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977815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文 论 文题目 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方式 二级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目 录一、原住民(社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背景31、国内原住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例子31.1、旅游开发模式的问题31.2、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不均衡41.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42、国外原住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例子42.1、相互稳定发展42.2、尊重原住民,原住民参与管理52.3、根据定位层次来发展5二、相关概念分析5三、旅游开发对原住民的影响61、文化的影响62、经济的影响6四、原住民遗产旅游资源产权界定问题61、原住民自治62、政府介入管理管理73、旅游开发商7五、旅游开发中相

2、关利益的保障和分配问题81、利益分配82、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方法8摘要:近年来旅游开发在促进旅游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与社区居民之间冲突事件不断发生,社区居民因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旅游开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不利于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研究者们探索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同时,社区逐渐成为其关注对象。但是,我国的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社区利益问题的专门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旅游开发过程中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居民之间利益关系的分析,对社区利益保障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为达到保证社区利益的目的,

3、实现旅游景区景点与社区同步发展。在制定旅游规划的同时,将社区利益考虑进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旅游相关者的最大权益,使旅游发展为旅游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字:社区利益,利益分配,产权界定一、原住民(社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背景1、国内原住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例子1.1、旅游开发模式的问题许多旅游开发商在开发中是把原来的村落或街区圈起来,进一步开发打造成景区。管理者不得不与居住于其间的原住民打交道,导致景区的经营与管理环境非常复杂。去年8月婺源发生的当地居民闭门谢客、阻挠核心景区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个景区的开发方式问题,这里面要考虑开发景区的开发商、

4、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几个方面如何协调好关系。不管如何开发,前提还是当地老百姓要受益,这是我们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还有像西双版纳的傣族园,把四个村子圈起来,其实那个地方原名叫橄榄坝,原来的名字还土香土色的,后来就把它们圈起来了,给人感觉,那就是人造的,少了原始的感觉。1.2、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不均衡景区开发,必须注重利益均衡。三亚的天涯海角景区,媒体报道周边村民强行兜售的现象长期存在,甚至殴打游客,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利益分配不当。在利益问题上,其实不仅开发商和原住民之间有纠纷,原住民之间的纠纷也很大。有一著名的梯田景观,刚开始成为自发旅游点的时候,矛盾首先是爆发在村民之间。种田人的收入没有多少

5、,在那儿开家庭旅社的人加上卖东西都富起来了,种田人心理当然很不甘心别人靠着自己的景把钱赚了,自己反而没怎么赚钱。他们最极端的做法是把田犁坏,后来通过村委会协调。在开发过程中,哪些地方是政府需要管理的、哪些地方是该企业管理的、哪些地方是原住民需要自我管理的,不仅仅有一个利益的问题,还有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行为约束问题。1.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配套政策的问题。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原来山东的微山县,名气很大的,江苏北边几个县都去打鱼,湖面经营权经常会引起纠纷。最后国务院下一个令,将湖区全部整成一个县,叫微山县,让山东省管,这个矛盾应该就解决了。但实际操作起来,一些具体负责的人在

6、做行政区划调整的时候,在江苏地段只是把水面划过来了,然后就成立微山县。但是,水岸线外面是渔村,也应该把渔村划到微山县里来,还要把半渔半农的人划进来,把这些人都划归进来才能真正解决矛盾。最后,造成多年争斗不断。2、国外原住民的发展现状及相关例子2.1、相互稳定发展旅游的发展和开发,不仅是开发商赚钱的问题,也是解决了原住民劳动就业的问题。而旅游中的就业问题,素质门槛较低,可以满足大多数人赚钱的心里。比如澳大利亚很多地方搞景区开发,公司很大程度上要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就业充足了,既保证当地人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也保证了社会稳定。如果原住民光有钱而无所事事,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应通过景区开发充分吸纳当

7、地的原住民。旅游在吸纳就业方面有优势,对弱势群体有突出作用,不像工业生产得有基本的素质。国外的旅游发展,相对于发展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成熟的了,因此,中国的旅游,要看清自己旅游业的发展形式,借鉴国外好的开发管理模式,摸索适合我们自己的旅游开发体系。2.2、尊重原住民,原住民参与管理作为开发商或者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尊重原住民的利益。这块地盘毕竟是原住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能够给原住民让利的应该让利,相对来讲他们也是处于弱势地位。比如澳大利亚中西部著名的埃尔斯岩,那个地方在1985年的时候,政府就把所有权还给周边的土著人,因为在土著人的信仰里,岩洞里存在着他们祖先的灵魂。但是原住民自己开发不了旅游,

8、他们又把这块地方租给政府99年,现在名义上是政府和原住民代表共同主导开发。如今,他们有一个很小范围的董事会,由原住民代表、开发公司代表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原住民也参与了决策,所以一些事情就好解决了。2.3、根据定位层次来发展 一般来说,贫穷落后的地区的人受封建小农意识影响很大,开发的水平较低,缺少社会化意识和经商网络。如果定位是谋一个温饱,原住民自己开发是没有难度的。如果定位开发成精品,把它推向更大的范围让国内甚至世界都知道,就必须想想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否办到。比如西班牙,乡村旅游,但它有一个国家客栈系统,由政府专门组织一个公司,利用农舍基金进行改造,有自己的规划和标准。农舍更新改造的时候只

9、有按照标准,才能获得小额信贷,改造完成以后纳入整个营销系统。二、相关概念分析三、旅游开发对原住民的影响1、文化的影响原住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承载了几千年或几百年文化发展的的沉淀,对原住民的旅游开发就是原住民的精髓,即文化。而对当代的旅游者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原住民最原始得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夜可以是一种体验,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现代发达社会的文化,从而不破坏当地特有的文化,这是一个需专业的旅游规划者,旅游策划者,还要政府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平衡的。但是,新一代的原住民,也就是年轻的原住民,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也会慢慢搬出聚居地,因为要保护原住民的原始性,就不能建造太多具有时代代

10、表性的建筑和设施,一些文化就缺少了继承人,原住民的文化遗留也成为了开发商需要平衡的一个问题。2、经济的影响经济的影响,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在发展过程中,利益的分配问题。在不影响原住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要将旅游的发展和原住民的发展相融合,在保障原住民的利益的前提下,也要解决原住民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一解决,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尊重原住民的习俗和文化的前提下,就能稳定的发展,减少很多突出性的矛盾问题。形成良性的循环,也能保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社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福与祸,利与弊交织在一起,因此,也需要权衡,而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四、原住民遗产旅

11、游资源产权界定问题1、原住民自治景区开发方式很多,完全可以多样化,有的是自主形式、有的是公司开发、有的是政府开发,但是不论哪种开发,前提是不能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一些原住民认为他们完全可以经营自己的地盘,实现原住民自治、自我管理,而且他们更熟悉自己的文化,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原住民能否自治,还要看当地原住民的自身素质。要做一个旅游景区的话,开发要有规划,营销要有网络,管理要有专业人员,而这就必须要考虑社区居民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素质,能否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如果当地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很强,可以把知识、理念借鉴进来,就可以进行自主性开发,也可以由当地政府组织开发。如果还不具备这个实力,就需要引入旅游

12、开发商进行开发。现在有好多地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自己管理、开发?其实,这都是在当地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当地人看到旅游的收益,也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大致流程和门道,他们觉得这个事好像不是太难,他们有权利选择自主经营。但是就一些地方而言,原住民的素质确实不高。2、政府介入管理管理在很多景区都有以下不好的情况,比如:随意宰客、占道经营、乱搭乱建、重复经营等等。这会阻碍景区的发展和形象,也等于阻碍了全体居民的发展,因此,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制管理,对个别的违规经营进行管理,维护大家的利益,让大家监督违规经营者,执法者要严厉制裁。景区外面的乱停车、乱搭建、乱兜售问题,景区是管不了的,这些情

13、况下,也需要政府出面开展动员工作,维护社区的秩序。一旦政府意识到责任了,开始行动起来,马上外部环境就好了。政府还要对景区内的原住民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或者培训,要让他们从第一产业的种植业者向第三产业的服务者进行角色的转变。作为地方政府,也应该充分尊重原住民的利益和文化。政府还要限定一定的数量,不能完全的控制市场,经营旅游时,不能让居民们全都做一个方向的,而要完善更多的配套设施和发展,做旅游实际应该有一个分工,根据每户家庭的长处、能耐、区位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产业链的问题,需要专业策划人员去想,去策划,还需要农村能人进行引领示范。3、旅游开发商经营景区,是和员工打交道,经营社区,要和居民打交道,关

14、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以现在对景区的管理经营模式,景区内的售票人员、管理人员、保洁人员等都归景区自己管,但社区内的老百姓不归旅游经营者管的。而且游客关注的就是社区的老居民的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等,人不归旅游开发商管,地方活动的主体和内容都不归他们管,这是经营普通景区和经营社区型景区的本质差别。因此,利益相关者能否摆平,如何挖掘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如何进行管理,这些都需要仔细思考。之所以旅游开发商愿意来开发,也就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普通的景区是通过收门票的方式来赚取利益,既然不能把社区圈起来,那么旅游开发商就要另外寻找创造利益的方式,可从更多的服务上来赚取利益,还可以从更

15、多的配套设施来赚取利益,和原住民互相经营,形成良性的市场,也保障了社区的有秩序的发展。五、旅游开发中相关利益的保障和分配问题1、利益分配一些景区由于在前期投入比较大,特别是公司投资以后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中很多经营项目投资商都加以垄断,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这样,势必与原住民产生很大矛盾。这个矛盾在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中国的旅游产品开发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比如景区的经营,还是主要体现在单一的门票收入上,还没有向综合收益发展。其实,这些景区不一定要圈起来,国外有一些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却没有收取门票,也没有圈起来,它们通过轨道、缆车这些工具和服务来赚钱。在开发初期盈利点不多,只有门票等几个盈利

16、点,开发商和原住民之间都会争夺利益,如果进一步发展,有了一个综合收益的概念,大家可以多点收入,这样各行其是、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矛盾就会缓解。投钱和分钱都分配清楚后,以后按照比例进行调整,在利益问题上,其实不仅开发商和原住民之间有纠纷,原住民之间的纠纷也很大,每一个个体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份额,而且要随着整个经济发展水涨船高,这样才能把矛盾化解。2、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方法随着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旅游者消费体验进一步丰富以后,也就不想再看这些虚假的东西,而是要体验真实的东西,到了那个时候,这种模式就会被取代,围墙会被逐渐打开,原先村民自然生活的一些场景就变味了或就没有了。当初开发商跟村民签订承包经营或开

17、发协议的时候,是不是公平合理的,作为经营者应该有一点理性和远见,根据经营者及其专家团队的估计,如果这个地方将来市场前景比较好,他们还应该对当地老百姓在稍微富裕之后的心理反应有一个预判。作为当地的居民,也就是原住民,应该接受诚实守法的教育。与民争不争利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一个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妥协的过程,直至达到一个平衡点,景区开发,必须注重利益均衡。 除了应该享受的利益去维护、争取以外,也不能够胃口太大,应该重协议、重合同、重承诺,长远的协议需要约定一个动态的框架,不能一开始就签得太细,最好是有阶段性约定,也要动态调整。关键是政府要起应有的作用,首先就是信息对称的问题,原住民一般缺少知识、素质不高,从法律知识、契约精神、市场准则、开发模式,政府都应该起到该起的作用。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还没有做清晰的界定,而开发商中奸商是占一定比例的,部分农民的素质也较差,对这两类人都要收敛一下自己的欲望,取得一个平衡。我觉得股份制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每家都入股,每个人的利益元素都定下来了,不会有什么暗箱的事情让老百姓搞不明白。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