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12492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_诗经_的生态美学思想 第9卷第3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9Sep. No.32010 2010年9月 论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 罗美云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生态美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包括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3个层面。这3个层面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整个宇宙生生不息的和谐整体。诗经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可以为我们当今的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为我们尊重自然自身的和谐,保持人与自然的和

2、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提供重要的借鉴。;生态美学;启示关键词:诗经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6116(2010)-03-0042-06文章编号:1671- EcologicalAestheticsThoughtsoftheBookofSongs LUOMei-yun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100083,P.R.China)Abstract: Ecologicalaestheticsstudies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T

3、his relationshipcanbedividedintothreedifferentlevels,i.e.harmonyofthenatureitself,harmonybetweenmanandallthingsinnature,harmonybetweenmanandsociety.Thethreelevelsinteracteachotherandeventuallymaketheuniverseinaneverlivingharmoniousstate.ThereareabundantecologicalaestheticthoughtsintheBookofSongs.The

4、thoughtscangiveusenlightenmentonecologicalaestheticsresearchatpresent,andprovidereferencesforusinrespectingharmonyofthenatureitself,preserving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manandnature,andbetweenmanandsociety.Keywords: theBookofSongs;ecologicalaesthetics;enlightenment 本原上、事实上来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整本体上、 体的、圆融的、不

5、可分割、不可分离,甚至是不可分析的和谐,是属于整个宇宙生生不息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为了研究、分析的方便起见,从逻辑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成若干个我们认为生态美学所要研究的人层次。具体地说, 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以下3个层面:第1个层面是自然本身的和谐,这又包括生物自身的和谐、生物之间的和谐、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第2个层面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第3个层面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又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内部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 自从生态美学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中国学者正式提出后,生态美学思想就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生态美学这一学科的研究与建设

6、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生态美学也似乎成了当今世界美学研究的大势所趋,这可以说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一大贡献。 尽管有不少学者对什么是生态美学作了不同的界定,但生态美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毕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生态美学这一学科的建设也还是属于草因此对于什么是生态美学,至今还没有完创阶段, 全的定论。笔者认为,所谓生态美学,是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 12-10收稿日期:2009-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804003)。 作者简介:罗美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生态哲学。Email:学院。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7、第3期罗美云:论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43 等。同时这3个层面之间又相互作用,构成整个宇宙的生生不息的和谐整体。 但是,这3个层面的和谐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层次的。其中自然本身的和谐是最为基本的,它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赖以存在的基础, 同时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又为自然本身的和谐提供保障。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是连接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的中间环节,它连同自然本身的和谐一起,共同构成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同时人与社会的和谐又为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提供保障。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和谐的极致,它既建立在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基础之上,又为它们

8、提供保障。这是从逻辑层面、分析层面来说的。而从综合层面、从整体上、从事实上来说, 这3个层面的和谐密不可分地、没有分别地共同构成人与自然的圆融的、整体的生态和谐之美。 据笔者所知,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美学,即生态和谐或者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3个层面,而且对于第3个层面的探讨还不够深入与彻底, 而对生态和谐基础的第1层面及这3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就更鲜见。这也许是一门学科在发展初期因为不够成熟而会遇到的普遍情况。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美学这门学科会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 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奠

9、基性的作用 1 。诗经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 思想, 我们如果能够挖掘出诗经中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那么,就可以为生态美学研究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生态美学是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因此,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也可以为我们尊重自然自身的和谐,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内部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等,使之达到并保持和谐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运用这种逻辑分析方法,从如上3个层面来挖掘、解读、分析诗经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一、自然本身的和谐 正如笔者上文所分析的一样,自然本身的和谐包括生物自身的和谐、 生物之间的和谐、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生物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生

10、命本身具有充盈的生命力 ,“彼茁者葭”(诗经召南驺虞,以下出于诗经者只注明篇目),“彼黍离离,彼稷之穗”(王风黍离),“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小雅斯干), 这是说生物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充盈而旺盛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才能够保证生物茁壮地生存、成长。生物的这种充盈而旺盛的生命力也表现为一个生物的各个要素、 各个器官能够组成一个生命系统,协调而蓬勃、茁壮地生长。比如,一株植物,它的枝、干、花、叶、果实都能协调地、繁茂地共同生长,显示出蓬勃的生机,“维柞之枝,其叶蓬蓬”(小雅采菽),“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小雅常棣),“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桧风隰有苌楚),这些都是对此非常鲜明而贴切

11、的描述。对于动物来说,其自身的和谐,除了指其自身具有充盈而旺盛的生命力外, 还表现在它们的活动是协调的、是自由自在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小雅四牡),鱼潜在渊,或在于渚”(小雅鹤鸣),“鹿斯之奔,维足伎伎”(小雅小弁)。而且,如果一个生物自身是和谐的,具有充盈而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它的子孙也会茁壮地成长, 并且绵绵不绝,“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周南螽斯)。生物之间的和谐首先表现在植物之间的互生或一种植物依附于另一种植物上,“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唐风葛生),“茑与女萝,施于松柏”(小雅頍弁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大雅旱麓),这都是指一种植物依附

12、于另一种植物,但它们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互生、共依的关系。“有渳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邶风匏有苦叶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鄘风鹑之奔奔),动物到了发情的季节就会有一些生理上的反映,会欣喜雀跃,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地去寻找配偶互相挑逗,进行交配以繁衍下一代。这种雌雄动物间的和悦之情,和当时的季节、时令、自然环境相配合,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生态和谐之美。动物进行交配之后, 到了一定时节就会繁衍出下一代,这时雌性动物就要哺育、照顾自己的下一代。“鳲鸠在桑,其子七兮”,“鳲鸠在桑,其子在梅”,“鳲鸠在桑,其子在棘”,“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曹风鳲鸠),讲述了雌布谷鸟轮番地哺育、喂养自

13、己的雏鸟。母布谷鸟和自己的雏鸟之间相互嬉戏,母布谷鸟在桑林间欢鸣,雏鸟相应和地欢鸣、嬉戏于梅林间、荆棘丛中、榛树上。动物母子间的这种和乐之情,真是一幅动态的生态和谐之美景。各种各样的动物繁衍出后代,它们都生存于原野上、森林间,成群结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小雅吉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有一群群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或三五成群地疾走奔驰,或成群结队地悠闲漫步,或相互之间 “ 44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 嬉戏呼应。“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大雅桑柔),作者虽然是以此起兴来说明朋友之间不要相互欺骗,而要推心置腹、相亲相爱,但实际上也描绘出了野外

14、树林中成群的鹿儿相亲友爱的图景。生物之间的这种生态和谐关系是自然本身和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大自然的生态和谐之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生物与环境的和谐是自然本身和谐的核心所在,是自然本身和谐的极致及目标所在。诗经中有关生物与环境和谐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生物与环境的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物与环境的和谐表现在生物与它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冽彼下泉,浸彼苞粮”,“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曹风下泉),在寒冷的泉水里种子就不会发芽。“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小雅谷风),在风大而贫瘠的山陵上,草木就不可能生长。因此, 没有适

15、宜的地理环境,生物是没法生存、繁衍的。“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皇皇者华,于彼原隰”(小雅皇皇者华),植物的生存、生长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山林、原野、 湿地,同时植物充盈而茁壮的生命力又点缀了它赖以生存的山林、 原野、湿地,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景。“依彼平林,有集维鷮”(小雅车舝),鸟儿要依赖森林才能得以生存,森林因为有了鸟儿等动物才显得有生机、有灵气,也才能够说得上是一片真正的森林。 其次,生物与环境的和谐表现在生物与季节、时令、气候等的和谐上。没有适宜的节令与气候,生物就不可能很好地生长,“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大雅召旻),在干旱的季节,草长得不茂盛,都好像

16、要枯萎了。“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 (小雅出车),只有到了春天的时候,草木才会长得繁茂葱郁,整个山野繁花似锦;鸟儿才会在枝头欢快地鸣叫,呼朋引伴。“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邶风凯风),在春天自南而来的和风的吹拂下,棘条慢慢地发芽、长叶,茁壮成长。没有春天南风的吹拂,棘条就不可能发芽成长,甚至要枯萎而死。“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小雅四月),这其实是到了秋天,百草自然凋零的一种凄凉之美。“七月鸣鵙”,“四月秀葽,五月鸣蜩”,“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豳风七月),这是说,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生物,特别是动物具有不同的活动及

17、生活习性。“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霑既足,生我百谷” (小雅信南山),“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小雅黍苗),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最后,生物与环境的和谐还表现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只是生存、生长意义上的相互依赖的生态和谐关系, 而且是生物与环境之间以生存、生长相互依赖的生态和谐关系为基础, 而又超越于此的一种纯生态的和谐之美。“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大雅卷阿), 这种纯粹的形而上的生态和谐之美给人以一种无穷的意境,值得悠远而无尽的回味。 二、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 鉴于祛魅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的对抗,现在是一个需要复魅的

18、时代,通过复魅,我们可以和自然界维持一种更和谐的关系。因此,徐复观先生所说的“ (中国文化)走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2 既符合我们文化的精神实质,又是我们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该有的态度。徐复观先生所说的这种情况在诗经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这个层面表现得尤其突出。诗经认为人本身就是大自然孕育出来的,是自然之子。“天生蒸民” (大雅蒸民),此处的天不是上帝主宰意义上的天,而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意义上的天。当然天不会自己直接生出人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颂玄鸟),殷商的人认为,天命令玄鸟生下了他们的祖先商王。这虽然有些图腾崇拜,甚至神话的意味,但它总的意思是说,人类是来源

19、于天,来源于大自然。在周人看来,天是通过姜嫄感神迹而生出了他们的祖先后稷, 后稷出生后没人照顾,“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大雅生民)。后来后稷长大成人教人们种植农作物等,从此,周王朝就有了生民,并且绵绵不绝地传下来了,“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大雅绵)。此处虽然有些神秘的意味,但这些意象总体无非是说人类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因此,所谓的牛羊养育了后稷,鸟儿保护了后稷,其真实的含义就是指大自然养育保护了我们人类。我们人类与大自然本来就是一种高度的和谐关系,我们人类应该和大自然保持、维持这种高度的和谐关系。 诗经认为,王者要率先和大自然及自然万

20、物维持一种高度的和谐关系。“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囿,於牣鱼跃”(大雅灵台),对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文王因为自己的仁德,和自然及自然万物具有一种高度和谐 第3期罗美云:论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45 的关系,这种与自然万物高度和谐的关系简直到了物我一如的境界,是和谐的最高境界。 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还表现在一般民众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关系上。首先, 一般民众在劳动过程中与自然万物要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小雅伐木)。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要告诉人们,连鸟儿都

21、成群结队,寻找自己的朋友, 因此,人生在世更需要有朋友,需要寻找自己的朋友。里面无疑也含有这样的意象与思想:人们在森林里劳动, 人们的劳动相互协调。鸟儿在森林里成群结队地嬉戏玩乐,鸣唱求友。在森林里,劳动的人们和鸣唱的鸟儿,人们劳动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唱声互相应和,形成森林里独特的奏鸣曲。其次,在生活、休闲中,一般民众也要与自然万物有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外长着榆树,宛丘之下长着栩木,子仲家婀娜多姿的美少女在榆树和栩木下翩翩起舞。子仲家美少女婀娜的舞姿和榆树、 栩木摇曳的枝条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美景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

22、姜矣。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鄘风桑中),古代男女多在桑林中幽会。有桑林、淇水的衬托,男女之间的欢愉之情可以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内部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等。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和谐的极致,它既建立在自然本身的和谐及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基础之上, 又为它们提供保障。诗经中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大雅蒸民),大自然孕育、哺养了人类,人类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社会关系的和谐也有自己的特色。 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表现在个体自身的和谐上。而个体自身的和谐又表现在如

23、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体自身的身体仪表是和谐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这里比较典型地描写了一个美女身体仪表方面的和谐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齐风猗嗟),“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豳风九罭),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小雅湛露),“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曹风鳲鸠),这是说一个男子的身体应该是健康强壮的,身材比例是协调的,穿着打扮是得体的,神态举止是恰到好处的,可以作为国人的表率。 其次,一个人的心理气质应该是和谐的。“无思百忧, 祗自疧兮”(小雅无将大车),一

24、个人不应该被小事所困扰,徒增烦恼。“心之忧矣,聊以行国”(魏风园有桃),“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邶风泉水), 而一个人一旦有烦恼时,就应该知道怎样排遣自己心中的烦恼,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这样,人的心智也才能健康。在此基础上,“所谓伊人,于焉逍遥”(小雅白驹),“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小雅采菽),“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大雅卷阿),他的内心是宁静的,精神状态是平和的, 日常生活是祥和安逸的。“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曹风鳲鸠),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顽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心理健康和谐才能有优雅的气质。“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有女同车),美丽的孟姜女安娴又优雅,这是一个

25、人气质上所表现出来的和谐。 最后,一个人在道德情操上应该是和谐的,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道德高尚的人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郑风有女同车),孟姜女不但貌美如花,气质优雅,而且道德高尚。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和谐的极致。“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小雅湛露),作为一个君子就应该高贵诚实,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诗经认为一个人如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神灵都会赐给他洪福,使他的子孙健康和乐,“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小雅宾之初筵)。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周易序卦)。这里,周易描绘了由天地

26、万物生出人类,人类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成模式。这其实是对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社会内部的和谐关系等作了一个最简要的说明。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3 ,在个人与他人的 各种人际关系中,夫妇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基本的。因为由这种人际关系可以推演出其他所有的人际关系,并且由此可以推演出整个人类社会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所有社会关系。因此,夫妇之间的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及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应 “ 46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 该使夫妇之间的和谐关系持久地保持下去。诗经中有关夫妇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思想是异常丰富的。“今夕何

27、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唐风绸缪),在一个浪漫温馨的晚上,偶然遇上一位美丽贤良的姑娘。对于这样一位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应该怎么办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南关雎),对于这样一位自己心仪已久、日思夜想、为之失眠、为之销魂、 为之断肠的美丽贤良的姑娘就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追求她、去讨好她,让她能够悦纳自己,并且让她也能够为自己而悲、为自己而喜。“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矜)

28、,“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召南草虫),只要一天没有见到心上人, 心情就饥渴难忍、忧郁异常、糟糕透顶,好像几月、几年没有见到一样;而一旦见到了心上人,和他有了交欢的浓情后,心情就平静而安详了。 男女建立了家庭后,夫妇之间就更加要和睦相处、 白头到老。“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郑风萚兮),夫妇之间夫唱妇和的说法大概就是源于此吧。而“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邶风谷风),就更能体现夫妇之间永结同心、相亲相爱、生生死死相依相守的情意了。而且即使

29、夫妇二人中有一个先离去,那生者也会对死者有一种深深的哀悼、眷恋之情,这种难离难舍的感情这时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桧风素冠)。男女结成夫妇,生儿育女之后,就会形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诗经特别看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小雅蓼莪),父母生育了我们,抚养了我们,对我们百般疼爱,照顾有加。而当我们远离父母,没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又会情意切切地思念我们,心中荡起无限的愁意。“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邶风二子乘舟),我们对父母的

30、恩情是怎么也报答不尽的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小雅蓼莪),因此我们就更加应该尽己之力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何怙?”(唐风鸨羽), 年迈的父母能依靠谁呢?只能靠我们作子女的从物质上、精神上、情感上的孝顺。从物质上孝顺父母,这是作子女的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 要是有什么好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应该先拿来孝敬父母长辈,“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小雅伐木),中国古代社会更强调作子女的从精神上、 情感上来孝顺父母。“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小雅小弁),这是说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 我们对父母理所应该地恭敬孝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小

31、雅小宛),对父母要有更多的关心、 体贴与挂念。“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小雅角弓),“载驰载驱,周爰谘诹”(小雅皇皇者华),作为君主如果有好的办法,并且能够到处去访贤人,多问政事,那么他就能够得到臣民的拥戴,和臣民保持和谐的关系。“济济辟王,左右趣之”(大雅棫朴),因为有帝王的德性、 庄重与威严,左右的臣子都会紧紧相随。“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大雅卷阿),成王和众臣子一边游玩,一边唱歌,心里都非常舒畅,众臣子还纷纷呈诗,向成王表白心声。君臣之间的和乐之情于此可见一斑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 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鲁颂泮水),这里描述了鲁侯和他

32、的臣民们融洽相处的和悦情景。 兄弟之间的和洽关系也是诗经着力描写的内容。诗经 认为人间最珍贵的感情就是兄弟之情,“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小雅常棣),只有亲兄弟之间才能真正地相互帮助,“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唐风杕杜),因此,兄弟之间不要去听信别人的谗言及挑拨,“无信人之言,人实廷女”(郑风扬之水),而要团结友爱,不要去互相欺骗,“兄及弟矣, 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小雅斯干)。要多亲近,不要疏远,“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大雅行苇)。而且即使兄弟之间有矛盾、有斗争,也应该共同抵御外来的屈辱,“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小雅常棣)。诗经中还说明,再好的朋友也不能和兄弟的手足之情相比,在任何情况之下都

33、要保持兄弟的手足之情,并且要以兄弟之情为核心,构建出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出融洽祥和的家庭气氛。 朋友之情也是人间的一种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感情。人生不能没有朋友,而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小雅鹿鸣集中描写了交友之道及朋友之间的和洽之情。应该和那些对国家有益、能够成为国人楷模、对自己友善、能够给自己的人生指点迷津的、品德高尚的人为友。 “ 第3期罗美云:论诗经的生态美学思想47 朋友相聚的时候要用最好的美酒,诚心实意地对待朋友。朋友之间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乐无比。这种纯朴的朋友之情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可贵。 人与社会和谐还表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及社会内部、国与国的和

34、谐上。这首先表现在个人对国家深深的眷恋之情上,“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豳风东山),“有怀于卫,靡日不思”,“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 我心悠悠”(邶风泉水),对于祖国、对于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就因为对祖国有这种深厚的感情,所以要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地保卫自己的祖国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大雅板)。国家有了安全的保障以后, 就要“惠此中国,国无有残”(大雅民劳),给国家带来好处,使国内不再有残暴的事情发生。“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节南山),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私欲,以使国家能够繁荣昌盛。因此,要“辞之辑矣”(大雅

35、板),制订出好的政策,这 样才会“民之洽矣”(大雅板),老百姓才会过上融洽、和谐、安康的生活。在国内安定和谐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使国与国之间也能保持安定和谐的关系。首先,和别国不要去争斗 ,“虞芮质厥成”(大雅绵)。要结交一些盟国,“从孙子仲,平陈与宋”(邶风击鼓)。在这个基础上,“柔远来迩,以定我王”(大雅民劳),“柔此万邦,闻于四国”(大雅崧高),和远近的各国都保持和谐、 融洽的关系,这样自己的国家才能更加稳定,而且会声名远扬。参考文献: 1诗经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7.3周易译注M.周振甫,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责任编辑何晓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