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59153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别自闭倾向走近阳光.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告别孤寂,走近阳光记高一一位处于孤寂中的城市留守学生的转化襄樊四中郭士念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一位刚进入高中的城市留守孩子的孤寂状态形成的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并从家庭和学校(班级)两个方面提出了治疗对策,希望能促使大家对城市留守学生的孤寂状态这一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卓有成效地尝试。关键词:孤寂状态城市留守孩子(学生)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杨洋是位择校生,初到我班时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学生。我特意把他安排在一位同样很有潜力的同学旁边,我希望他们互不服气,展开竞争,取得共同进步。然而,事与愿违,没过多久,同桌强烈要求换位子。要给杨洋重新找个同桌还真不容易,其他同学均不愿意和他同桌。我发现问题有点严重

2、,只好让他先单坐,然后慢慢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寻找解决的办法。我经过观察发现:杨洋把桌子上的书堆得尽量的高,总是摇摇欲坠的样子。上课的时候,他总低着头,把自己深深地埋在三面环书的课桌中央。晚上睡觉,他用被子把整个身体蒙住,在被窝里听MP3、看MP4,不参加同学们的“卧谈会”。经过一次次地找他谈话,他才告诉我:他害怕与人交往,怕面对生活中的每个熟人;他觉得大家看他的目光都怪怪的,那是因为大家都看不起他;觉得自己象个小丑一样,被人笑话着存在于这个集体之中。上课总是分神,精力难以集中;不敢抬头看黑板,怕与老师的目光接触,甚至不敢用眼角的余光注意旁边的同学,他竭力回避着每个人的目光,独自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

3、世界里。这种心理初中时也有,只是现在更严重了。这种生活、学习状态导致的结果在考试中立刻得到了体现:他的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由第一次摸底考试的26名,到下学期第一次考试的62名。他自己也有了辍学的念头,不想再念书了。很显然,杨洋的心理和生活都处于一种孤寂状态。为了帮助他走出困境,我努力寻找原因,并试着“对症下药”。分析掌握的情况,我认为造成杨洋孤寂状态的根源,首先是家庭因素。杨洋是典型的城市留守孩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他,他就一个人生活。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没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甚至一度和父亲的关系非常紧张,有一年多的时间都不肯和父亲说一句话,也不回父亲写给他的信。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

4、起,也没能从父母那里学到与人交往、和人沟通的技巧。就像一只从没跟随过母猫的小猫一样,就连捕捉老鼠这样的最基本技能都丧失掉了。初来时,他也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可他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屡屡受到同学们的误解和排斥。他试图融入集体的努力屡遭失败,而紧张的亲子关系使他将父母拒斥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最后只有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许多觉得亏欠孩子的家长一样,杨洋的父母为了“补偿”,给他买了电脑、MP3、MP4有了这些电子产品,他不和别人交往也可以自得其乐了,生活在一个更大的虚拟世界之中,离现实生活愈来愈远。除非学习、生活必须,他就将自己投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对此,我建议杨洋的父母每周至少给他写两封信

5、。起初主动检讨自己过去的“错误”,以取得杨洋的谅解,修复亲子关系。然后书信的内容以杨洋现在生活、学习状况为主,以父母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为辅,互相谈成绩、互相多鼓励;互相谈问题,互相出主意,让杨洋先走进父母的世界,为走进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做准备。再以后,书信的内容就不加限制,海阔天空,随心所欲,只要肯写就好。如今,杨洋已经谅解了自己的父母,双方能够坦诚沟通了。同时,加强对电脑、MP3、MP4的管理。经与杨洋及其父母协商,决定将电脑搬到他小姨家,每次放假回家可以让他上网玩游戏,但只能在小姨家,而且上网时间要逐步减少。MP3、MP4只能在家用,不能带进学校。以此减少他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逐渐回到现世界

6、中来。其次是学校因素。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由于高考体制的存在,使成绩几乎成为考核学生和老师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的教书功能不断被强化,而育人功能相对被弱化。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同学会得老师和同学的更多喜爱和尊重;成绩差的学生常会因为得不到足够多的重视而自卑。因为家庭的原因,杨洋虽有潜力,但心思从未能用在学习上,所以他小学、初中生活几无辉煌可言,最后只能以择校生的身份进入我校。这种经历形成的负性情感成为他人际交往的障碍,加之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所以他未能融入新的班集体,未能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没能打断他初中时的自闭倾向,反而使他在这条孤单的路上越走越远。加之,学校育人功能具有滞后性

7、,我们没能及时发现并阻断他的自闭倾向。在学校,通常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班主任等外界因素才会强力介入。杨洋第一次摸底考试的成绩较之入学时大幅提升,让我忽略了对他过去的了解,仅满足于一般的表扬,未能及时切断他自闭倾向的链条。直到后来考试成绩连续出现大幅滑坡,才引起我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个因素,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修正、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既看分数,也看其他。对杨洋来说,我着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并在班上点名表扬,不厌其烦的表扬。比如他安慰因考试失败而哭泣的同学;他一段时间迟到的次数减少;他帮助同学扫地等等,很琐碎很具体的事情一一予以班级点名表扬。以此重塑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为他融入集体

8、创造条件。二、全方位地关心他。首先让他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真诚的关爱。我相信,爱是一种最神奇的教育力量,有爱才有教育。我见他特别感谢老师,就特意买了一个笔记本送给他,并在扉页上写上鼓励的话,希望给他传递我的爱和力量。其次,给他全方位的帮助:1、改变认知,提高自我评价。告诉他世上万物皆有两端,每个人都有缺点,也有优点,一无是处的人是不存在的。只看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是不全面的,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2、提高技能,学会与人交往。“惟一真正的美是人与人交往的美”,圣埃克佩里的这句话里包含着培养人的伟大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将成为怎样的人,这有赖于他在与人交往中的表现,有赖于这种交往会激起他什

9、么样的思想,以及这种交往会把他的志趣引向何方。”无疑与人交往是治疗“心理自闭倾向”的一剂良药。为此我一方面向他讲述与人交往的原则,介绍相关的书籍给他看,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他大胆尝试和同学们交往。3、寻求班集体的帮助,号召全班同学理解他、接纳他、帮助他,最起码不打击、伤害他。又说服团支书坐在他的旁边。团支书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乐于助人,自我要求严格又敢于管理。坐到一起后,她主动与杨洋说话、聊天,关心他,向他传递或强化一些重要信息:你在同学包括女生心目中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差劲,你有不少优点聪明、乐于助人、知错能改、电脑技术比许多同学都强也谈自己遇到的难题、困惑,并请求杨洋的帮助和建议,使

10、他“深深懂得并感受到,他是生活在人们之中,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活和幸福(苏堆姆林斯基语)。”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让杨洋心怀感激,逐渐对她敞开了心扉,现在他们已经变成好朋友了呢。4、要求他每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与心理咨询老师交流一次。经过父母、老师、班集体和学校咨询室工作人员的帮助及杨洋自身的努力,现在他与父母的关系大为好转,与人交往已经没有了障碍,学习成绩亦有进步(由62名到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57名,四月期中考试49名),脸上的阴霾也逐渐散去,阳光般的笑容时常浮现在他青春的脸上。我见了他,也忍不住要展开眉头了!是啊,还有什么比这种转变更让人欣慰呢!欣喜的同时,我也感到:城市留守孩子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其中处于孤寂状态的留守孩子又有着相似的家庭和学校影响因素,对其治疗也该有一般的方法,相信本文关于杨洋同学的个案分析能为此提供一些思考。参考书目: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第34页65页、第86页103页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之培养集体的方法一文第536页,第590页,青年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