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58692 上传时间:2021-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规划中交通布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简单地探讨了一些解决对策,也同时强调了城市规划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交通布局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城市规划;交通布局;问题;解决对策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大跨度的发展,城市体量也在争先恐后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与城市发展一同到来的除了便利的生活,还有许许多多的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对此,城市居民与政府都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与精力力求改善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与问题。在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本文就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交通规划与布局存在的问

2、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道路建设相对滞后、道路资源无序利用、公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等状况。迅速推进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和车辆的急速膨胀,使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于集中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但由于交通规划观念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常具有盲目性。一方面,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出现了赶工期、资金短缺的情况,导致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过于集中的工程建设增加了城市的交通负担,造成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这

3、种缺乏规划意识的盲目性给城市交通带来了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1.2交通布局不合理 城市的交通发展应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造成了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另外,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不足、布局不合理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地浪费。在交通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原有交通系统的改造和利用,盲目征用土地新建基础设施,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加重了交通布局不合理的程度。 1.3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城市开始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并呈现加剧的趋势。一些城市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注重将交通规划与能源规划

4、结合起来,造成了交通污染物排放超标。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一味强调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其环境功能,交通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优良的城市生态系统。 1.4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一些城市交通规划科技化和信息程度明显滞后,交通信息系统滞后是交通管理体制的瓶颈,必须建立城市交通信息化总体构架;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了一些城市的交通管制存在盲区,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1.5原有道路制约发展 一些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原有的交通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制定新的交通规划能有效提高交通系统的综合承载能力。但是由于历史

5、原因,许多城市原有的路网密度过高、支路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机动化发展的趋势,这些道路的布局制约了一些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 2 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布局的解决对策 21重视土地高效利用 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并没有紧密结合起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没有和创建走廊式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机结合,因此很难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线路也由于没有足够的客流量导致运营上的不经济;2)土地利用尤其是在公交车站周围,没有很好的空间布局,以至于很难达到理想的公交出行率;3)建造功能单一而且通常相隔距离遥远的社区将产生大量的通勤交通出行。工作人群现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上下班的路途中,不必要

6、的社会总体资源消耗因此上升。此外这种交通出行也会在上下班时间产生潮汐现象,也限制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因此,考虑交通问题不能将交通单纯的孤立起来考虑,而是要将其与土地利用密切结合起来考虑,尤其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避免将来再造成由于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所引起的交通问题。 22强调公交优先,限制小汽车 在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一些城市注重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所占空间少、能耗低等特点,使之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并且围绕公共交通组织城市用地布局。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可以提高中心城区的可达性,促进城市人口、产业的疏散,并且有利于形成新的集中点,加速城市网络化

7、结构的形成。由于公共交通的重要地位,因此很多城市通过赋予公共交通优先权的方式来加快其运行速度,措施包括:开辟电车、公交车专用线路和区域;在道路交叉口给公交车辆绿灯;在共用车道中其他车辆要给公交车辆让道等。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还应主张限制小汽车的使用,促使居民出行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中心区限速:通过限速,强制削减小汽车相对其他交通方式的优势,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中心区限制停车位数量并征收高额停车费:通过限制中心区停车位的数量来限制通过中心区的交通量。 23道路布局的多样化、网络化 由于交通方式的多样化,相应的道路形式也就形成多样化的布局。路网的分级比较均衡,密度也高。有快速路、干道、次干

8、道、支路、自行车道、步行路、公交专用道等,等级完备,形成网络化的道路布局,对交通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堵车的可能,提高了交通效率。由于道路性质划分明确,各种交通方式可以方便地分流,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和堵塞的发生,而且也减少了小汽车的使用。 3 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道路不仅具备交通功能,还影响着沿路土地的开发。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商品,道路和土地是作为统一的供给要素提供给使用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通过土地增值获得回报,而土地利用者则因为道路等设施的存在而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二者是相互关联的。道路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也用来分割土地,临街面的多寡和地盘的大小与比例

9、决定了土地开发的效益和弹性。就土地的经济效益而言,获得的临街面越多,则其效益就越大。因为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临街面,如货物运输、顾客的出入、门面布置等。就土地利用的弹性而言,则要求地块要有不同的规模,以适应不同的开发活动。不仅要有大地块,也要有小地块。土地利用的弹性也关系到经济效益。因为缺乏弹性的土地难以适应不同形式的开发需求,不能得到充分开发。而在我国城市中,由于在道路设计中只注重其交通功能,忽视了道路划分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其明显特点就是路网密度过稀,地块过大,且规模缺乏变化,不利于土地开发。 我国城市干道之问的间距为700 m1 200 m,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干道之间的地块缺乏划分。

10、由于支路不断被大型居住区所封闭,或改变为街区内部道路,实际上单一的干道网系统构成了城市路网的主要骨架,形成了宽道路一大街区一稀路网的城市路网一街区结构。但恰恰是这种稀路网阻碍了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宽路网一大地块的模式比窄道路一密路网更容易形成交通堵塞。因为所有交通都挤在干道上,而缺乏下一层次的路网加以分流,造成干道的交叉口极易堵车,路段上却呈不饱和状态。形成公交导向的,围绕公交节点进行用地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联系作用,对城市功能组织进行优化。通过改变城市功能布局来改变出行分布,并以此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无论是城市中不同中心之间的联系,还是普通市民的日常出行,都有赖于快捷的城市交通。而

11、公交导向的用地布局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4 城市的交通布局与其他城市交通和谐发展 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城市交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运行速度低,效率差。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用地少;而机动车增长速度快,致使道路不堪重负,堵塞严重。因此,建立公交导向的、快速公交线路为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首先,该网络有助于提高交通速度,因为它将城市主要的、大规模的交通量转移到快速公共交通上,再由普通交通方式承担下一级的分解运输。这样城市交通的整体速度就可以大大提高。其次,该网络以公共交通为先导,而不是采用小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符合我国资源短缺的国情。微观道路布

12、局需要改善,主要是针对我国城市路网密度过稀,地块大,划分不灵活,规模单一,不利于城市交通和土地开发的缺点,研究新的布局模式,以充分挖掘土地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的交通布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是城市的基本骨架,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探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布局,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交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城市才能健康迅速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孔令斌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2009 【2】钱七虎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城市用地光明日报,2006 【3】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庞松论交通结构调整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环保。2005 【5】余柳青城市交通问题与对策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