与必然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自主性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性、机械性和他主性;探究性是就学习行为(策略与方法)而言

4、,相对于接受性,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合作性是就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相对于个体性,强调在小组或大集体中有强烈的责任感、主动性与合作性。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起源于孔子时代的私塾学堂,世代相继,以他主、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一提起学习,学生想到的行为是读书、听讲、做习题、考试,其价值取向是长知识,过门槛,上台阶。大量的课堂教学现象显示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特色;所看到的是教师在讲什么,怎么讲;教师即使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是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他所设定的标准答案上来,而不是学生会有哪些疑问,怎样使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诚然,这样的教学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有一定的功效的,然

5、而从课堂教学的功能来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非唯一的价值取向。如果忽视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大大削弱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们倡导变革学习方式,并不是以取代或削弱知识与技能为代价。问题的实质不是要不要知识与技能,而是怎样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病在于削弱乃至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导致学力的低下,严重的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必然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以低效或无效劳动,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言以蔽之,不改变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还学生学习的自

6、主权是硬举措。 二、如何变革学习方式 ?变革学习方式,是指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据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倡导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 探究式: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

7、(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它适用于大量的学科性的课堂教学。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与工具。其中以教本内容为重点。对于教本的处理,教师要富于创新,要把握好主干,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此外,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发展的潜能。( 2)要确定恰当的供学生探究的问题。一节课之中,问题不宜过多、过泛、过浅、过深;问题的指向性要求比较单一,否则泛泛而探,探而无效。探究问题的确定可先由

8、学生质疑,然而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讨。此外,探究的形式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切不可千篇一律。( 3)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参与的面更宽;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向广度、深度的方向引导,使参与的程度更高。( 4)探究式学习方式,绝不是离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训练,而是要改变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科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学会学习,增长学力。离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架空地去探索,是徒劳而无实效的。2 体验式: 依据恰当的教学目

9、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与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或体验,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它适用于部分情景类学科的课堂教学。如语文的文学欣赏,历史、地理、生物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体验式学习含有探究的因素,但它不要求问题的统一性,而重在自己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要注意以下操作要求。 ( 1)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能诱导学生有

10、感有悟,能从中获取新的认识。 ( 2)要指导学生感悟或体验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 ( 4)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自身的历练,来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3 实践式: 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从实际操作入手,引导学生提炼或验印相关的知识结论,其特征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适用于各类实验课或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 运用这种学习方式,首先要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好操作的程序、方法及相应的技巧;要指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在操作中分析,在操作中提炼;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训练有机

11、地结合起来;要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上几种学习方式,共同的特征是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即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对教师来说,变讲堂为学堂;对学生来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三种学习方式可以侧重某一种,也可以交叉运用。可适用于一节课,也可运用于某一个学习环节。 三、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根据我国现行班级制的课堂特点,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前提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多少年的教学改革,都在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12、。学生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 基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教师的教师行为应发生如下变化: 1.角色的转变。即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促进者的关键是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要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作为促

13、进者,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行为的转变。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

14、,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3观念的转变。要转变角色和行为,前提是转变观念。显然,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不可能转变。当前,教师宜在以下几方面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 1)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即复杂的会话。显然,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

15、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会话即体验。如是教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就非变革不可了。 ( 2)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

16、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 3)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变革学习方式势在必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