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860231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麦栽培技术PPT演示文稿.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麦栽培技术,上农十六队吴海鹏,一、大麦的优异特性,1.早熟 大麦具有突出的早熟性,生育期短,通常比小麦早熟7-15天,并且耐迟播,播种期的幅度较大。因此,在多熟制地区,大麦是良好的间、套、复种作物,能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光、水、热、土等条件,达到全年均衡增产。,2.耐低温 (1) 大麦的耐低温力比小麦强。 (2)大麦全生育期所需大于或等于0以上的积温也少于其他作物。,3.耐盐碱 大麦的耐盐碱力显著强于小麦。在小麦 难以保苗的盐碱地上,大麦能适应生长。所 以,大麦是开发盐碱地的先锋作物。,4.适应性广 在热量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广东、广西、 福建等省区,越冬期温度达10以上,高温 季节

2、来得早,若种植大麦品种不但能通过春 化阶段,而且能顺利通过光照阶段,利用高 温到来前的短暂时间,促使其正常成熟。 在多雾、日照少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 大麦往往被种植在边远、瘠薄地块,表现出较强的耐瘠薄能力。,5.综合利用率高 大麦营养成分高,具有粮食、饲料、经 济作物三元结构特性,是大麦能充分发挥食 用、饲用、酿造、医用等多种用途,促进农 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二、大麦的生长发育,1.大麦的阶段发育特性 大麦的一生,指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 的整个时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 期。幼穗分化是区分这两个时期的标志,因 此,习惯上又将大麦的一生分为幼苗期、拔 节孕穗期、抽穗成熟期三个生长期。,大

3、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它的一生必须经过春化和光照两个发育阶段。每个发育阶段都需要适宜的、特定的外界条件,才能完成这个阶段的发育。通过各个发育阶段,才能完成整个一生。 (一)春化阶段 大麦的春化阶段发育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较低温度(一般比小麦短),根据完成春化阶段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可把大麦品种分为三类: 1.冬性品种(温度范围小、所需时间长) 2.春性品种(温度范围大、所需时间相比较短) 3.半冬性品种(介于上两者之间),(二)光照阶段 大麦在适宜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后就可进入 光照阶段。幼茎生长锥开始伸长,则表明光照阶段 开始,而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光照阶段就结束了。 根据完成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不同光

4、照,可把大麦品 种分为如下三类: 1.敏感型 2.迟钝型 3.半敏感型 光照阶段是幼穗分化出小穗和小花的主要时期。 光照阶段若能得到延长,就可以增加每穗的小穗数 和小花数。,2.大麦的生育阶段 (一)种子发芽 大麦种子发芽的快与慢,首先取决于种子本身的质量好坏,饱满充实的种子发芽则快。此外,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水分 温度 氧气,(二)出苗 当第一片真叶长到2-3厘米高时,则认为出苗 了,当田间有50的苗达到出苗标准时,则定为出 苗期。 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第二和第三两片明显扭曲的真叶也随即出现,这两片叶片扭曲的特点是大麦独有的。,(三)根的生长 大麦是须根系。有8条初生根(种子根),吸收水

5、分和营养,以满足幼苗(从种子发芽到分蘖发生期间) 生长需要。初生根入土深,有的可深达1.5-1.8米。 大麦的次生根(不定根)入土多向水平方向发展,比 初生根浅,分布在0-30厘米土层内。次生根在冬前 分蘖期和春季分蘖期生长旺盛,生长持续到抽穗为 止。影响大麦根系生长的因素有: 温度 土壤水分 营养条件 播种密度,(四)茎的生长 大麦的茎节是实心的,茎中空、呈筒形,有弹性。节间伸长是靠茎部分生组织。从栽培学角度来看,大麦茎的生长可分为组织分化期、节间伸长增粗期、物质充实期和物质输出期四个时期。其中物质充实期,从外形看,节间增粗变硬,是决定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期。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有: 温度 光

6、照 水分 营养,(五)叶的生长 大麦叶片厚而宽,有真叶和盾片(子叶盘)、外胚叶、胚芽鞘、分蘖鞘等变态叶之分。就一片大麦真叶的生长来看,叶片生长分为叶原基分化期、伸长生长期、原生质充实期、功能期和衰老期五个时期。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就是根系生长、分蘖发生、幼穗形成、籽粒形成和充实所需要的养分。影响叶片生长和功能期长短的因素有: 温度 光照 水分 肥料,(六)分蘖 大麦出苗后,幼苗长出第三片叶时,就可在第一片叶的叶腋出现第一分蘖。当田间有一半的麦苗出现第一分蘖时,就叫分蘖期。影响分蘖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水分 播种密度 播种质量 肥料 品种,(七)穗的形成 大麦的穗属于穗状花序,

7、由穗轴和小穗组成。穗轴由15-20个节片组成,每个节片弯曲处的隆起处,并列着生3个小穗。大麦穗部的光合作用对穗本身的产量贡献高达79,其中有34呼吸消耗掉了,仅有45的产物供给大麦穗部籽粒形成产量。影响麦穗形成的因素有: 土壤水分 温度 光照 肥料,(八)籽粒的形成和成熟 幼穗分化后,经抽穗、分化、授粉、受精几个过程,则形成大麦籽粒,最后进入灌浆成熟期。大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要35-60天,经历的几个生长过程,对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敏感的。 1.影响灌浆的各种因素 温度 光照 水分 肥料 2.影响结实的因素(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开花受精期的温度、营养元素),三、大麦的栽培管理,1.合理轮作复种

8、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获得高产,必须提高复种指数。因此,要正确选择前茬,合理搭配作物及品种。 大麦生育期短,消耗地力较少,对盐碱、干旱的耐性均高于小麦,能适应较广泛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因此,大麦不仅能作为救灾作物种植,而且在轮作复种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在水稻产区,大麦既可以作前茬作物,又可以作后茬作物。,2.精细整地,开沟排湿 整地质量好坏决定幼苗的齐整和健壮程度。整地方法因轮作制度、土质不同而有差异。 目前我场多为稻茬田作大麦田,此类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土质较粘重,整地不宜过细;在稻田周围开排水沟(大麦的耐湿性较小麦差),适时晒田是必要的措施;充分晾晒,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深施肥和整地播种。深耕并施有

9、机肥能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肥力,促进大麦根系生长。,3.播种 (一)精选良种 根据种植用途,品种特性,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选择适宜的、符合种植目的的品种。 选好良种后,为提高其发芽率,以达到苗全、苗壮,还要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二)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壮,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只有适时播种,才能充分利用越冬前的生长季节,使幼苗生长健壮,扎实根系,积累较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开春后才能有秆壮、穗大的基本条件。(气温),(三)播种方法 种植大麦,用条播方法最好。这种方法能使种子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后期也能保证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且有

10、利于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能集中施肥,发挥肥效,便于中耕除草等。 播种前根据发芽试验数据计算播种量。确保适宜的基本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播种时最关键的是控制适宜的深度。,(四)苗期管理 该时期是决定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抓紧田间管理,才能打下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促进早分蘖、早扎根。具体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大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现缺苗、断垄情况,要尽快进行补种或带土移栽。 早施速效肥,促进早生分蘖和幼穗分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 做好土壤封闭,田间出现杂草时要除小除早。,(五)拔节后到抽穗期的田间管理 这阶段是大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保住分蘖,才能增加穗数,促

11、进秆壮并形成大穗。在此期间要保证水、肥的适量供给,要看麦苗群体大小和用途(饲料大麦重视中后期肥水供给,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啤酒大麦应严格控制中后期施肥,保证籽粒有较低的蛋白质含量;食用保健大麦应控制后期灌溉,在偏于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既有利于蛋白质形成,又有利于提高-葡聚糖含量)来决定水肥的早施、不施、少施或多施。(田间粗略观察以麦田能否适时封行为准),(六)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 这阶段时间主要是延长叶片特别是上部 叶片的功能,增强光合强度,使之往穗部输送更多 营养,达到粒大饱满。主要管理措施: 第一,要因地制宜,进行排水和灌溉管理。 第二,要合理配施氮、磷、钾肥。 第三,要时刻注意检查,及时防治赤霉病、白粉病和粘虫、蚜虫等病虫害。,(七)成熟后的管理 1.收获适期 大麦抽穗后,一定要及时检查,做到适时收获。 2.促后熟 在腊熟期收获的大麦,由于籽粒种皮透水透气性差,氧气和水分很难自由进入种皮里边,此时的大麦种子发芽率很低。因此,收获后,一般还要经过后熟期才能正常的发芽。 3.干燥 刚收获的大麦籽粒,水分含量高,不适于贮藏,必须经过干燥。 4.贮藏 一般贮藏大麦籽粒的水分要严格控制在13以下,贮藏温度限制在15以内,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不仅大麦籽粒可保存一年,其发芽力也不致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